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MtBell/E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机械运载学部[编辑]

石屏 (工程专家)(1934年3月25日),飞机设计专家,曾任K8、JL8教练机总设计师,现任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飞机总设计师。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任远(1931年6月25日),电气工程专家。上海市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沈阳工业大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卢秉恒(1945年2月5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家。安徽亳州人。198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RPamp;M工程中心负责人。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伟明(1960年4月6日),动力与电气工程专家。江苏省扬中市人。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获博士学位。现任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导。致力于独立发供电系统研究。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孟执中(1934年12月16日),中国气象卫星专家。出生于浙江诸暨。1956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电讯系。曾任“风云一号”卫星总设计师,现任上海航天局科技委副主任,研究员,“风云三号”卫星总设计师。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健生(1935年1月25日),热处理工艺与设备专家。195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主持完成“热处理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的研究与应用”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镜芙(1930年1月20日),船舶工程专家。浙江省湖州市人。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七院第七O一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清泉(1936年5月7日),铁道电气化自动化专家。江苏省丹阳市人。1960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现任西南交通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涂铭旌(1928年11月15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家。重庆市人。195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本科。1955年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四川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材料强度与断裂及失效分析的研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柳百成(1933年2月11日),铸造工艺与设备专家。生于上海。1955年清华大学毕业,获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1978年至1981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进修2年。现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顺亭(1935年1月7日),惯性技术与导航设备专家。辽宁省大连市人。1962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包曼国立技术大学。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0七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槱生(1928年8月27日),电力电子技术专家。浙江省杭州市人。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教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玉明(1941年1月7日),机械设计及理论(流体密封工程)专家。出生于吉林省梨树县。1965年清华大学燃气轮机专业六年制本科毕业。现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美国摩擦学家和润滑工程师协会(STLE)会员。

王浚 (工程专家)(1935年7月29日),人机与环境工程、环境控制、环境模拟及空调制冷技术专家。山西省孝义市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导师。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饶芳权(1934年9月27日),电机专家。广东省大埔县人。195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长期在企业从事技术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曾任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总经理顾问。1999年起在上海交通大学电器工程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温俊峰(1929年4月20日),航空发动机设计专家。原籍山东省冠县,出生于内蒙古五原县。1956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研究生班。后在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进修两年。曾任航空工业部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总设计师。现任烟台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有生(1942年4月2日),水弹性力学与船舶力学专家。原籍浙江省嵊县人。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67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1984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布鲁纳尔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名誉所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滨士(1931年3月12日),装备维修工程、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领域知名专家,教授,博导。哈尔滨市人。195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中国表面工程》杂志编委会主任等职。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德民(1937年11月7日),水下自航器专家。生于陕西省三原县,1964年于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至今。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凤田(1941年06月14日),,飞机总体设计专家。生于辽宁省义县,原籍辽宁省义县。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西工大、北航、南航兼职教授。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士莪(1931年8月9日),机械与运载工程专家。河南省南阳市人。1950年清华大学肄业。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尹泽勇(1945年2月14日),航空发动机专家。1945年出生于重庆市,原籍江苏省宝应县。1967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结构力学专业,1990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六○八研究所总设计师,兼任国防科工委航空动力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于本水(1934年5月1日),宇航科学与技术专家。吉林省九台市人。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曾任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等职务。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员会顾问、博士生导师。

