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沙陀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沙陀部(另作沙陁)是中亚古代西突厥族下的一个部落,曾经依附于唐朝吐蕃,进入代北,势力壮大后形成部落国家,与六胡州粟特萨葛部与安庆部联合,称沙陀三部沙陀诸部代北诸部,下辖有鞑靼人、契丹人、吐谷浑人、党项人、汉人等。在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与契丹人共同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势力,

在辽、金、宋、元时期,沙陀部后裔分别依附在契丹、女真、蒙古、西夏及北宋等政权下,汪古部等为其后裔。

概述

[编辑]

其名称沙陀,源自西突厥处月部,因游牧于今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今巴里坤)一带,其地有大沙丘,称为沙陀碛,就是现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而得名。据《新唐书》与《旧五代史》等记载,为沙漠中的沙丘,其部落活动于此,以地得名[1][2]耶律铸认为,沙陀,突厥语原意为沙漠盐卥地。其部落以地为名,以汉音转写为朱邪或处月,意译即为沙陀[3]

沙陀部原居于乌孙故地,活动于在金娑山(今新疆博格达山,一说为尼赤金山),至蒲类海(今巴里坤湖)之间的沙漠地区,隶属突厥汗国[4]。原附属于西突厥薛延陀部,最早的领袖为处月部的朱耶拔野。在朱邦拔野归附唐朝后,与同罗部与仆骨部联合,形成沙陀部[5]

最早以西突厥处月部(又名处月朱邪朱耶[6]同罗部仆骨部三部联合为骨干。

历史

[编辑]

西域争雄

[编辑]

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处月部首领曾随西突厥贵族阿史那弥射至长安觐见。后来,处月隶属于乙毗咄陆可汗。642年,乙毗咄陆可汗进攻伊州(今新疆哈密),又派遣处月、处密二部围天山军(治所在新疆托克逊县西北),皆被唐军击败。[7]

唐高宗永徽年间(653年或654年)唐军灭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处月部亦被击败。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在庭州(今新疆昌吉吉木萨尔)设立北庭都护府,沙陀部首领朱邪金山因参与征铁勒有功,被封为“金满州都督”,受北庭都护管辖,后金山之子朱邪辅国因受吐蕃压迫,北迁庭州。

安史之乱之后回纥占领今新疆地区,而吐蕃则趁乱占据河西陇右(今甘肃)。沙陀人受回纥挤压,于是投靠吐蕃,于789年与其联军攻占庭州。后吐蕃为防止沙陀与回纥勾结,将其迁至甘州(今甘肃张掖),封辅国之子朱邪尽忠(唐将李克用曾祖)为统军大论,常为吐蕃先锋。

迁徙中原

[编辑]

800年左右,回纥攻占凉州,吐蕃以沙陀驻地靠近凉州,试图将其再次迁往黄河以西的高原地区。809年,沙陀不愿西迁,朱邪尽忠率全体部众投奔唐朝。吐蕃追杀,沙陀人且战且走,三万人中仅剩下两千人到达灵州(今宁夏灵武市),朱邪尽忠亦战死,其子朱邪执宜继位。灵盐节度使范希朝将他们安定在盐州(今宁夏吴忠市盐池县),任命执宜为阴山都督府兵马使,招纳旧部。

后范希朝改任太原府,唐朝为防止沙陀人反复,令其随迁至黄花堆(今天的山西朔州市山阴县),后又分其兵隶各部,成为唐军重要的兵员来源。唐懿宗时,招执宜子朱邪赤心镇压庞勋起兵,赐姓名为李国昌

唐末风云

[编辑]

876年,李国昌之子李克用反唐,攻占大同,880年,被唐军击败,父子二人率部北逃鞑靼黄巢长安,唐朝各藩镇不出援军,唐僖宗只好招李克用进兵击黄巢,于883年在黄陂击败黄巢。唐朝封李克用为河东(山西)节度使。黄巢死后,其旧将朱全忠势力日盛,与李克用在华北争战,终于在907年称帝,建立后梁,唐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

[编辑]

913年,李克用之子晋王李存勗击败了反复无常的刘仁恭父子,从而占据了幽州。923年灭后梁,建立后唐,是为庄宗。岐国归附后唐,其余诸国除前蜀杨吴南汉外皆向后唐称臣。925年,后唐灭前蜀。

庄宗建国后痴迷于戏剧和打猎,把国家大事全盘托付给伶人宦官,又好杀多疑,不体恤士卒。926年由魏博军的一个士兵皇甫晖煽动不能还家的同袍,发动了邺都之变,李克用养子大太保李嗣源前往平乱,却被叛军拥立,庄宗打算御驾亲征,却被伶人发动兴教门之变所杀,嗣源即位,是为明宗。933年明宗李嗣源驾崩,934年闵帝改元当年即被养兄李从珂篡位。李从珂贬谪李嗣源女婿石敬瑭,敬瑭投靠契丹,借契丹兵灭后唐。936年建立后晋,自称“儿皇帝”,对契丹(辽朝)的国君辽太宗称父、割地、上贡。石敬瑭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反辽,与辽国开战数次,终于被俘。后晋灭亡。

原后晋大将,沙陀人刘知远太原起兵,建立后汉,不久病死,传至后汉隐帝刘承祐,因猜忌顾命大臣郭威,郭威起兵杀死刘承祐,不久篡汉,建立后周。原后汉皇族刘崇在太原称帝,建立北汉,延续后汉,托庇于,979年被宋朝攻灭,刘氏全族被俘,迁居开封

后晋皇室石敬瑭家族出身沙陀部,据出土的晋出帝石重贵墓志铭,为石勒后代[8]

宋辽金元

[编辑]

