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同行评审/珍珠港事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珍珠港事件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自己修訂覺得還可以,希望能藉由各位的潤飾達到特色條目。—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2月7日 (日) 03:19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2月7日至2010年3月7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份、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見。單就內容的涵蓋來說,還欠缺不少。
  1. 珍珠港之所以有陰謀論,其中一個來源是關於密碼破解之後傳遞的時間差,雖然詳細內容可以寫在子條目內,但是目前條目中對於密碼破解,訊息傳遞,外交上的談判都沒有提到,這些都和這個事件有密切關係。
  2. 美軍已經知道日本會攻擊(印象中橘色計劃已經不排除),也因此他們有所安排,可是當時他們認為最大的威脅之一是島上的日裔居民的破壞,在機場的防護上是將飛機排排站,並且將汽油抽掉,諸如這些,條目中都沒有提到。
  3. 當時珍珠港兩為最高將領為此受到的軍法和處理,前幾年還因為其中一位的家屬想要翻案而重新放上檯面,這也是應該包含在內的,畢竟他們兩位的確要付上很大的責任。
  4. 還有一個與陰謀論有關係,就是美軍的航艦,過去的說法是這些航艦被特意調開,實際上不然,其中一艘航艦當時幾乎和日本艦載機有接觸,這也適合包含在內。
  5. 珍珠港被攻擊之後,對於船艦的打撈,修復,以及防禦等等的措施,幾乎都沒有提到。美國太平洋艦隊是被重創,但是真正損失的戰艦只有一艘。

-cobrachen (留言) 2010年2月7日 (日) 16:07 (UTC)[回复]

  • (:)回應—有幾段資料需予以討論,將飛機排排站據我所得的資料是因為方便管理,汽油抽掉這我並不清楚,但應屬細節處,比較適合置入陰謀論主條目中。我認為對於陰謀論主條目前的提及,有支持方與反對方主要論點即可。其中一位的家屬是指金梅爾吧?我認為他後來的下場比較適合在他個人條目中,恕我僅小提幾句。「其中一艘航艦當時幾乎和日本艦載機有接觸」企業號曾與日軍艦載機接觸?能請給予資料來源嗎?「真正損失的戰艦只有一艘。」應該不只一艘吧?詳見我後補上的列表。密碼破解,訊息傳遞,外交上的談判,條目中已有相關資訊不是?還應補充什麼內容,能請閣下說具體些?—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2月21日 (日) 09:55 (UTC)[回复]
  • (:)回應
  1. 飛機排排站的確是為了方便集中保護,抽掉汽油可以降低被破壞或者是縱火時延燒到其他飛機擴大災情。請參考英文版的Events leading to 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2. 從英文版的Events leading to 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r當中,你還可以補充一些關於防禦上的準備問題。
  3. 當時珍珠港的海軍和陸軍的最高指揮官的處境是可以稍加描述。
  4. 企業號的飛機曾經在珍珠港被日本飛機攻擊,請見英文版的本條目。而且企業號是當時最接近的,印象中有資料上提到他們的俯衝轟炸機也曾經在外海差一點遇到攻擊機群。
  5. 有關海軍要傳送警告的時候,混亂的原因是大氣的電離層的影響,導致夏威夷本地的長波無線電收訊受到阻撓,這個影響包括舊金山在內,因此當時指揮戰爭部訊號中心的Edward French改用民間的Western Union的線路來傳送。可以說混亂並不全是內部的關係。這個部份可以查閱像是At Dawn We Slept by Gordon W. Prange或者是其他相關資料。-cobrachen (留言) 2010年2月21日 (日) 15:19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