臧克茂(1932年01月28日),)坦克电气自动化专家。江苏常州人。1955年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现任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广商(1935年7月6日),飞行控制技术专家。湖南长沙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科技委顾问,第十八研究所首席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福泽(1936年3月8日),飞机结构寿命与可靠性专家。辽宁省岫岩县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贵田(1931年12月20日),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河北省藁城县人。1961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研究员,兼任中国宇航学会理事。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金麟(1936年10月16日),船舶总体和动力专家。生于河北省滦南县,原籍河北省滦南县。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曾任中船重工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立同(女年(1938月4日),4-)。航空航天材料专家。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彦仲(1940年3月4日),航空系统工程及信号处理专家。陕西省三原县人。1962年西北大学毕业。1984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并获博士学位。历任中国航空研究院院长;航空部、航空航天部总工程师;中航总副总经理;中航二集团总经理。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炳炎(1934年10月14日),舰船工程专家。山东省庆云县人。1960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七院第七0八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宋文骢(1930年3月26日),飞机总体设计专家。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原籍云南省大理人。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型号总设计师、自然科学研究员。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掘(女年(1936月9日),-)。机械工程专家。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原籍河北省献县。1960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群鹏(1934年10月28日),机械(电)装备失效分析预测和预防专家。浙江省上虞市人。1957年北京航空学院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和失效预防研究所教授、所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等。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勤之(1927年11月23日),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家。浙江省上虞市人。1950年毕业于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东华大学教授、上海机床厂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能鸿(1939年11月10日),天文仪器与方法专家。江苏省苏州市人。196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上海天文台高级工程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艾兴(1924年8月24日),切削加工和刀具材料专家。江西省东乡县人。194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现任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中国高校切削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会名誉理事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福田 (工程专家)(1938年10月23日),导弹总体设计专家。生于辽宁省抚顺市,原籍山东临朐。1964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导弹总体专业。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型号系列总设计师。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苏哲子(1935年12月8日),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县(现咸阳市),1959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曾任国营哈尔滨第一机器制造厂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懋章(1936年2月10日),航空发动机专家。四川省成都市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士橹(1920年9月24日),飞行力学专家。浙江省东阳市人。194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1958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获副博士学位。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陈一坚(1930年6月21日),飞机设计专家。福建省福州市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中航一集团第一飞机设计院研究员。1994年当选为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长期致力于弹性飞行器飞行动力学及控制研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予恕(1931年3月29日),工程非线性振动专家。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区。1963年毕业于前苏联科学院机械所,获副博士学位。曾任天津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常委理事,现任天津大学教授。1998年当选为俄国应用科学院外籍院士。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崔国良(1931年7月7日),固体火箭推进剂与发动机专家。河北省阳原县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1961年获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研究员、副主任,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董春鹏(1942年8月10日),水中兵器专家。河北省秦皇岛市人。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系,大学本科学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某国家重点工程型号总设计师、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水中兵器学委会副主任委员,曾任七0五所总工程师。

杜善义(1938年8月20日),辽宁大连人。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执委,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段正澄(1934年6月15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加工技术和装备专家。江苏省镇江市人。1957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系,后留校工作至今。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孙敬良(1930年7月14日),液体火箭发动机与运载火箭设计专家。山东省掖县人。1958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茹可夫斯基军事航空工程学院。上海航天局研究员、三个卫星工程总设计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朵英贤(1932年3月27日),甘肃省永靖县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合著2部,专著1部,发表论文30多篇。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范本尧(1935年8月16日),卫星总体技术专家。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原籍上海市人。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通信卫星总设计师、中国宇航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导航卫星领域首席专家、导航卫星总设计师。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伯龙(1928年),。激光陀螺专家。原籍广西省岑溪市,生于广西省南宁市。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金吉(1942年12月1日),设备诊断工程专家。辽宁本溪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1993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国彪(1936年6月2日),电机学专家。上海市人。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管德(1932年6月9日),飞机气动弹性力学专家。北京市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学院。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高级工程师。兼任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关杰(1939年11月13日),冶金机械专家。福建省莆田市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机械部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高级工程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谭建荣(1954年10月10日),机械工程专家,浙江湖州人,工学硕士、理学博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主任。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数字化制造方面的研究。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关桥(1935年7月2日),焊接专家。山西襄汾人。1959年毕业于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1963年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高能束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重庆(1933年6月17日),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设施规划与设计及产业发展战略专家。陕西省富平县人。195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副主任、同济大学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孔辉(1935年7月12日),汽车设计研究专家。福建省福州市人。1956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教授,汽车学院名誉院长。曾任“一汽”汽车研究所总工程师,吉林工业大学副校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正寰(1934年7月18日),零件轧制专家。湖北省孝感市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崇祺(1934年11月7日),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压力加工专家。江苏省常熟市人。1957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上海电缆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瑞松(1938年7月18日),飞航技术专家。生于江苏省宜兴市。1963年3月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曾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科技委主任,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文虎(1926年7月22日),机械动力学与振动专家。浙江省永康县人。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学士学位。195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班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先祥(1940年4月20日),导弹发射及运用技术专家。江苏省如东县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现任第二炮兵工程学院二系教授。

