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河内源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河内源氏
皇别日语皇別
笹龙胆(代表性家纹
(各源氏支系之间略有差异)
本姓 朝臣
出身地摄津国川边郡多田日语多田荘
根据地山城国
河内国古市郡壶井
家祖源赖信
著名成员源赖信
源义家
源义朝
源义光
源义经
源赖朝
源实朝
支流竹内家日语竹内家公家
镰仓幕府将军家武家
源姓足利氏(武家)
新田氏(武家)
武田氏(武家)
吉良氏日语吉良氏(武家)
今川氏(武家)
细川氏(武家)
佐竹氏(武家)
小笠原氏日语小笠原氏(武家)
南部氏(武家)

河内源氏清和源氏的一支,当时以河内国(今大阪府东部)作为根据地。被武士称作“源氏”的一般指的就是河内源氏。此外,与伊势平氏平正盛 - 平忠盛 - 平清盛”一脉被称作“平家”相对应,古时河内源氏也会被称作“源家[1]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河内源氏
假名かわち げんじ
平文式罗马字Kawachi Genji

起源

[编辑]

河内源氏的始祖是以摄津国多田庄日语多田荘为根据地的源满仲的三子・源赖信。源赖信的长兄则是摄津源氏日语摂津源氏的始祖・源赖光,次兄是大和源氏日语大和源氏的始祖・源赖亲日语源頼親。源赖信任河内守日语河内国司期间,以该国石川郡为根据地拓展势力,后世称河内源氏

历经源赖信・平忠常之乱日语平忠常の乱源赖义前九年之役源义家后三年之役,河内源氏确立起其于东国武士中武家栋梁的地位。

衰退

[编辑]

后三年之役被朝廷认定为私合战日语私軍,源义家及其郎党没有获得任何奖赏。

宽治5年(1091年)6月,源义纲与其兄长源义家差点展开合战。见此,朝廷禁止源义家郎党入京,并禁止百姓向源义家进献庄园

宽治8年(1094年)3月,源义纲的郎党成功追讨在出羽国作乱的平师妙,源义纲因此获封从四位下

承德2年(1098年),长年无官的源义家获封正四位下,并成为白河上皇殿上人

康和三年(1101年),源义家次子・源义亲在九州作乱,遭到流放。

嘉承元年(1106年)6月,源义家四男・源义国常陆与其叔父・源义光爆发合战。同年7月,源义家去世。

嘉承三年(1108年)正月,因杀害出云国目代日语目代,源义亲遭平正盛诛杀。

天仁2年(1109年)二月,继任河内源氏家督的源义家三男・源义忠遭暗杀,而后,被当作是嫌疑人的源义纲惨遭灭族。

源义忠死后,源义亲之子(一说为源义家之子)・源为义继任家督。源为义官职只停留在检非违使,没有当过受领日语受領,至其55岁时才获封从五位下,为此,源为义接近前关白藤原忠实,成为其家臣。与之相对,源为义长子・源义朝成为鸟羽上皇的亲信,31岁就获封从五位下・下野守日语下野国#人物

久寿2年(1155年)8月,源义朝长子・源义平在武藏国袭击源为义次男(有一说认为是嫡子)・源义贤日语源義賢(大藏合战日语大蔵合戦),源为义及源义朝的对立已表面化。

东国,源赖义三男・源义光及其后代在甲斐国陆奥南部、常陆北部扩张势力,源义国及其子孙在上野下野活动。源义朝则是在关东南部活动,大藏合战后,将其势力扩展至关东北部。

保元元年(1156年)7月,鸟羽上皇去世,后白河天皇崇德上皇就继承问题有所纷争。平清盛、源义朝、源义康(河内源氏义国流日语源義国#系譜足利氏)等为后白河阵营旗下的武士,而源为义率领源赖贤日语源頼賢源为朝等几个儿子作为崇德方的武士参战,最终,后白河方取得胜利,史称保元之乱。此役后,源义朝稳固其河内源氏嫡流的地位,也因战功被任命为左马头,并允许昇殿日语昇殿

平治元年(1159年)12月,趁平清盛离京之际,源义朝联合藤原信赖日语藤原信頼,袭击当时主导朝政的后白河上皇亲信・信西,并拘禁后白河上皇和二条天皇,然平清盛迅速回京,拥护二条天皇,成为朝廷的“官军”,击败源义朝及其同党,史称平治之乱。战后,源义朝企图逃往东国,在尾张国遭到暗杀;长男・源义平潜伏于京城,企图刺杀平清盛,最终被捕而后斩首;次男・源朝长身受重伤,在逃亡途中去世;三男・源赖朝被流放至伊豆国;五男・源希义、七男・阿野全成日语阿野全成、八男・义円日语義円、九男・源义经因年龄较小,没有参战,源希义流放至土佐国,后三者被送入寺庙。

再兴

[编辑]

平治之乱后,以平清盛为首的平家确立起其朝廷唯一官军的地位,平清盛官位扶摇直,仁安2年(1167)2月,平清盛获封从一位,就任太政大臣,平家一门多人位列公卿,收获知行国日语知行国、受领、庄园无数。平清盛更与后白河院及摄关家结为姻亲,扩大其于朝堂上的影响力。后白河上皇及其他公卿虽企图挑战平清盛,然经过鹿谷阴谋治承三年政变日语治承三年の政変,多位公卿被流放,后白河上皇也遭到幽禁,最终,治承4年(1180年)2月,平清盛外孙・安德天皇登上皇位。

治承4年(1180)4月,后白河上皇第三皇子・以仁王与摄津源氏・源赖政合谋,以源为义十男・源行家为使者,向全国武士发送征讨平家的令旨,史称以仁王举兵。借此,源赖朝在南关东武士的拥戴下,以镰仓为基地,举起反旗;源义贤次男・源义仲信浓举兵,而后进军北陆;河内源氏义光流日语源義光#子孫甲斐源氏日语甲斐源氏武田信义安田义定日语安田義定则将势力扩展至信浓、远江骏河;源行家及源为义三男・源义广日语源義広 (志田三郎先生)则四处征战;河内源氏义光流・山本义经日语山本義経柏木义兼日语柏木義兼兄弟党也于近江举兵。河内源氏以外,各地反平家的势力也纷纷举兵,摄津、美浓尾张若狭越前加贺伊予丰后肥后等地皆有武士起事。治承5年(1181)闰二月,平清盛病逝。

治承·寿永之乱前期,源赖朝统整关东大小各武士团日语武士団,同为河内源氏义国流的足利氏及新田氏先后加入源赖朝麾下,源赖朝也成功镇压与其对立的河内源氏义光流・佐竹氏,而河内源氏义光流・信浓平贺氏日语平賀氏#信濃平賀氏原先与源义仲合作,后加入赖朝阵营。

