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申请成为用户查核员/Lanwi1/第1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Lanwi1[编辑]

在此投票 (7/6/0) 截止時間2014年4月14日11:29 (UTC)已提供身份证明

提名Lanwi1讨论 | 貢獻):我是中国大陆维基人,在中文维基百科虽然担任管理员还不到4个月,但累计操作超过一万次,在本地管理员贡献中位于前20名之内,并一直活跃处理各种管理员事务。其中我也处理过不少违反多重帐号方针的用户,也提出过用户查核请求。在此过程中熟悉了隐私政策。我希望可以成为用户查核员,可以更有效地处理违反多重帐号方针的用户。另外,我与其他参选者不同的是我也从日文维基百科那边积累了不少处理傀儡的经验。--Lanwi1(留言) 2014年3月31日 (一) 11:29 (UTC)[回复]

对不起,我决定取消申请成为用户查核员的计划。我给参与此授权投票的各位添了很大的麻烦,深感抱歉。--Lanwi1(留言) 2014年4月3日 (四) 17:04 (UTC)[回复]
@Lanwi1如果你决定放弃参选用户查核员,请更新{{bulletin}}、维基百科:申请成为管理人员维基百科:管理人員任免記錄和此页的结果一节。--GZWDer留言2014年4月4日 (五) 05:00 (UTC)[回复]
@GZWDer对不起,出于避嫌我做不到……我现在是个不编写条目只处理站务的治安维持者,只有从事编写条目的用户才有资格成为维基人……--Lanwi1(留言) 2014年4月4日 (五) 05:47 (UTC)[回复]

支持[编辑]

  1. (+)支持:很值得信賴的管理員。--Outlookxp留言2014年3月31日 (一) 12:44 (UTC)[回复]
  2. 现在用户查核员还是有点少,请求有些积压了5天。另建议希望User:Shizhao再次申请成为用户查核员。--GZWDer留言2014年3月31日 (一) 12:48 (UTC)[回复]
  3. (+)支持--铁铁的火大了 2014年3月31日 (一) 13:28 (UTC)[回复]
  4. 值得信赖的管理员。——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4年3月31日 (一) 17:24 (UTC)[回复]
  5. -- Goedemiddag 2014年4月1日 (二) 14:37 (UTC)[回复]
  6. 根据反对中申请者的回应来看,应该有能力根据跨语言工作经验来处理用户识别问题,我认为可以给予更大的方便。——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4年4月2日 (三) 01:38 (UTC)[回复]
  7. (+)支持,相信能够胜任。--Techyan留言2014年4月2日 (三) 10:21 (UTC)[回复]

反對[编辑]

