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亚路德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亚路德会
SALEM(英文)
南亚路德会大楼
南亚路德会大楼
类别新教
宗派路德宗
典籍希伯来文《旧约圣经
通用希腊原文《新约圣经[1]
神学十架神学
会长谢达超牧师
决策董事会
社会服务南亚路德会家庭网社会服务中心
南亚路德会荔景阅读中心
南亚路德会三圣阅读中心
南亚路德会朗屏阅读中心
南亚路德会友爱阅读中心
出版社圣临出版社
组织世界路德宗认信联会
区域香港
总部九龙广播道四号南亚路德会大楼二楼
创始人耶稣基督
(根据教义[2]
起源1977
香港
教堂南亚路德会灵恩堂
南亚路德会深恩堂
南亚路德会以勒堂
南亚路德会沐恩堂
南亚路德会沐爱堂
南亚路德会元朗堂
南亚路德会三圣堂
南亚路德会友爱堂
南亚路德会永基堂
南亚路德会筲箕湾堂
中学南亚路德会沐恩中学
高等教育机构南亚路德会神学院
南亚路德会圣经学院
官方网站salem.org.hk

南亚路德会(South Asian Lutheran Evangelical Mission, SALEM)是香港一间属基督新教认信英语Confessional Lutheran路德宗教会,一九七七年由美国母会威斯康辛州路德会英语Wisconsin Evangelical Lutheran Synod(WELS)差派宣教士来港成立。

名称[编辑]

一九七七年,美国威斯康辛州路德会重组香港的宣教工作,重新成立一个本地教会组织,命名为南亚路德会(South Asian Lutheran Evangelical Mission,简称SALEM),由施维德牧师出任主席。“南亚路德会”原称“东南亚路德会”(East South Asian Evangelical Lutheran Mission, ESAELM),后来把“东”字拿走,只剩下“南亚”,然后再将Evangelical Lutheran 改为Lutheran Evangelical。改变后,英文称为South Asian Lutheran Evangelical Mission,简称为SALEM,而SALEM这也是希伯来文“平安”的英文写法。[3]

组织[编辑]

总会[编辑]

南亚路德会的最高决策权属于董事会,负责发展和推动本会福音圣工、神学教育和社会服务事工。

堂会[编辑]

现时教会属下设有十间堂会,包括:

  • 南亚路德会灵恩堂
  • 南亚路德会深恩堂
  • 南亚路德会以勒堂
  • 南亚路德会沐恩堂
  • 南亚路德会沐爱堂
  • 南亚路德会元朗堂
  • 南亚路德会三圣堂
  • 南亚路德会友爱堂
  • 南亚路德会永基堂
  • 南亚路德会筲箕湾堂

神学教育[编辑]

社会服务单位[编辑]

  • 南亚路德会沐恩中学
  • 南亚路德会家庭网社会服务中心
  • 南亚路德会荔景阅读中心
  • 南亚路德会三圣阅读中心
  • 南亚路德会朗屏阅读中心
  • 南亚路德会友爱阅读中心

教义[编辑]

“一圣基督教会必永远长存。教会是一切圣徒的结合,在其中,福音得以纯正地宣讲,圣礼得以正确地施行。”—奥斯堡信条[4]

南亚路德会为一“认信路德宗”(Confessional Lutheran)教会,“认信”是指教会宣认1580年《协同书》所包含的三大大公信经《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和《阿他拿修信经》,并多份路德宗认信文献,包括《奥斯堡信条》、《奥斯堡信条辩护论》、《施马加登信条》、《论教皇权与首位》、《马丁路德博士大问答》、《马丁路德博士小问答》及《协同式》。[5][6][2]除继承普世教会历史上许多传统教义,如“三位一体”、[7]圣经》作为上帝的启示、[8]原罪[9]与“最后审判”等等外,[10]南亚路德会更强调“因信称义”、[2]信徒皆祭司”,[11][12][13] 以圣经作为最高权威,[14]

因信称义[编辑]

