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桓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楚武悼帝
桓楚皇帝
统治404年1月1日-404年6月19日
出生太和四年
369年
逝世桓楚永始二年五月二十六日
404年6月19日
全名
年号
永始:403年十二月-404年
谥号
武悼皇帝 [1]
政权桓楚
父亲楚宣武帝桓温
母亲马氏

桓玄(369年—404年6月19日),敬道,一名灵宝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晋名将桓温之子,东晋末期桓楚政权建立者。曾消灭殷仲堪杨佺期占据荆江广大土地,后更消灭了掌握朝政的司马道子父子,掌握朝权。次年桓玄就篡位建立桓楚,但三个月后刘裕就举义兵反抗桓玄,桓玄不敌而逃奔江陵重整军力,但后再遭西讨的义军击败。试图入蜀途中遇上护送毛璠灵柩的费恬等人,遭益州督护冯迁杀害。因曾袭父亲“南郡公”之爵,故世称“桓南郡”。

生平

[编辑]

桓玄自幼为桓温所喜爱。宁康元年(373年),桓温去世,遗命其弟桓冲统率其军队,并接替他任扬州刺史,并以时年五岁的桓玄承袭其封爵南郡公。两年后,桓玄的服丧期满,桓冲亦离任扬州刺史,扬州文武官员与桓冲告别,桓冲摸着桓玄的头说:“这是你家的旧官属呀。”桓玄听后就掩面哭泣,众人都对这反应感到诧异。

桓玄长大后,相貌奇伟,神态爽朗,博通艺术,亦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才能和门第颇为自负,总认为自己是英雄豪杰,然而由于其父桓温晚年有篡位的迹象,所以朝廷一直对他深怀戒心而不敢任用。直至太元十六年(391年),二十三岁的桓玄才被任命为太子洗马。几年后出京任义兴(今江苏宜兴太守,但还是颇觉不得志,曾感叹:“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于是就弃官回到其封国南郡。

桓玄住在南郡的治所,也就是荆州的治所江陵,优游无事,荆州刺史殷仲堪本来对他十分敬惮,而桓玄因着父叔长年治理荆州的威望而专横荆州,士民畏惧他更过于殷仲堪,殷仲堪因而与其深交。桓玄也打算借助其军力,故此取悦他[2]

王恭举兵

[编辑]

隆安元年(397年),尚书仆射王国宝、建威将军王绪倚仗当权的会稽王司马道子,因畏惧二州刺史王恭,图谋削弱各方镇,桓玄知道王恭面对王国宝乱政有忧国之言[3],故此劝说殷仲堪起兵讨伐王国宝,并派人劝说王恭,推王恭为盟主。当时,殷仲堪个人担忧没有孝武帝的支持,自己被群众认为能力未达一州方伯的情况下会被王国宝等人利用,终令他被调离荆州。桓玄亦利用这个担忧劝说殷仲堪,但殷仲堪始终迟疑。不过,当时王恭原来已决定主动起兵,并联结殷仲堪,殷仲堪此时得报,于是答应了响应王恭。不久朝廷畏惧,故杀王国宝、王绪以息事宁人,王恭亦罢兵。然而,始终殷仲堪与桓玄始终没有进行实质的军事行动。

王恭举兵以后,司马道子忧虑王恭和殷仲堪的威胁,于是引司马尚之司马休之为心腹。隆安二年(398年),因着桓玄请求朝廷让他任广州刺史,而司马道子亦忌惮他,不想他继续长据荆州,于是下诏以他督广二州、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桓玄受命但没有到广州上任。同时司马道子听从司马尚之多树外藩的建议,不料却因削夺了豫州刺史庾楷都督地区而令其劝王恭再度举兵,王恭遂于当年联结桓玄、殷仲堪等举兵讨伐司马尚之兄弟,桓、殷亦奉其为盟主。殷仲堪认为王恭这次肯定成功,于是积极参战,更分五千兵给桓玄,紧随担任前锋的南郡相杨佺期顺江南下。杨、桓二人到湓口时,亦为讨伐对象的江州刺史王愉逃奔临川,但被桓玄派兵追获。及后虽然庾楷大败给司马尚之,前来投奔桓玄,但桓玄也于白石大败朝廷军队。及后虽然王恭败死,但桓玄和杨佺期进至石头,令司马元显回防京师,并命丹杨尹王恺石头城。不过,因为刚刚背叛王恭的刘牢之北府军入援京师,桓玄和杨佺期因畏惧而撤回蔡州,与朝廷军对峙。

