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维基简讯/2012/03/维基新闻
英文維基百科很可能於1月18日關閉
[编辑]為了抗議禁止網絡盜版法案,維基媒體基金會創辦人Jimbo Wales建議英文維基百科於1月18日採取行動,參與抗議,並正將此提交社群討論,詢問社群應該採取甚麼行動。
此抗議行動利用了英文維基百科每一頁頁頂的通告位置通知所有已登入的維基人,參與位於en:Wikipedia:SOPA_initiative/Action的討論,發表己見,而有關徵求意見的討論,將於1月16日 23:59 UTC結束。之後,基金會即會根據社群共識,於1月18日利用技術手段,採取行動。根據該頁的討論,行動很可能是全英文維基百科關閉,兼在任何訪客訪問時顯示有關抗議的聲明;也有可能只是針對美國用戶,關閉英文維基百科,其他地區的用戶不受影響。當然,也可能只在首頁加入字句,點選繼續即可瀏覽維基百科,但此選項支持用戶不太多。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會甚麼行動也不採取。
右邊兩圖中的信息如下:
“ |
SOPA and PROTECTIP will kill the open Internet, and hurt Wikipedia Users of Wikipedia are deeply familiar with the vast amount of information held within our projects. For over ten years, Wikipedians from around the world have been building this project, compiling millions of facts, references, and citations to make the Wikipedia you enjoy every day possible. Wikipedians are unpaid volunteers contributing millions of hours a year to this project because they are passionate about sharing free knowledge. Today Wikipedia is available in 282 languages and in total it comprises over 20 million articles. According to comScore, Wikipedia (the most visited property of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s projects) is the fifth most-visited website online, with over 480 million unique visitors. All of this has been possible because the Internet is a free and open space, a fact that Wikipedia is absolutely dependent on. Our editors and our readers must have access to websites hosted around the world to verify and add facts, to research articles, and to offer critical context for encyclopedic articles. Maintaining and improving security on a fully functioning Internet has become an ever more important goal for Wikipedians and our users. On Wikipedia, collaborators from almost every part of the planet can add new information, remove vandalism, upload freely-reusable pictures, engage in wide-ranging debates and discussions, and work to ensure that readers have access to the highest-quality, neutrally written, and factually correct information anywhere on the web. Right now, the 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Senate are considering two new bills—the Stop Online Piracy Act (SOPA) and the PROTECTIP Act—that, if passed, will harm the free, secure, and open web and bring about new tools for censorship of foreign websites her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se bills endanger our Constitutional guarantee of free speech and provide a frightening model of Internet censorship for more repressive regimes around the world.
Today we ask you to take action and oppose SOPA and PROTECTIP. If you appreciate Wikipedia, then you appreciate the free, secure, and open web. The links below will take you to an advocacy portal hosted by the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Through this portal, you can contact your local Representative or Senator. Tell them that you oppose SOPA and PROTECTIP - and that you value free speech, the unrestricted exchange of ideas, security, and open collaboration on the Internet. Protect the values and ideas that Wikipedia stands for, and protect the Internet. |
” |
這個信息可能還會經過修改才發佈。這段文字開初首先介紹了維基百科的背景、目的、使用方式。之後,就到了正題,指出有關法案將會令互聯網不再自由。最後,提供一條連到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的連結,並呼籲所有人,聯繫你的本地代表,告訴他們你反對這個法案。
不過,這個抗議行動並無打算在英文維基百科以外的維基百科部署,而且亦不包括其他英文維基項目。
2011年台灣冬聚提要
[编辑]2011年台灣冬聚剛在2012年1月7日舉行。是次活動有38人出席,非常熱鬧。
時間 | 活動名稱 | 活動內容 |
---|---|---|
10:00~10:30 | 相見歡 | 參與者報到 |
10:30~11:00 | 專題講座: 為何犯錯?怎樣除錯? |
維基百科到底可信不可信?為什麼常常聽某某人說中文維基只能當笑話看?維基人絕不閃避,就讓Supaplex說清楚,講明白! |
11:10~12:00 | 座談會: 條目維護面面觀 |
30幾萬浩大條目,維護擴充工作如此繁多,過去維基人用什麼樣的方式合作挑戰這個Mission Impossible?我們邀請到魔法設計師、泅水大象、TX55以及Jason22一起來分享他們的經驗談。(Reke擔任主持人,實際參與講師為TX55、泅水大象與安可) |
12:00~13:00 | 午間餐敘 | 自由用餐交誼 |
13:10~14:00 | 創意討論會: 維基糾察總動員 |
維基百科應該如何才能更正確、更具權威?怎麼讓專業人才與業餘維基人能合作監督條目品質?在自由形式的分組討論會中,一起來激蕩創意! |
14:10~15:00 | 社群交流時間 | 創意討論會上的火花,利用這個時間說分明。同時開放自由發言,一起分享維基百科的閱讀經驗。 |
活動在早上10時開始,至下午3時左右完結。當中根據相關頁面,有以下比較重點的事情:
- 「我把教授變維基人」,看來很難,但為甚麼?我們可以做甚麼?