在辽朝时,一部分沙陀人加入室韦,即游牧于阴山长城的黑车子室韦;一部分臣属于辽朝。随后被金朝统领。在金朝时称黄掴部,或汪古部[9]蒙古帝国兴起时,汪古部加入蒙古帝国,后逐渐融入蒙古族(一部分成为土族族源)。

宋朝接收后周的沙陀军队,并吞北汉,一部分沙陀人,融入汉人族群中[10],另有一部分则被称为回回回族

现代研究

[编辑]

内亚史日本学者森安孝夫认为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十国中的北汉,其领导阶级皆出身于沙陀部建立的军事集团中,宋朝建立者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也出身于沙陀部军团[11],并称这些国家为沙陀系王朝[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认为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汉人,先祖来自河北涿郡[12]。日本学者杨海英引用学界研究,认为赵匡胤与赵光义兄弟有出身突厥系部落的可能[13]

五代时记载将一些沙陀族人描述为眼睛和胡须深邃,身体轻盈,肤色浅。几个世纪后,蒙古人称沙陀人的后裔为“白鞑靼人”。

注释

[编辑]
  1. ^ 《新唐书》卷218:“沙陀,西突厥别部处月种也。……处月居金娑山之阳,蒲类之东,有大碛,名沙陀,故号沙陀突厥云。”
  2. ^ 《旧五代史》卷25〈唐书〉:“盖北庭有碛曰沙陀,故因以为名焉。”
  3. ^ 耶律铸《双溪醉饮集》卷2〈后凯歌词九首〉〈涿邪山〉注:“余尝有处月说,稡载其略于此云云。……处月之言,碛卤地也。……。班固《燕然山铭》:‘经碛卤,绝大漠,逾涿邪。’涿邪山者,其山在涿邪中也。涿邪后声转为朱邪,又声转为处月。……《南部新书》:‘北人三十軰于大山中见一小儿,遂收而递飬之。长,求姓,众云:“人共育得大,遂以诸耶为姓。”朱邪者,讹也。’此说可笑。朱邪,即涿邪也,诸耶二字,俱是华言。遐荒殊俗、隔绝中华,焉如华言?以为族望处月,部居金娑山之阳、蒲类海之东,皆沙漠碛卤地也。西汉书注:‘薛瓉曰:“沙土曰汉。”’其说得之。即今华夏犹呼沙汉为沙陀。突厥诸部,遗俗至今,亦呼其碛卤为朱邪。岂可谓以诸人为父耶?朱邪,初曰涿邪,后声转为朱邪,又声转为处月,今又语讹声转为川如。”
  4. ^ 《新唐书》卷218:“沙陀,西突厥别部处月种也。始,突厥东西部分治乌孙故地,与处月、处蜜杂居。贞观七年,太宗以鼓纛立利邲咄陆可汗,而族人步真觖望,谋并其弟弥射乃自立。弥射惧,率处月等入朝。而步真势穷,亦归国。其留者,咄陆以射匮特勒劫越之子贺鲁统之。西突厥浸强,内相攻,其大酋乙毗咄陆可汗建廷镞曷山之西,号北庭,而处月等又隶属之。处月居金娑山之阳,蒲类之东,有大碛,名沙陀,故号沙陀突厥云。”
  5. ^ 《旧五代史》卷25〈唐书〉:“太祖武皇帝,讳克用,本姓朱耶氏,其先陇右金城人也。始祖拔野,唐贞观中为墨离军使,从太宗讨高丽、薛延陀有功,为金方道副都护,因家于瓜州。太宗平薛延陀诸部,于安西、北庭置都护属之,分同罗、仆骨之人,置沙陀都督府。盖北庭有碛曰沙陀,故因以为名焉。”
  6. ^ 《永乐大典》卷7154·〈五代史补〉:太祖武皇,本朱耶赤心之后,沙陀部人也。其先生于窠中,酋长以其异生,诸族传养之,遂以“诸爷”为氏,言非一父所养也。其后言讹,以“诸”为“朱”,以“爷”为“耶”。
  7. ^ 资治通鉴. 卷19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既杀沙钵罗叶护,并其众,又击吐火罗,灭之。自恃强大,遂骄倨,拘留唐使者,侵暴西域,遣兵寇伊州;郭孝恪将轻骑二千自乌骨邀击,败之。乙毗咄陆又遣处月、处密二部围天山;孝恪击走之,乘胜进拔处月俟斤所居城,追奔至遏索山,降处密之众而归。
  8. ^ 〈大契丹国晋王墓志铭并序〉:“王,姓石氏,讳重贵,赵王勒之裔,晋高祖之嗣也。”
  9. ^ 陈述《金史补遗》卷4〈金史氏族表〉:“黄掴氏,黄掴亦作汪骨、汪古、旺古、王孤、雍古,系出沙陀突厥。旧奉基督教,金徒其一部于辽东,余者驻长城地带,守御北边。……亦于先后不同时期,分别改称汉姓,马氏、赵氏。”
  10. ^ 傅乐成《汉唐史论集》主张:“至周,沙陀几与汉人无明显之界线;至宋,已完全同化于中国矣。”(页320)
  11. ^ 11.0 11.1 张雅婷译,森安孝夫著《丝路、游牧民与唐帝国》,台北八旗出版社,2019年初版。
  12. ^ “宋太祖赵匡胤祖籍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宋史研究论丛 第5辑》2003年. cpfd.cnki.com.cn. [2019-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13. ^ 杨海英著,郑天恩译《文明的游牧史观》,八旗文化出版,2019年。ISBN 9789578654587

资料来源

[编辑]
  • 《草原帝国》(第二章)
  • 《中亚简史附录》(中亚突厥史十二讲)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沙陀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新唐书·卷218》,出自《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