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臺灣教育專案/政大世界民族誌學習作業/烏克蘭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烏克蘭人(Ukrainian),大約有3980萬–5750萬人,為烏克蘭國內的主體民族,主要分布於烏克蘭但因戰亂大量烏克蘭人移居世界各地。使用烏克蘭語,屬印歐語系 斯拉夫語族的東斯拉夫語支。使用西里爾字母拼寫的文字,信仰東正教。烏克蘭人主要從事農工業,種植大麥、小麥和小米,也飼養牛、豬和雞等家畜。

烏克蘭人
Ukrainian

烏克蘭人
總人口
約 3980萬–5750萬人
分佈地區
 烏克蘭33,604,000
 俄羅斯1,937,000
 哈萨克斯坦498,000
 摩尔多瓦452,000
 加拿大276,000
 義大利192,000
 白俄羅斯156,000
 美国137,000
 德国127,000
 捷克50,000
 巴西33,000
 阿根廷31,000
語言
烏克蘭語
宗教信仰
東正教

民族分布、人口與語言[编辑]

民族分布[编辑]

烏克蘭人主要分布於烏克蘭俄羅斯及歐洲的德國白俄羅斯義大利捷克,亞洲的哈薩克摩爾多瓦,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地區。由於歷史上烏克蘭土地飽經戰亂和政治軍事變革,烏克蘭人僑居世界各地者頗多。[1]

烏克蘭人雖移居世界各地但主要分布於烏克蘭

人口[编辑]

烏克蘭人總人口數大約3980萬[1] –5750萬[2]

各國人數統計:

[1]

語言[编辑]

主要使用的語言為烏克蘭語,屬印歐語系 斯拉夫語族東斯拉夫語支,分西南、東南和北方3大方言。烏克蘭人也使用俄語。[3]

文字[编辑]

烏克蘭語采用西里爾字母[4]

乌克兰语字母[编辑]
乌克兰语字母
А а Б б В в Г г Ґ ґ Д д Е е Є є Ж ж З з И и І і Ї ї Й й К к
Л л М м Н н О о П п Р р С с Т т У у Ф ф Х х Ц ц Ч ч Ш ш Щ щ
Ь ь Ю ю Я я                                                

地理環境[编辑]

烏克蘭人主要居住於烏克蘭地區的草原地帶和森林低地。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面积为60.37万平方公里(约占原苏联面积的3%),东西长1300公里,南北长900公里。南临亞速海黑海,陆上东北接俄罗斯,北邻白俄罗斯,西连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南同摩尔多瓦罗马尼亚接壤。乌克兰大部分地区属东欧平原,最高峰为西部喀尔巴阡山脉戈维尔拉山(海拔2061米),最长的河流是第聂伯河。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5]

歷史沿革[编辑]

民族起源[编辑]

在6到7世纪时,东斯拉夫人从早期无分别斯拉夫人的迁徙中分别出来。东斯拉夫人曾在9到13世纪统一在基辅罗斯内。东斯拉夫人部落,所谓“史前乌克兰人”,在当时包括沃里尼亚人英语Volhynians德列夫利安人东博洛尼安人塞弗利亚人英语Severians,以及一些白克罗地亚人 哥特人历史学家约尔丹内斯和6世纪拜占庭作家将东南欧居住的两个族群命名为斯克拉芬人(Sclavins)和安特人。东博洛尼安人被认为是基辅这座城市的创造者,并在基辅罗斯的国家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9世纪初,瓦良格人使用东欧的水路用于军事突袭和贸易,包括著名的从瓦良格人到希腊人之路英语Trade route from the Varangians to the Greeks。中世纪时期直至11世纪,部分瓦良格人还作为基辅一些贵族和拜占庭皇帝的雇佣兵;另外一些则占据了基辅罗斯的一些重要行政职位并最终斯拉夫化[6] [7]。这些除了从文化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外,现在的一些乌克兰名字也可以看出有诺曼人的源头[8][9]

东斯拉夫人的分化在中世纪后期开始,东斯拉夫语的方言连续体波兰-立陶宛联邦开始发展,鲁塞尼亚语开始作为标准书写文字。乌克兰民族和乌克兰语言这一概念的出现,并开始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文化的分离始于19世纪初期的乌克兰民族觉醒。在苏联时期,官方历史主要强调“在5世纪和6世纪[10],‘史前乌克兰人’与‘史前俄罗斯族’的文化共同性”。乌克兰民族主义史学家自1991年起开始逐步强调“国家构造的千年传统”,指出现代乌克兰民族的祖先在基辅罗斯国家形成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而现代俄罗斯人的祖先实际上只是在扮演配角。争论甚至追溯至石器时代的库库泰尼-特里皮利亚文化英语Cucuteni-Trypillian culture时期[11]

基輔羅斯[编辑]

