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优良条目/2011年11月7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小和卓之亂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領波羅尼都霍集占兄弟發動的叛亂。波羅尼都與霍集占出自中亞伊斯蘭教白山派和卓家族,故稱大小和卓準噶爾滅亡後,大小和卓在戰亂中控制了喀什噶爾、葉爾羌(今莎車)一帶,並殺死清軍將領,舉兵自立。次年(1758年),乾隆皇帝發兵征討大小和卓,清兵在庫車、葉爾羌、和闐等地與大小和卓交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兵敗西逃,經葱嶺進入巴達克山(在今阿富汗東北部),被巴達克山首領素勒坦沙擒殺,叛亂遂平。平定大小和卓之亂是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也是清朝統一中國戰爭的最後一役,使西域天山南路復入中國版圖。此後,清代中國疆域的正西端延至帕米爾以西的噴赤河流域,版圖臻於極盛;至道光初的六十年間,新疆再未發生大的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