源义仲在北陆接连打了几场胜仗后,寿永2年(1183年)7月与源义广、源行家、安田义定等反平家武士上洛,平家仓皇逃出京都。然源义仲后续出征西国的平家战事不利,且介入天皇家的继承问题,之后更幽禁后白河上皇(法住寺合战),源义仲声势大减;于此期间,朝廷赋予源赖朝对东海道东山道公领日语国衙領和庄园支配权(寿永二年十月宣旨日语寿永二年十月宣旨)。而后,源赖朝派遣其六弟・源范赖及源义经率领东国武士上洛,源义仲不敌,享年31岁;作为人质留在镰仓的源义仲嫡男・源义高日语源義高 (清水冠者)也被诛杀;源义广在伊势国御家人展开合战,遭斩首。

寿永3年(1184年)2月,赖朝军、甲斐源氏、畿内近国武士所组成的联军在摄津国大败平家,史称一之谷之战。然,畿内的局势仍然不稳定,平家残党仍就在此作乱,源义经为专心维持畿内地区的治安,延后追讨平家。东国方面,源赖朝以追讨义仲残党名义,大举入侵甲斐、信浓等国,并以“居功自傲,且有乱世之志”为由,诛杀甲斐源氏・一条忠赖日语一条忠頼;甲斐源氏本就难谓团结,部分比较亲源赖朝,有些则独立意识较强,源赖朝巧妙利用其分裂状态,压制甲斐源氏。

寿永3年(1184年)8月,源赖朝以源范赖为总大将,率领东国武士西征,但由于缺乏船只,范赖军无法跨越关门海峡,对彦岛日语彦島或九州进行攻克,使范赖军长期滞留于长门国;而后范赖军陷入兵粮不济的困境,军队士气低下,直到隔年年初,源范赖接受九州武士的支援,成功渡海,讨伐当地平家势力。

元历2年(1185年)2月,源义经率畿内近国武士奇袭平家大本营赞岐国屋岛,平家逃至彦岛。平家失去了濑户内海的制海权,且腹背受敌,然平家仍拒绝和平谈派,3月,在关门海峡的坛之浦之战,平家彻底坏灭,一门多人殉死,二位尼・平时子带着安德天皇跳海身亡。

因其战功,源赖朝获封从二位,且基于源赖朝推举,大内惟义日语大内惟義被任命为相模守日语相模国#人物足利义兼日语足利義兼被任命为上总介日语上総国#人物山名义范日语山名義範被任命为伊豆守日语伊豆国#人物加贺美远光日语加賀美遠光被任命为信浓守日语信濃国#人物安田义资日语安田義資被任命为越后守日语越後国#人物,源义经被任命为伊予守日语伊予国#人物,再加上一之谷之战后被奖赏的源范赖・三河守日语三河国司平贺义信日语平賀義信武藏守日语武蔵国司,河内源氏一门多人获赏。

镰仓时代

[编辑]

元历2年(1185)4月,源赖朝近侍・梶原景时控诉源义经,5月,源义经带着平家俘虏前往镰仓,《吾妻镜》记载源赖朝禁止源义经进入镰仓,兄弟两人关系已恶化,源赖朝更没收源义经20余处领地。源义经被任命为伊予守后,根据先例,应辞去检非违使的职务,然源义经兼任检非违使,滞留于京都,且越来越亲近后白河上皇。后,源赖朝在伊予国的国衙领设置地头,插手源义经国务。

源行家随源义仲上洛后,在和泉河内活动,因拒绝臣服于源赖朝,源赖朝欲追讨之,源行家故拉拢源义经,文治元年(1185年)10月13日,两人向后白河上皇索取追讨源赖朝的宣旨;10月16日,再次请求下旨;10月17日,土佐坊昌俊日语土佐坊昌俊袭击源义经;10月18日,取得追讨源赖朝的宣旨。源赖朝闻此,率大军至骏河国・黄瀬川日语黄瀬川;源义经企图号召畿内近国武士,但少有人响应,只得逃离京都,见此,朝廷改为下达追讨源义经及源行家的宣旨。

源赖朝派使者进京向后白河上皇问责,更以追捕源义经、源行家等人为由,在诸国设置守护、地头,史称“文治敕许日语文治の勅許”。

源义经等人原先欲乘船前往九州,然遭遇暴风雨,而后潜伏于畿内。文治2年(1186年)5月,源行家在和泉国被御家人诛杀。而后,源义经同党陆续被追讨,源义经逃往奥羽地区,接受奥州藤原氏庇护。因承受不了源赖朝的持续施压,文治5年(1189年)闰4月,奥州藤原氏四代当主・藤原泰衡诛杀源义经(衣川之战日语衣川の戦い)。7月,源赖朝率大军亲征奥州藤原氏,藤原泰衡不敌,向北逃亡,于途中被家臣杀害,史称奥州合战日语奥州合戦;此役中,源赖朝可谓是动员全日本御家人,依《吾妻镜》文治5年(1189年)9月4日条记载,在陆奥国・阵冈(今岩手县紫波郡紫波町)集结的军队足足有28万4千骑。

建久元年(1190年)11月,源赖朝上洛,与后白河上皇及摄政・九条兼实讨论国家大事,朝廷更任命源赖朝为权大纳言右近卫大将。建久3年(1192年)7月,朝廷册封源赖朝为征夷大将军。建久10年(1199)正月13日,源赖朝去世。

源赖朝年方18岁的嫡男・源赖家继任家督。建仁3年(1203年)年中,阿野全成及其三男・阿野赖全日语阿野頼全因涉嫌谋反而遭诛杀。9月,身为源赖家乳母兼外戚的有力御家人・比企氏日语比企氏北条氏及其盟友灭族(比企能员之变日语比企能員の変),源赖家长男・一幡也在此役中身亡,而后源赖家被罢黜并遭到幽禁,隔年7月去世。

源赖家被罢黜后,源赖朝次男・源实朝继任家督。建历元年(1213年)2月,有御家人企图拥立源赖家三男・荣实日语栄実为将军,然事迹败露,多人被捕(泉亲衡之乱日语泉親衡の乱);建保2年(1214年)11月,先前和田合战败北的和田残党拥立荣实,在京都起事,遭幕府军镇压,荣实后自害。

建保6年(1218年),源实朝超越其父亲,任右大臣、左近卫大将。建保7年(1219年)1月27日,于鹤冈八幡宫举行的右大臣拜贺仪式中,源实朝被源赖家次男・公晓刺杀,公晓而后也被诛杀。同年2月,阿野全成四男・阿野时元日语阿野時元在骏河国举兵,意图获赐宣旨支配东国,遭幕府军镇压;3月,阿野全成五男・道晓被迫自害。承久2年(1220年)4月,源赖家四男・禅晓日语禅暁因涉嫌与公晓同谋,遭诛杀。

因源实朝并无子嗣,朝廷与幕府达成妥协,由既是藤原北家九条流,又是源赖朝同母妹・坊门姬的曾孙・三寅下向镰仓,为四代将军・藤原赖经。据《明月记》记载,嘉禄2年(1226年)正月,御家人・佐佐木信纲前往藤原氏氏寺日语氏寺春日大社,询问藤原赖经是否可改姓源氏,遭天意否准。宽喜2年(1230年)12月,藤原赖经与源赖家女儿・竹御所结婚,四年后,竹御所难产而死,此也标志着源赖朝直系血脉断绝。