教会根据圣经认为,上帝创世之先,世界是完美和圣洁的。然而,当亚当及夏娃不服从上帝的命令,屈服于撒旦引诱之后,他们便失去了原有圣洁的形象。教会认为上帝的审判临到他们:“你们必定死”(创世纪2:17)。路德宗神学指出,由于亚当及夏娃的原罪,从由那时起,所有的人都在罪孽受孕、出生(诗篇51:5),心里只有恶念(创世纪8:21),“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约翰福音3:6)。由于所有人均死在罪中与上帝隔绝(以弗所书2:1),他们不能藉自己的努力及行为与上帝和好[15]。教会相信耶稣基督是父上帝差来,为要把人类从罪恶与惩罚中买赎回来。根据圣经,上帝的儿子耶稣承担“我们众人的罪孽”(以赛亚书53:6),在十字架上把自己献上作赎罪的祭,成为众人的赎价(马太福音20:28),因人类的罪的缘故而死,替代罪人死亡(哥林多后书5:21)。教会坚信耶稣复活,完全肯定了上帝已接纳基督为代罪羔羊的确据(罗马书4:25)。教会亦相信上帝已把所有罪人称为义(普世称义英语Unlimited atonement),宣告所有罪人因着基督的缘故称义,“因(耶稣)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罗马书5:18)。路德宗认同这是圣经的核心信息,正是教会存在的意义。南亚路德会相信每个人藉着上帝所赐的信心领受这份礼物,而非藉着人的好行为(以弗所书2:8,9)。路德信仰中所指称义的“信”就是信赖基督及祂救赎的伟大工作,这“信心”紧守上帝在基督里预备的救赎(罗马书3:28;4:5)。路德宗坚信,虽然基督为所有人死,不以信心接受上帝赦罪的人将失去基督为他们赢取的赎罪(约翰福音8:24),“不信的,必被定罪”(马可福音16:16)。[16][17]

南亚路德会所接受的《施马加登信条》,当中清楚解释“称义”的概念,指出“因信称义”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这是第一条,亦是最重要的条款:耶稣基督是我们的上帝和主,他受死,是为我们的过犯;他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罗马书4:25)。唯独祂是上帝除去世人罪孽的羔羊(约翰福音1:29),上帝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祂身上(以赛亚书53:6)。世人都犯了罪,却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的买赎,凭着耶稣的血,就白白地称义(罗马书5:23-25)。由于人必须相信这事,而不能以任何行为、律法或功劳获得它,所以唯独此信称人为义,这是明确的真理…… 即使天、地及今世的事物都要毁灭,在此条款上都不会有什么退让、妥协,更不会认同任何与此相违背的教导。[18]

五个唯独[编辑]

南亚路德会认同“五个唯独[19][20][21]

  • 唯独恩典(Sola Gratia):人的灵魂得拯救唯独是神的恩典,是上帝送给人的礼物。
  • 唯独信心(Sola Fide):人唯独藉信心接受神的赦罪、拯救。
  • 唯独基督(Solus Christus):作为人类的代罪羔羊,耶稣基督是人与上帝之间唯一的调解者(“中保”)。
  • 唯独圣经(Sola Scriptura):唯有圣经是信仰的终极权威。
  • 唯独上帝的荣耀(Soli Deo Gloria):唯独上帝配得赞美荣耀

唯独信心[编辑]

南亚路德会认为,圣经已表明人得救的唯一途径是相信主耶稣基督为救主。 [22] “唯独信心”也可称为“因信称义”[注 1],是整个信仰的核心思想[25]。该会相信,上帝因着耶稣已替人类受罚而免去人的罪,[26][27]而人是单单以上帝所赐的信心,去接受这个赦罪。[28]一个人得拯救,完全是出于上帝恩典,而不是出于人的善功、行为[29],这有别于该会所理解的东正教与天主教教义,即认为人除信心外亦必须加上善功才能得救[30][31]

在《新约圣经》中,保罗强调:

你们得救是靠着恩典,借着信心。这不是出于自己,而是 神所赐的;这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 《以弗所书第2章第8-9节
因为世人都犯了,亏缺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的称义。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既是这样,哪里能夸口呢?没有可夸的了。用何法没有的呢?是用立功之法吗?不是,乃用信主之法。
— 《罗马书第3章第23-27节
做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唯有不做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他的信就算为义。
— 《罗马书第4章第4-5节

另一方面,教会亦认为,虽然耶稣基督为所有人死,不信者将失去耶稣基督为他们赢取的赦罪。[32]

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
— 《约翰福音第3章第18节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
— 《约翰福音第3章第36节
你们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
— 《约翰福音第8章第24节

唯独恩典[编辑]

教会认为,赦免、生命和救恩临到罪人身上,完全是上帝所赐的礼物,是上帝差遣圣灵进入人的心里作工,叫人改变心意(悔改)、认罪并信靠主耶稣基督[33][34]。借着信心所接受的,是上帝的恩典(礼物)。恩典与信心都是和“行为得救”、“行为称义”对立的:[35]

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
— 《罗马书第11章第6节

圣经也教导:

我们既因信称义,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我们又借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
— 《罗马书第5章第1-2节
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
— 《提摩太后书第1章第9节

唯独圣经[编辑]

“唯独圣经”即是“唯独以圣经为依归”,教会相信圣经全都是上帝的默示及无误的真理,是上帝启示的唯一来源、教会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人或传统可以替代:[19][36]

所吩咐你们的话,你们不可加添,也不可删减,好叫你们遵守我所吩咐的,就是耶和华你们神的命令。
— 《申命记第4章第2节
越过基督的教训不常守着的,就没有神;常守这教训的,就有父又有子。若有人到你们那里,不是传这教训,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因为问他安的,就在他的恶行上有份。
— 《约翰二书第1章第9节

教会认为圣经更是所有人在信仰和生活上的最高准则,“人当以训诲和法度为标准。”[37] 教会要作牧养及施行教会纪律只能依从圣经内的教导而行,亦不可以修改或曲解圣经任何字词内容来迎合属世的需要[19]

若有讲道的,要按著神的圣言讲
— 《彼得前书第4章第11节
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 《提摩太后书第3章第15-16节

律法与福音[编辑]

南亚路德会相信圣经是上帝给所有人无误、完整的启示[38]在对内牧养和对外宣教当中,教会都强调使用圣经所包含的两大信息,就是“律法”和“福音”,[39][40]信徒亦须清楚分辨两者。[41]

“律法”宣告在上帝眼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律法并警告上帝因为罪(意即违背律法[42])要施行惩罚:

律法的主要作用或力量,乃是将遗传罪及其各种后果表现出来,并指示人知道,他的本性如何堕落到极点及如何败坏。[43]

“福音”就是耶稣把人从罪恶中拯救出来的好消息,上帝的拯救表明了祂的。教会相信整本圣经是以耶稣基督为中心,指出在旧约圣经中上帝屡次应许一位把人从罪恶死亡拯救出来的神圣救赎者。另外上帝在新约圣经中宣告这应许的救赎者“道成肉身”,成为拿撒勒人耶稣:[44]

严格来说,福音的内容乃是:要从上帝获得赦罪,人应当相信上帝的儿子 - 我们的主基督 - 曾亲身担负律法的咒诅,补赎偿还我们一切的罪孽,以致唯独藉基督我们再领受上帝恩典,藉信心获得赦罪,脱离死亡及罪的一切刑罚而永享救恩。凡赐安慰和上帝慈悲及恩惠给违反律法者,可严格称为福音,即佳美欢乐的信息:上帝不愿意刑罚罪过,愿因基督的缘故赦免罪。[45]

信徒皆祭司[编辑]

“信徒皆祭司”,是指所有信徒都拥有祭司的职分,[46]传上帝的福音[13]《彼得前书》二章9节向基督徒指出:

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

南亚路德会和其他新教教会同样认为,所有信徒都可透过中保耶稣基督,直接地、没有等级地去到上帝的面前[11][47],他们都是福音的使者或仆人,而上帝的旨意就是要所有基督徒跟别人分享救恩的信息[48][13],即“福音”——上帝藉耶稣的牺牲赦免世人罪孽[28]的好消息[49]

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 《彼得前书第2章第9节

最后审判[编辑]

南亚路德会亦认为,基督耶稣再次降临世上的时候,要坐在宝座上审判全人类: [50][51]

万民都要聚集在他的面前;他要把他们分别出来,好像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
— 《马太福音第25章第32节

使徒保罗亦指出,基督耶稣就是那位将来在“他的显现和他的国度”里,“审判活人死人”的。[52]新教相信,在审判当日,耶稣基督要将众人(包括活着的和从死里复活的)分为两群。至于人被审判的标准,新教认为,耶稣已清楚指出非信徒因为弃绝祂和祂的福音,就会被定罪:[53]

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
— 《约翰福音第12章第48节

人若拒绝行上帝所喜悦的事,等于为“不信”提供证据。[53]

圣礼[编辑]

南亚路德会承认洗礼圣餐两圣礼[2][54]。因这两个圣礼是耶稣基督清楚吩咐信徒施行的: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 奉父、 子、 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
— 《马太福音第28章第19节
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
— 《路加福音第22章第19节

圣洗礼[编辑]

南亚路德会认为圣礼是主耶稣基督亲自设立的。这个圣礼是上帝的“施恩具”(施予恩典的工具),藉主耶稣基督所作的事,洗礼使人有得救的信心(创造信心)或使人得救的信心被坚固(坚固信心)。 [55][56]

圣餐礼[编辑]

和其他路德宗教会一样,南亚路德会根据圣经《福音书》及《哥林多前书》的教导,相信耶稣基督真正临到圣餐当中(Real Presence),意思是指基督真真正正在“(没有改变的)饼与酒之内,与饼和酒同在,在饼和酒之下”(In, With and Under the bread and wine), [57][58] 是一种“圣礼的联合”英语Sacramental Union[59][60][61] 凡参与圣餐的人在领受饼和酒时,都同时领受主的真身体及真宝血,所以路德宗的圣餐观也称为“同领说”:

我们所祝福的,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么?我们所擘开的,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么?(哥林多前书10:16)[62]

主设立圣礼时,祂清楚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马太福音26:26,28)。路德宗相信是耶稣基督这句话(而不是人的作为)让基督临在圣餐当中。当认罪悔改的信徒领受主的真身体和真宝血时,他们也同时领受罪的赦免(马太福音26:28),并受安慰及被认定他们是属于主的。非信徒和否认基督临在圣餐当中的信徒若领受基督的身体和宝血,只会令他们被定罪:[63][57]

因此,无论什么人若用不合适的态度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得罪主的身体、主的血了。所以人应当省察自己,然后才吃这饼,喝这杯。因为那吃喝的人,如果不辨明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定在自己的身上的罪了。(哥林多前书11:27-29)[64]

因此,教会既不认同“变质说”(Transubstantiation), [65][66][67][68][69][70] 亦不认同一些学者所指的“合质说”(Consubstantiation),又称“同质说”。 [71][72][73]

礼仪[编辑]

除圣经教导的洗礼和圣餐外,南亚路德会的礼仪亦包括坚信礼转会礼

坚信礼是一个教会传统的礼仪,在已领洗的儿童至十多岁的时候,教会会为他们举行坚信礼,向教会会众表明信仰。而转会礼不是圣经所定的礼仪。一个已领洗的信徒,因着不同的原因,须要由原本所属的教会转往南亚路德会时,为了表达一致信仰,在传统习惯上便会举行一个转堂礼,使该信徒可以在会众面前表示他或她:(一)已接受洗礼;(二)与南亚路德会的信仰是一致的;(三)愿意成为南亚路德会会友。[74][55]

历史[编辑]