当时司马道子打算利诱桓玄和杨佺期,令二人倒伐攻击殷仲堪,于是以桓玄为江州刺史,杨佺期为雍州刺史,而殷仲堪就被贬广州刺史。此举却令殷仲堪大怒,并命桓玄和杨佺期率兵进攻建康。不过桓玄却对任命十分高兴,打算接受,却犹豫不决。当时殷仲堪从堂弟殷遹口中又听闻杨佺期也决定受命,于是开始撤军[4]。随着殷仲堪撤退,杨佺期部将刘系亦先行撤退,桓玄等大惧,又狼狈西退,直至寻阳(今江西九江市)追上殷仲堪。殷仲堪既失荆州刺史,倚仗桓玄为援;而桓玄本身亦要借助殷仲堪的兵力,故此据势相结,殷仲堪与杨佺期因着其家世声望,共推桓玄为盟主[5][6],皆不受朝命。朝廷见此大加恐惧,唯有下诏安抚,并让殷仲堪复任荆州刺史,请求和解。众人于是受命返回驻地。

夺据荆州

[编辑]

早在桓玄在江陵横行时,殷仲堪亲党就已劝殷仲堪杀死桓玄,但没得听从。桓玄自被推为盟主后,就更加矜侉倨傲,而杨佺期就被桓玄以寒门相待,然而出身弘农杨氏的杨佺期却自以其族是华夏贵胄,一直都认为江东其他士族根本比不上他家,于是对桓玄十分不满,更打算袭杀桓玄,可是因殷仲堪顾忌桓玄死后无法控制杨佺期兄弟才阻止。当时桓玄亦知杨佺期想杀死自己,于是有了消灭杨佺期的意图,更屯驻夏口,并以始安太守卞范之为谋主。

隆安三年(399年)请求扩大其辖区,而司马元显亦想以此离间桓玄与殷、杨二人的关系,故此加桓玄都督荆州长沙郡衡阳郡湘东郡零陵郡四郡诸军事,并改以桓玄兄桓伟代杨佺期兄杨广为南蛮校尉。此举触怒了杨佺期兄弟,杨佺期更以支援后秦围攻的洛阳为名起兵,但皆被殷仲堪阻止。当年荆州有大水,殷仲堪开仓赈济灾民,桓玄就乘此机会起兵,亦以救援洛阳为名。当时桓玄写信给殷仲堪,称他要消灭杨佺期,并命殷仲堪收杀杨广,否则会进攻江陵。桓玄并袭取殷仲堪在巴陵的积粮,又向路经夏口的梁州刺史郭铨假称收到朝廷下令命郭铨为自己前锋以讨杨佺期,故此授江夏兵予他,命他督诸军前进。

当时桓玄密报桓伟作为内应,但桓伟遑恐,更向殷仲堪自首,于是被对方掳为人质,并命其写信给桓玄,在信中苦劝桓玄罢兵,不过桓玄不为所动,自度桓伟必因殷仲堪优柔寡断的性格而无危险。殷仲堪亦派了殷遹率七千水军至西江口,桓玄派郭铨和苻宏击败他;及后殷仲堪又派杨广及殷道护进攻,桓玄再在杨口击败他们,直逼至离江陵二十里的零口,震动江陵。后杨佺期自襄阳来攻,桓玄一度退后避其锋锐,但终大败杨佺期,及后由部将冯该追获并杀掉他。殷仲堪出奔,又被冯该追获,及后被桓玄逼令自杀。

桓玄年末消灭了杨佺期和殷仲堪,于是在次年(400年)向朝廷求领荆江二州刺史。朝廷下诏以桓玄都督荆七州诸军事、后将军、荆州刺史、假节;另以桓脩为江州刺史。但桓玄坚持要由自己领江州刺史,朝廷唯有让桓玄加都督江州及扬州豫州共八郡诸军事,领江州刺史;桓玄又以桓伟为雍州刺史,朝廷碍于当时孙恩叛乱恶化,不能违抗。桓玄于是趁机在荆州任用腹心,训练兵马,并屡次请求讨伐孙恩,但都被朝廷阻止。

