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优良条目/登革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登革热也称为骨痛热症断骨热天狗熱,是一種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由蚊媒热带病英语tropical disease。患者大約會在感染後3到14天後發作,症状包括发热頭痛肌肉关节痛,还有典型性的麻疹样英语morbilliform皮疹。一般會於2至7天痊癒。少部分患者病情可进一步恶化,出现危及生命的登革出血热,患者有出血血小板减少英语thrombocytopenia和血浆蛋白渗出,或者进展为登革休克综合征,此时会出现致命性的低血压休克。登革病毒由黑斑蚊的几种蚊子传播,主要是埃及斑蚊A. aegypti)。登革熱病毒有五型;感染后对同型病毒可获得终身免疫,但对异型病毒免疫力维持时间较短。且感染异型病毒会增加严重併發症的风险,目前的篩檢方式包含偵測血液中是否存有對抗病毒或其RNA抗體

目前已有多種登革熱疫苗在某些國家上市。其他預防方式包含減少斑蚊滋生地及斑蚊數目,以及避免蚊蟲叮咬。方法包含移除積水或、靜水加蓋,以及穿著包覆衣物。輕度或中度的急性登革熱的治療方式包含支持治療,包含口給輸液或靜脈注射,重症則必須輸血。全球約有50萬人因此病住院。布洛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不建議使用。登革熱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後就成為嚴重的全球公眾衛生議題,遍及全球110國。每年有5000萬至5.28億人感染,約20,000人會因此死亡。該病最早的爆發紀錄為1779年,至20世紀初,人們已經了解此病由病毒引起,且經由蚊子傳播。除了滅蚊計畫之外,目前科界也致力研發直接對抗病毒的藥物。該病被歸類於被忽视热带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