沈志云(1929年5月28日),机车车辆专家。湖南省长沙市人。1952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1961年在前苏联列宁格勒铁道学院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西南交通大学教授。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发明了新型步进电机细分控制系统;发明研制了先进高可靠性的液压系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激光视景模拟器和语言合成音响模拟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10部。培养博士、硕士生70多名。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鹤林(1937年7月5日),机械工程材料和石油管工程专家。祖籍湖北,出生于陕西省南郑县。196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石油管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鸿志(1937年5月31日),弹道学家,天津市人。1961年8月毕业于炮兵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招集人。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钊(1940年2月3日),地雷爆破专家。河北省无极县人。1964年毕业于西安工程兵工程学院。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荣立二等功1次。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梁晋才(1927年12月17日),航天自动控制专家。原籍广东南海县,出生于北京。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1957年又留学原苏联莫斯科包曼工学院,攻读自动控制,1961年获副博士学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尚扬(1932年3月16日),焊接专家。福建省厦门市人。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焊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哈尔滨市科协主席。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宗虎(1933年5月13日),蒸汽工程专家。浙江省湖州市人。1957年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西安交通大学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大响(1937年10月14日),湖南省祁东县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86年起任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原624研究所)总工程师和第一总设计师。现任中国一航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人怀(1940年7月20日),板壳结构分析与应用专家。四川省成都市人。196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任暨南大学教授、校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科技委管理科学部主任。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2000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

刘怡昕(1941年3月29日),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专家。1941年3月29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江苏省南京市人。1959年入哈军工炮兵工程学院学习,1964年毕业。兼任总装科技委兼职委员、中国兵工学会理事、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理事等。现任炮兵学院南京分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永才(1942月12月1日),飞航导弹武器系统技术专家。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原籍河北肃宁。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刘友梅(1938年1月16日),电力机车专家。江西省上饶市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株洲电力机车厂高速牵引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龙乐豪(1938年7月4日),湖北省武汉市人,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专家。曾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主任、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国家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闻孙(1930年5月6日),船舶设计专家。浙江省海盐市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总设计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电子信息学部[编辑]

毛二可(1934年1月26日)雷达、信息处理技术专家。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任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曼青(1965年8月29日),雷达技术专家。安徽省桐城市人,1990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获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8研究所所长、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院长。致力于雷达科技。

姚骏恩(1932年4月9日)电子物理学家(纳米测控技术与仪器制造)。上海市人。1952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先后任中国科学院所属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北京科学仪器研制中心和北京电子显微镜(开放)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电子显微学报》主编。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物理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叶声华(1934年6月11日)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家。1934年6月11日出生于湖北省沙市。1956年华中工学院本科毕业,1962年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现任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博导、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一直工作在激光及光电测量技术科研第一线,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于全(1965年9月7日),无线通信专家。江西省九江市人。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信息物理系,1992年获法国里摩日大学光纤通信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某部第六十一研究所总工程师、研究员。

