User:Evanychou/沙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開卷好書獎

 開卷好書獎創始於1989年,為《中國時報》書評版開卷周報每年舉辦的評選活動,強調公正、客觀,以「開卷好書獎,是好書,也是好看的書」為標語,旨在鼓勵民眾閱讀、獎勵優秀作家及出版社。得獎者可獲頒獎座,無獎金。

 在主辦單位長期努力下,此獎逐漸奠定其公信力,被目為華人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指標[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獎項備受出版社及作家重視[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頒獎典禮成為出版業年度盛事[33] [34] 。各大圖書館常年配合推出開卷好書的展示活動。

歷史沿革[编辑]

  • 1989/12/25,首度舉辦「十大好書」年度評選,次年增加「最佳童書」獎項。
  • 1991/1/11,成立「開卷書評小組」,由7位不同領域之作家學者組成,每周聚會讀書,挑選值得推薦之好書。書評小組成員姓名不對外公布,以保持獨立自主性。
  • 1998/12/31,年度評選正式定名為「開卷好書獎」,獎項包括十大好書、最佳青少年圖書、最佳童書。
  • 1999/1/1,推行開卷好書獎得獎作品全台「圖書館聯展」。
  • 2000/12,「十大好書」分設中文創作及翻譯類兩項。
  • 2003/12/28,增設「美好生活書」獎項。
  • 2006/11,東明相應邀拍攝「開卷好書獎」宣傳海報。
  • 2006/12,籌拍「開卷好書獎BV」。連續拍攝6年,後因經費問題,2012年起停辦。參與拍攝的新銳導演包括:李鼎、溫知儀、侯季然林孝謙
  • 2010/11,作家雷驤、駱以軍、顏忠賢及葉珊應邀為開卷好書獎拍攝海報,開啟主題式宣傳海報肇端。日後應邀擔任代言人者包括作家何致和及寶瓶文化公司外文主編簡伊玲(2011)、作家暨政大台文所助理教授紀大偉(2012)、小說家暨台大外文系退休教授王文興(2013)、作家李維菁(2014)、作家暨台大戲劇系教授紀蔚然等(2015)。
  • 2012/12,因經費問題,「美好生活書」停辦一年。
  • 2012/12,「十大好書」易名為「年度好書」。

獎項[编辑]

 開卷好書獎共有三大獎項,每項選出年度最佳書籍10種

  • 年度好書(原名:十大好書,分為中文創作、翻譯類兩項)
  • 最佳童書暨青少年圖書
  • 美好生活書

評選制度[编辑]

 開卷好書獎評選制度歷經幾番變革。1989年第一屆採票選制,由編輯部發函邀請當時負盛名的文化界人士,自開卷提供的書單勾選推薦好書。最後統計票數,票數前10名者,獲選為年度「十大好書」。

 考量其過程有欠嚴謹,選出的書籍也多與大眾閱讀經驗疏離,自1991年起,評選方式大幅改變。成立「每周選書小組」(又分:一般書籍及兒童書籍),聘請多位文化人、學者及作家擔任選書委員,每周一天,在開卷會議室閉門閱讀討論,選出值得向讀者推薦的新書,編輯部再以書評、書介或報導等方式推薦。每周選出的作品,年底自動入圍,進行複選、決選。開卷好書獎以一整年為期的選書制度,沿用至今。

評選辦法[编辑]

  1. 開卷好書獎參選作品,須為前一年度11/16之後,至當年度11/15期間出版的著作。
  2. 分初選、複選、決選三階段進行,每階段皆設有一組評選人員,成員包括各領域學養深厚的學者、作家及文化人。
  3. 評選過程為期一整年。
    • 初選由「選書小組」每週進行,評選對象為最新出版的書籍。
    • 複選於每年9月至11月進行,針對初選階段入選作品,分批汰選出入圍名單。
    • 決選自10月開始,為期兩個月,評審必須詳讀每一部入圍作品。各獎項分別於12月初舉行會議,經過多番討論及投票後,得出最終評選結果。
  4. 得獎名單於每年年底公布。

評選標準[编辑]

  1. 入選作品須具相當可讀性,「是好書,也是好看的書」,可讓讀者享受閱讀的樂趣,亦能提升視野。學術用書及太過冷僻、專業的書,不列入評選。
  2. 優先選出具有:啟發性、前瞻性,能帶動文化提昇的書。
  3. 考量重點:製作嚴謹度、可讀性、專業領域表現、文字(翻譯)表現、架構完整有系統……等角度。

評審[编辑]

 自1989年至2015年,參與過開卷好書獎的評審,超過800人次,其中以學術界(中研院及各大專院校研究者)居多,其次則為作家、中小學教師、藝文工作者、媒體人、出版通路、醫界、法人團體、圖書館/讀書會成員及企業人士。[35]