乌克兰人有着一个动荡的历史,从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在9世纪,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瓦良格人诺曼人的一支)征服了位于如今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西部境内的“史前斯拉夫部落”,建立了留里克王朝并奠定了基辅罗斯的基础。乌克兰民族的祖先,如东博洛尼安人曾在基辅罗斯的发展和文明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智者雅罗斯拉夫去世后,罗斯国的诸侯之间开始自相残杀,战争导致了国家实际政治分裂成若干公国[12]。诸侯之间的争吵使得基辅罗斯就容易受到外来攻击,蒙古人在1236年入侵,并在1240年终于摧毁了国家。

加利西亚-沃里尼亚王国[编辑]

乌克兰人历史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国家是加利西亚-沃里尼亚王国(1199年至1349年)。12世纪中叶,基辅罗斯在草原民族(主要是波洛夫齐人)的打击下和罗斯王公的内讧中已十分衰弱。据说12世纪中叶基辅附近的切尔尼戈夫已荒无人烟。基辅附近的居民往更为安全的加利西亞地区和伏尔加河上游移动。这也造成了俄罗斯两大新势力——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王國和弗拉基米尔大公国的形成,前者发展为后来的乌克兰民族,后者发展为后来的俄罗斯民族。13世纪蒙古人和立陶宛人入侵以后,蒙古占领区独立发展成现代俄罗斯民族,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王國最终被波兰和立陶宛瓜分。但加利西亞-沃里尼亞居民后来形成小俄罗斯民族(乌克兰民族)的雏形。[13][14]

哥萨克酋长国[编辑]

对乌克兰人的第三个重要的国家是哥萨克酋长国。自15世纪后期起,扎波罗热哥萨克控制第聂伯河的下游,包括俄罗斯、波兰和克里米亚鞑靼人之间的地区,层层防守的国家首都称为扎波罗热谢契英语Zaporizhian Sich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酋长是最有名的,也同时是在乌克兰的早期现代史上最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他是一个杰出的军事领袖,他在国民革命的过程中最大的成就是即是建立扎波罗热哥萨克酋长国(1648年至1782年)。17世纪晚期毁灭时代的到来,在乌克兰历史上的标志是乌克兰人国家的解体和人口的总体下滑。在毁灭时代(1659年-1686年),乌克兰沿第聂伯河分为左岸乌克兰右岸乌克兰,且两半开始相互敌对。期间,乌克兰的领导人在很大程度上是机会主义者和短视之人,谁也无法使他们的政策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5]。在17世纪末时,总共大约有400万乌克兰人[16]

第一次世界大战[编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乌克兰中部地区在为一个独立的乌克兰国家做努力的争取。该地区直到1917年都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新成立的乌克兰政府和中央拉达米哈伊洛•赫鲁晓夫斯基为首发布了四条宣言,其中在1918年1月22日发布的第四条,宣布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自1918年1月25日起获得独立并拥有主权。中央拉达于1918年4月29日的会议上批准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选举赫鲁晓夫斯基为总统。

社會、家庭與婚姻[编辑]

社會[编辑]

起源於中世紀的時期,烏克蘭人的社會階級制度直到十九世紀中葉才以各種形式倖存下來。這些自治和封閉的社會團體都享有一定的權利或特權,履行了各種職責。某階級的成員資格是遺傳性的,從一個階級到另一個階級的流動是困難的。只有入職純屬功能性的文職階級才開放階級流動。主要是貴族,神職人員,農民和平民。 烏克蘭人領土上的遺產制度(最早在十三至十六世紀立陶宛 - 魯塞尼亞州定義的)在十七世紀中期由於Hetman Bohdan Khmelnytsky領導的哥薩克波蘭戰爭而徹底改變。來自農民戰士的哥薩克人成為一個新的社會力量,一方面是從各種經濟,政治和宗教的限制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努力鞏固經濟和政治利益,形成一個新房地產19世紀,當烏克蘭人文學語言在農民本土的基礎上重建時,農民在恢復烏克蘭人國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開采了村莊生活的傳統。[17]

家庭[编辑]

大型家庭是烏克蘭人最古老的家庭形式。它由幾代人組成,其特點是集體家庭和共同財產。家庭關係受到普通法規範的製約。由於商品貨幣關係相對較早的形成(十六至十七世紀),及隨後形成的農奴制,使得烏克蘭家庭以比白俄羅斯和俄羅斯更快的速度瓦解,儘管在一些地區(喀爾巴阡,左岸)十九世紀仍有大家庭存在。從十八世紀到現在,小核心家庭的父母和子女一直是主要的類型。大家庭的某些特點保留在核心家庭中:新郎支付婚禮費用,婚姻受到傳統法律制約,男性掌控家庭,維護其特殊作用等等。現代烏克蘭家庭的孩子比傳統家庭少。種族混合婚姻數量有所增加,特別是在城市。[18]

親屬稱謂[编辑]

烏克蘭親屬稱謂 對應稱謂
Maty/matir/mama (мати/матір/мама) 母親
Batko/tato (батько/тато) 父親
Syn (син) 兒子
Donka (донька) 女兒
Didus (дідусь) 祖父
Babusya (бабуся) 祖母
Brat (брат) 兄弟
Sestra (сестра) 姊妹
Dyadko (дядько) 叔叔 舅舅
Titka (тітка) 阿姨 嬸嬸
Cholovik (чоловік) 丈夫
Zhinka (жінка) 妻子

