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公鼐

大明礼部右侍郎
籍贯 山东青州府蒙阴县
字号 字孝与,号周庭
谥号 文介
出生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
逝世 天启六年(1626年)
亲属 (曾祖)公跻奎、(祖父)公一载
(父)公家臣
出身
  • 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同进士出身

公鼐(1558年—1626年),孝与周庭山东青州府蒙阴县人,军籍,明朝政治人物、文学家、诗人,万历前期“山左三大家”之一。

生平[编辑]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二甲第三十五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迁国子监司业,升左春坊左谕德,为东宫讲官,升左庶子,因病归里[1]

明光宗即位,召见公鼐,任命为国子监祭酒,上奏称:


奏疏呈入宫中,明光宗没有同意。天启元年(1621年),改元不过半年,御史言官就有十多人被谴责调职,公鼐上疏劝诫并讥讽辅臣,因此得罪明熹宗而被谴责。不久仍升礼部右侍郎詹事府詹事,充实录副总裁。公鼐好学博闻,磊落有器量见识。见魏忠贤党祸乱朝政,称病归里,不久去世。崇祯初年,恢复官职,并赐抚恤,文介[3]

著作[编辑]

公鼐以诗文著名,提出“齐风”的诗歌主张,与于慎行冯琦并称“山左三大家”。

家族[编辑]

曾祖公跻奎,广西按察司副使;祖父公一载;父公家臣,南京户部主事。弟公鼒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二百一十六》,出自《明史

参考文献[编辑]

  1. ^ 《明史》(卷216):公鼐 ,字孝与,蒙阴人。曾祖奎跻,湖广副使。父家臣,翰林编修。鼐举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屡迁左谕德,为东宫讲官。进左庶子,引疾归。
  2. ^ 《明史》(卷216):光宗立,召拜祭酒。熹宗进鼐詹事,乃上疏曰:“近闻南北臣僚,论先帝升遐一事,迹涉怪异,语多隐藏,恐因委巷之讹准,流为湘山之稗说臣窃痛焉。皇祖在昔,原无立爱之心。祇因大典迟囝,于是缴还册立之后,有三王并封之事,忧危竑议之后,有国本攸关之事。迨庞、刘之邪谋,张差之梃击,而逆乱极矣。臣尝备员宫僚,目睹狂谋孔炽,以归向东宫者为小人,不向东宫者为君子。尽除朝士之清流,阴翦元良之羽翼。批根引蔓,干纪乱常。至今追想,犹为寒心。夫臣子爱君,存其真不存其伪。今实录纂修在即,请将光宗事迹,别为一录。凡一月间明纶善政,固大书特书;其有闻见异词及宫闱委曲之妙用,亦皆直笔指陈,勒成信史。臣虽不肖,窃敢任之。”疏入,不许。
  3. ^ 《明史》(卷216):天启元年,鼐以纪元甫及半载,言官获谴者至十余人,上疏切谏,并规讽辅臣。忤旨,谯责。寻迁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充实录副总裁。鼐好学博闻,磊落有器识。见魏忠贤乱政,引疾归。初,廷议李三才起用不决,鼐飏言曰:“今封疆倚重者,多远道未至。三才猷略素优,家近辇毂,可朝发夕至也。”侍郎邹元标趣使尽言,以言路相持而止。后御史叶有声追论鼐与三才为姻,徇私妄荐,遂落职闲住。未几卒。崇祯初,复官赐恤,谥文介。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