张乃通(1934年7月17日)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专家。江苏省扬州市人。1956年毕业于原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19561958年清华大学无线电系进修(任助教);1958年8月回哈工大无线电系任教至今。现任哈工大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所名誉所长、中国通信学会理事。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锡祥(1933年5月19日)雷达对抗专家。1933年5月19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195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雷达系。现任信息产业部第29所高级工程师、所长顾问。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山 (工程专家)(1931年1月15日)制导系统工程专家。1931年1月1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现任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立伟(1932年9月17日)男,汉族。电子光学与夜视技术专家。出生于上海市,浙江省诸暨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1966年获前苏联数学物理副博士学位。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理工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现任北京理工大学首席专家、校科协主席等职。2000年当选俄罗斯联邦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寿桓(1937年4月3日)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专家。1937年4月3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原籍北京市朝阳区。196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1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技委主任。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天然(1943年3月7日)自动化控制与机器人技术专家。1943年3月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地区。196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曾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科协主席。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柴天佑(1947年11月20日)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专家。1947年11月7日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原籍甘肃省兰州市。1983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获博士学位。曾任IFAC制造与仪表技术协调委员会主席。现任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冶金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分中心)主任。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鲸(1940年11月17日)。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6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曾任低截获概率信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良惠(1939年10月28日)半导体光电子学家。1939年生,福建省福州人。196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同年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至今。曾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863计划光电子主题专家组副组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纳米光电子实验室主任,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信息电子学部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光电子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戴浩(1945年8月3日)自动化网专家。出生于江苏省阜宁县。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某部第六十一研究所总工程师。现任某部第六十一研究所研究员。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封锡盛(1941年12月17日)水下机器人专家。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市。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龚惠兴(1940年7月19日)航天遥感、光电技术专家。上海市人。1963年中国科技大学毕业,1967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研究员,国家863计划航天航空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2002年当选为四川省物理学会理事长。现在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物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宫先仪(1938年2月11日)水声工程专家。江苏省江宁县人。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曾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715研究所研究员、总工程师,海洋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715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龚知本(1935年11月28日)大气光学专家。1935年11月28日出生,江苏省太仓市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曾任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现任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国家863计划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桂蓉(1937年10月25日)通信与电子技术专家。四川省成都市人。195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5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茹可夫斯基军事航空工程学院,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先后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校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现任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新贵(1938年10月26日)浙江省浦江县人。分别于1960年和1967年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和中国载人飞船工程软件专家组组长,是我国首批计算机软件工作者之一。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培康(1935年9月28日)。电子技术专家。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1956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获学士学位。曾任航天二院科技委副主任、研究员。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科技文献中心副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我国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领域最早的探索者之一。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姜文汉(1936年5月9日)光学技术专家。浙江省平湖县人。195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国家863计划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子才(1932年6月23日)自动控制、系统仿真专家。山东省聊城市人。195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与仿真中心主任。现任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副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与仿真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计算机仿真系统和集成制造系统的总体、支撑平台及算法等研究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部级科技进步奖10个。

李德毅(1944年11月28日)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出生于江苏省泰县。196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1983年获英国爱丁堡海里奥特·瓦特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总参第61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2004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国杰(1943年5月29日)计算机专家。湖南邵阳市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领导计算所研制成功龙芯1号和龙芯2号CPU。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和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等奖励。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玠 (工程专家)(1943年11月22日)我国冶金自动化及信息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尚合(1937年4月11日)静电与电磁防护工程专家。1937年4月11日出生于山西省闻喜县。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军械工程学院静电与电磁防护研究所教授、所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韵洁(1943年1月10日)。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曾任邮电部数据通信研究所所长,邮电部电信总局副局长兼数据通信局局长,邮电部邮政科学规划研究院院长,中国联通总工程师、副总裁。现任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教授级高工。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远良(1938年7月15日)水声工程专家。1938年7月15日出生于四川省隆昌县。曾在原哈军工插班学习,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历任西北工业大学助教、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和航海学院院长。现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暨水声分会主任。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牛憨笨((1940年2月11日),物理电子学专家。山西省壶关县人。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