- 降低門檻:現行的編輯器就算資深的維基人,對於家族樹語法還要研究半天還不見知道怎麼用;對於稍微有經驗的維基人,對於維基語法的熟悉也不敢說自己得懂。新的所見即所得編輯器正在beta階段,預期正式上路之後能大幅減底編輯門檻,增加學者專家編輯的意願。
- 從授權著手:越來越多學術期刊是Open Access機制,如果與維基百科授權模式相容,可以直接應用到條目內容。懶人包作者其實也算某種程度的收集資訊,寫摘要的專家。扣除侵犯當事人隱私所得到的資料,懶人包中的新聞摘要以及連結其實可以寫到維基百科上。
- 增加社交性:DYK條目在首頁曝光,對於編輯來說是不錯的編輯動機。但目前榮譽只給一人,應該改成多人參與多人能共同掛名貢獻。設計編輯貢獻積分制度,然後在首頁擺上排行榜,藉此塑造維基名人偶像,並且設計follow機制。follow名人之後可以看到他們最近編輯記錄。許多專門領域論壇有很多問答知識,不乏各領域專家像是教授、資深人員回答,論壇中的討論氣氛與積分制度促成的人氣聚集。維基百科的社群經營也可以向這些專門論壇學習。另外一方面如果與站長談好,搞定論壇發言的授權方式,其實能夠把這些相關知識放到維基百科上。
- 增進編輯意願:讓學術圈願意研究維基百科,進而了解維基而參與。參與方式不一定要編輯,願意看過條目提供修改意見也是可以。
- T.Bayer(維基媒體基金會員工之一)的分享,他提出了(原文出處):
- 常見的批評「維基百科不可靠因為任何人都可以編輯」是錯誤的。的確,維基百科缺少一個傳統的品質控管方式(限制誰可以撰寫),但維基百科有一個新的品質控管方式:任何人都可以修改錯誤。
- Nature 2005年的研究是第一個以同僚審查的方式比較維基百科和大英百科全書在科學部份的內容,由專家進行42 篇評審,當中發現單篇條目所含錯誤維基百科有4個,大英百科全書有3個,大英百科全書對此研究結果表示抗議,Nature 則堅持其研究成果無誤。但六年後,在維基百科的可信度上,仍為最經常被引用的研究。
- Brockhaus是德語世界百科全書的代名詞「被視為其他語言世界中多部百科全書發展的典範」 (摘自大英百科全書 Brockhaus 條目)
- Stern (新聞雜誌)於2007年比較Brockhaus 和德文維基百科中隨機選取的 50 個條目,涵蓋各種主題,當中德文維基百科的正確度較高 (在 1-6 的評分表,1 為最高,6 為最低,Brockhaus 得 2.3分,德文維基百科得 1.6 分)
- 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s (學術期刊)於2011年作出調查,量大與事實特定的研究取向:檢查維基百科上在某特定領域所有條目在一個特定方向上的正確度 (例如:1998 – 2008 年間所有 230 名美國州長候選人),他們所找到的錯誤數量很少:就一般研究工作而言,「維基百科可能足夠正確」;而且,發現其他「關於維基百科正確性的研究,其擔憂通常過於誇大」。
- Psychological Medicine (醫學期刊)於2011年作出審查,委員是具有臨床與研究專業的心理學家。審查後,得出結論「維基百科上有關憂鬱症與精神分裂症有關的資訊,相較於有中央核心編輯控制的相關網站,大英百科全書,以及心理學教科書,在品質上一般而言與之相當,甚至更為出色」。但維基百科(以及大英百科全書),相較於其他資料,比較不易閱讀。
- Psychological Medicine (醫學期刊)於2011年亦作出審查,同篇文章也回顧了其他八篇 2007 – 2010 年間維基百科上關於健康資訊品質研究的文獻,得到以下結論:「維基百科在健康主題相關條目通常較少有事實上的錯誤,雖然在內容的廣度上可能有所不足。... 維基百科似可合宜地被推薦為一個資訊來源。」
- 維基百科需要更多研究!結論為,一些藥理學研究對於藥物相關條目的評價較低;但整體而言,多數對於維基百科可性度的系統性研究皆與一般刻板印象相反,認為維基百科的可性度高。這些研究結果應廣為周知。正確度的審查需要花很大的功夫(許多有關維基百科品質的研究使用替代性的指標,例如引用書目多=高品質)。而且,系統性研究似多針對英文維基百科,且專注於少數特定主題。
