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成波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双向波痕、地点:Nomgon, 蒙古
对称波痕
波动-i18n
A=深水振荡运动的影响
B=浅水中振荡运动的影响
1=波浪的前进
2=波峰
3=波谷

浪成波痕(英语:wave-formed ripples)是沉积物砂岩石灰岩粉砂岩)和沙丘的特征。这些波痕标记特征是对称的横截面和较长直的波峰。因此与水流波痕(波痕)不同,这些浪成波痕通常可能分叉。又可能会被后续波痕截断。它们的波长(周期性)取决于波浪中的沉积物粒度、水深和水粒子轨道。在潮滩上,浪成波痕的模式可能很复杂,因为受深度和风向以及潮汐径流方向变化的影响[1]。 对称浪成波痕常见于浅水区。 虽然浪成波痕通常是对称的,但不对称的在沙滩沿岸的浅水中很常见。它们是由通过垮塌浪波(水粒子运动触底)产生的底部振荡而产生的,底部振荡在相反方向强度不同[2]

浪成波痕的环境表示微弱水流波痕环境[3]

虽然对称波痕也称为双向波痕,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由于两个方向的力不同,双向波痕很少是对称的,其中波浪形成或振荡波痕是由水分子的圆形水运动模式形成的。 这些波痕与海岸线平行。 它们通常显示圆形槽和圆形波峰。

水流波痕(波痕)[编辑]

水流波痕(波痕)是在水底形成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小长脊。 若水流方向不变在,就会形成不对称的波痕。 不对称波痕在下游的斜率比较陡峭。若水流方向交替相反,就形成对称波痕。 它波峰的两侧具有相同的斜率[4]

形成[编辑]

当水分子以小圆圈振荡时,就会形成对称的涟漪。 波浪中的水粒子不随波浪移动,而是在波峰和波谷之间的一个小圆圈中移动。所有受波浪影响的水分子,作相同的运动。 一直到波长 1/2 的深度。 这时水分子的圆形运动会带动水底的沉积物,造成沉积物的对称的波纹。 这些波纹可以是直的波峰或弯曲的[5]

参考文献[编辑]

  1. ^ Maurice E. Tucker (2001) "Sedimentary Petrology",ISBN 0-632-05735-1
  2. ^ O. F. Evans, "The Classification of Wave-formed Ripple Marks", Journal of Sedimentary Research, Volume 11 (1941), doi:10.1306/D42690DF-2B26-11D7-8648000102C1865D
  3. ^ Monroe, James S., and Reed Wicander. The Changing Earth: Exploring Geology and Evolution, 2nd ed. Belmont: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ISBN 0-314-09577-2 pp. 114–15, 352.
  4. ^ Marshak, Stephen. "Chapter 7: A Surface Veneer: Sediments, Soils and Sedimentary Rocks." Earth Portrait of a Planet. 3rd ed.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2008. 211. Print
  5. ^ Atlantic coast beaches : a guide to ripples, dunes, and other natural features of the seashore / William J. Neal, Orrin H. Pilkey, Joseph T. Kelley. Publisher Missoula, Mont. : Mountain Press,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