苏君红(1937年4月9日)红外技术专家。上海市人。196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兵器工业昆明物理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热成像工程总设计师。长期参加红外系统研究。获兵器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兵器工业部颁发功勋奖。1993年获光华基金一等奖、1998年获中国工程科技奖。200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孙优贤(1940年12月23日)工业自动化专家。浙江省诸暨市人。196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现代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自控联制浆造纸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副理事长。在现代控制工程领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各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5项。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魏子卿(1937年4月15日)卫星大地测量学家。河南省睢县人。1960年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西安测绘研究所研究员。早期从事测绘专用电子计算机的研制。70年代,从事海上大气折光修正研究,为我国首次洲际导弹实验提出折射修正方案。主持长测程气体激光测距仪的研制和测试。在我国首先开展卫星定位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的研究成果“全国卫星多普勒网的布测和平差计算”和“全国GPS一级网的研究与建立”分别获1990年和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澄 (工程专家)(1940年1月4日)自动控制专家。浙江省桐乡市人。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66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973项目“复杂生产制造过程实时智能控制与优化理论方法”首席科学家。从1986年起参与国家863计划的规划与实施,曾任CIMS主题专家组组长,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先后获得了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大学领先奖”和“工业领先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邬贺铨(1943年1月16日)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1943年1月16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番禺人。1964年毕业于武汉邮电学院。曾任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现兼任国家863计划监督委员会副主任、国家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家信息化专家组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协会副理事长。是国内最早从事数字通信技术研究的骨干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88年一等奖、1998年二等奖,1997邮电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出版专著1部。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佑寿(1925年7月14日)数字通信专家。广东省潮州市人。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曾任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我国数字通信创建者之一。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许居衍(1934年7月9日)微电子技术专家。福建省福州市人。195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半导体技术与微电子工业的开发工作。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元森(1926年5月22日)微电子及冶金专家。浙江省江山县人。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研究室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许祖彦(1940年2月25日)激光技术专家。四川省邛崃县人。196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薛鸣球(1930年10月18日)光学专家。江苏省宜兴市人。195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苏州大学江苏省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所长。长期从事光学仪器和光学系统设计研究工作。1958年研制了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1959年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大口径高倍率观察望远镜。1967年为我国第一代遥感卫星负责设计了高质量光学系统。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叶铭汉(1925年4月2日.)实验高能物理学粒子探测技术专家。上海市人。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学术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获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叶尚福(1938年12月14日)微波天线专家。四川省成都市人。196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长期致力于卫星通信地面站天线及高效馈源技术的研究与实践。1987、2002年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俞大光(1921年1月22日)理论电工和电子工程专家。湖南省长沙市人。1944年武汉大学电机系毕业,195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班毕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研究员。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参加并审核、制定院军标、国军标和国家标准数十项。审定院科技丛书十余册。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7年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一项。著有《电工基础》和《电路及磁路》等,前者在国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影响最大。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光义(1935年9月3日)雷达工程专家。四川省泸州市人。1962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研究员。60年代,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研制我国第一部电扫描三坐标雷达;从60年代中期起,从事相控阵雷达的研制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明高(1937年12月17日)无线电波传播专家。1937年12月17日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县,196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现为信息产业部第22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无线电波传播研究。提出了全球适用的对流层散射传输损耗统计预算方法。先后七次获国家级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履谦(1926年3月1日)雷达与电子技术专家。湖南长沙人。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尧学(1956年01月05日),计算机网络专家。湖南省澧县人。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二系。1989年获日本东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获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1年和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IEEE AINA2007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钟华(1940年7月2日)计量专家。江苏省苏州市人。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6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70年代担任“国家电容基准”研制工作。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伊君(1930年11月26日)激光技术专家。北京市人。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梓森(1932年2月4日)光纤通信专家。广东省中山市人。195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光纤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邮电部科技委委员。1997年当选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任享(1933年10月14日)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福建省长乐市人。195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卫星摄影测量”研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仲义(1935年8月6日)信息技术专家。上海市人。1956年7月毕业于中央军委技术干部学校。总参谋部某部研究员。长期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工作,创造性地解决本专业领域内的关键性技术课题和重大技术难题,取得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居领先地位的研究成果。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本专业技术的发展。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庄松林(1940年8月14日)光学专家。出生于1940年8月14日,江苏省溧阳人。196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79年赴美访问研究,198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198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共享得中青年专家,1985年、1987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89年获第一届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199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获优秀突出贡献回国人员荣誉证书,