  • 一九六三年至一九九七年是宣教士主理会务时期。
  • 一九六三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福音路德会”(Minnesota Evangelical Lutheran Synod, 简称ELS),差派一位在伯大尼路德会神学院(Bethany Lutheran Seminary)毕业的华人神学生回港成立“远东中华路德会”(Christian Chinese Lutheran Mission, 简称CCLM)。一九六四年,另一美国威斯康辛州路德会(Wisconsin Evangelical Lutheran Synod, WELS)加入支持远东中华路德会在港的宣教工作。
  • 一九七七年,威斯康辛州路德会重组香港宣教工作,重新成立一个本地教会组织,命名为南亚路德会,由施维德牧师出任主席。南亚路德会亦是从年初开始以申办阅读中心(自修室)、补习社及学校的形式来建立教会。
  • 一九八三年,属下以马内利中学(原由远东中华路德会创办)搬往大埔大元村的新校舍(并改名为沐恩中学)。以马内利中学的观塘校舍结束,以马内利堂迁到秀茂坪邨第二十八座的蒙恩阅读中心,一间由南亚路德会申办的学生自修室,继续教会的聚会活动。
  • 一九九一年建立于屯门友爱邨友爱堂。
  • 一九九五年,南亚路德会接获准在筲箕湾耀东邨开办幼稚园。荔景堂的弟兄姊妹也接纳了使命,一年后在幼稚园内建立南亚路德会的第九个堂会—筲箕湾堂。
  • 一九九七年,南亚路德会完成本地化。董事会的主席及两位副主席都全由本地华人出任。

参见[编辑]

注释[编辑]

  1. ^ “因信”即是“凭借信心”,而“称义”则是“被上帝判为无罪”[23][24]

参考[编辑]

