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中央式底火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拳师式”中央式底火;上排为大型底火,下排为小型底火。从左至右为“使用后”,“使用前”,以及内侧,在内侧的三叶瓣的中央就是击砧(anvil)。
采用中央式底火的.357直壁式凸缘马格南子弹(rimmed,wall shell,.357 Mag cartridge);弹头为平软头型(flat-nosed softpoint)空尖弹,左边弹壳底板中央银白色的金属即为底火杯。

中心底火(Centerfire)是两大底火形式中其中一种型态的底火,使用这种底火的子弹则称为中央式底火子弹(centerfire ammunition)。底火中的汞盐引爆药位于弹壳底部中央的底火杯内,靠击针“撞击”弹壳底部中心的底火杯而爆炸击发子弹。另外一种所谓凸缘式底火则是靠击槌“打击”弹壳底部的底板(包括外缘)达成击发;两者主要差异在此。[1]

特征

[编辑]

“中央式底火”比起针式底火与凸缘式底火有以下优点:第一,弹壳可以回收重新使用(一般只回收“拳师式”底火弹壳);第二,弹壳不用受到底火特性的制约。“凸缘式底火”已经证明不适用于大口径或高单位装药量的子弹,因为要让击槌成功击发底火,弹壳不能太厚,然而对于击发大口径或高单位装药量的子弹时容易发生弹壳破裂而造成射手烧烫伤的可能;“针式底火”更不可能用于弹匣,很可能在将子弹进行装填的时候就引发走火,炸伤射手的手指与手掌。

种类与构造

[编辑]

中央式底火主要分为两种:

博科萨式底火(Boxer primer,又译作拳师式底火):这种底火由英国皇家兵工厂厂长爱德华·博科萨(Edward Mounier Boxer)上校于1866年发明,是一种镶嵌在弹壳底部的迷你雷管,看上去像是包有火药的饼状物。底火被击针冲击的部位叫做击砧(anvil),击针冲撞击砧而引发爆炸,继而点燃无烟火药燃烧产生气体,最后将弹头推出去。

伯丹式底火(Berdan primer):这种底火由北军海兰·伯丹英语Hiram Berdan(Hiram Berdan)上校于1870年发明,像是个迷你小碗反扣在弹壳底板中央,扣住的内部就含有火药;不同于博科萨式底火,柏丹式底火的击砧就是弹壳本身,击针冲撞在这个反扣的碗底,碗底向内凹入引发火药爆炸,爆炸的威力从弹壳底部的两个小孔传递进入弹壳内部引起火药燃烧,进而完成击发的程序。(见.50BMG柏丹式底火弹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弹壳回收

[编辑]

人们通常倾向于回收“拳师式”底火的弹壳,因为回收时更换底火非常方便:只要用冲子对准弹壳底端中央再用槌子一敲就可以将旧底火卸下,进而安装新底火。而回收柏丹式底火时,最麻烦就是要从弹壳的颈部将特制的冲子对准底部,然后用底火针(Decapping Pin,又译作顶壳针)顶开底火扣与弹壳,完成去除底火的工程。然而这一工序很容易伤到击砧:如果没有对准就敲击底火针,弹壳底的击砧座就报废了。这种底火在美国流行了大约20年就消失了,主要就是因为不容易更换底火的缘故。(见柏丹式底火去除工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其他

[编辑]

很讽刺的是,柏丹式底火起源于北美洲,发扬于欧洲;拳师式底火源起于欧洲,在北美洲大行其道("Ironically, the Boxer primer is a European invention, and the Berdan primer is an American invention.")

相关资讯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primer - 底火,火帽,初給加油器,起爆劑,底漆. terms.naer.edu.tw. [2021-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4). 

外部参考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