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龄(1406年—15世纪),景龄广东潮州府潮阳县[1]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编辑]

李龄是南宋学者李侗后裔,祖父改姓魏,直至李龄出仕后恢复李姓,父魏宪举到莆田兴化府儒学教授,李龄随行。宣德四年(1429年)成举人正统元年(1436年)会试副榜,授宾州学正,五年(1440年)因嫡母离世回乡,服阙后得礼部尚书胡濙国子监祭酒李时勉推荐补任国子监学录,转江西道监察御史,提督北畿学政,升詹事府府丞,景泰初年充任史局官僚协修历代帝纪,分考会试因生母去世回乡。明英宗复辟,辅导官多获罪贬谪,他却因为没有参与建储之议得免,改官太仆寺丞,天顺五年(1461年)外转江西提学佥事[2],为时人所忌,中流言而辞官,数个月后去世。他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建二陆讲堂,并捐田赡养士子,他去世后书院为其立祀[1][3][4]

引用[编辑]

  1. ^ 1.0 1.1 《潮州耆旧集·卷一》:潮阳县志名臣传 参《江西通志》 李龄,字景龄,潮阳县人,宋延平之后。父宪举自中江,徙官之莆田,独以少子龄从,龄因数间考亭遗训,心窃识之。父卒,龄益自力学,宣德己酉举乡试高第,后以正统丙辰乙榜,授宾州学正,寻丁母丧旋归,让其所居近学宫地若干步有奇,服阙尚书胡濙、祭酒李时勉荐补国子学录,转江西道监察御史,提督北畿学政,进詹事府丞;景泰初选充官僚入史局,与修厯代帝纪得陪祀,典试会生母忧归,未几英宗复辟,辅导官多罪谪者,龄以弗与建储议得免,终制改太仆寺丞,居数年出为江西提学,龄欲士子敦本尚行,严责记诵,痛抑奔竞,其自持一言一动不苟,余干胡居仁躬耕孝弟力行,有闻请至白鹿洞教事,以为学者式,尝建二陆讲堂,捐田赡士有功于时,龄卒为立至从祀,人或欺之亦笃信不渝,文章政事为当时所重,被谗而去,时论惜之。
  2.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四》:(天顺五年十一月)庚申……陞……太仆寺寺丞李龄江西佥事……
  3. ^ 顺治《潮州府志·卷六·人物部》:李龄,字景龄,潮阳人,大父依于魏从其姓,及龄贵始复李氏云,龄幼从父宪举之官莆中,过考亭故址慕焉,父卒龄益自力学,宣德己酉举于乡,后以正统丙辰乙榜授宾州学正,用尚书胡濙、祭酒李时勉荐补国子学录,改授监察御史督学北畿,晋詹事府丞;景泰初选充官僚入史局,与修厯代帝纪,丙戌分考春闱,会丁母忧归,英宗复辟,辅导官多罪谪者,龄以弗与建储议获免,起改太仆寺丞,出为江西提学,既以才名为时所忌,中蜚语归逾月卒,士论惜之。龄尝讲学白鹿书院,建二陆讲堂,赡士以田,故卒以从祀云。
  4. ^ 光绪《宾州志·卷十四·名宦》:李龄,字景龄,潮阳人,宣德中会试乙榜,授宾州学正,教士子敦本尚实,一言一动不苟,直指使者荐其“古道古心、实学实诲”,升国子监学正,后为江西提学佥事,诲诸生以圣学,聘余干明居正主白鹿洞,一时士风卓然归正,祀名宦。 文载

参考文献[编辑]

  • 《潮州耆旧集》·卷一
  • 顺治《潮州府志》·卷六·人物部
  • 光绪《宾州志》·卷十四·名宦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四
官衔
未知 明朝宾州学正
正统年间
未知
下一位持有相同头衔者:
陈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