  1. ^ 《信仰立场》,南亚路德会,页12,“我们相信旧约的希伯来原文及新约圣经的希腊原文均为上帝所默示的话语。这些希伯来原文及希腊原文的翻译本,若能准确地反映原文的意思,传达上帝的真理给人们,它们也可称为上帝的话语。”
  2. ^ 2.0 2.1 2.2 2.3 信仰根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南亚路德会
  3. ^ 《南亚路德会前传与发展》,基督教周报,2637期
  4. ^ Article 7, Of the Church, Augsburg Confession, Book of Concord, [2020-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
  5. ^ 《我们所信》,亚洲路德宗神学院翻译事务社,页3-4,“我们相信在1580 年协同书中的三个大公信经(即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亚他那修信经)及路德宗信条,均表达真确的圣经教义。这是因为它们认信的教义唯独根据圣经,它们规范了我们所信及我们生命的各项。所以我们教会及学校所传讲和教导的,定要跟这些信经和谐一致。它们所拒绝的,我们也同样拒绝。”
  6. ^ 《信仰立场》,南亚路德会,页14
  7. ^ 《信仰立场》,南亚路德会,页3:“祂显明自己是三位一体的上帝,拥有三个位格。‘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太28:19)”
  8. ^ 《信仰立场》,南亚路德会,页11:“我们相信圣经是上帝给所有人的文字启示。祂在圣经中揭示两个信息,就是律法和福音。律法宣告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律法警告上帝因为罪要施行惩罚。‘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上帝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罗3:20)福音彰显上帝的爱;是耶稣把人从罪恶中拯救出来的救恩。‘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5:8)”
  9. ^ 《信仰立场》,南亚路德会,页18:“我们相信当亚当及夏娃不服从上帝的命令,屈服于撒旦引诱之后,他们便失去了原有圣洁的形象。‘就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罗3:10-11)所有的人都在罪中受孕、出生,心里只有恶念,这就是人的原罪。‘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诗51:5)”
  10. ^ 《信仰立场》,南亚路德会,页68:“我们相信耶稣再临的时候,这现今的世界将会完结…全世界皆会听到祂的声音,所有已死的都要复活,就是说,他们的灵魂会与他们的身体再次联合起来。‘你们不要把这事看作希奇。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的声音,就出来: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约翰福音5:28,29)与那是活着的,那些复活的将要到这审判的宝座前。所有不信的人会被定罪到永恒的阴间。那些借信心得到基督宝血洁净的人,将会得荣耀并与耶稣在天上得享上帝的福乐。”
  11. ^ 11.0 11.1 《信仰立场》,南亚路德会,页54
  12. ^ 院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南亚路德会圣经学院
  13. ^ 13.0 13.1 13.2 《我们所信》,亚洲路德宗神学院翻译事务社,页16
  14. ^ 《信仰立场》,南亚路德会,页12-13:“我们相信圣经所说的是整体一致,真实及没有谬误的,且是教会最高的权威及指导。‘经上的话是不能废的。’(约10:35 下)。”
  15. ^ 我们所信,页5
  16. ^ 我们所信,页9
  17. ^ 《信仰立场》,南亚路德会,页29-30
  18. ^ 施马加登信条英语Smalcald Articles (1536), Part II, Article I: The first and chief articl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 ^ 19.0 19.1 19.2 “唯独圣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南亚路德会
  20. ^ Hindson, Ed及Mitchell, Dan(编), The Popular Encyclopedia of Church History: The People, Places, and Events that shaped Christianity, 页277
  21. ^ Holcomb, Justin, The Five Solas - Points from the past that should matter to you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hristianity.com
  22. ^ “唯独信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南亚路德会
  23. ^ Keller,Brian R.,Believe it or not: You are forgiven through Chris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页7,"The Greek verb for 'justified' means that a judge declares people 'not guilty' of all charges. They are in a constant state of being declared not guilty,'freely by his grace.'"
  24. ^ Strong's Greek: 1344. δικαιό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5. ^ Kling,David W.,The Bible in History: How the Texts Have Shaped the Times,页120
  26. ^ 薛思捷,《圣经要道》,页44:“耶稣到世上来,是要为世人付出罪的赎价,使人脱离律法的咒诅…耶稣顺服天父的一切行动,都是以全人类替身的身份做的。为此,耶稣的工作被称为替代性的,因为他做了世人的替身。正如因亚当一人犯罪使全人类受害一样,因耶稣一人的顺服也使全人类蒙福。圣保罗这样记着说: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服众人也成为义了。’”
  27. ^ 薛思捷,《圣经要道》,页46:“耶稣完全顺服天父,做了罪人的替身,包括代替世人接受罪的惩罚。”
  28. ^ 28.0 28.1 《哥林多後書》5:18-21;《約翰福音》1:29;《羅馬書》1:17.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29. ^ 《以弗所書》2:8-9; 《提多書》3:5; 《希伯來書》10:18.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7). 
  30. ^ 《加拉太書》3:2-3.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31. ^ WELS Topical Q&A: Salvation By Works Questioned, "The 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 is clear in stating that we merit salvation in part by our works. Read paragraphs 1987 through 2029, note especially 2001, 2002, 2009, 2010, 2019, 2027."
  32. ^ 薛思捷,《圣经要道》,页53:“圣经说过上帝在基督里面叫世人与自己和好。是否就是说全人类都要得救呢?断乎不是!耶稣说:‘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十六:十六)人要藉着信心,才可领受到普世救赎的益处。人若不信,就失去享受普世救赎的福份了。”