繼嗣[编辑]

在烏克蘭的某些地區(左岸,南部,Slobozhanshina),父親的財產傳統上平均分配給所有家庭成員,包括女兒。在保守立陶宛國家傳統的右岸地區,婦女的遺產受到限制。傳統,公共道德和普通法規範確立了繼承做法。例如,未婚人士繼承較少。在婚姻契約中,新娘的贖金和父母的親戚捐款也被指定了新娘嫁妝的數量,包括樹乾和牛。在烏克蘭的大多數地區,沒有兒子的家庭的女婿與其他家庭成員在財產權方面是平等的。隨著資本主義的到來,父母在管理家庭關係中的作用就會下降。 [19]

婚姻[编辑]

烏克蘭人行一夫一妻制,在1917年之前,沒有民事結婚。婚姻必須在宗教機構中結婚,通常是在一個由牧師進行服務的教會裡。雖然離婚是合法的,但很少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在教會法庭的裁決中,實際上是不允許的。新娘和新郎的父母通過給予他們的祝福(即允許婚姻)和參加關於家庭的所有討論,如新娘的嫁妝和新郎的財產,在結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般來說,妻子搬進了丈夫的家鄉,她不僅服從丈夫的父母,而且服從他所有的親戚。不允許親屬之間的婚姻,也不得與被宣佈為法律上無能的精神病患者或已經結婚的人結婚。[20]

定親[编辑]

伊萬庫帕拉日 - 伊萬庫帕拉慶祝前夕,鄉村人士將在森林中漫遊,尋找一種難以捉摸和神奇的花朵,帶來巨大的財富。戴著烏克蘭花圈的未婚婦女將會第一個進入森林。其次是年輕男性。如果走出來的年輕人戴著女孩的花圈,他們就要結婚了。

支付贖金 - 新郎必須去新娘的父母的房子,並提供贖金贖他的新娘。伴娘保護新娘不被劫持而被“偷走”。首先,新郎為新娘提供有價值的東西,通常是金錢或首飾。新娘的父母帶出一個穿著新娘的女人或男人,面紗被遮蓋,所以新郎看不見她的臉。當新郎意識到這不是他的新娘,他會要求他的真正的新娘,新娘家庭會要求更多的贖金,因為她是有價值的。一旦贖金談妥,新娘的家人會將新娘送給新郎。如果新郎在門口遇到新娘父母拿著南瓜,這意味著他的婚姻不被新娘或家人所接受,南瓜是他攜帶的東西,所以他不能兩手空空的離開。 在烏克蘭人的傳統中,新郎必須從家裡買下新娘。這個傳統顯示,新娘對於她的家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她是美麗的女兒,所以不想輕易放棄她。一切從新郎開始,他的伴郎到達新娘家,試圖從家裡買下新娘。新娘面前設置了一張桌子,新郎和新娘家庭成員將為新娘定價。隨著行動的開始,新娘的家人開始讚美她的美麗,仁慈和工作的道德,使價格上漲。另一方面,新郎的伴郎正在努力使價格下降,對新郎更有利。新郎也會談論他對新娘的愛,他如何讓新娘快樂,為什麼他會是一個好丈夫。伴娘也會對新郎進行測試,看看新郎如何看清他的新娘,看他願不願意為新娘付出更多的代價。最後,新郎和新娘的家庭都同意價格,但這不一是錢,價格可以從糖果,香檳到一些錢,但這種傳統只是為了樂趣而不是以大量金錢出售新娘。最後,新娘和新郎團聚,得到家人的祝福。[21]

婚禮[编辑]

教會服務在烏克蘭人的婚禮中非常重要,因為只有雙方都願意結婚,準備懇求內部的愛情才能發生,只有這樣,他們的愛才能得到神的祝福。這對夫婦接受燃燒的蠟燭作為他們未來的喜悅和溫暖的象徵。之後,牧師將新郎和新娘的戒指作為他們結婚的象徵。隨著儀式進入婚禮部分,幸福的夫婦由伴娘和伴郎協助完成加冕儀式,這是一種象徵新娘和新郎成為他們生命的王后王后的傳統,並被神祝福。然後牧師約束了這對夫婦的手,並要求他們在祭壇周圍休息三次,作為他們永恆婚姻的象徵。為了確保婚姻是純潔的,新娘和新郎需要在婚禮前一天去告解,並且赦免他們的罪。這個儀式非常重要,因為在東正教宗教婚姻是一個神聖的儀式。[22][23]

產業與生活[编辑]

產業[编辑]

自古以來,烏克蘭人從事農耕並以定居為生活形式。考古學證據顯示,3,000年前,烏克蘭人在烏克蘭種植了小麥,大麥和小米。黑麥大約在2000多年前被推出,蕎麥在公元11世紀從亞洲進口。當時已經養牛,羊,豬和家禽了。養蜂,狩獵和釣魚都是實行的。烏克蘭土地及其氣候的有利於農業的發展,對烏克蘭人食物類型有顯著的影響。[24]