隆安五年(401年),孙恩循海道进攻京口,逼近建康,桓玄声称勤王起兵,实质想乘乱而入,司马元显于是在孙恩北走远离京师后下诏命桓玄解严。不过,桓玄当时完全控制了其辖区,不但作出调桓伟为江州、镇守夏口,又以司马刁畅督八郡、镇守襄阳,桓振皇甫敷、冯该等驻湓口等军事调动,更建立了武宁郡绥安郡分别安置迁徙的蛮族以及招集的流民。朝廷曾下诏征广州刺史刁逵和豫章太守郭昶之,亦被桓玄所留。

夺取朝权

[编辑]

元兴元年(402年),司马元显下诏讨伐桓玄,在京的堂兄桓石生密报桓玄。桓玄既封锁长江漕运,令东土饥乏[7],又因孙恩之乱未平,故认为司马元显无力讨伐,于是一直在荆州等待时机,蓄势待发。然而收到桓石生的通报后,桓玄甚惧,打算坚守江陵。不过卞范之却劝桓玄出兵东下,以桓玄的威名和军力,令其土崩瓦解;反不应主动示弱于人。桓玄于是留桓伟守江陵,亲自率兵东下。桓玄初仍忧抗拒朝命,手下士兵都不会为他所用,然而过了浔阳仍未见朝廷军队,于是十分高兴,士气亦上升,移檄上奏司马元显之罪。桓玄到姑孰时,派冯该等击败并俘获豫州刺史司马尚之,并夺取了历阳(今安徽和县)。当时司马元显因畏惧,登船而未敢出兵,而刘牢之因担忧击败桓玄后会不容于司马元显,竟与其手下北府军向桓玄投降。桓玄逼近建康,司马元显试图守城但溃败。桓玄入京后,称诏解严,并以自己总掌国事,受命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领徐州刺史,加假黄钺羽葆鼓吹班剑二十人。

桓玄又列会稽王司马道子及司马元显的罪恶,流放司马道子到安成郡,数月后桓玄更派人杀死司马道子;又杀司马元显、庾楷司马尚之和司马道子的太傅府中属吏。桓玄又图除去刘牢之,先命他为会稽太守,令其远离京口刘牢之意图反叛但得不到北府军将领支持,于是北逃广陵投靠广陵相高雅之,于途中自杀。司马休之、高雅之和刘牢之子刘敬宣于是北逃南燕

图谋篡位

[编辑]

桓玄在三月攻入建康时就废除了元兴年号,恢复隆安年号,不久又改元大亨。此后,桓玄自让丞相及荆江徐三州刺史,以桓伟出任荆州刺史、桓脩为徐、兖二州刺史、桓石生为江州刺史、卞范之为丹杨尹、桓谦尚书左仆射,分派桓氏宗族和亲信出任内外职位。自置为太尉、平西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州牧、领豫州刺史。另外又加衮冕之服,绿綟绶,增班剑至六十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奏不名的礼遇。

四月,桓玄出镇姑孰,辞录尚书事,但朝中大事仍要咨询他,小事则由朝中桓谦和卞范之决定。自晋安帝继位以来,东晋国内战祸连年,人民都厌战不已,而桓玄上台后就罢黜奸佞之徒,擢用俊贤之士,令建康城中都一片欢欣景象,希望能过安定日子。不过很快,桓玄凌侮朝廷[8],豪奢纵欲,政令无常,故令人民失望。当时三吴大饥荒,很多人死亡,即使是富有的也活活饿死家中。桓玄虽曾下令赈灾,但米粮不多,给予不足,纵然会稽内史王愉召还出外寻食的饥民回去领粮,仍有很多人在道旁饿死。

另一方面,桓玄亦先后杀害吴兴太守高素竺谦之、高平相竺朗之刘袭、彭城内史刘季武、冠军将军孙无终等北府军旧将,以图消灭刘牢之领下北府军势力。另亦要朝廷追论平司马元显和殷仲堪、杨佺期的功勋,分别加封豫章公及桂阳公,并转让给儿子桓昇及侄儿桓濬。又下诏全国避其父桓温名讳,同名同姓者皆要改名,又赠其生母氏为豫章公太夫人。

