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典范条目/2009年第51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布袋戲,是一種起源于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臺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布偶的頭是用木頭雕刻成中空的人頭,除出偶頭、戲偶手掌與人偶足部外,布袋戲偶身之軀幹與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裝;演出時,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布袋戲在演出上可分為前場後場,前場即戲台部分,觀眾可見到操偶師傅操作人偶於戲台上的表演,後場則包括了操偶師、樂團和口白師傅。布袋戲的發明與泉州傀儡戲文化息息相關,泉州傀儡戲影響了泉州布袋戲的發明。泉州布袋戲又傳到漳州跟台灣,在这两地,布袋戲的发展已凌駕于發源地。1950年後的台灣,在傳承與改良上又明顯領先漳、泉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