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忠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忠祥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03年
 清朝山东省沂州府沂水县
逝世1998年(94—95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东县台东市
国籍 中华民国
职业厨师

李忠祥(1903年—1998年),山东沂水人,退伍后在台湾台东县台东市开设饺子馆,列为蒋经国“十一位民间友人”之一。

生平纪事[编辑]

李忠祥生于1903年,山东沂水人,曾参加徐州会战,至台湾后先驻守澎湖,1952年以补给上士身份退役[1]

退伍当年11月,李忠祥带退役金至台北,但很快就花完,后在一家山东菜餐厅遇到任职台东军友社主任的老乡武传纶,交谈发现他们都认识同乡的李学文,也在台北。他们又透过这层关系,结识了一位刚退役下来的老乡孙德彦。因李忠祥、李学文、孙德彦都这三位四、五十几岁的单身汉都找不到工作,就由武传纶建议一起到台东市开设山东饺子馆。三人先在文化街开设小摊子,取名“小蓬莱饺子馆”。每天凌晨两点起床磨豆浆、做烧饼、炸油条,往往要忙到晚上八点钟才打烊休息,约三年后营收起色。[1]

1960年10月6日,李忠祥与饺子馆旁边饭店打杂、小他二十几岁的宜兰张姓女子结婚,生两男一女。合伙人李学文、孙德彦也分别娶妻生子。一位乡长见他们三人合作无间、事业有成,就赠送一个匾赞扬他们同心协力。[1]

1973年,饺子馆从文化街搬到中山路328号,改名为“同心居”[1]。该地为国民党政府迁台时接收,转作公家机关宿舍,但住户再自己私租出去[2]。因店面紧邻市中心的中山市场,生意非常好,让李忠祥得以买下新生路408巷的土地,盖起两层楼的水泥建筑作自己住宅,与老乡两人成了股东,雇用了十名面点师傅、三名店面招待小姐[1]

同心居最大的特色是师传伙计全部录用退役军人或退役军人眷属[1]。1974年2月16日,时任行政院长的蒋经国在政务委员周书楷、县长黄镜峰的陪同下巡视台东,中午在此进餐,并连连称赞水饺及锅贴风味甚佳[3]。李忠祥回忆当天是警方先通知,蒋院长还去厨房参观,一一与店里的伙伴握手[1]。次月22日,蒋经国在台湾大学侨光堂演讲时,提到上周在同心居吃午餐,称赞这些山东老兵退役后合力立业,将来亦必可共同打回山东[4]。之后1975到1980年蒋经国年年光临同心居[1],如1977年6月4日来访时还特地询问红标米酒是否与公卖局同价钱[5],1980年他与李忠祥握手的照片挂在餐厅玄关处[1]

1982年1月20日,李忠祥向蒋经国拜早年时,民间好友年纪最长的他被安排坐在最靠近蒋总统的上座[1]。该年,以台湾地理中心碑为背景、穿便衣的蒋经国为中心,由李忠祥、杨煦萧献泽张赞盛罗文堂戴荣光吕酒瓶龚新通黄斌璋黄文彦林寅这“十一位民间友人”围绕在旁的浮雕设立在青年公园[6]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过世时,李忠祥哭说蒋总统教了他勤俭致富的道理[7]

李忠祥1998年过世后,县府转而积极要回这同心居所在的公有地。2002年3月6日半夜,同心居遭到大火,全毁。[8]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易理. 同心‧同心 總統的老朋友李忠祥. 《联合报》. 1982-04-12 (中文(台湾)). 
  2. ^ 陈嘉信. 蔣經國友人店 同心居走入歷史 商圈中心11戶拆屋還地案 今強制執行. 《联合报》. 2005-04-15 (中文(台湾)). 
  3. ^ 蔣院長昨巡視台東 強調重視東部開發 嘉勉協助風災重建官兵辛勞 並赴蘭嶼垂詢山胞生活情形. 《联合报》. 1974-02-17 (中文(台湾)). 
  4. ^ 蔣院長昨嘉許榮民 守分守法勤勞儉樸 希望榮民致力建設厚植國力. 《联合报》. 1974-02-23 (中文(台湾)). 
  5. ^ 蔣院長昨巡視台東 深入瞭解民間生活 品嚐米酒風味 關心米酒售價. 《联合报》. 1977-06-05 (中文(台湾)). 
  6. ^ 總統勤政愛民浮雕 陳列北市青年公園. 《联合报》. 1982-08-24 (中文(台湾)). 
  7. ^ 英明領袖仁民愛物 慈祥元首功德不朽 鄉野村郊詢疾苦 寶島遍吹和煦風 永念長者恩澤在 民間十友同聲哭. 《联合报》. 1988-01-14 (中文(台湾)). 
  8. ^ 陈嘉信. 東市水果街失火 無人傷亡 六間木造商店全燒毀 縣府能否討回土地 令人關切. 《联合报》. 2002-03-07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