  1. 我一直忏悔,当时冲动下,支持Shizhao成为查核员,导致大量编辑没有来得及熟悉规则,而被打压、流失;我对我的失察一直感到懊恼。编辑推选人们具有行政权力,往往构成了编辑能够制衡官僚的最后一个保证;所以我反对,是因为我希望阁下能够继续沉淀,让足够多的时间让我们去相信您。在很多事务中我更愿意听到阁下的立场,让我相信您以后不会变成尸位素餐的官僚之一。--Walter Grassroot () 2014年3月31日 (一) 15:51 (UTC)[回复]
    (:)回應:您是一位资深编辑,难道您希望我成为编辑者?--Lanwi1(留言) 2014年3月31日 (一) 16:34 (UTC)[回复]
    shizhao并不是查核员。 --达师 - 277 - 465 2014年4月1日 (二) 10:54 (UTC)[回复]
    打脸打得好(shizhao盲目恐惧?)--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4年4月2日 (三) 01:18 (UTC)[回复]
  2. 于过往总觉得受到jawiki影响太大(习惯于那边的方针与流程了?),很多时候都未能按本地的行事方法行事。--Jimmy Xu 2014年4月1日 (二) 10:56 (UTC)[回复]
    (!)意見:我就算受jawiki影响太大也不影响按本地的行事方法行事,你也可以提问我啊。--Lanwi1(留言) 2014年4月1日 (二) 11:01 (UTC)[回复]
    就最近来看,似乎zhwiki的用户名方针没有说以组织或群体为用户名的就要shoot down on sight?--Jimmy Xu 2014年4月2日 (三) 05:19 (UTC)[回复]
    (:)回應:zhwiki的WP:SPAMNAME虽然没有明确禁止以公司或团体的名称作为用户名称,但由于广告宣传问题在zhwiki太严重,所以我封了像“XX旅游”、“XX商城”、“XX科技”、“XX医院”这样的用户名。--Lanwi1(留言) 2014年4月2日 (三) 11:40 (UTC)[回复]
  3. 話多。--Zhxy 519留言2014年4月1日 (二) 14:53 (UTC)[回复]
  4. 是個優良的管理員,但是成為用户查核员還須要經過更多考驗,例如從哪一點可以看出該用戶是User:影武者,有證據證明嗎?--小藍 找我 2014年4月1日 (二) 16:41 (UTC)[回复]
    (:)回應:由于我本人经常处理那个跨维基破坏者的关系,所以我非常了解他的习性。我本人从Wikipedia:傀儡账户的特点来发现影武者的行为,一方面从他的使用方式属于隐藏自己绕过封禁编辑相似的文章相似的编辑风格一次性帐号地理位置虚构自己的身份相似的写作风格等方式发现,另一方面他使用中华电信的IP和帐号编辑人权、游戏类条目,我就以影武者在游戏类条目忍3D的编辑为例,影武者是个支持台湾和越南的独立运动,称中国为支那的台湾人,他创建忍3D条目的编辑摘要“此條目是支持台灣獨立運動的台灣福佬人所創建!台灣獨立運動就是效法越南脫離支那的經驗!越南國父潘佩珠萬歲!台灣國父陳智雄萬歲!”、他使用的IP和帐号以及编辑习性,完全符合编辑相似的文章相似的编辑风格等要点。关于他的习性,详见Wikipedia:持续出没的破坏者/User:影武者。还有,影武者在日文维基百科也有同样的活动,详见与忍3D同样是游戏类条目龙召还娘的编辑历史冯光远的编辑历史。根据这些证据,鸭子测试一望而知,就是影武者。另外,由于我本人长期在中文维基和日文维基处理过许多长期破坏者的编辑,尤其是日文维基,日文维基那边的长期破坏者比中文维基多,而且有一部分极度严重的长期破坏者需要被法办,我因此从日文维基那边积累了大量处理傀儡的经验,所以我一看到用户名和编辑记录等证据就能确定是哪个长期破坏者的傀儡。我在中文维基也经常根据DUCK封禁傀儡。非常感谢您的提问!提问才能了解低调、内向的用户。--Lanwi1(留言) 2014年4月1日 (二) 19:43 (UTC)[回复]
    此使用者對於事件判斷的認知違反維基百科的核心價值,會造成此網站充滿不入流的字眼貶低網站品質,喪失水準後的維基百科網站將會流失其信任度,網站不是宣洩個人不滿與羞辱對立陣營人物的平台。此使用者並無此判斷能力,因此為了維基百科網站的水準,懇請拒絕此人申請。—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Likeychen對話貢獻)於2014-04-02T09:08:05‎加入。
    ↑該用戶不符合人事任免投票資格,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5. (-)反对:優秀的管理員對於用戶查核方面,資歷尚淺,不適合擔當用戶查核的重任。--☜Xiou Yue(Message) ☞ 2014年4月2日 (三) 12:38 (UTC)[回复]
  6. (-)反对--Byfserag留言2014年4月3日 (四) 10:00 (UTC)[回复]

中立[编辑]

意見[编辑]

  1. @Lanwi1请向基金会提交证明。--GZWDer留言2014年3月31日 (一) 12:46 (UTC)[回复]

問題[编辑]