 開卷年度好書獎評審過程嚴謹激烈,許多評審會後表示經驗難忘。[36] [37] [38] [39] [40]

得獎作品[编辑]

宣傳及推廣[编辑]

 開卷好書獎得獎名單揭曉後,主辦單位即印製【開卷】得獎貼紙,提供出版社張貼在獲選書籍上。全國各連鎖及獨立書店設立展區展售,全國公共圖書館及學校圖書館並陸續推出專題展示,2015年共五百餘家公私立圖書館參加聯展。[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宣傳海報[编辑]

 自2010年起,每年由知名作家為「開卷好書獎」宣傳海報擔任代言人。歷年代言人包括:

  • 2010:作家雷驤、駱以軍、顏忠賢及葉珊(詩人焦桐女兒)。
  • 2011:紀大偉(作家暨政大台文所助理教授)
  • 2012:何致和(作家)、簡伊玲(寶瓶文化公司外文主編)
  • 2013:王文興(小說家暨台大外文系退休教授)
  • 2014:李維菁(作家)
  • 2015:紀蔚然(作家暨台大戲劇系教授)

Book Video[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1. ^ 黃涓,〈中時開卷好書獎跨入第25年 選出年度重量級書目 〉,《閱讀世紀》,新加坡聯合早報副刊:2014年1月7日 ]
  2. ^ 潘云薇,〈李金蓮的開卷人生,豐富無數人心靈〉,《書香遠傳》,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2013年5月,第107期
  3. ^ 年終好書榜觀察報告,《新京報》,2015-12-26
  4. ^ 中新社,2015年1月10日
  5. ^ 中央社,2015年1月10日
  6. ^ 毎年注目の台湾「開巻年間ベストテン(開巻好書奨)
  7. ^ 吳思函,2009,〈好書,開卷有益〉,中興大學鹿鳴電子報第12期
  8. ^ 李金蓮,〈開卷好書獎的一步一腳印〉,《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12年2月,第158期,頁4-9
  9. ^ 王聰威,〈和朋友一起組個文學小團體〉,《聯合文學》,2015年1月,第363期
  10. ^ 東大新聞網,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開卷書展四季遊
  11. ^ 旅遊雲,「2011開卷好書獎」出爐 專家精選「年度好書」必看!
  12. ^ 花生肉酥,中國時報 2008開卷好書獎
  13. ^ 林俊平,1999,《中國時報開卷版書評之研究》,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 巫維珍,2002,《台灣書評發展史:1972-2000》,國立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
  15. ^ 莫昭平,1995年9月,〈「開卷」在台灣──讀書刊物VS.讀者VS.出版社〉,《出版流通》,44:6-11
  16. ^ 李金蓮,1995年7月,〈可供參考的指標──《開卷》的好書評選〉,《出版流通》,42:11-12
  17. ^ 廖姿如,2008,台灣書評文化生產運作及文化意涵-以《誠品好讀》、《中國時報》〈開卷〉及《聯合報》〈讀書人〉為例,佛光大學傳播所碩士論文
  18. ^ 寶瓶出版公司臉書
  19. ^ 網路與書:這份堅持,終於被中國時報的開卷好書獎肯定了!
  20. ^ 水滴文化
  21. ^ 衛城出版臉書
  22. ^ 人間福報報導
  23. ^ 基本書坊臉書
  24. ^ 馬世芳臉書
  25. ^ 瞿欣怡部落格
  26. ^ 顏忠賢:中國時報開卷的年度好書獎競爭太激烈
  27. ^ 涂翠珊:感受到開卷深刻的用心
  28. ^ 廖桂賢:好在,出版界還有「開卷好書獎」,幫讀者看到好書。
  29. ^ 一青妙:「開卷好書獎」在出版界是最具有歷史和權威的獎項
  30. ^ 汪培珽部落格
  31. ^ 自由時報報導
  32. ^ 生態綠報導
  33. ^ 莊瑞琳:「開卷就像是出版界的尾牙一樣
  34. ^ 寶瓶文化:「這是每年年底最令出版人雀躍的時刻
  35. ^ 開卷好書獎是怎麼選出來的?
  36. ^ 陳芳明:這是我參加過最具挑戰性的評比
  37. ^ 傅月庵評審心得
  38. ^ 為好書把關的人
  39. ^ 李慧亭,2008,〈從文學、經學到史學─社教系李淑珍老師訪談〉,台北市立大學
  40. ^ 瞿欣怡評審心得
  41. ^ 〈2015開卷好書獎,書店聯展暨參展圖書館〉
  42. ^ 新北市立圖書館暨分館
  43. ^ 實踐大學圖書館
  44. ^ 花蓮縣文化局
  45. ^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46. ^ 東華大學圖書館
  47. ^ 苗栗縣立圖書館
  48. ^ 南台科技大學圖書館
  49. ^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50. ^ 新北市立圖書館
  51. ^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圖書館
  52. ^ 暨南國際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