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渊
国渊 | |||||
---|---|---|---|---|---|
太仆 | |||||
太仆 | |||||
国家 | 中国 | ||||
时代 | 曹魏 | ||||
姓 | 国 | ||||
名 | 渊 | ||||
字 | 子尼 | ||||
籍贯 | 乐安盖县 | ||||
| |||||
国渊(2世纪—3世纪),字子尼,乐安郡益县人,[1]三国时期曹魏官吏。汉末经学大师郑玄的高足,曾跟从管宁、邴原避乱辽东,后来归魏为臣。
生平
[编辑]国渊归曹后,曹操任其为司空掾,而国渊亦忠于职守,在朝议上讨论问题时,经常厉言疾色,敢于发言,正直无私。曹操推行屯田制,令国渊负责处理屯田事宜。国渊发挥其管理才能,多方面平衡政策利害,将屯田的土地分配给人民,又按照人民比例安排吏员跟进,更列明屯田的各项实行措施,短短五年间就令到国家仓廪丰实,百姓亦能安居乐业。
曹操征伐关中,留国渊作后勤,担任居府长史,统摄府中诸事。不久,田银、苏伯于河间造反,将军贾信破之,田银属下千余人众请求投降,程昱劝曹操不诛降众,国渊亦认为请降余党并非首恶,为其求赦,结果这千余人都得以保命。在纪录战事的文书中,按照常规,战功往往会夸大十倍,即“杀一人”会写成“杀十人”,但国渊在呈报是次平乱一役所斩获的首级数量时,却只是如实上报。曹操问其原因,国渊便说:“国家征讨外寇时,夸示斩获贼首的数字,可以增长军队的威势,亦可振奋国民之心。但如今河间属国境之内,田银等人的造反是内乱,虽然平乱亦是一种战功,但这毕竟不是一件荣耀的事,我深为国有内乱而感到羞耻。”曹操十分欣赏他的言论,于是升国渊为魏郡太守。
特征
[编辑]当时有人上投匿名书刊对朝廷作出诽谤,曹操十分不满,一定要知道这份谤书的作者。国渊奏请曹操保留谤书的真本,而不向外宣布。
国渊发现那本书有十分多的句子引用自东汉张衡的《二京赋》,于是敕令功曹:“此处既为一大郡,而且在京城都辇之间,但有学问的人却很少。应该大肆奖掖后进少年,令他们拜这些有学之士为师,得以求学。”功曹即差遣三个人去执行任务,在派出使者之前,国渊先引见他们,训戒说:“喜欢学习而未有所成的你们听着,《二京赋》可说是一篇博物的作品,可是世人却对其有所忽略,以致能训研《二京赋》的人甚少,你们尽量寻求能读此赋的人,并且向其求授业艺吧。”
不久,使者们便找到了精通《二京赋》的人,于是向此人求学。吏员请此人写作手笺,国渊凭笺上文字与之前的谤书字样作比较,发觉这个人的笔迹果然与投谤书者相同。于是收押此人,加以勘问,终于得知事情的真相。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国渊除了是一个治国能臣之外,亦心思细密,具备侦探的头脑。而且他毕生布衣蔬食,俸禄都散给旧故宗族,平日都以恭俭自守,甚有仁者之风。
评价
[编辑]- 陈寿评:“袁涣、邴原、张范躬履清蹈,进退以道,盖是贡禹、两龚之匹。凉茂、国渊亦其次也。”
- 郑玄:“国子尼,美才也,吾观其人,必为国器。”
- 《魏书》:“渊笃学好古,在辽东,常讲学于山岩,士人多推慕之,由此知名。”
家庭
[编辑]子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