大亨二年(403年),桓玄迁大将军,又上请率军北伐后秦,但随后就暗示朝廷下诏不准。桓玄本身就无意北伐,就装作出尊重诏命的姿态停止。同年,桓伟去世,桓玄因公简约礼仪,脱下丧服后又作乐。而桓伟一直是桓玄亲仗的人,桓伟死后桓玄孤危,桓玄不臣之心已露,同时全国对其有怨气,于是打算加快篡位工作。而桓玄亲信殷仲文及卞范之当时亦劝桓玄早日篡位,连朝廷加授桓玄九锡的诏命和册命都暗中写好。桓玄于是进升桓谦、王谧和桓脩等人,让朝廷命自己为相国,更划南郡南平郡天门郡零陵郡营阳郡桂阳郡衡阳郡义阳郡建平郡共十郡封自己为楚王,加九锡,并能置楚国国内官属。及后桓玄自解平西将军和豫州刺史,将官属并入相国府。

当时桓玄的行动令原为殷仲堪党众的庾仄起兵七千人反抗,趁着接替桓伟的荆州刺史桓石康未到就袭取襄阳,震动江陵,不过不久就被桓石康等所平定。桓玄及后又假意上表归藩,却又自己代朝廷作诏挽留自己,然后再请归藩,又要晋安帝下手诏挽留,只因桓玄喜欢炫耀这些诏文,故此常常做这些自篇自导的上表和下诏事件。另桓玄亦命人报告祥瑞出现,又想像历代般有高士出现,不惜命皇甫谧六世孙皇甫希之假扮高士,最终竟被时人称作“充隐”。而桓玄对政令执行亦无坚定意志,常改变主意,令政命不一,改变起来乱七八糟。

建立桓楚

[编辑]

大亨元年(403年)十一月,桓玄加自己的冠冕至皇帝规格的十二旒[9],又加车马仪仗及乐器,以楚王妃为王后,楚国世子为太子。十一月丁丑日(12月17日),由卞范之写好禅让诏书并命临川王司马宝晋安帝抄写。庚辰日(12月20日),由兼太保司徒王谧奉玺绶,将晋安帝的帝位禅让给桓玄,随后迁晋安帝至永安宫,又迁太庙的晋朝诸帝神主至琅邪国。及后百官到姑孰劝进,桓玄又假意辞让,官员又坚持劝请,桓玄于是筑坛告天,于十二月壬辰日(404年1月1日)正式登位为帝,并改元“永始”,改封晋安帝为平固王,不久迁于寻阳

桓玄即帝位后,好行小惠以笼络人心,例如他亲自审讯囚犯时,不管罪刑轻重,多予释放;拦御驾喊冤者,通常也可以得到救济;然而为政繁琐苛刻,又喜欢炫耀自己,官员有将诏书中“春蒐”字误缮为“春菟”,经办人员即全被降级或免职。

刘裕义兵

[编辑]

桓玄篡位以后,骄奢荒侈,游猎无度,夜以继日地游乐。即使是兄长桓伟下葬的日子,桓玄白天哭丧到晚上就去游玩了,有时甚至一日之间多次出游。又因桓玄性格急躁,呼召时都要快速,当值官员都在省前系马备用,令宫禁内烦杂,已经不像朝廷了;另桓玄又兴修宫殿[10]、建造可容纳三十人的大乘舆。百姓更因而疲惫困苦,民心思变。北府旧将刘裕何无忌刘毅等人于是乘时举义兵讨伐桓玄。元兴三年二月乙卯日(404年3月24日),刘裕等人正式举兵,计划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历阳和建康四地一同举兵。其中刘裕派了周安穆向建康的刘毅兄刘迈报告,通知他作内应,然而刘迈惶恐,后更以为图谋被揭向桓玄报告,桓玄初封刘迈为重安侯,但后又以刘迈没有及时收捕周安穆,于是杀害刘迈和其他刘裕于建康的内应。原于历阳举兵的诸葛长民亦被刁逵所捕,但刘裕等终也成功夺取了京口和广陵,镇守两地的桓脩和桓弘皆被杀。[11]

