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臺灣教育專案/政大世界民族誌學習作業/布索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布索節

匈牙利南部的摩哈奇城,為了慶祝冬天結束,於二月下旬舉行一個為期六天的布索嘉年華。

歷史沿革[编辑]

此傳統起源於摩哈奇當地的克羅埃西亞社群,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但是現在的布索嘉年華已演變為一種城市象徵,同時也當作紀念偉大的歷史事件,是一種對於城市、社會群體甚至是一個國家歸屬感的表達,超過純粹的社交活動,為人們提供自我表達的機會。這項慶祝活動將摩哈奇的克羅地亞(sokác)少數民族與匈牙利,德國,塞爾維亞和羅馬的鄰居聚集在一起,這些人已經傳承了幾代人的傳統,通過音樂,自發裝扮成布索,舞蹈創造了強烈的地方認同感和多民族團結[1]。這是個實踐文化多元主義並不斷創造和創新,以及當地社區文化開放的典型例子。而遊行團體們保留了許多節慶文化,也將面具雕刻技術和慶祝儀式傳承給年輕一代。布索節於2009年入選世界無形文化遺產。[2]

傳統文化元素[编辑]

該活動的象徵意義在於消除冬季 - 所有傳統文化元素都代表著這一點。製作噪音(有嘎嘎聲和牛鈴),蒙面人物,遊行和舞蹈是全世界狂歡習俗的共同特徵。 摩哈奇習俗的元素主角:布索人(the busós)、佩戴手工雕刻的木製面具和大型羊毛披風,形成了令人恐懼的人物。[3]

慶祝活動[编辑]

時間從狂歡節的週四到懺悔星期二(Shrove Tuesday),又稱「鬆餅節」( Pancake Tuesday)。由俗稱的「布索人」(通常是男性)戴著讓人恐懼的木製面具,披著大羊毛斗篷,整個活動還包涵了兒童變裝比賽、藝術面具雕刻及其他手工藝的展示會。會有500多個「布索」們在多瑙河上划船抵達,以及在馬車或華麗車輛的伴隨下遊行穿過市區,並在市中心廣場上燃起篝火,焚燒象徵冬季的棺材,整個城市還會舉行許多音樂及表演。

參考文獻[编辑]

  1. ^ http://folklife.hu/roots-to-revival/living-tradition/buso-festivities-at-mohacs-masked-end-of-winter-carnival-custom/
  2. ^ https://twh.boch.gov.tw/non_material/intro.aspx?id=9
  3. ^ http://www.etnofolk.eu/de/article/buso-festivities-mohacs-masked-end-winter-carnival-cus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