蔡鹤皋(1934年6月5日)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家。原籍北京,出生长春。195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控制及自动化系教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解决了机器人轨迹控制精度及路径预测控制等关键技术。十多年来共研制成功6种型号17台工业机器人。在智能机器人和空间机器人方面,取得了7项研究成果。在精密主轴回转运动精度理论及动态测试技术方面取得两项研究成果。开发出的机器人包装码垛生产线已用于大庆、大港、齐鲁、吉林等地石化工厂,用国产设备替代进口,实现了高技术成果产业化。为发展我国机器人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获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及部委级其它科技奖励多项。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8篇,著作3部。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蔡吉人(1935年7月15日)信息处理技术专家。江苏省苏州市人。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信息处理研究工作。在信息压缩、转换、传输等方面作出卓著成绩。主持过10多个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审查过三十多个设计方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多次获国家、省部级其他奖励。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30余篇。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左宁(1957年10月23日)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专家。北京市人。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学术造诣深,技术精湛,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很强的攻坚能力。长期致力于计算机系统软件和体系结构的研究和开发,参加或参与主持了多台国产高端计算机的研制,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我国高端计算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她提出并主持制定了多台不同体系结构的国产高端计算机软件总体方案。在操作系统的研制中,参与主持设计了第一个与国际工业标准兼容的国产并行操作系统,对并行操作系统的理论与实现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创造性地提出并实现"多虚空间多重映射"的分布式操作系统结构,成功地解决了可伸缩性与效率这对分布式操作系统的主要矛盾;提出并实现了大规模计算机系统级容错的思想,成功解决了巨型机的可用性问题。1992年获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被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并获中国科协"求是奖",2001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小谟(1938年11月11日)雷达工程专家。上海市金山县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电子工业部电子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信息产业部科技委副主任。60年代创造性提出脉内扫描方法,使雷达系统大大简化。70年代担任JY8雷达主持设计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自动化引导雷达。80年代主持设计的JY9雷达,具有较好的低空性能,在国外的演习和综合评分中名列前茅,获得了国内外多部订货,是国际上优秀低空雷达。从事雷达科研30余年,设计研制了多种型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雷达,尤其在三坐标雷达和低空雷达方面卓有建树,为国家创造出较大的经济效益,为军事电子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分别获1986年、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要论文有《计算机模拟试验法雷达发展概率的计算》、《三坐标雷达的最佳设计》等。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范滇元(1939年2月18日)光电子与激光技术专家。江苏省常熟县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6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光电子行业协会理事长。从事“神光”系列高功率激光装置的研制及应用三十多年,先后研制成功“星光一号”、“神光Ⅰ”、“神光Ⅱ”等大型激光装置。近年又投身巨型“神光Ⅲ”装置的设计与研制,任总体技术专家组总工程师。在激光系统总体设计光束传输理论与应用、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先进成果。先后获得陈嘉庚奖、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一等奖、上海市一等奖和光华工程科技奖等。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方家熊(1939年10月22日)光传感技术专家。安徽黄山市人。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66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光传感器研究,为我国空间遥感系统提供了多种红外传感器。他提出了变能隙半导体红外传感器的工程优值参数概念和测试方法;解决了空间用红外传感器的技术基础及工程问题,满足了我国首次从卫星对地球的长波红外遥感的要求;为新型空间遥感系统的需要实现了碲镉汞红外器件对1~15微米探测的全波段覆盖;提出了我国第一个多光谱红外焦平面组件方案并研制成功;为风云一号卫星、风云二号卫星以及"神舟3号"飞船提供了各种多波段红外传感器组件,并推广应用于航空遥感系统和工业、交通、环境和医学等领域。著有卫星用长波HgCdTe探测器的研究等论文报告100多篇,参加撰写专著2部,获得六个国家科技奖。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洁 (物理学家)(1937年6月14日)量子物理计量专家。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长期从事量子物理计量与凝聚态物理研究。1995年在巴黎国际计量大会上当选为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

高文 (工程专家)