刘裕率义军进军至竹里,桓玄加桓谦为征讨都督。桓谦请求桓玄派兵攻刘裕,但桓玄畏于刘裕兵锐,打算屯兵覆舟山等待刘裕,认为对方自京口到建康后见到大军必然惊愕,且桓玄军坚守不出,对方求战不得,会自动散走。不过桓谦坚持,桓玄就派了顿丘太守吴甫之及右卫将军皇甫敷迎击。不过二人皆在与刘裕作战中战死,桓玄大惧,就召见一众会道术的人作法试图对抗刘裕。后桓玄又命桓谦、何澹之屯东陵,卞范之屯覆舟山西,共以二万兵抵抗刘裕。不过刘裕进至覆舟山东时故设疑兵,令敌方以为刘裕兵力众多,桓玄得报后更派庾赜之率兵增援诸军。然而,因为刘裕的兵众大多是北府军出身,故桓谦军队都畏惧刘裕,未有战意,而刘裕则领兵死战,并乘风施以火攻,终击溃桓谦等。

在桓玄派桓谦等抵抗刘裕时,其实已经萌生离去的念头,并命殷仲文准备船只。桓谦等败后,桓玄就于三月己未日(3月28日)与一众亲信西走。桓玄当天没有进食,随行人员就进糙米饭给桓玄,但桓玄吞不下,年幼的桓昇抱着桓玄抚慰他,更令桓玄忍不住心中悲伤。

桓玄一直到寻阳,得江州刺史郭昶之供给其物资及军队。后挟持晋安帝至江陵,在江陵署置百官,并且大修水军,不足一个月就已有兵二万,楼船和兵器都显得很强盛的样子。不过桓玄西奔后就怕法令不能认真执行,就轻易处以死刑,故令人心离异。

兵败身死

[编辑]

及后何无忌击败桓玄所派何澹之等军,攻陷湓口,进占寻阳,然后与刘毅等一直西进。桓玄亦自江陵率军迎击,两军于五月癸酉日(6月10日)在峥嵘洲相遇,当时桓玄军虽然有兵力优势,但因桓玄经常在船侧泛舟,预演败走时的动作,于是士众毫无斗志,在刘毅的进攻下溃败,焚毁辎重乘夜逃走,郭铨遂向刘毅投降。桓玄于是挟晋安帝继续西走,留晋穆帝皇后何法倪及安帝皇后王神爱巴陵。殷仲文当时以收集散卒为名移驻别船,并趁机叛变,迎二皇后回建康。

桓玄于五月己卯日(6月16日)再到江陵,冯该劝桓玄再战,但桓玄不肯,更想投奔梁州刺史桓希。不过当时人心已离,桓玄的命令都没有人执行了。次日,江陵城中大乱,桓玄与心腹数百人出发,到城门时随行有人从暗处走出要斩杀桓玄,但不中,于是彼此厮杀,桓玄勉强登船,身边人员因乱分散,只有卞范之跟随在侧。桓玄正打算到梁州治所汉中(今陕西汉中市)时,但屯骑校尉毛脩之诱使桓玄入蜀,桓玄听从。而当时正值宁州刺史毛璠去世,益州刺史毛璩派了侄孙毛祐之参军费恬等领数百人送毛璠丧至江陵,并于五月壬午日(6月19日)在枚回洲与桓玄相遇,二人于是进攻桓玄,箭矢如雨,桓玄宠信的丁仙期、万盖等为桓玄挡箭而死,益州都护冯迁跳上桓玄坐船,抽刀向前,桓玄拔下头上玉饰递给冯迁,说:“你是什么人,竟敢杀天子?”冯迁说:“我这只是在杀天子之叛贼而已!”桓玄遂被杀,享年三十六岁。桓玄死后,堂弟桓谦在沮中为桓玄举哀,上武悼皇帝[12]。桓玄头颅则被传至建康,挂在大桁上,百姓看见后都十分欣喜。

