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海山馆

坐标23°00′06″N 120°09′46″E / 23.001538°N 120.162672°E / 23.001538; 120.16267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3°00′06″N 120°09′46″E / 23.001538°N 120.162672°E / 23.001538; 120.162672

海山馆
海坛馆、海仙馆
海山馆内景 地图
位置 台湾台南市安平区效忠街52巷3号
建成时间 清朝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后
有一说为乾隆元年(1736年)
官方名称海山馆
类型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会馆
详细登录资料

海山馆位于台南市安平区,是直辖市定古迹,确切建成年代不明。海山馆是清朝来台驻守的福州海坛镇标水师班兵所建之会馆(庙馆[1]),而海山馆之名则是因为该营原驻守地福州海坛岛上有一座山名为“海山”。在安平这样的会馆原本共有五座[2],但今天只剩下海山馆而已。

沿革

[编辑]

台湾成为清朝领土之后,因为认为清廷台湾易生民变,故台湾驻守的军队不从当地征用,而主要从福建调来,行约三年一轮的班兵制。当时驻守台湾的军力共有十营,不计将领,士兵约有一万人,其中八千人在台湾本岛,两千人则在澎湖群岛。这十营之中有五营是陆师,从福建的漳州汀州建宁福宁、海坛、金门六镇标及福州兴化延平、闽安、邵武五协标调来;另外五营则是水师,来自海坛、金门、闽安三协标和广东水师南澳镇标。而当时驻守台湾的水师之主要据点便在安平,水师副将之官衙便设在热兰遮城里。

由于这些官兵都是外地人,很自然地便以家乡为中心盖起了会馆,以供奉家乡神祇和作为联络聚会之所,于是包括海山馆在内的“安平五馆”便因而出现。而当有时候海象不佳以致官兵无法如期回乡时,会馆便成为这些官兵的栖身之所,直到海象平复为止。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雍正时规定派到台湾的官兵不可以和当地居民有共同的祖籍,故当时在安平的官兵都非泉州或漳州籍。

而进入日治时期后,由于失去原有功能,“安平五馆”便因而荒废毁弃。进入民国后,只剩下海山馆依然存在,并被安平人张长庚买下,修建成三合院式的住宅,而原有的神像则移到海头社文朱殿供奉。直到民国六十四年(1975年),台南市政府为了庆祝“台南观光年”,便收购了变成民宅的海山馆,并于十年后在此成立“安平乡土馆”以展示安平乡土文物。近年曾又再次整修,现已重新开放。

建筑特色

[编辑]

海山馆座西朝东,为高耸白墙所包围,墙头与屋檐交接处则绘有蓝色调的装饰。而在围墙则有墙门两座,主墙门上有文字装饰,侧墙门上则有安平的“剑狮”作装饰。

馆内原有澎湖水师协副将王得禄所赠的一对“五福临门”蝙蝠石柱,现移至安平妙寿宫三川门前。

图片

[编辑]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因这些会馆多半也有供奉神明而有此称。
  2. ^ 另外四座会馆是提标馆、烽火馆、闽安馆与金门馆。

参考资料

[编辑]
  1. 王浩一. 在廟口說書. 台北市: 心灵工坊文化. 2008年8月. ISBN 978-986-6782-47-3. 
  2.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湾建筑与文化资产出版社. 2001年11月. ISBN 957-30880-4-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