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晋朝男爵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年),开建五等,男爵为最低的一等,官品第一[1],分大国男(地方四十里,食邑400户)、次国男(地方三十五里,食邑200户)两级,封国的名称并不一定采用县名,封国也并未纳入到郡县行政体系中[2]。男国置相、典祠长、典书丞等官,车前司马(2人)、旅贲(12人)等吏,国主置妾2人。[3]

后来,男爵进一步分为开国县男、五等县男两个等级。开国县男为第二品爵[4],以县为国,改称县令长为“男相”,封国纳入到了郡县行政体系中。[2]男国置典书令、典祠令、典卫令、治书、世子庶子、陵长、庙长、牧长、谒者、中大夫、舍人、典医丞、典府丞等官。[5]五等县男为虚封爵,不开国,无食邑。

以下的列表,列出晋朝可考的男爵。

大国男/次国男[编辑]

魏元帝始封[编辑]

亢父国[编辑]

亢父国(264年—420年)[6]
以五等开建封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亢父男 江蕤 264年—?
2 亢父男 江祚 江蕤子
3 亢父男 江统 ?—310年 江祚子
4 亢父男 江虨 江统子
5 亢父男 江敳 江虨子
6 亢父男 江恒 ?—420年 江敳子
宋受禅,国除

平莞国[编辑]

平莞国(264年—?)[7]
以五等开建封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平莞男 僖侯 郑烈 264年—281年
2 平莞男

晋武帝始封[编辑]

平陵国[编辑]

平陵国(265年—?)[8][9]
以佐命之功封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平陵男 简侯 郭奕 265年—287年
2 平陵男

始封者不详[编辑]

阳丘国[编辑]

阳丘国[10]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阳丘男 蒋林 278年前后

新蔡国[编辑]

新蔡国[11]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新蔡男 袁奥

菅丘国[编辑]

菅丘国[12]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菅丘男 烈男 刘钦

崇丘国[编辑]

崇丘国[13]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崇丘男

广次国[编辑]

广次国[14]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广次男

历口国[编辑]

历口国[15]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历口男

隰成国[编辑]

隰成国[16]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隰成男

开国男[编辑]

晋孝武帝始封[编辑]

武冈国[编辑]

武冈国(385年—420年)[17][18]
以淮肥之功封,食邑5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武冈县开国男 刘牢之 385年—402年
2 武冈县开国男 刘敬宣 404年—415年 刘牢之子
3 武冈县开国男 刘光祖 ?—420年 刘敬宣子
宋受禅,国除

晋安帝始封[编辑]

刘阳国[编辑]

刘阳国(—453年)[19][20]
食邑5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刘阳县开国男 罗健
2 刘阳县开国男 罗道训 409年—453年 罗健子
伏诛,国除

新渝国[编辑]

新渝国(408年—420年)[21]
以破索度真之功封,食邑500户→25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新渝县开国男 刘道邻 408年—413年
2 新渝县开国男 刘义宗 413年—420年 刘道邻第四子
宋受禅,进爵为侯

临沅国[编辑]

临沅国(408年—479年)[22][23]
以征广固战亡封,食邑5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临沅县开国男 孟龙符 408年追封
2 临沅县开国男 孟微生 孟龙符弟子
3 临沅县开国男 孟佛护 ?—479年 孟微生弟子
齐受禅,国除

永新国[编辑]

永新国(410年—479年)[24][25]
以征广固之功封,食邑5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永新县开国男 刘锺 410年—419年
2 永新县开国男 刘敬义 刘锺子
3 永新县开国男 刘国重 ?—479年 刘敬义子
齐受禅,国除

阳丰国[编辑]

阳丰国(410年—479年)[26][27]
以讨卢循之功封,食邑25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阳丰县开国男 孟怀玉 410年—415年
2 阳丰县开国男 孟慧熙 孟怀玉子
3 阳丰县开国男 孟宗 ?—479年 孟慧熙子
齐受禅,国除