性格特征

[编辑]
  • 桓玄擅写文章,可从其事迹中看到。王恭死后,桓玄曾登江陵城南楼,说:“我现在想为王孝伯作悼词。”吟啸良久后就下笔,很快就写好了。桓玄消灭殷仲堪、杨佺期后,荆州刺史府、江州刺史府、后将军府、七州都督府、南郡公府皆来贺,五个版牍一同进入,桓玄见版至使即答,皆美而成章,并不揉杂。[13]
  • 桓玄小时,与一众堂兄弟斗鹅,但桓玄的鹅总是不及堂兄弟强,十分不忿。于是有一晚到鹅栏杀死了堂兄弟们的鹅。天亮后家人都惊骇不已,以为发生了怪事,向桓冲报告。但桓冲心知是桓玄作的,一问,果然如此。[14]
  • 桓玄喜好装饰和书画,在击败司马元显后,桓玄迁镇姑孰,就大筑城内官府,建筑物和假山水池等都十分壮丽。另又曾以轻舟载着他的书画、服饰和玩物,有人因而劝谏他,桓玄竟说这些东西应该随身,而且称当时兵凶战危,若发生问题就可以很快运走。众人听后都笑他。《晋书》又载他性格贪鄙,极爱奇珍异宝,珠玉等宝物更时不离手。别人有好书画或佳园田宅,桓玄都想得到手,逼不到就在赌桌上夺得。桓玄又曾派下属四出迁移果树美竹收归己有,令数千里内好的果树和竹子都被一扫而空。
  • 桓玄尊崇其父桓温,故在篡位称帝后就追尊桓温为“宣武皇帝”,太庙都只供奉他,却没有追尊祖父桓彝或以上的祖宗[15]。故及至桓玄遭受刘裕义军来势汹汹的进攻时,曹靖之称其令晋室神主流离飘泊以及追尊不及祖父触怒神明,令桓玄很是恐惧忿怨。
  • 桓玄因刘裕讨伐而西走江陵时,就于道上作《起居注》,内容都是他抵抗刘裕义军的事,自称自己指挥各军,算无遗策,只因诸将违反其节度才兵败,是非战之罪。由于桓玄专心写《起居注》,所以都没闲暇时间和群下商议对策。写成后桓玄就将《起居注》宣示远近。

逸事

[编辑]
  • 据说桓玄出生时,有光照亮房间,占卜者都感到奇异,故得桓玄小名灵宝。
  • 桓玄早年颇善骑马,曾在荆州刺史殷仲堪的江陵公厅前驾马使矟,耀武扬威,却被殷的部下刘迈北府兵刘毅之兄)贬低为:“马矟的才能很够,清谈的义理却不足”,桓玄因此痛恨刘迈,派人刺杀他,幸亏刘迈在殷仲堪的主意下,早一步回到京师,才躲过杀身之祸。[16]
  • 桓玄称帝之后,入宫,因为身材发福肥大,当他坐上御床后,不堪重担的御床就被压烂陷地,众人见此皆失色,殷仲文奉承说:“将由圣德深厚,地不能载。”令桓玄十分高兴。又因为桓玄喜欢到宫外出游,但肥大的体型对他上马下马诸多不便,他因此设计了能够四面转动的回转车,自己坐在上面可以方便地转向移动。[17]
  • 据说,元兴年间衡阳有母鸡变成雄鸡,八十日后鸡冠却萎缩了。后来桓玄建立楚国,衡阳郡亦在十郡以内,而自桓玄即位至败走建康,也大约是八十日[18]。当时亦有童谣:“长干巷,巷长干,今年杀郎君,后年斩诸桓。”郎君即司马元显,司马元显于元兴元年(402年)被杀,桓氏则于元兴三年(404年)因桓玄败死而遭诛杀。