隨著烏克蘭境內人類文明的發展,各種非農經濟活動也是如此。 烏克蘭人的小規模製造業在17世紀開始發展。 西方烏克蘭和右岸烏克蘭的波蘭統治地區仍然是經濟落後的農地,占人口四分之五的農奴們勉強維持生活; 他們對非農產品的微薄需求被廣泛的家庭用品行業所滿足。 貴族,他們的奴僕和民眾的需求主要是由從貴族,國外進口的貨物和國內工匠製造的產品,其中許多是德國人,猶太人和亞美尼亞人。人口密度低,人身自由和土地肥沃,促成了更高的生活水平,同時伴隨著對製成品的需求的增加,特別是在不斷壯大的城鎮。這種需求減少了進口,越來越多的地方生產受到重商主義政策的刺激。在十五世紀下半葉烏克蘭南部被納入俄羅斯帝國之後,沙皇政府通過給予貴族和農民許可土地推動了其定居點,農業的快速發展並沒有伴隨著任何即時的工業增長。現代工業發展始於18世紀末。聖彼得堡的沙皇政府成立了新的工廠,並對它們進行了管理或將其租給了私營企業家。工業企業也由地主貴族,特別是右岸創建,用於加工農業原料 - 糖廠,釀酒廠和麵粉廠。烏克蘭人經濟現代化的轉折點是在1861年廢除了農奴制。這一措施是為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即現代農業體系,勞動力流動性增加和工業增長,以及金融流動性增加。對烏克蘭經濟特別重要的是在十七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建造鐵路。鐵路通過低成本運輸帶來了許多好處。來自多巴哥的廉價煤和Kryvyi Rih鐵礦石盆地的鐵礦石,導致黑色冶金及相關行業的增長明顯。交通便利化刺激了糧食,其他農產品和各種工業產品(糖,烈酒,煤炭,鐵路)的出口。鐵路擴張推動了鐵路建設配套產業。[25]

服飾[编辑]

傳統服飾方面,傳統婦女的服裝大都呈流線型,樣式很獨特:女子多穿淺色襯衫,袖口、領子、肩部、胸部及衣襟等處綉有各種花紋圖案;上身著深紅色、綠色或藍色天鵝絨或羊毛料的無袖上衣,上衣前襟部分交疊,在左邊開襟,用扣子扣住;下穿裙子,一般只在緊身襯裙外罩一條羊毛短裙,襯裙上有各色圖案;腳穿紅色長靴。有的頸上掛好幾串彩色珠子或項鏈。姑娘們頭扎彩帶或花頭巾,節日里戴鮮花和樹枝編成的花冠;已婚婦女則頭戴包發帽或扎花頭巾。

烏克蘭人服飾

烏克蘭男子則多穿襯衫和較寬鬆的褲子,外罩坎肩,褲腳塞進長統靴里,衣擺塞進褲腰裡,扎較寬的腰帶,頭帶各式便帽。現代烏克蘭男人除正式場合穿西裝或質料考究的呢子和羊絨大衣外,在一般場合都喜歡上身穿夾克衫或高檔襯衫,打領帶,下身穿西褲或牛仔褲。即使天冷的時候,烏克蘭人也習慣只穿一條單褲。[26]

飲食[编辑]

以麵食、稻米為主食,喜歡吃麵包、面疙瘩、薄餅、豬肉、鹹魚和烤、煎、炸以及醃制的食品,口味偏重甜、酸,對油膩和微辣食物也能適應,常吃水果、白菜、黃瓜、乾酪、番茄和優酪乳油等,常飲格瓦斯飲料(一種用麵包釀制的飲料)、茶和咖啡,會飲白酒。特別喜歡吃一種熱氣騰騰的甜餡餃子,即將奶渣或櫻桃包在餃皮中,煮熟後略加優酪乳油調料。[27]

信仰與習俗[编辑]

信仰[编辑]

烏克蘭人原有自己的原始信仰,信仰統治了太陽,星星和月亮的神。 民間信仰仍然與太陽,星星和月亮,以及夢想,季節和農業有關。 事實上,許多民間的習俗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基督教信仰相融合。 以家庭為中心(如出生,婚姻和喪葬習俗),社區和季節性農業儀式。[28] 在公元988年,基輔羅斯的弗拉基米爾王子接受了東正教基督教,並使整個國家受到拜占庭帝國的影響。[29] 現今烏克蘭人主要信仰東正教。在烏克蘭東部和南部地區,莫斯科教區管轄的烏克蘭地區最常見。少部分的烏克蘭人信仰天主教。自從蘇聯的衰落以來,新教教會和當代斯拉夫現代異教宗教的信仰人數有所增長。[30]