门叶

[编辑]

相较于其他御家人,源氏一门在镰仓时代前期有较高之地位,谓之门叶日语門葉

  • 甲斐源氏・安田义定、安田义资日语安田義資父子,前者于建久5年(1194年)8月,怀疑有谋反之心,诛杀;后者于建久4年(1193年)11月,因女房艳书之事,诛杀。

南北朝

[编辑]

正庆年(1333年)4月27日,足利尊氏在丹波国篠村八幡宫日语篠村八幡宮对幕府举起反旗。5月7日,足利尊氏与倒幕派攻陷六波罗探题。5月8日,新田义贞在上野国・新田庄举兵。5月9日,六波罗探题残党在近江国・番场日语番場宿遭倒幕派包围,集体自害。5月22日,新田义贞攻陷镰仓,北条氏及其同党集体自害。5月25日,少贰氏大友氏岛津氏攻陷幕府于九州的据点・镇西探题。5月26日,长门探题日语長門探題降伏。以北条氏为中心的镰仓幕府灭亡。

镰仓幕府灭亡后,大觉寺统・后醍醐天皇推行建武新政,然因不合时宜,招致多人反感。建武2年(1335年)7月,北条氏残党攻陷由足利尊氏同母弟・足利直义镇守的镰仓,史称中先代之乱。见此,足利尊氏请求就任征夷大将军、总追捕使日语追捕使讨伐北条残党,遭否准,最终,足利尊氏未经敕准就出征,并迅速夺回镰仓,后醍醐天皇在事后封其为征东将军日语征東大将軍。后醍醐天皇命足利尊氏回京,足利尊氏犹豫不决,然足利直义态度果断,拒不回京,并以清君侧为由,发布追讨新田义贞的檄文。后醍醐天皇命新田义贞追讨足利尊氏,足利尊氏将政务及军事委托予足利直义,表示隐退,然新田义贞步步进逼,足利尊氏只得重回战场,击退新田义贞,而后更攻入京都,后醍醐天皇仓皇逃至近江。

足利尊氏攻占京都没多久,就被击退,逃往九州。足利尊氏得到当地武士的支援,持明院统光严上皇更予其院宣,命讨伐新田义贞,足利尊氏夺回京都,后醍醐天皇再次逃至近江。足利尊氏拥立光明天皇,后醍醐天皇与其议和,返回京都,新田义贞强烈反对,携恒良亲王尊良亲王日语尊良親王前往北陆。据《梅松论》记载,后醍醐天皇亲信・楠木正成看出同为河内源氏,足利尊氏较新田义贞有人望,曾劝其舍弃后者,与前者讲和,遭否准。

建武3年/延元元年(1336年)12月,后醍醐天皇携三神器逃离京都,至大和国吉野,并恢复自身皇位及年号。朝廷分裂成北朝・持明院统・京都,以及南朝・大觉寺统・吉野两派,史称南北朝时代。新田义贞一行人在北陆遭遇暴风雪及粮草不足等困境,后遭到尊氏方武士袭击,不敌,尊良亲王自害,恒良亲王被捕;历应元年/延元3年(1338年)闰7月,新田义贞战死于越前

南朝在多线战场失利,再加上后醍醐天皇于历应元年/延4年(1339年)闰8月去世,南朝声势可谓是每况愈下。北朝方面,朝廷于历应元年/延元3年(1338年)8月任命足利尊氏为征夷大将军。足利尊氏与足利直义共掌幕府,当世称二人为“两将军”。然幕府内部分裂成足利直义及足利尊氏重臣・高师直两派,贞和5年/正平4年(1349年)8月,足利直义被迫隐退,足利尊氏嫡子・足利义诠代替足利直义行使政务,而四男・足利基氏东去镰仓,足利基氏及其后代作为镰仓公方管理东国。后,足利直义养子・足利直冬在九州举兵,足利直义则逃出京都,号召全国武士讨伐高师直及其同党,更私自与南朝议和。观应2年/正平6年(1351年)年初,足利直义在战场上击败足利尊氏,以高师直出家为条件和谈,史称观应扰乱

然足利直义与反直义派武士的矛盾仍在,观应2年/正平6年(1351年)7月足利直义逃往越前。10月,足利尊氏与南朝议和,废除北朝天皇、年号,南朝下达追讨足利直义的纶旨,史称正平一统。足利直义不敌足利尊氏,正平7年(1352)正月投降,2月,足利直义突然去世,然足利直冬等直义派武士仍不愿投降足利尊氏,不少人决定归顺南朝。闰2月,南朝进军京都,新田义贞次男・新田义兴及三男・新田义宗日语新田義宗攻陷镰仓,南北朝和谈已破裂,幕府迅速夺回京都及镰仓。

此后,南北朝就京都进行多次攻防战,延文3年/正平13年(1358年)4月,足利尊氏去世,足利义诠继任家督。同年10月,新田义兴在武藏国战败身亡。延文3年/正平13年(1358年)至贞治2年/正平18年(1363年),许多反北朝武士归顺幕府,南朝已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过南朝在近畿及九州仍有相当大的势力。

贞治6年/正平22年(1367年)12月,足利义诠去世,年方10岁的嫡子・足利义满继任家督,足利氏庶流・细川赖之接任管领,掌握幕政。细川赖之加强对近畿南朝势力的压迫,更任命足利氏庶流・今川了俊九州探题,镇压九州南朝势力。然,基于以足利氏庶流・斯波义将为首的反赖之派的压力,足利义满罢免细川赖之,史称康历政变日语康暦の政変。足利义满借由各家臣的不合,使他们相互牵制,增强自身政治独立性,并强化中央集权,而后在土岐康行之乱日语土岐康行の乱明德之乱应永之乱中削弱土岐氏山名氏大内氏外样日语外様家臣的实力。

永德3年/弘和3年(1383年),足利义满就任源氏长者奖学院日语奨学院淳和院日语淳和院别当日语別当,而后又被册封为准三宫,皆为河内源氏首例。明德3年/元中9年(1392年),足利义满与南朝议和,南北朝统一,史称明德和约

室町时代

[编辑]

应永元年12月(1395年1月),足利义满将征夷大将军之位让予嫡子・足利义持;同月,就任太政大臣,为河内源氏首例,足利义满时年37岁。应永10年(1403年),明成祖册封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赐予其刻有“日本国王之印”的印章及贸易用的勘合符日语勘合。应永13年(1406年)12月,足利义满继室・日野康子被册封为后小松天皇准母,隔年3月又获赐为女院・“北山院”。应永15年(1408年)4月,足利义满之子・足利义嗣日语足利義嗣亲王的标准元服