评价

[编辑]
  • 唐代房玄龄于晋书的“史臣曰”评论说:“桓玄纂凶,父之余基。挟奸回之本性,含怒于失职;苞藏其豕心,抗表以称冤。登高以发愤,观衅而动,窃图非望。始则假宠于仲堪,俄而戮殷以逞欲,遂得据全楚之地,驱劲勇之兵,因晋政之陵迟,乘会稽之酗醟,纵其狙诈之计,扇其陵暴之心,敢率犬羊,称兵内侮。天长丧乱,凶力实繁,逾年之间,奄倾晋祚,自谓法,改物君临鼎业方隆,卜年惟永。俄而义旗电发忠勇雷奔,半辰而都邑廓清,逾月而凶渠即戮,更延坠历,复振颓纲。是知神器不可以暗干,天禄不可以妄处者也。夫帝王者,功高宇内,道济含灵,龙宫凤历表其祥,彤云玄石呈其瑞,然后光临大宝,克享鸿名,允徯后之心,副乐推之望。若桓玄之幺麽,岂足数哉!适所以干纪乱常,倾绝嗣,肇金行之祸难,成宋氏之驱除者乎!”
  • 唐代某贵族“公子”[a]与士族虞世南的对话:“公子曰:‘桓玄聪明夙智,有奇才远略,亦一代之异人,而遂至灭亡,运祚不终,何也?’先生(虞世南)曰:‘夫人君之量,必器度宏远,虚己应物,覆载同于天地,信誓合于寒暄,然后万姓乐推而不厌也。彼桓玄者,盖有浮狡之小智,而无含宏之大德,值晋室衰乱,威不迨下,故能肆其爪牙,一时篡夺,安德治民无闻焉。以侥幸之才,逢神武之运,至于夷灭,固其宜也。’”[19]
  • 梁代史家裴子野评论:“桓敬道有文武奇才,志雪余耻,校〔狡〕动离乱之中,掩天下而不血刃,既而啸命六合,规模凌取,未及逾年,坐盗社稷。自以名高汉祖,事捷魏、晋,思专其侈,而莫己知。王谧以民望镇领〔袖〕,王绥谢混以后进〔相〕光辉,群从兄弟方州连郡,民骇其速而服其强,无异望矣。(宋)高祖是时,殊〔朱〕方之一匹夫也,无千百之众,纠合同盟,雷击三州,曾未及旬,荡清京邑,号令群后,长驱,推亡楚于已拔,拯衰晋于已颠,自以来,用兵之速,未始有也。自非雄略盖世,天命至止,焉能若此者乎!于是,民知攸暨而王迹兴。”[20]

家庭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
  • 桓昇,封豫章王,桓玄死后亦被捕,于江陵被杀。

宋齐之交时的大阳蛮酋长桓诞自称为在桓玄死后流窜到大阳蛮的桓玄之子。

注释

[编辑]
  1. ^ 学者李锦绣怀疑此人即唐太宗李世民,陈虎进一步认为是李世民为秦王时与虞世南的对话纪录,见李锦绣,《读敦煌P2636〈帝王略论〉文书札记》,《论史传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及《帝王略论》(北京:中华书局,2008)卷一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晋书·卷099》,出自房玄龄晋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魏书·卷97》,出自魏收魏书