作唐国[编辑]

作唐国(411年—420年)[28][29]
以前后功封,食邑4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作唐县开国男 檀道济 411年—420年
宋受禅,进封永脩县开国公

滠阳国[编辑]

滠阳国(412年—420年)[30][29]
以平刘毅之功封,食邑5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滠阳县开国男 刘粹 412年—420年
宋受禅,进封建安县开国侯

望蔡国[编辑]

望蔡国(413年—422年)[31]
以前后功封,食邑5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望蔡县开国男 虞丘进 413年—422年
进爵为子

高昌国[编辑]

高昌国(413年—?)[32]
以父锺平蜀之功封,食邑1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高昌县开国男 刘敬顺 413年—? 刘锺子
2 高昌县开国男 刘国须 刘敬顺子
无子,国除

宁新国[编辑]

宁新国(413年—479年)[33]
以平蜀之功封,食邑44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宁新县开国男 沈叔任 413年—418年
2 宁新县开国男 沈畅之 ?—461年 沈叔任孙
3 宁新县开国男 沈晔 ?—479年 沈畅之子
齐受禅,国除

安南国[编辑]

安南国(415年—420年)[34][29]
以平广固、卢循之功封,食邑5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南县开国男 向靖 415年—420年
宋受禅,进封曲江县开国侯

南城国[编辑]

南城国(415年—420年)[35][29]
以平广固、卢循之功封,食邑5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南城县开国男 刘怀慎 415年—420年
宋受禅,进爵为侯

阳山国[编辑]

阳山国(415年—447年)[36]
以平司马休之及广固之功封,食邑5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阳山县开国男 壮男 胡藩 415年—433年
2 阳山县开国男 胡隆世 胡藩子
3 阳山县开国男 胡干秀 ?—447年 胡隆世子
有罪,国除

新康国[编辑]

新康国(415年—479年)[37][38]
以讨司马休之、鲁宗之之功封,食邑5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新康县开国男 刘虔之 415年追封
2 新康县开国男 壮男 刘康祖 ?—450年 刘虔之子
3 新康县开国男
齐受禅,国除

新宁国[编辑]

新宁国(415年—?)[39]
以前后功劳封,食邑5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新宁县开国男 蒯恩 415年—418年
2 新宁县开国男 蒯国才 蒯恩子
3 新宁县开国男 蒯慧度 蒯国才子
无子,国除

西平国[编辑]

西平国(417年—?)[40]
以坚守魏军攻逼六旬之节封,食邑3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西平县开国男 王康 417年—420年
2 西平县开国男 王天祐 ?—450年 王康兄子
3 西平县开国男 王怀祖 王天祐子

始封者不详[编辑]

永宁国[编辑]

永宁国[41]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永宁县开国男

五等男[编辑]

晋惠帝始封[编辑]

安众县五等男[编辑]

安众县五等男(300年—?)[42][43]
以豫诛贾谧之功封,不开国,无食邑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众县五等男 刘乔 300年—?
2 安众县五等男 刘挺 刘乔子
3 安众县五等男 刘耽 刘挺子
4 安众县五等男 刘淡 刘耽子
5 安众县五等男 刘湛 刘淡弟子

晋安帝始封[编辑]

晋宁县五等男[编辑]

晋宁县五等男(406年—?)[44]
以从征桓玄之功封,不开国,无食邑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晋宁县五等男 敬公 袁湛 406年—418年
2 晋宁县五等男

曲江县五等男[编辑]

曲江县五等男(406年—?)[45]
以预讨桓玄之功封,不开国,无食邑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曲江县五等男 庾登之 406年—443年
2 曲江县五等男

建城县五等男[编辑]

建城县五等男(410年—?)[46]
以征广固之功封,不开国,无食邑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建城县五等男 吉翰 410年—431年
2 建城县五等男