王越 (工程专家)1932年4月1日)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1出生于江苏丹阳。1956年5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信息与通信系统运用工程研究。曾担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某研究所所长、总工程师。曾取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四等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机电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光华基金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德全 (工程专家)(1933年7月31日)信息技术专家。北京市人。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10项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及部级科技进步奖。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光镇(1927年8月26日)电子工程及通信技术专家。出生于江苏省松江(现属上海市)。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先后在民航局、电子部和总参等研究部门工作,历任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及研究员等职务。长期致力于通信电子技术研究。1996年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01年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著有数十篇学术价值较高的论文和研究报告。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启恒(1934年6月15日),女,自动控制技术专家。生于北京,原籍陕西省榆林。1963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研究生部,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金国藩(1929年1月8日)光学仪器专家。浙江省绍兴人。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曾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光学仪器及应用光学技术研究。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三座标光栅测量机。领导可擦除盘机、激光陀螺等研究工作,创造了一种可写可擦光学头,独创地将激光陀螺用于测量弱磁场。率先在国内研究计算全息、光计算及二元光学。有创见地提出了脉冲调制理论解释计算全息及空间域滤波的新概念,写出了国内第一本《计算全息图》、《二元光学》专著,开创性地将计算全息用于制作凹面光栅及光学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等。研制成功的二元光学激光分束器,具有国际水平。现从事光学体全息存储与衍射光学研究。曾获全国科技大会与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当选国际光学委员会副主席。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伯虎(1938年11月27日)计算机仿真与计算机集成制造专家。上海市人。1961年清华大学毕业。19801982年美国密执安大学访问学者。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科技委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曾任北京计算机应用与仿真技术研究所所长,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长。

李乐民(1932年5月28日)通信技术专家。浙江省吴兴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从事通信技术领域科研教学50余年。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4部。为多项工程研制了数字传输关键设备。70年代初负责研制成功载波话路用9600比特/秒高速数传机,解决自适应均衡关键技术。80年代初起,对数字通信中传输性能与抑制窄带干扰研究有创造性贡献,提出抗窄带干扰新理论与技术。80年代中以来,对宽带通信网技术进行研究。研制了数字彩色电视光纤传输系统、抗毁光纤以太局域网、电视与数据综合光纤传输网、宽带综合业务局域网、ATM(异步转移模式)用户接入设备等。近期研究有通信网性能优化、光交换网、IP网和光网结合、无线网中的资源管理等。2002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被选为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现兼任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学部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863信息领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天初

李同保(1942年10月17日)光学、计量学专家。1942年10月生,河南省温县人。196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应用物理专业,同年到北京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光学研究室工作。1980年4月至11月在中美高级研究学者交流计划资助下到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从事辐射度学研究,获优秀客座研究人员奖;1983年至1999年5月,在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历任研究员,院长,名誉院长;他长期从事光辐射测量技术与标准研究,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参与研制的“光度基准与光通量副标准”项目获198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研究的“用硅光电二极管自校准技术实现400~900um光谱辐射绝对测量”项目获198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现为同济大学教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士。

李幼平(1935年5月1日)电子学家,出生于福建泉州一个小学教师家庭。1953年至1957年在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学习,1957至1959年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研修通信与遥测,此后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担任助教、讲师。1964年10月,被调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从事电子系统的设计与研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梁骏吾(1933年9月18日)半导体材料专家。湖北省武汉市人。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60年获原苏联科学院冶金研究所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获国家科委科技成果二等奖一次、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一等奖两次,以及其它国家部级奖励多次。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祥棣(1934年2月8日)光电技术与工程专家。江苏省南通市人。195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先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广电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成都分院院长;西南科技大学校长等职。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此外还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和三等奖6次,和光华科技二等奖一次。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凌永顺(1937年4月2日)中国电子对抗技术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生于安徽省定远。197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在雷达隐身、红外隐身、电子伪装和雷达红外复合干扰技术的研究上获得成果。1992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996年、1998年各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1996年获军队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1992年经中央军委江泽民主席签署,荣立一等功。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永坦(1936年12月1日)电子工程专家。原籍湖北武昌,生于江苏南京。先后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研究生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建勋(1929年9月11日)通信工程专家。原籍浙江省杭州市。出生于北京市,1947年9月至1950年11月就读于清华大学。中国舰船研究院研究员,国防科工委科技委顾问。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造船学会名誉理事。曾任中国舰船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舰艇通信工程的研制工作。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玉(1936年4月14日)通信技术专家。黑龙江省肇东县人。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首席专家,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志杰

段宝岩

吕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