朝鲜的轮子的问题[编辑]
  1. 鉴于以前问这个问题的人都说得不清楚,我问得明确一些:如果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其他国家有关部门的人找您,要求您使用CU权限,找某个人的资料,不合作就有可能违反法律或者去坐牢(类似案例:en:Rémi Mathis:“In April 2013, the French interior intelligence agency Direction centrale du renseignement intérieur (DCRI) pressured Mathis into deleting the French language Wikipedia article about the Military radio station of Pierre-sur-Haute, under threat of detention and criminal charge.”),您会选择合作还是违反法律/坐牢?
  2. 据您目前所知,CU能查到和不能查到哪些资料?
  3. 据您目前所知,您对CU对于过期资料的存储了解多少?
  4. 如果您看到日志上有用户查核员查核了一个似乎不应该查的用户/IP,您会怎么做?如何对其他的用户查核员进行监督?
  5. 您对于WP:CUP中的本地方针(查enwiki和meta都没有此类方针)有什么看法?例如第3条“授予IP封禁例外前进行检查(或复核权限是否被合理使用)”是否意味着CU可以在任何时间、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任何限制地查核一个有IP封禁例外权的用户,就算每编辑1次查1次(虽然比较极端)都是可以的?这样是否已经违反了不应该政治施压的方针?
  6. 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您会尝试维基以外的取证方法吗?例如:向ISP/代理提供商询问访问信息,或者调查某时刻操作某网吧、大学电脑的人是谁。--管闲事且对地图炮具有100%抗性的朝鲜的轮子留言2014年4月2日 (三) 03:01 (UTC)[回复]
插句话,en:Wikipedia:Sockpuppet_investigations#Quick_CheckUser_requests。--Jimmy Xu 2014年4月2日 (三) 16:39 (UTC)[回复]
不过英文上的还是要有人提出再查吧?中文的这类查核也有提出理由的地方吧?--管闲事且对地图炮具有100%抗性的朝鲜的轮子留言2014年4月3日 (四) 02:30 (UTC)[回复]
我的回答[编辑]
  1. 我的回应是“抱歉,CU在各维基计划中明确禁止以政治控制为目的使用。”如果以“不合作就违法或坐牢”为由强迫我的话,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请辞。
  2. CU能查到注册用户的IP地址和其他信息以及一些操作,但被CU用户的通过MediaWiki界面向其他用户发送邮件的部分无法查看邮箱地址和目标用户。
  3. 用户资料的保存只有三个月,所以无法得到更早的资料。
  4. 使用CU权限是否违规以隐私政策和本地方针为准,如果发现其他的用户查核员违规,我就提醒,严重的话就提出除权请求。
  5. 我对zhwiki的本地方针基本上无异议。关于本地方针,好像有一部分wiki有本地方针,例如jawiki,在CU请求页面中使用CU权限前必须经过自动确认用户的投票。关于第3条,我估计是不可以无合理理由、无任何限制地对有IP封禁例外权的用户查核。由于CU日志不对外公开以及没有拥有过相关权限,所以无法了解更多细节。
  6.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估计一般人是不可能的,我不是国家有关部门的人。在日本,管理员可以向ISP请求处理长期破坏者,我还在jawiki看到有多个极度恶劣的长期IP破坏者所使用的网段被管理员以等待ISP处理结果为由永久封禁。

非常感谢朝鲜的轮子对我的提问。--Lanwi1(留言) 2014年4月2日 (三) 08:44 (UTC)[回复]

赞成您问1的态度,不过我本来想问的是如果遇到查水表这样难以回避的情况要怎么选择,例如上面提到的法文维基管理员就是被请去有关部门喝茶然后被强迫删除条目(en:Censorship_of_Wikipedia#France:“The DCRI summoned a Wikipedia volunteer in their offices on April 4th 2013. This volunteer, which was one of those having access to the tools that allow the deletion of pages, was forced to delete the article while in the DCRI offices, on the understanding that he would have been held in custody and prosecuted if he did not comply....”)。我后来也觉得这个合作不合作的问题不太好回答,最多就像上次jimmy申请时答的“随机应变”吧。其他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不用明文方式存储重要数据,以及出现情况尽早让其他人知道等等了。

关于过期资料保存,先说下我最近在m:Wikimedia_Forum/Archives/2014-02上曾经问过的结果:有人说已经有在CUwiki上存储长期破坏者或者为以后重审需要的材料,具体方针不明,可能就是大家都同意就可以。

CU data is retained where there is a demonstrated need to retain data, cases of long term abusers, and cases of proxies/spambots and/or ISPs that harbour spambots and their ranges, so some is people specific, some is IP address specific, some is ISP specific. Listing specific examples provides no benefit. We do it where there is a requirement from a case. The more spambots, the more LTAs, the more data that will be retained. We generally do the minimal possible as none of us wishes to create work, though we also do enough to ensure that the data can be cross-check/referenced as required by the OC. See the OC's report for their opinions on how well the CUs/Stewards have been doing. — billinghurst sDrewth 13:10, 16 February 2014 (UTC)

以及较早的一些讨论历史:我以前在User:萝卜炒饭与田中罗密欧被怀疑为黑雪姬傀儡的时候曾经问到“目前CU数据是只保存三个月然后就删除,不过过去CU查黑雪姬等傀儡的时候,应该看到他的IP,那么CU人员可不可以使用这些‘记在脑子里’的数据?”。mys721tx说可以。jimmyxu也在自己的用户查核申请中说应该可以。后来hanteng也在客栈讨论过一些这方面的问题见Wikipedia_talk:用戶查核的最后两段。

也谢谢您关于日本ISP和管理员关系的分享。

补充个问题:您对于有时候用户查核员内部关于查不查某个人的争议有什么看法?例如最近的Wikipedia:用戶查核請求/2014/3#Clithering, cdip150提出“不该查”异议的时候jimmyxu已经查过了。--管闲事且对地图炮具有100%抗性的朝鲜的轮子留言2014年4月3日 (四) 02:30 (UTC)[回复]