新阳县五等男[编辑]

新阳县五等男(410年—?)[47]
以征广固之功封,不开国,无食邑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新阳县五等男 庾悦 410年追封
2 新阳县五等男

华容县五等男[编辑]

华容县五等男(411年—?)[48]
以讨徐道覆之功封,不开国,无食邑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华容县五等男 王镇之 411年—422年
2 华容县五等男

北至县五等男[编辑]

北至县五等男(413年—415年)[39]
以平蜀之功封,不开国,无食邑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北至县五等男 蒯恩 413年—415年
进封新宁县开国男

开国男/五等男[编辑]

下表列出无法判断为开国男或五等男的爵位。

晋惠帝始封[编辑]

阴平男[编辑]

阴平男(302年—?)[49]
以豫讨齐王冏之功封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阴平男 胡毋辅之 302年—310年代
2 阴平男

成阳男[编辑]

成阳男(304年—313年)[50]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成阳男 荀组 304年—313年
进封临颍公

晋明帝始封[编辑]

万宁男[编辑]

万宁男(324年—?)[51][52]
以讨王敦之功封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万宁男 简男 桓彝 324年—328年
2 万宁男 桓温 ?—348年 桓彝长子
3 万宁男 贞男 桓云 348年—360年 桓温第二弟
4 万宁男 桓序 桓云子

晋成帝始封[编辑]

曲江男[编辑]

曲江男(329年—?)[53]
以讨苏峻之功封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曲江男 周光 329年—?

广饶男[编辑]

广饶男(329年—?)[54]
以讨苏峻之功封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广饶男 简男 庾怿 329年—342年
2 广饶男 庾统 庾怿子
3 广饶男 庾玄之 庾统子

济阳男[编辑]

济阳男(329年—?)[55]
以讨苏峻之功封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济阳男 文穆公 蔡谟 329年—356年
2 济阳男 蔡邵 蔡谟长子

晋陵男[编辑]

晋陵男(329年—?)[56]
以讨苏峻之功封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晋陵男 简男 孔坦 329年—335年
2 晋陵男 孔混 孔坦子

秭归男[编辑]

秭归男(329年—?)[57]
以讨苏峻之功封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秭归男 袁耽 329年—?
2 秭归男

吉阳男[编辑]

吉阳男(329年—?)[58]
以讨苏峻之功封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吉阳男 贞男 庾阐 329年—?
2 吉阳男

晋康帝始封[编辑]

竟陵男[编辑]

竟陵男(343年—?)[59]
以前后功封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竟陵男 桓宣 343年—344年
2 竟陵男

始封者不详[编辑]

长岑男[编辑]

长岑男(?—311年)[60]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长岑男 贞男 庾珉 ?—311年
没于刘渊,国绝

沙阳男[编辑]

沙阳男[61]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沙阳男 殷师
2 沙阳男

东昌男[编辑]

东昌男[62]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东昌男 刘璞

参考文献[编辑]