应永15年(1408年)5月,足利义满去世,朝廷欲追封其为太上天皇,遭足利义持谢绝。应永18年(1411年)9月,足利义持与明朝断交。足利义持异母弟・足利义嗣颇受足利义满宠爱,然足利义满急死,其存在对足利义持就是威胁,而后,足利义嗣因涉入东国的叛乱,遭幽禁,最终被杀害。相较于足利义满的专权,幕政自足利义持开始由幕府宿老会议主持。由于足利义持之子・足利义量早夭,又无其他男性继承人,应永35年(1428年)正月,足利义持病重,经幕府宿老决议,以足利义持四位出家的弟弟为候选人,用抽签的方式决定何者继任家督,最后由青莲院出家的义圆(即足利义教)获选。

足利义教任将军期间,欲提升将军权威,透过亲信牵制幕府宿老,并整肃诸家臣,仿效足利义满介入家臣的家督继承问题,削弱其实力,人称“万人恐怖”。足利义教在永享之乱结城合战铲除第4代镰仓公方・足利持氏及其子嗣,并镇压南朝残党及九州的叛乱。然嘉吉元年(1441年)6月,与足利义教有芥蒂的守护大名赤松满祐刺杀足利义教,史称嘉吉之乱

足利义教急死,家督由年方8岁的长男・足利义胜继任,然嘉吉3年(1443年)7月,足利义胜病逝,由其年方8岁的五弟・足利义政继位。足利义政个性优柔寡断,幕政常朝令夕改。宽正5年(1464年)12月,足利义政因认其生男无望,故命出家的十弟・义寻(即足利义视)还俗,成为自己的继承人;然寛正6年(1465年)11月,足利义政正室・日野富子诞下男婴,即足利义尚,足利义视处境变得十分困窘。

因守护大名・山名氏欲挑战三管领之一的细川氏在幕府中的地位,又牵扯进余下两家管领・斯波氏畠山氏的家督继承纷争,幕府形成细川氏(东军)与山名氏(西军)两派,旷时多年的应仁之乱就在这前提下展开。足利义视原本是东军的总大将,然因其在幕府中的地位不保,而后改投西军。自应仁元年(1467年)正月的御灵合战日语御霊合戦开始,双方开始一系列的战事,原先只限于京都,但战火最终扩及至近畿、北陆、中国地区、九州等地。文明5年(1473年)12月,足利义政把将军之位让与年仅9岁的足利义尚,隔年4月,细川氏与山名氏单独议和,然战乱仍持续。文明9年(1477年)11月,西军正式解散,足利义视也离开京都。

应仁之乱使幕府的权威下降,并造成守护在京制的崩坏,各守护返回其领国以方便管理,守护代此阶层也因应仁之乱活跃的表现浮上舞台。文明19年(1487年)9月,足利义尚以强占寺社及奉公众日语奉公衆(直属于将军的武士)的领地为由,号朝诸国守护,讨伐南近江大名六角高赖日语六角高頼。六角高赖躲进山中,足利义尚布阵于近江・钩之阵(今滋贺县栗东市),长享3年(1489年)3月在阵中病逝。

足利义尚并无子嗣,故当时将军的候补人选为足利义视之子・足利义稙,以及足利义政另一个外甥・足利义澄。幕府管领・细川政元,推举前者,然足利义政及日野富子支持足利义稙。延德2年(1490年)正月,足利义政去世。7月,朝廷正式任命足利义稙为将军。隔年正月,作为将军监护人的足利义视去世。足利义稙与细川政元等幕臣关系不睦,而后又得罪日野富子,处境艰钜。

延德3年(1491年)八月,因领地侵犯的问题未改善,足利义稙率军讨伐近江六角,六角高赖再度逃脱,足利义稙于隔年年底就班师回朝。明应2年(1493年)2月,足利义稙介入畠山家的内部纷争,出征河内,然4月,细川政元于京都举兵谋反,拥立足利义澄为将军,闰四月,足利义稙被捕,遭细川政元软禁,史称明应政变

明应二年(1493年)6月,足利义稙趁夜逃离京都,先是投靠越中神保氏日语神保氏,而后投奔越前・朝仓氏。明应8年(1499年),足利义稙在比叡山延历寺及朝仓氏的支援下,向京都进军,河内畠山氏也响应其号召,然不敌细川政元及其盟友,足利义稙逃往周防国,投靠当地大名・大内义兴

细川政元当时可谓是权顷一时,世人称其为“半将军”。细川政元无娶妻生子,故收了三名养子,藤原北家・九条流出生的细川澄之日语細川澄之、细川氏庶流・阿波守护家出生的细川澄元、细川氏庶流・野州家出生细川高国日语細川高国。细川政元家臣也因支持不同的养子而拉党结派,永正4年(1507年)6月23日,澄之派的家臣刺杀细川政元,史称永正错乱日语永正の錯乱

公方

[编辑]

室町时代,幕府势力难以深入关东、奥羽、九州,当地传统豪族已扎根多年,幕府对其影响有限,为方便管理,故在当地设其驻外机构,通常由足利将军家庶流作为该管长官,谓之为公方

  • 足利尊氏四男・足利基氏及其后代作为镰仓公方管理东国,而足利尊氏生母的家族・上杉氏自贞治2年/正平18年(1363年)开始,把持关东管领之职,辅佐公方。然镰仓公方独立性愈来愈强,时常想挑战将军的地位。
    • 观应之乱时,足利基氏企图调停双方的纷争,无果,足利基氏为避战退往安房国
    • 康历政变期间,第2代镰仓公方・足利氏满见幕府内部分裂,欲起兵肇事,经关东管领・上杉宪春日语上杉憲春以死相谏才作罢。
    • 应永之乱期间,第3代镰仓公方・足利满兼欲响应大内氏的号召起兵,被关东管领・上杉宪定日语上杉憲定劝阻。
    • 第4代镰仓公方・足利持氏与关东管领・上杉禅秀素有嫌隙,最终兵戎相见,足利持氏在幕府的支援下击败上杉禅秀。后,足利持氏扩张其势力,将军足利义持以足利持氏随意讨伐关东亲幕府势力为由,欲追讨之,最终两家媾和。因将军足利义持没有继承人,足利持氏僭妄将军之职,请求作其犹子,然最终由足利义教继任。见此,“正长”改元“永享”,足利持氏依然使用“正长”年号;不向将军一字拜领,擅自将嫡子取名“义久日语足利義久”;打压关东亲幕府势力,足利持氏用上述举动表达其不满。足利义教对此极为不满,追讨足利持氏,足利持氏不敌,偕同足利义久自害,史称永享之乱。结城氏日语結城氏等关东豪族拥立足利持氏遗儿・春王丸日语足利春王丸安王丸日语足利安王丸,仍不敌幕府军,双双被诛杀,史称结城合战。
    • 镰仓公方之位空缺有10年之久,此期间足利义教被暗杀,最终足利持氏遗儿・足利成氏在上杉氏及关东豪族的支持下就任镰仓公方。然享德3年12月(1455年1月),足利成氏谋杀关东管领・上杉宪忠日语上杉憲忠,此举导致足利成氏与上杉氏爆发大规模的合战。足利成氏离开镰仓,前往下总国古河,以此为根据地对抗上杉氏。
  • 足利成氏将大本营迁至下总・古河,为古河公方。
    • 自足利成氏谋杀上杉宪忠开始,关八州伊豆、甲斐、越后等地被卷入战火,陷入近30年的享德之乱,直至文明14年(1482年)4月,双方达成和解,幕府最终承认古河公方为合法政权。古河公方与上杉氏大抵以利根川为界,相互对峙。
    • 古河公方与上杉氏和解不久后,上杉氏两大支柱・山内上杉家扇谷上杉家爆发内战,史称长享之乱日语長享の乱。第2代古河公方・足利政氏支持前者,并将其子・上杉显实送入山内上杉家当养子,此举引起足利政氏长男・足利高基的不满,欲举兵篡位,最终在山内上杉家的调停下才罢休。
  • 享德之乱期间,时任将军足利义政命其弟・足利政知入关东,为堀越公方
    • 足利义政命其出家的四弟・清久(即足利政知)还俗,取足利成氏而代之,成为新的镰仓公方,然包括上杉氏在内的关东各豪族拒足利政知入关东,足利政知只得停留在伊豆国・堀越
    • 延德3年(1491年)3月,足利政知去世。不久后,其长男・足利茶茶丸杀害三男・足利润童子日语足利潤童子,欲成新任家督。
    • 明应2年(1493年)4月,细川政元罢黜10代将军・足利义稙,拥立足利政知次男・足利义澄为将军。同年秋,驻守骏河国・兴国寺城日语興国寺城伊势盛时入侵伊豆,足利茶茶丸不敌,一说认为足利茶茶丸逃至甲斐,于明应7年(1498年)8月自害,另一说认为足利茶茶丸当年就自害。足利茶茶丸之死也标志着堀越公方就此断绝。
  • 明应2年(1493年)4月,管领・细川政元罢黜10代将军・足利义稙,6月,足利义稙逃往越中,投奔越中守护代・神保氏,并向诸国大名发出御教书,呼吁上洛勤王,为越中公方(越中御所)日语越中公方

