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港语(Sinkan Language),为西拉雅语方言 (罗马拼音),流行于西拉雅族新港社(位于今台南市新市区)中。

新港语是台湾部分的原住民族中,最早出现文字的语言。在16世纪,荷兰人来到台湾后,将拉丁文字系统输入,新港社为台湾最早采用罗马拼音,将自身语言文字化的社群。在清代之后,新港语使用族群变小,语言逐渐失传。由新港语写成的新港文书,将新港语保留至今。借由对新港语的研究,也使现代学者可以复原出西拉雅语。

历史[编辑]

荷属东印度公司统治台湾期间(1624年-1662年),荷兰驻台传教士为了传教及协助推行殖民政务,利用拉丁字母,将新港语文字化,以之做为学校的教学语言。并有各种字典、教义书,新港语的《马太福音》、虎尾垄语的《虎尾垄语词典》(Woord-boek der Favorlangsche taal、吉尔伯特斯·哈帕特(Gibertus Happrt)著)等书籍文件的出版。而西拉雅族等原住民与汉人订定有关土地方面的契约文书称为“番仔契”,或称新港文书,目前大多数的西拉雅语文书保存在荷兰国家图书馆

1636年,荷兰人在新港社开办了第一所学校。新港社学习到以拉丁字母拼写出的新港文,利用这个文字来订定契约文书

参考出处[编辑]

  • 村上直次郎编,1933,新港文书(Sinkan Manuscripts)。台北: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
  • 村上直次郎编,1995,新港文书。台北:捷幼。
  • 胡家瑜,2000,古文书与平埔研究:台大人类学系平埔古文书的搜集与再现,见汉学研究通讯 [online]。台北:国家图书馆汉学研究中心。[引用于2004年11月8日]。万维网网址:[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蒋为文,2001,白话字,囝仔人teh用e文字?:台湾教会白话字e社会语言学分析 [online]。np:脱汉中心。[引用于2005年1月5日]。万维网网址:[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林沉默,2003,台南县地方念谣 [online]。台北:新台湾周刊。[引用于2004年10月25日]。万维网网址:[3]
  • 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资讯网,nd,a,新港文书 [online]。台北: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资讯网。[引用于2004年11月8日]。万维网网址:[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资讯网,nd, b,新港文书的来源 [online]。台北: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资讯网。[引用于2004年10月25日]。万维网网址:[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资讯网,nd, c,新港社与荷兰教会 [online]。台北: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资讯网。[引用于2004年11月8日]。万维网网址:[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资讯网,nd, d,新港文书解说 [online]。台北: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资讯网。[引用于2004年11月8日]。万维网网址:[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计算机概论十六讲,单维彰 [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aul Jen-kuei Li(李壬癸)/Hsiu-min Huang(黄秀敏)/Chin-wen Chien简静雯)/Amy Min-luan Chen(陈鸣鸾)/Shu-ling Hsu(许淑铃),"新港文书研究"[9],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June 17/2010.ISBN 978-986-02-3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