2016年進行的調查發現,大多數烏克蘭人信仰基督教(81.9%)在這些基督教徒中,有65.4%是東正教派(基輔主教派佔25.0%,莫斯科主教教會佔15.0%,烏克蘭自治教堂東正教會佔1.8%,其中23.2%是東正教),7.1%是基督新教徒,6.5%希臘天主教徒,1.0%是拉丁禮拜天主教徒,另有1.9%是新教徒。截至2016年,16.3%的人口沒有宗教信仰,1.7%的人口依附於其他宗教。根據同樣的調查,烏克蘭人70%宣稱自己是信徒,而6.3%的人宣稱自己是非信徒,2.7%宣稱是無神論者。[31]

節日[编辑]

[32]

新年[编辑]

烏克蘭人的新年為1月1日,兒童和成年人都慶祝。新年時,禮物被放置在新年樹下。在午夜,歡樂地喝著香檳。新的一年開始時會放煙火照亮天空,。烏克蘭人會在羊皮紙上寫下新年祝福,放在裝有香檳的凹槽中,是一代又一代的傳統。飲料和羊皮紙被消耗,期望願望成真。 弗羅斯特(莫羅茲)和他的孫女“Sniguron'ka”或雪女孩是這個節日的民間英雄,據說弗羅斯特向孩子們遞送糖果,像聖誕老人的禮物。

聖誕節[编辑]

東正教聖誕節於1月7日以盛宴,傳統歌曲和傳統禮服慶祝。舉行慶祝活動與穿著狂歡節式的服裝以及唱“Kolyaduvannya”和“Schedruvannya”之歌,期望來年的繁榮。當一個人以傳統的聲音風格呈現這些歌謠時,會用糖果,食物或飲料進行回饋。那些表演和獎勵的傳統,表示繁榮和良好的願望將遵循。

復活節[编辑]

東正教復活節在四月或五月慶祝,四旬齋(又稱大齋節,復活節前的四十天)結束後。 與復活節的天主教傳統一樣,慶祝基督的復活。 彩蛋,大多是紅色為基督的血,是習俗中的重要元素。 復活節的參加者整晚在教堂服務。復活節麵包和葡萄酒也被允許在這基督教中最寶貴的慶祝活動。 所有的食物和葡萄酒都灑上聖水,作為幸福,健康和繁榮的祝福。

聖三一節[编辑]

聖三一節在復活節後的五十天慶祝。參與者在聖三一節參觀了親戚的墳墓和墳墓,把食物留在石頭上。 這種出生(收穫)和死亡的結合提醒了烏克蘭人的生命週期。

伊萬庫帕亞日[编辑]

伊萬庫帕亞日,7月6日為慶祝“太陽之神”或稱達希博,庫帕亞是慶祝強烈的夏日太陽消耗的黑暗勢力的名稱,庫帕耶是“生育之神”。烏克蘭人依賴農業,這次慶祝活具有深刻的意義。傳統儀式包括藥草的收集。這些植物不僅用於民間藥物,還用於防止邪靈。在庫帕拉的夜晚,篝火被點燃,以防止巫婆和邪靈在收穫時造成厄運。

習俗與儀式[编辑]

習俗和儀式通常與季節變化及農業或其他工作的變化有關。這些習俗和儀式由民間曆法規定,經常伴隨著宗教儀式,咒語,民歌,舞蹈和戲劇。它們在史前時期出現,經歷了幾個世紀的烏克蘭人的歷史,在許多情況下與基督教儀式相融合。它們可以分為:(1)家庭習俗和儀式,包括出生,婚禮和埋葬儀式; (2)與農業,放牧,狩獵任務相關的季節性生產習俗和儀式;(3)社區習俗和儀式,標誌著社區生活中的某些事件。 隨著現代文明和城市文化的傳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引發的變化,烏克蘭人的風俗習慣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蘇聯努力消除這些卻沒有成功。在20世紀的70年代到80年代,越來越多的人努力恢復民間儀式,特別是在家庭和公共領域。在繼續基督徒日曆的民俗習俗和儀式,特別是聖誕節和復活節的習俗和儀式的同時,也轉向古代民俗習俗和儀式,如新年儀式和特別頌歌(shchedrivky);春季儀式和歌曲(vesnianky-hahilky);與收穫慶典相關的女神和Kupalo節日的遊行((obzhynky);婚禮儀式和出生的慶祝活動和洗禮。這些習俗和儀式,都是與傳統、祖傳信仰,符號和形象相聯繫。 [33]

洗禮[编辑]

一位教父(kum)和教母(kuma)被邀請參加洗禮。新生兒被小心翼翼地保護不受各種邪惡的影響,不僅僅是陌生人,甚至是家庭成員。洗禮是將嬰兒從邪惡的力量救出的儀式。出生四十天后,母親將嬰兒帶到教堂,進行清潔儀式。[34]

喪禮[编辑]

舉行葬禮盛宴以告別死者,這種形式,仍被保留到今天。在古代,為了紀念死者安排了戰鬥遊戲和各種比賽。這些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表現出生命對死亡的勝利 。烏克蘭人的祖先試圖在葬禮之後儘快改變悲傷的氣氛,所以會盡情地快樂歡呼。再將身體藏在地上之後,人們開始喝紀念酒的儀式。他們把一些伏特加倒在墳墓上,所以離開的人也可以“品嚐美味”。在葬禮盛宴期間,會舉行馬術比賽中。馬象徵著從生命到死亡。[35]