三管领

[编辑]

管领,辅佐足利将军家处理幕府政务,由足利氏庶流・斯波氏、细川氏、畠山氏三家担任,称三管领。

  • 斯波氏,又称足利尾张家日语斯波氏#足利尾張家,三管领笔头。其嫡流・斯波武卫家任管领职,并世袭越前、尾张、远江三国守护。家臣有甲斐氏日语甲斐氏织田氏、朝仓氏等。5代当主・斯波义将辅佐足利义诠、义满、义持三代将军,创造斯波氏的全盛期。然后面数代当主皆早逝,斯波氏嫡流断绝,由庶流・斯波义敏日语斯波義敏担任家督。斯波义敏与家臣不和,家臣拥戴足利氏庶流・涩川氏日语渋川氏斯波义廉日语斯波義廉担任家督。应仁之乱时,斯波义敏署东军,斯波义廉则属西军。应仁之乱后,12代当主・斯波义宽日语斯波義寛为越前国的控制权与家臣・朝仓氏开战,不敌;远江国也遭骏河守护・今川氏侵略大半。
  • 细川氏,其嫡流・细川京兆家任管领职,并世袭摄津、丹波赞岐土佐守护。7代当主・细川赖之在康历政变中失势,然时任将军・足利义满为平衡各家臣,细川氏重回政治中枢。细川氏以团结著称,足利义政任将军时,斯波氏及畠山氏皆出现内哄,三管领呈现细川氏一家独大的局面。应仁之乱后,斯波氏及畠山氏仍积弱不振,外加各守护返回其领国,坐镇京都的12代当主・细川政元可谓是当时最大军事力量,后世称其为“京兆专制”。
  • 畠山氏,其嫡流・畠山金吾家日语畠山氏#畠山金吾家任管领职,并世袭河内、纪伊能登、越中守护。家臣有游佐氏日语遊佐氏神保氏日语神保氏等。3代将军・足利义满为制衡斯波氏、细川氏,于应永5年(1398年)首次任用畠山氏作管领。畠山义就日语畠山義就任第13代当主,此引起许多家臣不满,拥立其堂弟・畠山政长日语畠山政長,双方在河内、大和等地大动干戈,而后更将战火延伸至京都,双方在京都・上御灵神社日语上御霊神社所展开的合战(即御灵合战)可谓是应仁之乱的导火线。应仁之乱时,畠山政长属东军,畠山义就属西军。应仁之乱后,两畠山继续于河内、大和斗争。10代将军・足利义稙支援畠山政长,出兵讨伐畠山义就嫡子・畠山义丰日语畠山義豊,然细川政元发动政变罢黜足利义稙,后发兵讨伐畠山政长,畠山政长兵败自尽,其子・畠山尚顺日语畠山尚順逃往纪伊。而后,畠山尚顺继续与畠山义丰争夺河内,最终畠山义丰兵败身亡。畠山尚顺更响应足利义稙号召,发兵勤王,然不敌细川政元,再度退回纪伊。永正元年(1504年)12月,畠山尚顺与畠山义丰嫡子・畠山义英日语畠山義英议和,此举严重威胁到细川政元,故派其家臣入侵河内,两畠山不敌。

四职

[编辑]

侍所,镰仓时代为统领将军家臣・御家人的机构,室町时代开始负责维护京都治安等工作,该机构长官・侍所头人,大抵由山名氏(新田氏庶流)、一色氏(足利氏庶流)、赤松氏(村上源氏)、京极氏(宇多源氏日语宇多源氏佐佐木氏流)担任,称之为四职

  • 山名氏,山阴地区的守护大名。8代当主・山名时氏日语山名時氏于观应之乱时支持足利直义,而后投诚南朝,直至正平18年/贞治2年(1363年)才归顺幕府。此后山名氏势力急速膨胀,坐拥11国守护职,号称“六分一殿”(以日本共66个令制国计算),3代将军・足利义满利用明德之乱削弱山名氏,只保住3国守护职。之后山名氏凭借其于应永之乱及嘉吉之乱后讨伐赤松氏的战功,得到数国守护职。12代当主・山名宗全势力如日中天,成为许多大名依附之对象,应仁之乱也因其与细川氏的对立而展开。应仁之乱后,与赤松氏在播磨备前美作等地开战,不敌,山名氏势力大幅衰退。
  • 一色氏,历任若狭丹后伊势等国守护。3代当主・一色范氏日语一色範氏,于足利尊氏不敌亲后醍醐势力撤至九州时,被任命统领当地武士,视为初代九州探题,然其不敌九州南朝势力,最终遭撤换。8代当主・一色义贯日语一色義貫因得罪5代将军・足利义教,被追讨,最终自害。应仁之乱时,9代当主・一色义直日语一色義直因与细川氏有嫌隙,加入西军。一色氏加入西军另一个原因是为了从东军的若狭武田氏手中夺回若狭国,致使应仁之乱后,若狭武田氏仍频繁与一色氏开战。