  1. ^ 《通典 卷三十六 职官十八》:“第一品:黄钺大将军、三公、诸国王公侯伯子男(爵)、大丞相。”
  2. ^ 2.0 2.1 姚乐:《<晋书·地理志>县级封国考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02期
  3. ^ 《太平御览 卷一百九十九 封建部二》:“咸熙元年,相国晋王奏建五等,男地方三十五里,邑四百户,相一人,典祠长、典书丞各一人,妾二人,车前司马二人,旅贲十二人。又次国男方二十五里,邑二百户。”
  4. ^ 《通典 卷三十七 职官十九》:“第二品:特进、骠骑、车骑、卫将军、诸大将军、诸持节都督、开国县侯伯子男(爵)。”
  5. ^ 《宋书 卷四十 志第三十》:“有郎中令、中尉、大农为三卿。大国置左右常侍各三人,省郎中,置侍郎二人……典书、典祠、典卫、学官令、典书令丞各一人,治书四人,中尉司马、世子庶子、陵庙牧长各一人,谒者四人,中大夫六人,舍人十人,典医丞、典府丞各一人。宋氏以来,一用晋制,虽大小国,皆有三军。晋制,典书令在常侍下,侍郎上;江左则侍郎次常侍,而典书令居三军下矣。江左以来,公国则无中尉、常侍、三军,侯国又无大农、侍郎,伯子男唯典书以下,又无学官令矣。”
  6. ^ 《晋书 卷五十六 列传第二十六》:“祖蕤,以义行称,为谯郡太守,封亢父男……袭父爵,除山阴令。”
  7. ^ 《晋右军将军郑烈碑》:“皇猷显融,光被遐裔,五等初建,封平莞男……追赠右军将军印绶,谥曰僖侯。”
  8. ^ 《晋书 卷四十五 列传第十五》:“武帝践阼,初建东宫,以奕及郑默并为中庶子。迁右卫率、骁骑将军,封平陵男。”
  9. ^ 《晋书 卷二十 志第十 礼中》:“太康八年十月,太常上谥故太常平陵男郭奕为景侯……非言君臣不可同,正以奕谥景不相当耳,宜谥曰简。”
  10. ^ 《晋辟雍碑》:“大常丞阳丘男谯国蒋林永元”
  11. ^ 《北堂书钞 卷第五十六 设官部八》:“晋录云:太中大夫、新蔡男袁奥,志高表行,所宜优异,可从九卿崇重之例,给使四人。”
  12. ^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晋故大司农关中侯郑舒夫人城阳黔陬刘氏,魏琅耶太守谟之孙,晋使持节领护匈奴中郎将鹰扬将军并州刺史菅丘烈男钦之女。”
  13. ^ 罗福颐《秦汉魏晋南北朝官印征存》第310页·两晋官印·二·王矦及其属官印:“崇丘男典祠长”
  14. ^ 罗福颐《秦汉魏晋南北朝官印征存》第310页·两晋官印·二·王矦及其属官印:“广次男典祠长”
  15. ^ 罗福颐《秦汉魏晋南北朝官印征存》第310页·两晋官印·二·王矦及其属官印:“历口男典书丞”
  16. ^ 罗福颐《秦汉魏晋南北朝官印征存》第310页·两晋官印·二·王矦及其属官印:“隰成男典书丞”
  17. ^ 《晋书 卷八十四 列传第五十四》:“迁龙骧将军、彭城内史,以功赐爵武冈县男,食邑五百户。”
  18. ^ 《宋书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七》:“既至京师,以敬宣为辅国将军、晋陵太守,袭封武冈县男……丧至,高祖临哭甚哀。子光祖嗣。宋受禅,国除。”
  19. ^ 《罗健买地券》:“堂邑郡高山县都乡治下里兰陵太守、刘阳县开国男罗健、妻旳。”
  20. ^ 《罗道训买地券》:“宋元嘉卅年太岁癸巳七月辛丑朔廿一日辛酉……彭城都乡安上里罗道训。以义熙五年六月三日庚申,诏书除袭父封刘阳县开国男,食邑五百户,地方卅五里。”
  21. ^ 《宋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十一》:“以破索度真功,封新渝县男,食邑五百户……以广固功,改封竟陵县公,食邑千户。减先封户邑之半,以赐次子义宗……义融弟义宗,幼为高祖所爱,字曰伯奴,赐爵新渝县男。永初元年,进爵为侯,历黄门侍郎,太子左卫率。”
  22. ^ 《宋书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七》:“乃追封临沅县男,食邑五百户。无子,弟仙客以子微生嗣封。太祖元嘉中,有罪夺爵,徙广州。以微生弟彦祖子佛护袭爵。齐受禅,国除。”