文學與藝術[编辑]

文學[编辑]

烏克蘭人的文學基本上分為小說、非小說、詩歌和兒童故事四個主要群體。最受歡迎的類別是小說,詩歌和兒童故事。“跛腳鴨”和“手套”等童話故事都被翻譯,流傳於非烏克蘭人居住地區。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烏克蘭人小說作家是亞歷山大•伊瓦克寧科(Alexander Ivakhnenko),他寫了“Dobrozychlyvist”,這是一個很受歡迎的文學作品。 詩歌是非常受歡迎的烏克蘭人的文學形式,廣泛普及於烏克蘭。詩人,如塔拉•舍甫琴科,維克托•內博拉克,伊萬•德拉赫,奧萊娜•特麗莎,納塔爾•比洛茨基維奇,米科拉•維哈拉諾夫斯基,伊吾等,作品廣泛地受人欣賞。詩歌作為一種非常好的表達方式,許多烏克蘭人在創造詩歌的藝術中徘徊,儘管他們可能永遠不會發表作品。對許多烏克蘭人來說,文學是一種娛樂,表達和終身激情的一種形式。 [36]

舞蹈[编辑]

烏克蘭人傳統的舞蹈在烏克蘭境內很受歡迎,其中許多來自哥薩克農村,一種烏克蘭風格的舞蹈叫做卡琳娜(kalyna)。男女都可以參與這種舞蹈。跳舞時,女性穿著色彩繽紛的服飾,有時穿著純色(通常是藍色,綠色,紅色或黑色)的長裙和相配的圍裙,在這條裙子下面,下面還有一件白色的裙子,膝蓋以下。如果他們穿著長袍,則穿著一件長袖的繡花白襯衫。傳統上,女性穿著紅色的皮靴來跳舞,他們還穿著一朵花頭(vinok),是一個帶花朵的頭帶,上面有流淌的絲帶,跳舞時會流動,也帶著紅珊瑚項鍊。男士們穿著寬鬆的褲子(通常是藍色,白色,黑色或紅色)和一件襯衫(通常是白色,但有時是黑色)在頸部和肚子上繡。在襯衫上,他們有時會穿著豐富的背心。在他們的腰圍,他們穿著厚實的窗框,邊緣盡頭。像女人一樣,他們穿著靴子,但除了紅色之外,它們也可以是黑色或白色。 卡拉妮舞蹈涉及合作夥伴舞蹈。一個叫Pryvitannia的舞蹈是一場歡呼舞。緩慢且莊重,女人向觀眾鞠躬,並用布料和鮮花上的鹽麵包。另一個叫做hopak更加活潑,並且涉及許多快節奏的動作,源自哥薩克的霍巴克武術。 烏克蘭舞蹈通常被描述為精力充沛,快節奏,有趣,而且與傳統的復活節彩蛋(pysanky)一起,是烏克蘭人文化在全世界得到認可和讚賞的一個特徵。[37]

hopak舞

音樂[编辑]

民歌[编辑]

民歌表達了烏克蘭人民的共同經歷:從搖籃到墳墓的一切重要事件都伴隨著歌曲。藉由他們的內容和功能,民謠可以分為四種:(1)頌歌(koliadky和shchedrivky),春季歌曲,關於若蟲(rusalka歌曲)和Kupalo節日歌曲的儀式歌曲(2)收穫歌曲和婚禮歌曲(3)歷史歌曲和政治歌曲,如杜馬(4)抒情歌曲,如家庭歌曲,社會階級歌曲和愛情歌曲(如“Povii vitre na Vkrainu”[Blow,Wind,into Ukraine]或“Oi,ziidy,ziidy,iasen misiatsiu”[Rise,亮月])。 Chumak歌曲(如“Oi,u poli krynychenka”[A Well in the Field]或“Huliav chumak na rynochku”[A Chumak Caroused in the Market]),招募士兵的歌曲(如“Ikhav kozak na viinonku “哥薩克戰爭”),流浪歌曲和搖籃歌曲屬於不同的類型。這些民歌的類型包含了烏克蘭人民的多樣化的生活。在烏克蘭人的民歌中,以大自然表現人的情感。在抒情歌曲中,詩意的圖像或符號是很常見的。鳥的象徵是非常普遍的。鷹或獵鷹是雄偉,為權力、美麗、勇氣和自由的象徵。鴿子象徵著女性氣質。海鷗象徵受苦的母親。許多符號來源於植物世界,例如,莢um樹代表女孩,橡樹代表男孩。 [38]

合唱[编辑]

合唱音樂的發展與教會密切相關。在教堂合唱無伴奏樂器;因此,現今的烏克蘭教會的合唱仍然是無伴奏的。早期的合唱是單調的。複調在16世紀出現,當時出現了獨特形式的合唱音樂會,被稱為partesnyi。聲音的數量從簡單的三到四增加到更複雜的八個。一些作曲家嘗試了更多數量,在一些情況下,甚至有十八種聲音。世俗合唱音樂的發展始於19世紀上半葉。 Mykola Lysenko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在原創方面。[39]

