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专题:學校/校史清查工作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校史清查工作组专注于清理学校历史相关内容。主要关注创办于晚清和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的学校。

指引[编辑]

建校时间追溯[编辑]

很多学校爱找一所书院当作前身,说自己几百上千年前就成立了(南京大学,258年;泉州一中,1529年;桂山中学,1756年)。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改制新学堂的时间定为建校时间;即使书院和新学堂有完整而合理的承续关系,我们也应该在书院建立时间后标注“近代:19xx年”。例子:合川中学的信息框。

合理的承续关系应该是明确的学校改革、重组、机构交替、校名更改等。像浙江大学这种关门大吉十几年的还是别算了。

分分合合的历史[编辑]

有些学校吞并其他学校,有些学校是由多个学校合并而成。如果新学校名字没有明显承接某个学校的名字,应该视作新的学校,以合并时间作为学校历史的开端,可以在这之前新开段落介绍前身的这几个学校。

如果新学校名字和某个旧学校相同(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或者和某个学校有明显的承续关系(1931年7月,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合并,定名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那么应该以是校的历史为主干,其他学校以简介或参见的形式介绍。而且,有些学校曾经吞并过其他学校,却不按自己主干历史来计算建校时间,而是找吞并进来的学校中建校最早的,这也应该予以改正。

抗战时期若学校西迁组成联合大学,可以简略写,参见联合大学的校史。若有汪精卫政府下辖的留守学校,可以另开条目介绍,并在原条目加入参见。

若两岸分治以后大陆和台湾均有设校(大陆沿用,台湾在台复校),可以尽量创建“某某大学校史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之类的条目,避免重复维护。如果是类似交通大学这样繁杂无比的校史,更应该这样做。

合理的章节划分[编辑]

可以以历史时代划分(如华东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或者按校名划分(如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但是不要分太细,如山东大学改个名就开一章节),也可以按照学校发展时期划分(类似于輔仁大學北平時期,不过不够典型)。

参与者[编辑]

  1.  ——魔琴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计划 ] 2024年2月21日 (三) 19:51 (UTC)

外部链接[编辑]

  1. ^ 张帆. 很遗憾,贵校的百年校史是假的. 虎嗅. 浪潮工作室. 2017-06-08 [2024-02-28]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