  33. ^ 《哥林多前書》12:3.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34. ^ 《提摩太後書》2:25.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35. ^ 薛思捷,《圣经要道》,页54
  36. ^ WELS Topical Q&A: Sola Scriptura, "many passages...state sola scriptura, such as Revelation 22:18-19. If we cannot add anything to the words of Scripture and we cannot take anything away from them, that is Scripture alone."
  37. ^ 《以賽亞書》8:20.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38. ^ 《信仰立场》,南亚路德会,页11-12
  39. ^ 我们所信,页2
  40. ^ Schroeder, Jonathan E., Worship & Outreach: A Lutheran Paradig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isconsin Lutheran Seminary英语Wisconsin Lutheran Seminary, 2010
  41. ^ 协同式(1577),第一部分 摘要,第五条 律法与福音,“我们相信、教导并承认:律法与福音的区别是特别的荣光,要极力把它保持在教会中,才能做到圣保罗的劝勉:‘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2:15)。”
  42. ^ Schuetze, Armin W. (1992), Basic Doctrines of the Bible (圣经要道), p30
  43. ^ 《施马加登信条》(1537)第三部分第二条:论律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4. ^ 《协同式‧摘要》(中文版),页434,第五条:“严格来说,‘律法’是神圣道理,教导人什么是对的,是上帝所喜悦的,谴责一切邪恶而反对上帝旨意的事。因此一切定罪的事是属于‘律法’的宣讲。可是,严格来说,‘福音’是一种教训未遵守律法而被定罪的人应当相信的道理,即基督已经补赎、偿还人的一切罪债,不靠人的功劳而替人赢得罪得赦免、‘上帝的义’(罗1:17;林后5:21)与永生。”
  45. ^ 《协同信条》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77) "[T]he Gospel is properly a doctrine which teaches what man should believe, that he may obtain forgiveness of sins with God, namely, that the Son of God, our Lord Christ, has taken upon Himself and borne the curse of the Law, has expiated and paid for all our sins, through whom alone we again enter into favor with God, obtain forgiveness of sins by faith, are delivered from death and all the punishments of sins, and eternally saved. For everything that comforts, that offers the favor and grace of God to transgressors of the Law, is, and is properly called, the Gospel, a good and joyful message that God will not punish sins, but forgive them for Christ's sake." (主文所用为香港路德会文字部《协同书》中文译本)
  46. ^ 薛思捷,《圣经要道》,页94,“耶稣对门徒所吩咐的说话,实在是向所有基督徒说的。彼得写得很清楚:‘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彼前二:九)彼得这些话是对那些人说的呢?他们就是‘分散在本都、加拉太等地’,‘蒙耶稣基督宝血所洒,’得以成圣的人。(彼前书一:一至二)也就是彼得在彼前二:五所指的人。他说:‘你们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这里所指的是所有的基督徒。他们组成了圣洁和君尊的祭司职。”
  47. ^ 《以弗所書》2:17-18.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48. ^ 《馬太福音》28:19-20;馬太福音10:32.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49. ^ 《我们所信》,亚洲路德宗神学院翻译事务社,页2,“上帝...在圣经中揭示两个信息,就是‘律法’和‘福音’。‘律法’宣告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律法’警告上帝因为罪要施行惩罚。‘福音’彰显上帝的爱;是耶稣把人从罪恶中拯救出来的救恩,表明了这爱。我们相信整本圣经是以基督为中心。在旧约中,上帝屡次应许一位把人从罪恶死亡及阴间拯救出来的神圣的救赎者。新约中宣告这位应许的救赎者道成肉身,成为拿撒勒耶稣。”
  50. ^ 《信仰立场》,南亚路德会,页65
  51. ^ 薛思捷,《圣经要道》,圣临出版社,页107
  52. ^ 《提摩太后书》四章1节
  53. ^ 53.0 53.1 薛思捷,《圣经要道》,页108
  54. ^ 《我们所信》,亚洲路德宗神学院翻译事务社,页13
  55. ^ 55.0 55.1 南亞路德會的聖洗禮、堅信禮、轉會禮.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7). 
  56. ^ 《我们所信》,亚洲路德宗神学院翻译事务社,页13-14
  57. ^ 57.0 57.1 南亞路德會的聖餐禮.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58. ^ WELS Topical Q&A: Real Presence Biblical Basis? (英文)
  59. ^ Weimar Ausgabe 26, 442.23; Luther's Works 37, 299-300.
  60. ^ Statement on the Lord's Suppe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isconsin Evangelical Lutheran Synod, "we need to study Christ's words of institution in Matthew, Mark, Luke, and in 1 Corinthians, as well as St. Paul's additional statements about the Lord's Supper in 1 Corinthians 11 and 10. On that basis we can establish the following concerning the essence of the usus of the Lord's Supper (consecration, distribution, reception): 1. The real and substantial presence of Christ's body and blood during the usus. 2. The sacramental union of bread and wine and of Christ's body and blood during the usus..."