其余足利一门

[编辑]
  • 吉良氏日语吉良氏御一家日语御一家笔头,有“御所绝吉良继,吉良绝今川继”的俗说,家格可谓是高于斯波氏。分散于三河、奥州等地。
  • 涩川氏,世袭九州探题。然九州大友氏等传统豪族势力庞大,外加以周防国为根据地的大内氏常常介入北九州,涩川氏的九州探题职可谓是有名无实。
  • 今川氏,吉良氏庶流,世袭骏河守护。东海岛上的骏河国坐落在室町幕府与镰仓公方管辖范围的交接处,中世又称“关东国堺”,其战略地位尤之重要,也因此,身为骏河守护的今川氏常会介入关东的战事当中,上杉禅秀之乱、永享之乱、结城合战、享德之乱,皆作为幕府军参战。也因关东常有乱事,今川氏常驻于骏河国。8代当主・今川义忠征讨远江时意外战死,其长子・今川氏亲年龄尚幼,无法服人,有些家臣支持其堂兄・小鹿范满日语小鹿範満,上杉氏及堀越公方也在此时介入今川氏家族纷争,所幸今川氏亲伯父・伊势盛时出来主持大局,最终决定由小鹿范满暂代当主直至今川氏亲成年。文明19年(1487年)11月,伊势盛时杀害小鹿范满,今川氏亲正式成为家督。而后,今川氏亲入侵远江、三河;永正元年(1504)9月,更回应扇谷上杉家的求援,再联合当时已占有伊豆国的伊势盛时,击败山内上杉、古河公方联军。
  • 仁木氏日语仁木氏仁木赖章日语仁木頼章仁木义长兄弟党为足利尊氏亲信,一度掌有莫大的权势,足利尊氏去世后势力可谓是江河日下。仁木氏常任伊贺国守护,然其势力范围只限于伊贺郡
  • 足利尊氏派遣足利一门的吉良氏、畠山氏、石塔氏日语石塔氏、斯波氏至奥羽地区的对抗南朝势力,而后,四家的后代在当地深耕发展。
  • 细川・阿波守护家,细川氏有力庶流,又称细川赞州家,世袭阿波国守护。5代当主・细川成之日语細川成之嫡孙・细川澄元为细川京兆家12代当主・细川政元的养子。
  • 能登畠山氏,畠山氏庶流。畠山金吾家第5代当主・畠山基国日语畠山基国去世后,其嫡子・畠山满家日语畠山満家因得罪3代将军・足利义满,故由次男・畠山满庆日语畠山満慶继任;足利义满去世后,畠山满庆自动将当主之位让予畠山满家,并从旁协助,在当时可谓是一大美谈。畠山满家将一领国・能登国交予畠山满庆来管理,其后代称能登畠山家,并世袭该国守护职。应仁之乱时,因支持畠山义就,故加入西军。明应9年(1500年),能登畠山家爆发内乱,立场亲足利义稙的4代当主・畠山义元日语畠山義元遭追放,其弟・畠山庆致日语畠山慶致任家督。永正3年(1506年),越中、加贺国净土真宗・本愿寺门徒发动一向一揆,波及整个北陆,能登畠山家最终镇压能登国内的一揆

其余河内源氏

[编辑]
  • 武田氏,历经镰仓时代、南北朝、室町时代,在日本各地开枝散叶,分展出许多分家。
  • 信浓小笠原氏日语小笠原氏#信濃小笠原氏,室町时代常任信浓守护。信浓国面积庞大,信浓小笠原氏的势力仅限于信浓国中部,北部信浓村上氏日语信濃村上氏诹访郡诹访氏日语諏訪氏、南部的木曾氏日语木曾氏等豪族仍保有相当之独立性。室町时代中期,信浓小笠原氏分裂成府中小笠原氏(嫡流)、松尾小笠原氏、铃冈小笠原氏三家,三家互相争斗,最终,府中小笠原氏联手松尾小笠原氏灭掉铃冈小笠原氏。
  • 南部氏,甲斐源氏庶流。南部氏原为镰仓幕府御家人,后移居至奥羽,以陆奥国北部的糠部郡日语糠部郡为根据地。糠部郡号称“九户四门”,分成大大小小各个区域,南部氏在当地繁衍,衍伸出数个分家,而以占据糠部郡中部的三户南部氏为宗家。室町时代,南部氏将出羽国北部的豪族・安东氏日语安東氏逐出日本本岛,势力扩展至津轻地方地方,而后更向南入侵,夺取鹿角久慈岩手闭伊数郡。
  • 佐竹氏,室町时代常任常陆守护日语常陸国#人物关东八屋形日语関東八屋形之一。治承・寿永之乱时,与源赖朝敌对,后虽然赦免之并成为御家人,然佐竹氏在镰仓幕府中地位不高。8代当主・佐竹贞义日语佐竹貞義追随足利尊氏,首任常陆守护。室町时代,佐竹氏其一庶流・山入氏日语山入氏欲挑战佐竹宗家的地位,联合北关东豪族与佐竹宗家开战,持续近百年,佐竹宗家取得最终的胜利,但也因此元气大伤。

战国时代

[编辑]

两细川之乱

[编辑]

永正4年(1507年)6月,支持细川澄之的细川家臣刺杀其养父・细川政元。而后,细川政元另两名养子・细川高国、细川澄元联合其他分家讨伐细川澄之及其党羽,细川澄之兵败身亡,细川澄元继任细川京兆家当主。然不久后,逃亡周防国的10代将军・足利义稙在西国大名・大内义兴的支援下上洛。闻此,细川澄元携时任将军・足利义澄逃离京都;细川高国则与细川澄元决裂,迎接足利义稙。最终,足利义稙复任将军,细川高国任右京大夫、管领,大内义兴任左京大夫、管领代日语管領代。足利义澄、细川澄元后续企图反攻京都,无果,永正8年(1511年)8月爆发于京都北部的船冈山合战日语船岡山合戦更是惨败,足利义澄而后病逝,细川澄元逃回其老巢・阿波国。

以足利义稙为首,细川高国任管领,大内义兴给予军事支援所构成的新幕府可谓是相当不稳,三者时有嫌隙,最终,大内义兴以其领国・周防、长门不稳为由,返回西国。细川澄元见此,从四国率军上洛;细川高国原要携足利义稙逃离京都,然足利义稙不从,与少数近臣留于京都,抛弃细川高国,试图与细川澄元交好,然最终细川高国击败细川澄元,此役后,将军与管领的矛盾显著加深。永正18年(1521年)3月,足利义稙逃离京都,细川高国所幸拥立足利义澄遗儿・足利义晴为12代将军。足利义稙而后试图上洛,然少有大名响应,大永3年(1523年)4月去世。

然新幕府尚未稳定就爆发内斗,细川高国听信谗言谋杀其手下重臣,此举使部分家臣背弃细川高国。另一方面,细川澄元去世,其手下重臣・三好元长拥立年幼的细川澄元嫡子・细川晴元,而后进军京都,并推举足利义晴兄弟・足利义维任将军。然细川高国快速反攻,足利义维等人撤退至和泉国・。而后,双方在近畿地区对峙,直到享禄4年(1531年)6月,爆发于摄津国的天王寺之战,细川高国被捕,而后自害,细川晴元任当主,仍奉足利义晴为将军。