  23. ^ 《宋书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临沅男相,汉旧县。”
  24. ^ 《宋书 卷四十九 列传第九》:“以广固功,封永新县男,食邑五百户……子敬义嗣。敬义官至马头太守,卒。子国重嗣,齐受禅,国除。”
  25. ^ 《宋书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永新男相,吴立。”
  26. ^ 《宋书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七》:“仍南追循,循平,又封阳丰县男,食邑二百五十户……怀玉别封阳丰男,子慧熙嗣,坐废祭祀夺爵。慧熙子宗嗣,竟陵太守,中大夫。”
  27. ^ 《宋书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阳丰男相,吴曰阳城,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28. ^ 《宋书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以前后功封作唐县男,食邑四百户……以佐命功,改封永脩县公,食邑二千户。”
  29. ^ 29.0 29.1 29.2 29.3 《宋书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散骑常侍、尚书仆射、镇军将军、丹阳尹徐羡之,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诸军事、抚军将军、江州刺史华容侯王弘,散骑常侍、护军将军作唐男檀道济,中书令、领太子詹事傅亮,侍中、中领军谢晦,前左将军、江州刺史宜阳侯檀韶,使持节、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河北诸军事、后将军、雍州刺史关中侯赵伦之,使持节、督北徐兖青三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北徐州刺史南城男刘怀慎,散骑常侍、领太子左卫率新淦侯王仲德,前冠军将军、北青州刺史安南男向弥,左卫将军滠阳男刘粹,使持节、南蛮校尉佷山子到彦之,西中郎司马南郡相宜阳侯张邵,参西中郎将军事、建威将军、河东太守资中侯沈林子等,或忠规远谋,扶赞洪业;或肆勤树绩,弘济艰难。经始图终,勋烈惟茂,并宜与国同休,飨兹大赉。羡之可封南昌县公,弘可华容县公,道济可改封永脩县公,亮可建城县公,晦可武昌县公,食邑各二千户;韶可更增邑二千五百户,仲德可增邑二千二百户;怀慎、彦之各进爵为侯,粹改封建安县侯,并增邑为千户;伦之可封霄城县侯,食邑千户;邵可封临沮县伯,林子可封汉寿县伯,食邑六百户。开国之制,率遵旧章。”
  30. ^ 《宋书 卷四十五 列传第五》:“事平,封滠阳县男,食邑五百户……永初元年,以佐命功,改封建安县侯,食邑千户。”
  31. ^ 《宋书 卷四十九 列传第九》:“九年,以前后功封望蔡县男,食邑五百户,加龙骧将军……永初二年,迁太子右卫率。明年,卒官,时年六十。追论讨司马休之功,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
  32. ^ 《宋书 卷四十九 列传第九》:“平蜀功,应封四百户男,以先有封爵,减户以赐次子敬顺高昌县男,食邑百户……锺次子高昌男敬顺,卒,子国须嗣。须卒,无子,国除。”
  33. ^ 《宋书 卷六十三 列传第二十三》:“以平蜀全涪之功,封宁新县男,食邑四百四十户……演之兄融之子畅之,袭宁新县男。大明中,为海陵王休茂北中郎咨议参军,为休茂所杀,追赠黄门郎。子晔嗣。齐受禅,国除。”
  34. ^ 《宋书 卷四十五 列传第五》:“以平广固、卢循功,封安南县男,食邑五百户……高祖受命,以佐命功,封曲江县侯,食邑千户。”
  35. ^ 《宋书 卷四十五 列传第五》:“以平广固、卢循功,封南城县男,食邑五百户……永初元年,以佐命功,进爵为侯,增邑千户。”