没有看法。关于Wikipedia:用戶查核請求/2014/3#Clithering,我也认为不该查。理由一,用户查核不可以向其他用户施压。理由二,根据隐私政策,用户查核不可以透露IP与账户之关系。--Lanwi1(留言) 2014年4月3日 (四) 08:47 (UTC)[回复]
Jimmy Xu的问题[编辑]

请给出包含203.0.113.2203.0.113.37的最小段封禁范围。--Jimmy Xu 2014年4月2日 (三) 16:49 (UTC)[回复]

(你看你这样回答问题让人补充提问都不知道在哪儿提……)如果又出现203.0.113.121进行相同破坏并需要段封禁的话,您会封禁哪个地址段?而如果这三个地址是在查核三位用户时得出的,那么在试图找出隐藏用户的前提下,您会查核哪个地址段?--Jimmy Xu 2014年4月3日 (四) 06:29 (UTC)[回复]

有三用户,同一天分别出现在IP地址2001:db8:321d:a01::aaaa2001:db8:321d:a381:43af:e2ef:5e31:fa012001:db8:321d:a381:291d:5ea2:de4a:cda2上,前两用户的User-Agent为Mozilla/5.0 (Windows NT 5.1; rv:30.0) Gecko/20100101 Firefox/30.0,第三名用户的User-Agent为Mozilla/5.0 (Windows NT 5.1; rv:29.0) Gecko/20100101 Firefox/29.0。则在理想情况下,您会如何给出结果?--Jimmy Xu 2014年4月2日 (三) 16:58 (UTC)[回复]

如有两用户从编辑倾向上看完全一致,但被交至用户查核请求后您查核(是否应该接受暂且不论,尽管现实中{{duck}}是很可能的回复)发现此两用户从CU数据(IP、User-Agent等)上看完全不相关 不相关。请问您是否会以滥用多重帐号为由处理此两用户?--Jimmy Xu 2014年3月8日 (六) 15:16 (UTC)[回复]
是的,我还是很可能以WP:ILLEGIT为由处理。如果涉及LTA的话,我还是以“确认为傀儡或真人傀儡:LTA:USERNAME(或其模仿者)”为由处理。--Lanwi1(留言) 2014年4月3日 (四) 07:14 (UTC)[回复]
(为什么改在上面回答了……)那么您对最近的几案以及之前的更好版本一案有什么看法?--Jimmy Xu 2014年4月3日 (四) 07:21 (UTC)[回复]
因为CU日志不对外公开,所以没看法。--Lanwi1(留言) 2014年4月3日 (四) 07:39 (UTC)[回复]
用户贡献是公开的,CU结果基本就是上面说的不相关(有部分是开放代理)。--Jimmy Xu 2014年4月3日 (四) 08:06 (UTC)[回复]
我的回答[编辑]
  1. 203.0.113.0/26。
    (我现在很累了……)结果都是203.0.113.0/25。--Lanwi1(留言) 2014年4月3日 (四) 12:20 (UTC)[回复]
  2. 2001:db8:321d:0:0:0:0:0/48或2001:db8:321d:a:0:0:0:0/64,我本人仍不是很熟悉IPv6网段。

--Lanwi1(留言) 2014年4月2日 (三) 17:42 (UTC)[回复]

第二个问题问的不是CIDR啦。--Jimmy Xu 2014年4月3日 (四) 04:34 (UTC)[回复]
第二个问题问的是什么啊,无法理解。--Lanwi1(留言) 2014年4月3日 (四) 04:41 (UTC)[回复]
第三名用户出现的时间是否比前两个早?不排除浏览器版本更新。--GZWDer留言2014年4月3日 (四) 04:46 (UTC)[回复]
第二个问题问的是不是这三个用户是否为同一人?--Lanwi1(留言) 2014年4月3日 (四) 05:06 (UTC)[回复]
问的就是这个。你的看法是什么。--♥VC XC 2014年4月3日 (四) 05:27 (UTC)[回复]
对我来说这些IP地址和其他信息在判断某一用户是否为另一用户的傀儡的过程中只能起辅助作用,只根据IP地址和其他信息来判定傀儡是不可能的,判定傀儡的关键还是根据用户的编辑倾向,我可通过用户的贡献记录、用户名倾向、触发滥用过滤器日志等证据来判定傀儡。如果我要回答这个问题,根据这三个用户不同编辑倾向, 无结论、从不相关 不相关 已确认都有可能。--Lanwi1(留言) 2014年4月3日 (四) 06:39 (UTC)[回复]

结果[编辑]

用户放弃申请。--GZWDer留言2014年4月4日 (五) 08:3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