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庾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庾持(508年—569年),允德颍川鄢陵[1][2]南北朝南梁南陈官员和文学家。

生平[编辑]

庾持是东晋司空庾冰的七世孙,祖父庾佩玉刘宋长沙内史;父亲庾沙弥则是南梁长城县令。他少年失去双亲,个性孝顺,父亲逝世时十分哀痛;他也勤劳好学,尤其擅长书记,以才艺闻名。出任南平王萧伟的国左常侍;轻车将军、河东王萧誉的王府行参军,兼任尚书郎,不久转为正任。之后外任安吉县令,迁转镇东将军、邵陵王萧纶的王府限外记室,兼任建康县令。太清初年,陈蒨庾和持有交情,及后陈蒨担任吴兴太守,任用他为郡丞,兼掌管文书,自此他跟随陈蒨。陈蒨攻克张彪,镇守会稽,又下令庾持监督临海郡,他贪婪放纵失去民心,被山贼洗劫而禁锢百日,陈蒨派刘澄讨平才获释[1][2]

陈霸先受禅建立南陈,庾持获授安东将军、临川王陈蒨的王府咨议参军天嘉初年转迁为尚书左丞,因为防御预长城的功勋封为崇德县子,食邑三百户。受封当日,他宴请令史收受馈赠,陈文帝因而生气免爵。不久庾持为宣惠将军、始兴王陈伯茂的王府咨议参军,担任临安县令,因打死县民免任。其后再给他出任给事黄门侍郎、棱威将军、盐官县令。光大元年(567年)改官秘书监,主持国史;又任职少府卿,领羽林监,迁太中大夫,领授步兵校尉太建元年(569年)他去世,虚岁六十二,朝廷下诏赠光禄大夫。庾持善于文字书,每次写文章都好用生僻文字,文人亦以此讥讽他,有文集十卷[3][4]

引用[编辑]

  1. ^ 1.0 1.1 陈书·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八》:庾持字允德,颍川鄢陵人也。祖佩玉,宋长沙内史。父沙弥,梁长城令。持少孤,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笃志好学,尤善书记,以才艺闻。解褐梁南平王国左常侍、轻车河东王府行参军,兼尚书郎,寻而为真。出为安吉令,迁镇东邵陵王府限外记室,兼建康令。太清初,世祖与持有旧,及世祖为吴兴太守,以持为郡丞,兼掌书翰,自是常依文帝。文帝克张彪,镇会稽,又令持监临海郡。以贪纵失民和,为山盗所劫,幽执十旬,世祖遣刘澄讨平之,持乃获免。
  2. ^ 2.0 2.1 南史·卷六十·列传第五十》:沙弥,晋司空冰之六世孙也。父佩玉,仕宋位长沙内史,升明中,坐沈攸之事诛。时沙弥始生。……子持。持字元德,少孤,性至孝,父忧,居丧过礼。笃志好学,仕梁为尚书左户郎,后兼建康监。陈文帝为吴兴太守,以为郡丞,兼掌书翰。
  3. ^ 《陈书·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八》:高祖受禅,授安东临川王府咨议参军。天嘉初,迁尚书左丞。以预长城之功,封崇德县子,邑三百户。拜封之日,请令史为客,受其饷遗,世祖怒之,因坐免。寻为宣惠始兴王府咨议参军。除临安令,坐杖杀县民免封。还为给事黄门侍郎。除棱威将军、盐官令。光大元年,迁秘书监,知国史事。又为少府卿,领羽林监。迁太中大夫,领步兵校尉。太建元年卒,时年六十二。诏赠光禄大夫。持善字书,每属辞,好为奇字,文士亦以此讥之。有集十卷。
  4. ^ 《南史·卷六十·列传第五十》:天嘉初,为尚书左丞,封崇德县子。拜封之日,请令史为客,受其饷遗,文帝怒之,因坐免。后为临安令,坐杖杀人免封。还为给事黄门侍郎,历盐官令,秘书监,知国史事。又为少府卿,迁太中大夫,领步兵校尉,卒。持善字书,每属辞,好为奇字,文士亦以此讥之。有集十卷。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陈书·卷34》,出自姚思廉陈书

参考文献[编辑]

  • 陈书》·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八
  • 南史》·卷六十·列传第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