  61. ^ Theology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Lord's Supper, p17, The Lutheran Church - Missouri Synod
  62. ^ 哥林多前书 10:1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3. ^ WELS Topical Q&A: Real Presence / Holy Communion. [2009-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27). 
  64. ^ 哥林多前书 11:27-2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5. ^ 《我们所信》,亚洲路德宗神学院翻译事务社,页14,“我们拒绝接受变质说,这学说认为饼和酒在圣餐中完全变成基督的身体和宝血。圣经教导在我们领受饼和酒的同时;也领受基督的身体和宝血(哥林多前书 10:16)。”
  66. ^ WELS Topical Q&A: Real Presence, "We reject transubstantiation because the Bible teaches that the bread and the wine are still present in the Lord's Supper (1 Corinthians 10:16, 1 Corinthians 11:27-28). We do not worship the elements because Jesus commands us to eat and to drink the bread and the wine. He does not command us to worship them."
  67. ^ WELS Topical Q&A: Real Presence - Why not Transubtantiation?, "In the matter under discussion, the words of Jesus Christ are unmistakably clear: What is distributed and received in the Lord's Supper is his true body and blood. The words of the Apostle Paul are also unmistakably clear: The elements of bread and wine remain and are also distributed and received in the Lord's Supper. We embrace both truths."
  68. ^ Luther, Martin (1537), Smalcald Articl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rt III, Article VI. Of the Sacrament of the Altar, stating: "As regards transubstantiation, we care nothing about the sophistical subtlety by which they teach that bread and wine leave or lose their own natural substance, and that there remain only the appearance and color of bread, and not true bread. For it is in perfect agreement with Holy Scriptures that there is, and remains, bread, as Paul himself calls it, 1 Cor. 10:1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bread which we break. And 1 Cor. 11:2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et him so eat of that bread."
  69. ^ Brug, J.F. (1998), The Real Presence of Christ’s Body and Blood in The Lord’s Supper:: Contemporary Issues Concerning the Sacramental Un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p3-5
  70. ^ Schuetze, A.W. (1986), Basic Doctrines of the Bible (Milwaukee: Northwestern Publishing House), Chapter 12, Article 3
  71. ^ Formula of Concord, Epitome, VII.42 and Solid Declaration VII.127 in F. Bente, Triglot Concordia, (St Louis: CPH, 1921), 817, 1015.
  72. ^ Real Presence Communion – Consubstantiation?. WELS Topical Q&A. Wisconsin Evangelical Lutheran Synod. [26 Jan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02). Although some Lutherans have used the term 'consbstantiation' [sic] and it might possibly be understood correctly (e.g., the bread & wine, body & blood coexist with each other in the Lord's Supper), most Lutherans reject the term because of the false connotation it contains...either that the body and blood, bread and wine come together to form one substance in the Lord’s Supper or that the body and blood are present in a natural manner like the bread and the wine. Lutherans believe that the bread and the wine are present in a natural manner in the Lord’s Supper and Christ’s true body and blood are present in an illocal, supernatural manner. 
  73. ^ Lectures on the Augsburg Confess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of the United Lutheran Church in America (Lutheran Publication Society). 1888: 350 [13 June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But in neither sense can that monstrous doctrine of Consubstantiation be attributed to our church, since Lutherans do not believe either in that local conjunction of two bodies, nor in any commingling of bread and of Christ's body, of wine and of his blood. 
  74. ^ 圣洗礼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南亚路德会

参考文献[编辑]

  • 薛思捷,《圣经要道》,圣临出版社
信义宗
路德玫瑰
 主题

认信文献[编辑]

释经文献[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