参考资料

[编辑]
  • 《晋书·桓玄传》
  •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至一百一十三
  1. ^ 房玄龄. 《晉書‧卷九十九‧列傳第六十九‧桓玄》 (中文). 是月,王腾之奉帝入居太府。桓谦亦聚众沮中,为玄举哀,立丧庭,伪谥为武悼皇帝。毅等传送玄首,枭于大桁,百姓观者莫不欣幸。 
  2. ^ 《晋书·殷仲堪传》:“初,桓玄弃官归国,仲堪惮其才地,深相交结。玄亦欲假其兵势,诱而悦之。”
  3. ^ 《晋书·王恭传》:“会稽王道子执政,宠昵王国宝,委以机权。恭每正色直言,道子深惮而忿之。及赴山陵,罢朝,叹曰:‘榱栋虽新,便有《黍离》之叹矣。’……临别,谓道子曰:‘主上谅暗,冢宰之任,伊周所难,愿大王亲万机,纳直言,远郑声,放佞人。’辞色甚厉。”
  4. ^ 《晋书·殷仲堪传》:“玄等喜于宠授,并欲顺朝命,犹豫未决。会仲堪弟遹为(杨)佺期司马,夜奔仲堪,说佺期受朝命,纳桓脩。仲堪遑遽,即于芜湖南归。”
  5. ^ 《晋书·殷仲堪传》:“仲堪与佺期以子弟交质,遂于寻阳结盟,(桓)玄为盟主。”
  6.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及(殷仲堪)在寻阳,资其声地,推玄为盟主,玄愈自矜倨。”
  7. ^ 晋书·司马道子传》:“于是扬士饥虚,运漕不继,玄断江路,商旅遂绝。于是公私匮乏,士卒唯给粰橡。”
  8.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二》载桓玄“裁损乘舆供奉之具,帝几不免饥寒。”
  9. ^ 《通典·卷五十七》:“(东晋)冕,皂表,朱绿里,广七寸,长一尺二寸,加于通天冠上,前圆后方,垂白玉珠十二旒,以朱组为缨,无緌。”
  10. ^ 《晋书·桓玄传》:“(桓玄)以其妻刘氏为皇后,将修殿宇,乃移入东宫。”
  11. ^ 《晋书·桓玄传》:“ 玄自篡盗之后,骄奢荒侈,游猎无度,以夜继昼。兄伟葬日,旦哭晚游,或一日之中屡出驰骋。性又急暴,呼召严速,直官咸系马省前,禁内哗杂,无复朝廷之体。于是百姓疲苦,朝野劳瘁,怨怒思乱者十室八九焉。于是刘裕、刘毅、何无忌等共谋兴复。裕等斩桓脩于京口,斩桓弘于广陵,河内太守辛扈兴、弘农太守王元德、振威将军童厚之、竟陵太守刘迈谋为内应。至期,裕遣周安穆报之,而迈惶遽,遂以告玄。玄震骇,即杀扈兴等,安穆驰去得免。封迈重安侯,一宿又杀之。”
  12. ^ 《晋书‧桓玄传》:“是月,王腾之奉帝入居太府。桓谦亦聚众沮中,为玄举哀,立丧庭,伪谥(桓玄)为武悼皇帝。”
  13. ^ 《世说新语·文学篇》
  14. ^ 《世说新语·忿狷篇》
  15. ^ 《晋书·桓玄传》载曹靖之言:“大楚之祭,不及于祖,此所以怒也。”
  16. ^ 《晋书》卷85〈刘迈传〉:(刘)迈字伯群。少有才干,为殷仲堪中兵参军。桓玄之在江陵,甚豪横,士庶畏之,过于仲堪。玄曾于仲堪厅事前戏马,以矟拟仲堪。迈时在坐,谓玄曰:“马矟有余,精理不足。”玄自以才雄冠世,而心知外物不许之。仲堪为之失色。玄出,仲堪谓迈曰:“卿乃狂人也!玄夜遣杀卿,我岂能相救!”迈以正辞折仲堪,而不以为悔。仲堪使迈下都以避之。玄果令追之,迈仅而免祸。
  17. ^ 《晋书‧桓玄传》:“(桓玄)性好畋游,以体大不堪乘马,又作徘徊舆,施转关,令回动无滞。”又按《宋书‧胡藩传》:“义旗起,(桓)玄战败将出奔,藩于南掖门捉玄马鞚,曰:‘今羽林射手犹有八百,皆是义故西人,一旦舍此,欲归可复得乎?’玄直以马鞭指天而已,于是奔散相失。”这说明肥胖的桓玄遇到急难时仍可骑马,并非完全失去骑马这技能。
  18. ^ 桓玄于元兴二年十二月初三(壬辰日)即404年1月1日即位,于元兴三年三月初二(己未日)即404年3月28日逃离建康,共计88日。
  19. ^ 《唐文拾遗》卷十三;亦收入(唐)虞世南撰、陈虎译注,《帝王略论》(北京:中华书局,2008)
  20. ^ (唐)许嵩著、张忱石点校,《建康实录》卷11(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页365;亦参考(唐)赵蕤编著、周斌校证,《《长短经》校证与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3),以作校正
  21. ^ 《艺文类聚》卷1引《续晋阳秋》:桓玄庶母马氏,本袁真之妓也,与同列薛氏郭氏夏夜同出,月下有铜盆,水在其侧,见一流星堕盆中,惊喜共视,星如二寸火珠,于水底冏然明净,乃相谓曰:此吉祥也,当谁应之,于是薛郭更以瓢杓接取,并不得,马最后取,星正入瓢中,便饮之,既而若有感焉,俄而怀玄,玄虽篡位不终,而数年之中,荣贵极矣。
开国
原因:桓玄建国
桓楚皇帝
403年-404年
继任:
新安郡王桓谦
未称皇帝
前任:
晋安帝司马德宗
中国南部君主
403年-404年
继任:
晋安帝司马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