- Epic 和牛津大學進行中的研究,目標是就不同語言的維基百科(英語,阿拉伯語,西語)以及跨主題的條目,研究其品質與正確性,與其他有代表性的百科全書比較。有關之研究由維基媒體基金會出資。目標是比 2005 年的 Nature 研究更為嚴謹。審查員為學生與學界專家。小型測試研究,目標是發展出研究方法。
很多維基人經過是次聚會後均獲益良多,認為聚會辦得很充實,來的人也很多。
維基十一歲了
[编辑]維基百科的英文版在剛過去的星期日達到十一歲生日了。在這十一年,英文維基百科創建了三百八十萬條條目,而所有語言的維基百科創建了合共超過二千萬條條目(而現在很接近二千一百萬),而維基共享資源的第一千二百萬個檔案也於1月12日被上傳,這印證著維基百科及其姊妹計劃的發展。
同一時間,在外地,有很多慶祝活動。
封禁申請相關討論
[编辑]封禁申請草案之豁免規則、上訴要求、案例地位及核禁者及裁決者的任免現正討論。而舉證責任與辯解程序則經公示後已獲通過。有關通過的內容,如下:
- 快速封禁時,核禁者追認後需同時提出理據;如未能查出理據,則可修訂或解除封禁;審批封禁時,初禁管理員或提案用戶需要提出證據,無證據者可即時駁回。
- 快速封禁,無辯解,有上訴。管理員提出,可即時執行封禁。用戶提出,管理員見到,可即時執行封禁。
- 審核封禁,辯解限期一日,有上訴。如已被初禁,於自己用戶討論頁辯解;未被初禁,則為申請專頁(Wikipedia:封禁申請/審批封禁)
- 管理員初禁後,核禁員翌日須查核管理員有否遞案,未有須代為提交,並留言告知該管理員。確保初禁一日內交付專頁。而裁決小組則初禁時間起計須等廿四小時(該廿四小時被控可以辯解,唯裁決小組不得討論),期後開始討論,期間被控仍可不時發言,直到裁決得出為止。
- 如為用戶提禁,辯解限期由提報起計;如為管理員初禁,則由初禁起計。
- 初禁結束,討論未果,可延長初禁。
另外,豁免規則、上訴要求及案例地位亦正討論。
- 豁免規則初步成形,唯現正就是否真的設立專頁記錄速禁討論中。
- 上訴要求正討論短期封禁處理方式。
- 案例地位初步亦成形,現正等待進一步意見與討論。
不過,2012年1月6日起,有用戶在互助客棧中抗議黑箱操作,指「從未看過此通告(公示的通告,下同),亦未能對此公告的任何內容閱讀。」並認為「此公告剝奪維基人的知情權,應為無效。」。不過,之後有用戶指出,公告區長期設置在最近更改。「封禁申請」討論發起者J.Wong指,「如此指控,簡直荒天下之大謬」,質疑「該等頁面一直存在,且開放予任何用戶,而HW君及本人亦一直有更新通告,何來黑箱?」有用戶亦指,「當年權限申請總共討論了138天其中只有35天在客棧。而且那時候通知手段只有公告欄」,要求提出抗議的用戶「請推翻這個共識。」。提出抗議的用戶其後開始另一個討論主題,指「我覺得如果開啟一次「是否廢除中文維基百科法庭機制」的投票,結果會相當有趣。」,並說「這東西不用我動手,早晚會自己廢掉。」,並用「天誅」兩字形容這個討論草案。此時,有用戶建議抗議者「提出建設性意見,不要重複同樣的言論。」,並「建議樓主好好看看,被控人辯解程序、舉證責任誰屬裡頭公示或已經公示完畢的內容,毫無囧言文的痕迹」有另一用戶發言,「我也反對方針法律條文化,討論法庭化,法律術語化的的傾向。」。此方針草案在客棧中,則被形容為「維基法庭」。抗議提出的用戶則在客棧發表論文「維基法庭的本末倒置」,另一用戶則又另開主題「方針如同板規,絕非國法」,提出「至今研擬過程看似公開,骨子裡卻都是被主事者玩弄於掌心,不但搞得四不像,且完全沒有社群主體意識。」。目前的客棧的討論仍未結束,但同時另一裡頭,舉證責任與辯解程序則於1月9日及12日先後公示到期,通過被寫入方針。
希望更多用戶能積極參與相關討論。
其他消息
[编辑]- 香港1月定聚定於1月20日舉辦。
- 2013年維基媒體年會主辦地區裁判團名單於1月13日公佈,正式申辦於1月28日截止。在中文地區,香港有意申辦。
對維基簡訊有任何意見,不如有話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