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优良条目/2010年1月10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位错材料科学中,指晶体材料的一种内部微观缺陷,即原子的局部不规则排列。从几何角度看,位错属于一种线缺陷,可视为晶体中已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分界线,其存在对材料的物理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具有极大的影响。“位错”这一概念最早由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维托·伏尔特拉1905年提出。理想位错主要有两种形式:刃位错和螺位错。混合位错介乎前面两者之间。数学上,位错属于一种拓扑缺陷,有时称为“孤立子”或“孤子”。这一理论可以解释实际晶体中位错的行为:可以在晶体中移动位置,但自身的种类和特征在移动中保持不变;方向相反的两个位错移动到同一点,则会双双消失,或称“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