建築[编辑]

烏克蘭人的建築在基輔時代的9世紀開始發展。這個時期的建築物是用木頭建造的,包括教堂,防禦工事和宮殿。木材被放置在具有髖部屋頂的水平部分中,為進一步施工提供了基礎。在同一時間,拜占庭式的風格開始紮根基輔。兩種建築風格對彼此有影響。

從十二至十五世紀,人口稠密地區建成了城堡,堡壘和受保護的修道院等防禦性建築。這些建築物的大塊牆壁上可以看到裝飾圖案的形式為紅磚plakhta。強化的修道院非常類似於城堡,因為它們經過精心調整以防止襲擊。

在16世紀和17世紀之間,文藝復興時期,出現了一種新的建築形式。這在烏克蘭利沃夫的建築中清晰可見。文藝復興風格大大發展了烏克蘭的巴洛克風格。不久之後,一種完全烏克蘭形式的巴洛克式建築誕生了。在十八世紀,烏克蘭人的建築開始了抹灰。那時候古典主義就出現了,建立了更多的公共建築和宮殿。十九世紀末期和二十世紀初的建築風格呈現出較現代,新古典主義,新哥德式和摩爾人的風格。

在共產主義政權期間,許多令人驚嘆的建築被摧毀。儘管在烏克蘭各地仍可以看到烏克蘭人精美的建築。[40]

戲劇[编辑]

當代的烏克蘭人的戲劇,如西歐戲劇,是起源自希臘的。16世紀末的學校戲劇,到十七至十八世紀的道德戲劇,神秘戲劇,以及關於聖人生活的戲劇作品。喜劇的開始也可以追溯到這個時期的。19世紀產生了一種感性的古典主義戲劇,浪漫時期由則是受到威廉•莎士比亞的影響。在現實主義時期,十九世紀下半葉達到了特別高的發展水平,發展出了現實主義戲劇,把浪漫主義與共同生活的現實主義相結合。現代主義時期比較冷門的是SKazka staroho mlyna(老磨坊故事)的浪漫劇情,以及歷史劇,萊西亞•烏克卡(Lesia Ukrainka)的戲劇,其創作力達到最大的表現,是新穎獨特的。在她的詩歌,對話和戲劇的戲劇中,她超越了前期的民粹主義,超越了聖經和古典古代,。她寫了關於人類生存的永恆問題,如精神自由和反對奴隸制的鬥爭。在蘇聯時期,一些劇作家,如伊万•米克爾滕科(Ivan Mykytenko),適應官方黨派的路線,而其他一些人,如米卡拉•庫利甚,尋求獨立解決烏克蘭的國家問題和一種個人哲學的生活方式。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恐怖和政治鎮壓,強迫劇作家服務於黨和蘇聯專政。這個時期的另一位出色的劇作家伊万•科赫哈(Ivan Kocherha)從原始結構化的哲學戲劇(如時代大師)和Pidesh-ne verneshsia(如果你去,你永遠不會回歸)轉向歷史學科。 [41]

編織和刺繡[编辑]

工匠紡織藝術在烏克蘭人的文化中起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烏克蘭人的婚禮傳統中。烏克蘭人的刺繡,織造和蕾絲製作用於傳統的民俗服飾和傳統的慶祝活動。刺繡根據原產地區別而異,設計具有悠久的圖案,成分,顏色選擇和針跡類型。使用顏色的是非常重要的,並根源自民間傳說。 [42]

現況[编辑]