然不久后细川晴元家臣团发生内讧,三好元长与其他家臣不和,故联合细川高国之弟・细川晴国日语細川晴国等反细川晴元武士举兵对抗之,更获得足利义维的支持。见此,细川晴元联合山科本愿寺10代宗主・证如,三好元长兵败自尽,足利义维被捕。然证如不受细川晴元控制,借此机会在畿内扩张势力,细川晴元联合近江・六角氏等近畿势力好不容易将证如逐至摄津国・大阪,证如却选择与细川晴国联手,双方的战事而后陷入僵局。最终,天文5年(1536年),细川晴元单独与证如和解,细川晴国则兵败自尽;另一方面,以年幼的三好元长嫡子・三好长庆为当主的三好氏再度臣服于细川晴元。

然新幕府刚稳定下来,天文12年(1543年),细川高国养子・细川氏纲日语細川氏綱举起反旗,细川晴元虽势力较大,然无法完全镇压细川氏纲,此使许多原先支持细川晴元的畿内势力改与细川氏纲合作,时任将军・足利义晴更与之暗通款曲。最终,三好长庆倒戈,支持细川氏纲,双方在摄津国多次交锋,细川晴元不敌,挟足利义晴及其长子・足利义辉投奔近江・六角氏,不久后足利义晴过世。

三好霸权

[编辑]

三好氏,小笠原氏庶流。小笠原氏2代当主・小笠原长经任阿波守护,其后代在阿波国发展,称阿波小笠原氏日语小笠原氏#阿波小笠原氏,三好氏为其中一支。南北朝、室町时代,细川氏常任阿波守护,阿波小笠原氏诸氏臣服于其,三好氏成为细川・阿波守护家的家臣。阿波守护家5代当主・细川成之嫡孙・细川澄元成为细川京兆家12代当主・细川政元的养子后,身为家臣的三好氏逐渐接近权力中枢。

细川氏纲、三好长庆等人虽占据京都,然苦无将军,无大意名分。期间细川晴元试图反攻京都,甚至派遣刺客刺杀三好长庆,然皆无果。天文21年(1552年)1月,向来支持细川晴元的六角氏14代当主・六角定赖去世,其嫡子・六角义贤继位。而后六角氏改变其战略方针,越过细川晴元,单独与细川氏纲、三好长庆等人议和,最终足利义辉回京,细川氏纲正式继任细川京兆家当主并任管领职;细川晴元则逃往丹波国。三好长庆于此时脱离细川家,成为将军的直属家臣。

然过没多久,足利义辉就脱离三好长庆的掌控,逃离京都,呼吁细川晴元上洛勤王,此使细川晴元残党死灰复燃,重启战事。时至永禄元年(1558年),双方接受六角义贤调停,足利义辉回京。而后,三好长庆扩张其势力,派遣其亲族入侵大和、和泉、河内、丹波等地,加上其原有的赞岐、阿波等地,势力范围包括畿内、四国东部、淡路,三好氏成为一大大名;细川晴元则与三好长庆议和,永禄6年(1563年)3月去世。

不过六角义贤又改战略方针,转而与三好长庆敌对,拥立细川晴元次男・细川晴之日语細川晴之,更于永禄5年(1562年)3月的久米田之战中大败三好军,而后攻占京都。最终三好长庆与六角义贤议和,六角义贤主动退出京都。然三好长庆重夺京都过没多久,其嫡子・三好义兴及细川氏纲就相继去世,三好长庆改立其外甥・三好义继为继承人。而后,三好长庆更以有谋反之心为由诛杀其三弟・安宅冬康,加上更早病逝的四弟・十河一存及久米田之战中战死的二弟・三好实休,三好长庆向来倚重的各个亲族相继死去。永禄7年(1564年)7月,三好长庆去世。

眼见三好氏声势下降,足利义辉试图回复将军权威,更与全日本诸豪族联系,呼吁诸大名上洛。三好氏对此相当不乐见,永禄8年(1565年)5月,新当主・三好义继与家臣・三好三人众(三好长逸三好宗渭石成友通日语石成友通)、松永久通率军包围将军御所,逼迫将军就范,然足利义辉不从,三好军强攻将军御所,足利义辉战死,史称永禄之变。不久之后,受三好氏家臣・松永久秀控制的足利义辉同母弟・足利义昭脱离其掌控,逃至近江一带,而后投奔越前・朝仓氏。

三好义继因年幼,无法完全掌控其家臣,三好三人众与松永久秀不和,故率军包围三好义继居城,要求与松永久秀断交,甚至派兵袭击松永久秀。然,三好义继而后却支持松永久秀,指责三好三人众为逆贼。无大意名分的三好三人众拥立足利义维长子・足利义荣为14代将军,双方在畿内展开多次合战,都无法取得决定性的战果。然不久后,永禄11年(1568年)9月,掌控尾张、美浓、北伊势的大名・织田信长携足利义昭上洛。

魔王来袭

[编辑]

永禄11年(1568年)7月,织田信长迎足利义昭至美浓,而后率军上洛。南近江大名・六角义贤不战自退,三好义继、松永久秀主动臣服,三好三人众作了零星抵抗后,携足利义荣逃至阿波国,10月,足利义昭任室町幕府第15代将军。然不久后,三好三人众反攻京都,甚至攻入足利义昭的居所,织田信长花费许多力气才将其击退,史称本圀寺之变

以足利义昭给予正当性,织田信长给予军事支援所构建的新幕府可谓是相当不稳定,织田信长拒绝任管领、副将军日语副将軍#室町幕府における副将軍,仿佛不想受幕府此体系约束。织田信长更与足利义昭订下规矩,以“殿中御掟九条日语殿中御掟#殿中御掟9か条”为基础,而后又有“追加法七条日语殿中御掟#殿中御掟追加7か条”,限制足利义昭与社会各阶层的联系及诉讼的审判权。足利义昭与织田信长貌合神离,织田信长长期在外征战,足利义昭却私自与诸大名通信,故又订下“五个条条书日语殿中御掟#五ヶ条の条書”,织田信长意图将足利义昭完全置于其掌控下。

元龟元年(1570年)4月,织田信长出征越前・朝仓氏,然其妹婿・北近江大名・浅井长政突然举兵反抗之。而后的姊川之战,织田、德川联军虽击败浅井、朝仓联军,然无法取得决定性的战果,此使南近江・六角、阿波・三好、比叡山延暦寺、石山本愿寺等势力相继起兵反抗织田信长,史称第一次信长包围网,最终在天皇、朝廷、足利义昭的调停下双方才暂时停战。

