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特色条目评选/第五元素 (电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五元素 (電影)[编辑]

第五元素 (電影)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78,146位元組)

投票期:2014年12月18日 (四) 14:33 (UTC) 至 2015年1月1日 (四) 14:33 (UTC)
条目分类:电影
提名类别:特色条目候选
說明:译自刚刚通过的英语维基百科特色条目,来源充足,可供查证,内容全面且无多余细节。—7留言2014年12月18日 (四) 14:33 (UTC)[回复]

符合特色条目标准[编辑]

如果认为条目符合特色条目标准,使用#{{yesFA}},說明理由並簽名;
  1.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提名人票。--7留言2014年12月18日 (四) 14:33 (UTC)[回复]
  2.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丰富--Qazwsaedx留言2014年12月22日 (一) 12:55 (UTC)[回复]
  3.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全面, 来源充实。 --北风其凉留言2014年12月25日 (四) 15:33 (UTC)[回复]
  4.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谢翻译~--小夊留言2014年12月26日 (五) 09:04 (UTC)[回复]
  5.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写的很好。--Qa003qa003留言2014年12月29日 (一) 03:16 (UTC)[回复]
  6.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內容充足、語句順暢,參考資料足以支撐全文,段落大致上都有注腳,以支持票作獎勵。—ArikamaI 在沒有人有槍的國度裡,一把手槍的人就是國王謝絕廢話|戰鬥記錄2014年12月29日 (一) 04:10 (UTC)[回复]
  7.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同上。--飞贼燕子留言2014年12月29日 (一) 09:51 (UTC)[回复]
  8.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符合标准。--Walter Grassroot () 2014年12月31日 (三) 08:49 (UTC)[回复]
  9.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完整地翻译英文版内容,剧情介绍完整,看完此条目后让人有想要看这部电影的想法。唯一不足的可能是没有幕后职员表,是比信息框更完整一些的职员表,虽然这无足轻重。--Fxqf留言2014年12月31日 (三) 15:45 (UTC)[回复]
  10.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符合標準。少有電影作品的條目能編的如此完善。如能獲選特色條目,可作為電影作品條目的範本。--東東留言 2015年1月1日 (四) 09:46 (UTC)[回复]

不符合特色条目标准[编辑]

如果认为条目不符合特色条目标准,使用#{{noFA}},說明理由並簽名;
  1.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1. 原文里只是迫在眉睫的袭击,而不是强大攻击。2. 贝松早在自己16岁时就开始创作这个之后会成为《第五元素》的故事,英文里用同位语,原文里的意思也不是说当时就会成为《第五元素》的故事,在汉语里感觉就说开始这个故事就可以了。3. 英文里只是叙述在他38岁时这个电影在电影院上线,阁下翻译过来的是:等到该片在院线上映时他已经38岁,给人一种他等了很久为时已晚的感觉。4. 他从16岁时就开始编写剧本,但电影要一直到他38岁才在院线上映,明显不符合英文原文的意思:He began writing the script when he was 16, though it was not released in cinemas until he was 38. 符合优良条目,但离特色还差了点。每次看到别扭的句子都要去看英语原文,好崩溃...--二木留言2014年12月27日 (六) 15:39 (UTC)[回复]
    (:)回應:1、剧情内容并不是完全按英文来译的,《第五元素》里那个火球从出现到调整适应环境就有72小时,我觉得用汉语中的“迫在眉睫”不合适,任何传统武器都只会令这个火球更强大,任何阻挡也对火球无效,这个火球只要到达地球上的某个位置就可以消灭宇宙中的所有生命……我觉得这样的“攻击”说“强大”二字,应该不至于会有什么问题。2、这里这样译,是考虑一种平衡,你现在改的这种其实就是直译英文原文,但是我觉得这样的话语句反而不顺。因为这句话的意思分几部分,首先,贝松16岁时设想这么个故事;其次,这个故事之后会发展成《第五元素》;第三,电影在贝松38岁时上映。这样的情况下,我选择自己组织语言,并且这样的情况并不至于与原意有冲突。“贝松早在自己16岁时就开始创作这个之后会成为《第五元素》的故事,等到该片在院线上映时他已经38岁。”我采用转折语气,看起来突出了年代上的跨度(22年),但由于涉及的3个点都没有问题,所以这样我觉得还可以。“以组建武器用来抵抗迫在眉睫的袭击。”这个“用来”在汉语中肯定是多余的,以组建武器抵抗迫在眉睫的袭击,这个“组建武器”自然就是为了“抵抗袭击”。“贝松本本想在法国拍摄,但因在法国未找到到适合的取景地点”,这里用两个“法国”也不必要,全句写的是他本来想在法国,但没找到合适的地点所以改在英国,这个“没有合适地点”的肯定是法国,无须重复。另及,投票需要签名。--7留言2014年12月27日 (六) 15:56 (UTC)[回复]
  2.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譯筆欠佳,翻譯錯誤,如「电影制作过程中还采用了数字亚光绘画背景」,「背景」前欠缺「作為」二字;「例如片中的科学家和外科医生准备重建莉露时的双簧管和弦乐曲」,建議改為「例如片中的科学家和外科医生准备重建莉露时採用的双簧管和弦乐曲」;句子有歧義,如「全片约有90分钟的部分存在某种形式的配乐」;文句欠流暢,如「镜头收集到的数据还将导出后用于追踪和生成计算机动画」,「還將」是多餘的。又,「运动控制摄像机」完全是硬譯,建議譯為「遙控攝錄機」;「粒子系統」可加上內鏈,「亚光绘画」是專有名詞,建議加上紅鏈或綠鏈。Banyangarden留言2014年12月30日 (二) 17:08 (UTC)[回复]
    (:)回應:1、我觉得作为两字是可以省略的;2、我对这样的“在”字觉得反感,所以选择去掉第一个“的”字,再在第二个“的”字前加“响起”,因为“采用”后面半句已有,避免重复;3、去掉“的部分”吧;4、粒子系统在上一个自然段就已经有了内链,这里不会再重复内链;5、亚光绘画是接景的一种,所以用了接景的内链;6、可能宝岛没有“运动控制”的说法,或是“运动控制”和“遥控”是一回事,我接触过很多运动控制摄像机、运动控制机理这样的说法,特别是以前看电视中一个叫《电影魔术》的专题节目,考虑到这种摄像机获得的数据并不只能导出后再追踪和生成计算机动画,所以去掉“还将”的话,后面还需要增加“可”字。--7留言2014年12月30日 (二) 17:25 (UTC)[回复]

中立[编辑]

如果對這個條目的提名持中立態度,使用#{{中立}},說明理由並簽名;

意見[编辑]

參考特色條目標準寫作指南,給予意見並簽名。

结果[编辑]

统计方法:
{{yesFA}}票数 − {{noFA}}票数 ≥ 8,方可当选特色条目。
{{yesFA}}票数 − {{noFA}}票数 < 8,均落选
结果10支持,1反对 => 入选 核对者:--59.39.124.203留言2015年1月1日 (四) 15:07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