為烏克蘭共和國的主體民族,因戰亂烏克蘭人僑居世界各地者頗多。

產業以農工業為主,政治制度方面實施三權分立,總統為代表國家的最高元首;拉達(議會)為立法機關;內閣為行政機關,向總統負責。 烏克蘭人為相當現代化的民族。[43]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 1.1 1.2 Ukrainians at the Joshua Project. [2017-03-25].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Ukrainians”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2. ^ 乌克兰人世界大会声称海外乌克兰人有2000万人:两千万乌克兰人生活在国外. 乌克兰人世界大会. [2017-03-25] (英语). 
  3. ^ 揭秘烏克蘭族與俄羅斯族的區別–民俗文化-星相說SayAstro:揭秘烏克蘭族與俄羅斯族的區別.  已忽略未知参数|= (帮助);
  4. ^ Ukrainian/ Russian Alphabet diffs.
  5. ^ 乌克兰地理环境与气候概况. 乌克兰商网. 
  6. ^ Varangians. Encyclopediaofukraine.com. [2017-04-09].  "Varangians assimilated rapidly with the local population".
  7. ^ Kieven Rus. Encyclopediaofukraine.com. [2017-04-09].  "According to some sources, the first Varangian rulers of Rus’ were Askold and Dyr"
  8. ^ Ihor Lysyj. The Viking "drakkar" and the Kozak "chaika". The Ukrainian Weekly (Parsippany, New Jersey). 2005-07-10 [2017-04-09]. 
  9. ^ Vikings and the Lavra Monastery. Wumag.kiev.ua. [2017-04-09]. 
  10. ^ Serhy Yekelchyk, Stalin's Empire of Memory: Russian-Ukrainian Relations in the Soviet Historical Imaginati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04, p. 94.
  11. ^ Graham Smith (ed.), Nation-building in the Post-Soviet Borderlands: The Politics of National Identiti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p. 31. see also Rus’. Encyclopediaofukraine.com. [2017-04-09]. 
  12. ^ Grand prince of Kyiv from 1019; son of Grand Prince Volodymyr the Great and Princess Rohnida of Polatsk. Encyclopediaofukraine.com. [2017-04-09]. 
  13. ^ The first state to arise among the Eastern Slavs. Encyclopediaofukraine.com. [2017-04-09]. 
  14. ^ A state founded in 1199 by Roman Mstyslavych, the prince of Volhynia from 1170, who united Galicia and Volhynia under his rule. Encyclopediaofukraine.com. [2017-04-09]. 
  15. ^ The disintegration of Ukrainian statehood and general decline – Ruina. Encyclopediaofukraine.com. [2017-04-09]. 
  16. ^ Ukraine, Orest Subtelny, page 152, 2000
  17. ^ {{cite web [1]|accessdate=2017-04-25 }}
  18. ^ {{cite web - Kinship, Marriage, and Family at the Joshua Project|accessdate=2017-04-25 }}
  19. ^ < name=" Kinship, Marriage, and Family " >
  20. ^ marrige. [2017-04-30]. 
  21. ^ https://www.ukrainemarriageguide.com/en/ukraine-culture-traditions/wedding-traditions/buyout-bride
  22. ^ http://www.imsorrytohear.com/blog/world-funeral-customs-eastern-europe/
  23. ^ Betsy Oppenneer. Celebration Breads: Recipes, Tales, and Traditions . Simon & Schuster, 2003
  24. ^ http://www.encyclopediaofukraine.com/display.asp?linkpath=pages%5CT%5CR%5CTraditionalfoods.htm
  25. ^ http://www.encyclopediaofukraine.com/display.asp?linkpath=pages%5CI%5CN%5CIndustry.htm
  26. ^ http://www.twwiki.com/wiki/%E7%83%8F%E5%85%8B%E8%98%AD%E6%97%8F
  27. ^ https://tw.18dao.net/%e5%87%ba%e5%9c%8b%e6%8c%87%e5%8d%97/%e7%83%8f%e5%85%8b%e8%98%ad%e7%bf%92%e4%bf%97
  28. ^ http://www.accounting-ukraine.kiev.ua/ukraine_people_culture.htm%7Caccessdate=2017-06-23
  29. ^ http://www.ukraine.com/religion/%7Caccessdate=2017-06-23
  30. ^ Adrian Ivakhiv. In Search of Deeper Identities: Neopaganism and Native Faith in Contemporary Ukraine. Nova Religio, 2005.
  31. ^ [Religion, Church, Society and State: Two Years after Maidan] (pdf) (in Ukrainian), Kiev: Razumkov Center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All-Ukrainian Council of Churches, 26 May 2016, pp. 22, 27, 29, 31, archived (PDF)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7-04-22
  32. ^ http://www.brighthubeducation.com/social-studies-help/122746-the-cultures-and-customs-of-the-ukraine/
  33. ^ http://www.encyclopediaofukraine.com/display.asp?linkPath=pages\F\O\Folkcustomsandrites.htm%7Caccessdate=2017-06-04
  34. ^ http://www.encyclopediaofukraine.com/display.asp?linkPath=pages\F\O\Folkcustomsconnectedwithbirth.htm%7Caccessdate=2017-06-23
  35. ^ http://ukraine-in.ua/en/traditsii-obryady/pohoronnye-obryady/pohorony-v-ukraine%7Caccessdate=2017-06-24
  36. ^ http://www.ukraine.com/literature/%7Caccessdate=2017-05-20
  37. ^ Shatulsky, Myron (1980). The Ukrainian Folk Dance, Kobzar Publishing Co. Ltd. ISBN 0-9692078-5-9.
  38. ^ http://www.encyclopediaofukraine.com/display.asp?linkpath=pages%5CF%5CO%5CFolksongs.htm%7Caccessdate=2017-05-20
  39. ^ http://www.encyclopediaofukraine.com/display.asp?linkpath=pages%5CC%5CH%5CChoralmusic.htm%7Caccessdate=2017-05-20
  40. ^ {{cite web | url = http://www.ukraine.com/architecture/ |title = Architecture in Ukraine - History's Constuction Masterpieces|accessdate=2017-06-23
  41. ^ http://www.encyclopediaofukraine.com/display.asp?linkpath=pages%5CD%5CR%5CDrama.htm/%7Caccessdate=2017-06-23
  42.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725153343/http://ua-travelling.com/en/article/ukrainian-clothesaccessdate=2017-06-24
  43. ^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up.html%7Caccessdate=201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