而后双方仍维持一定程度的战事,三好义继也转投反信长联盟。元龟3年(1572年)末,织田信长发布“异见十条日语異見十七ヶ条”,指责足利义昭怠慢政务、朝廷,及违背殿中御掟九条等约定,私自与诸大名联络;织田信长更与越后大名・上杉谦信结盟,期望可以牵制反信长联盟。东国方面,甲斐、信浓大名・武田信玄应本愿寺的请求,加入信长包围网,而后入侵织田信长盟友・德川家康的远江、三河,更在三方原之战大败德川军。武田信玄的胜利使反信长联盟士气高涨,足利义昭更与织田信长决裂,织田信长试图与之议和,甚至不惜使用武力逼足利义昭就范,最终在天皇的介入下两者才和谈。元龟4年(1573)7月,足利义昭逃至山城国槇岛城日语槇島城,意图对抗织田信长,然织田信长迅速将其攻克,足利义昭遭追放。而后,织田信长大破浅井、朝仓,三好三人众兵败逃亡,三好义继自害,外加武田信玄不久前病逝退出战线,第二次信长包围网解体。

遭追放的足利义昭逃亡至纪伊国由良,更呼吁中国地区大名・毛利氏上洛勤王。毛利氏选择与织田信长议和,织田信长愿意让足利义昭回京,足利义昭断然拒绝,但双方保证足利义昭的生命安全。织田信长原本打算拥立足利义昭嫡子・足利义寻日语足利義尋,但最终决定让其出家。

织田信长而后完全镇压长岛一向一揆越前一向一揆,更与德川家康联手于天正3年(1575)5月的长篠之战中大败武田军;然天正4年(1576年)2月,足利义昭逃往备后国,接受毛利氏庇护。经足利义昭居中协调,上杉氏、毛利氏、武田氏、本愿寺等势力组成第三次信长包围网。双方在多线展开合战,然上杉氏因上杉谦信急逝,两位养子爆发内战而退出战线;毛利氏在山阴山阳的战事受阻;武田氏将重心放在关东;最终,天正8年(1580年)闰3月,反信长联盟的主事者・本愿寺接受天皇调停,与织田信长议和,而后于8月完全撤离大阪,第三次信长包围网瓦解。

天正10年(1582年)3月,织田信长联合德川家康及南关东大名・后北条氏,讨取甲斐武田氏,史称甲州征伐。然同年6月2日,织田信长及其嫡子・织田信忠在京都遭其家臣・明智光秀袭击,最终自害,史称本能寺之变

天下一统

[编辑]

织田信长去世后,其家臣・丰臣秀吉山崎之战中击败明智光秀,而后靠着清洲会议取得织田政权的主导地位,在后续贱岳之战中击败政敌・柴田胜家织田信孝泷川一益等人。丰臣秀吉颇有统一天下之势,自比源赖朝,表示“日本之治,莫非超乎赖朝以来哉”,丰臣秀吉欲建立自己的政权,并展现成为天下人的雄心。虽然小牧、长久手之战中在战场上的失利,然丰臣秀吉战略上的胜利,使织田信雄德川家康臣服。而后丰臣秀吉攻略纪伊,跨海平定四国・长宗我部氏,西征九州・岛津氏,东伐关东・后北条氏,外加毛利氏、上杉氏、奥羽的伊达氏、最上氏等诸国大名相继臣服,日本暂时性的统一。

足利义昭于天正16年(1588年)正月返回京都会见丰臣秀吉,而后出家。室町幕府及足利将军家正式灭亡。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开始其“唐入”的计划,以九州、中国、四国大名为主力,超过16万名将士陷入朝鲜战场的泥沼,史称万历朝鲜之役(日本称文禄・庆长之役;朝鲜王朝称壬辰倭乱及丁酉再乱​)。另一方面,因丰臣秀吉无亲生男性子嗣,故由其外甥・丰臣秀次为继承人。然文禄2年(1593年)8月,丰臣秀赖诞生,此使丰臣秀次的地位变得相当不稳;最终,丰臣秀次因有谋反的嫌疑,被流放至高野山,而后自害。

丰臣一门众可谓是相当稀少,丰臣秀吉十分倚重的胞弟・丰臣秀长及另两名外甥・丰臣秀胜丰臣秀保相继去世,养子・小早川秀秋、犹子・宇喜多秀家年纪尚轻。是故,丰臣秀吉晚年建立五大老五奉行制度,期望可辅佐丰臣秀赖。庆长3年(1598年)8月,丰臣秀吉去世。五大老以德川家康及北陆大名兼丰臣秀吉好友・前田利家为尊,毛利辉元上杉景胜次之,宇喜多秀家论年资及势力最弱,而筑前大名・小早川隆景早早去世。五奉行则是以石田三成为首,丰臣秀吉提拔的行政人员。

加藤清正黑田长政等大名与石田三成等奉行素有嫌隙。

德川家康

[编辑]

德川家康,出生于松平氏,三河国的国人众。三河国东有今川氏,西有尾张・织田氏,松平氏夹在两强权之间,难以自立。至永禄3年(1560年)5月的桶狭间之战后,东海道大名・今川义元战死,今川氏势力衰退,德川家康平定三河,夺取远江,更与织田信长结盟,为其忠实盟友。最终,德川家康成为三河、远江、骏河、甲斐、南信浓大名,天正18年(1590年),依丰臣秀吉之命转封关东的旧北条领,为200万石以上的大大名。德川家康年轻时以“松平”为苗字,“源氏”为。永禄9年(1566年)获封从五位下・三河守时,改以“德川”为苗字,“藤原氏”为姓。然《聚乐行幸记日语聚楽第#聚楽行幸記》记载,天正16年(1588年),德川家康以“大纳言源家康”署名,又改以“源氏”为姓。关原之战结束后,德川家康取得吉良氏的祖谱以调整自家祖谱,任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自称为新田氏庶流・得川氏的后代,德川家康更于庆长16年(1611年)奏请天皇追封新田氏家祖・新田义重为镇守府将军

系谱

[编辑]

世系图

[编辑]
赖信
赖义赖清日语源頼清
(信浓村上氏日语信濃村上氏)
赖季日语源頼季赖任义政
义家义纲义光
(甲斐源氏日语甲斐源氏
佐竹氏等)
快誉日语快誉
义宗(日本)日语源義宗义亲义国日语源義国义忠义时日语源義時
忠宗日语源忠宗义重日语源義重
(新田氏)
足利义康
(足利氏)
季邦日语源季邦为义经国(日本)日语河内経国义高日语源義高 (左兵衛権佐)忠宗日语源忠宗源义清日语源義清 (左京権大夫)义雄日语源義雄
义信义俊义泰义行为义宗清
义朝义贤日语源義賢义广日语源義広 (志田三郎先生)赖贤日语源頼賢赖仲日语源頼仲为宗日语源為宗为成日语源為成为朝为仲日语源為仲行家
仲家(日本)日语源仲家义仲
义平朝长赖朝义门日语源義門希义范赖全成日语阿野全成义円日语義円义经坊门姬
赖家实朝贞晓日语貞暁
一幡公晓荣实日语栄実禅晓日语禅暁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河内源氏の概要や成立については、元木泰雄著‘河内源氏’(中央公论社、2011年)2页~29页に详しい。

参考书目

[编辑]
  • 元木泰雄著‘河内源氏’(中央公论社、2011年) ISBN 412102127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