  36. ^ 《宋书 卷五十 列传第十》:“论平司马休之及广固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诞世兄车骑参军新兴太守景世、景世弟宝世,诣廷尉归罪,并徙远州。干秀夺国。”
  37. ^ 《宋书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七》:“战败见杀,追赠梁、秦二州刺史,封新康县男,食邑五百户……可赠益州刺史,谥曰壮男。传国至齐受禅,国除。”
  38. ^ 《宋书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新康男相,吴曰新阳,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39. ^ 39.0 39.1 《宋书 卷四十九 列传第九》:“进平成都,擢为行参军,改封北至县五等男……高祖录其前后功劳,封新宁县男,食邑五百户。”
  40. ^ 《宋书 卷四十五 列传第五》:“高祖嘉康节,封西平县男,食邑三百户,进号龙骧将军。迎康家还京邑。劝课农桑,百姓甚亲赖之。永初元年卒金墉,时年四十九,葬于偃师城西。追赠辅国将军。无子,以兄河西太守基子天祐嗣。当太祖元嘉二十七年,随刘康祖伐索虏败没,子怀祖嗣。”
  41. ^ 罗福颐《秦汉魏晋南北朝官印征存》第309页·两晋官印·二·王矦及其属官印:“永宁男相”
  42. ^ 《晋书 卷六十一 列传第三十一》:“豫诛贾谧,封安众男,累迁散骑常侍……子挺,颍川太守。挺子耽。”
  43. ^ 《宋书 卷六十九 列传第二十九》:“刘湛字弘仁,南阳涅阳人也。祖耽,父柳,并晋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湛出继伯父淡,袭封安众县五等男。”
  44. ^ 《宋书 卷五十二 列传第十二》:“以从征功,封晋宁县五等男……太祖即位,以后父,追赠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敬公。”
  45. ^ 《宋书 卷五十三 列传第十三》:“以预讨桓玄功,封曲江县五等男。”
  46. ^ 《宋书 卷六十五 列传第二十五》:“随道怜北征广固,赐爵建城县五等男。”
  47. ^ 《宋书 卷五十二 列传第十二》:“以广固之功,追封新阳县五等男。”
  48. ^ 《宋书 卷九十二 列传第五十二》:“以讨道覆功,封华容县五等男,征廷尉。”
  49. ^ 《晋书 卷四十九 列传第十九》:“豫讨齐王冏,赐爵阴平男。”
  50. ^ 《晋书 卷三十九 列传第九》:“迁尚书,转卫尉,赐爵成阳县男……进封临颍县公,加太夫人、世子印绶。”
  51. ^ 《晋书 卷七十四 列传第四十四》:“及敦平,以功封万宁县男……袭爵万宁男……子序嗣,官至宣城内史。”
  52. ^ 《晋书 卷九十八 列传第六十八》:“选尚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袭爵万宁男,除琅邪太守,累迁徐州刺史。”
  53. ^ 《晋书 卷五十八 列传第二十八》:“峻平,赐爵曲江男,卒官。”
  54. ^ 《晋书 卷七十三 列传第四十三》:“以讨苏峻功,封广饶男……谥曰简。子统嗣。”
  55. ^ 《晋书 卷七十七 列传第四十七》:“以平苏峻勋,赐爵济阳男,又让,不许……诏赠侍中、司空,谥曰文穆。”
  56. ^ 《晋书 卷七十八 列传第四十八》:“于是迁吴兴内史,封晋陵男,加建威将军。”
  57. ^ 《晋书 卷八十三 列传第五十三》:“峻平,封秭归男,拜建威将军、历阳太守。”
  58. ^ 《晋书 卷九十二 列传第六十二》:“峻平,以功赐爵吉阳县男,拜彭城内史。”
  59. ^ 《晋书 卷八十一 列传第五十一》:“以前后功,封竟陵县男。”
  60. ^ 《晋书 卷五十 列传第二十》:“少历散骑常侍、本国中正、侍中,封长岑男。”
  61. ^ 《晋书 卷八十四 列传第五十四》:“父师,骠骑咨议参军、晋陵太守、沙阳男。”
  62. ^ 《刘媚子墓志》:“夫人修武令乂之孙,光禄勋东昌男璞之长女……”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