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皮托尔城

坐标41°31′26″N 79°34′53″W / 41.52389°N 79.58139°W / 41.52389; -79.58139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皮托尔城
Pit Hole, Pithole City
鬼镇
}}
}}
2009年10月的皮托尔城,山上为游客中心。
名称来源:皮托尔溪
国家 美国
宾夕法尼亚州
韦南戈县
海拔 1,316 ft(401 m[1]
坐标 41°31′26″N 79°34′53″W / 41.52389°N 79.58139°W / 41.52389; -79.58139
成立 1865年5月24日 (1865-05-24)
 - 市法团成立 1865年11月30日
 - 市法团解散 1877年8月
 - 列入国家历史名胜名录 1973年3月20日
所有者 宾夕法尼亚历史和博物馆委员会
时区 美国东部时间 (UTC-5)
 - 夏令时 美国东部夏令时间 (UTC-4)
编号 # 73001667 [2]
皮托尔城街道图
皮托尔城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位置

皮托尔城(英语:Pithole City)是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韦南戈县鬼镇,距离油溪州立公园约6英里,亦邻近德雷克井博物馆英语Drake Well Museum。皮托尔城最初建立时急速发展,但也同样快速地衰落,此城因它的石油产业蓬勃而闻名。[3][4]

1865年1月,韦南戈县一带石油产业繁盛,吸引大量人进入该地居住,成为皮托尔城的前身,在当地居住的大多数是土地投资者。该城在1865年5月成立,直到12月,城内大约有20000人口。在最繁荣的时候,皮托尔城有至少54家酒店、3座教堂、报纸厂、剧院、铁路站、世界上第一组输油管和红灯区,并设有宾夕法尼亚州第3大邮局。到1866年,该城的经济增长放缓,石油生产量也开始减少,多次火灾亦驱使居民离开皮托尔城。1877年,皮托尔城的市法团解散,降级为非建制地区

后来,这无人居住的地方变成鬼镇。在1961年,该地被捐予宾夕法尼亚历史和博物馆委员会英语Pennsylvania Historical and Museum Commission。其后设立访客中心,展览关于皮托尔城的历史,并于1972年建成,[5]这城在1973年被列入国家史迹名录

名称源来[编辑]

“皮托尔城”以它临近的河流皮托尔溪而命名。[6] 然而,“皮托尔”这名称本身的起源是一个谜。 其中一个说法是,早期当地人民偶然在那里遇到奇异的裂缝,有烟雾从中飘过,故此取名“坑洞”(Pit Hole)。[7] 这样的“坑洞”可在阿勒格尼河与皮托尔溪交界附近的区域找到,“坑洞”尺寸约为 14英寸(36厘米) 宽, 8英尺(2米)长。

另一个解释是源于发现早期定居者所挖掘的古坑,大约8英尺(2米) 宽和12英尺(4米) 深,被用油浸泡的木材覆盖。 这些“坑洞”,据说是由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居住在该地区的塞内卡人所造。[8]

地质[编辑]

宾西法尼亚州西北部在地下约450至550英尺深有大量高压形成的石油,大部分石油于泥盆纪时在岩层之间形成,后来渐渐向地表渗透到浅处。[9]石油储藏在抗渗盖层之中,形成储油层。此处岩层呈背斜形态,凹陷地方则呈向斜形态,褶皱的岩石令储油层深度有很大的差异,从4,000英尺(1,200米)深至地表都存在。[9]

皮托尔城邻近油井所开采的砂岩地层为“韦南戈第三油砂”(Venango Third sand),[10] 地底450至550英尺(140至170米)深处藏有大量石油,[10] 其他砂岩则是“韦南戈第一及第二油砂”。根据油城注册记录,第一油砂在弗雷泽油井地下115英尺(35米)深;第二油砂345英尺(105米)深;第三油砂480英尺(146米)深;第四油砂 600英尺(183米)深;石油层在615英尺(187米)深。[11]

地理和气候[编辑]

现时的梅森街

皮托尔城位于宾夕法尼亚州西北部,位于伊利东南方50英里(80公里)及匹兹堡东北部103英里(166公里)。 最靠近皮托尔城的城市是泰特斯维尔,两者距离约8英里(13公里);距离油城9英里(14公里)。[12][13]皮托尔路(1006号县级公路)其中一部分经过皮托尔城,往东北方行进约4英里(6.4公里)即可到达36号宾夕法尼亚州州道,往西方行进约2英里(3.2公里)则可到达227号宾夕法尼亚州州道。[14]

皮托尔城有4条横向的主要街道,分别为: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和第四街。 邓肯街、梅森街、普拉瑟街、布朗街和霍尔姆登街由北向南穿过4条主要街道。 每条街道的路宽有60英尺(18米),邓肯街则是80英尺(24米)。[15]所有5条纵向街道都以第一街为起点,梅森街之终点在第三街,其他的纵向街道则在第四街终结。4条横向街起点都在邓肯街,终点则在霍尔姆登街。 [16]

7月是皮托尔城最热的月份,平均高温为81°F(27°C),平均低温为57°F(14°C);而最冷的月份则是1月。平均高温为32°F(0°C),平均低温为13°F(-11°C)。 [17]皮托尔城每年平均降水量达44英寸(1,118毫米) ,未铺砌的街道很容易因大雨而遭严重破坏,[18]尤其是第一街和霍尔姆登街等重要街道,货车很容易会陷入路坑中。[19]

历史[编辑]

皮托尔城周围的地区和现代的韦南戈县最初是埃里斯人定居的地方,但其后在1653年被易洛魁族人消灭。1784年10月23日,易洛魁人签署斯坦尼克斯堡条约英语Treaty of Fort Stanwix (1784),把土地割让给宾夕法尼亚州。于1800年3月12日,韦南戈县成立。[20]

Two identical photos of a street, crowded with various horse-drawn wagons, with large storage tanks on either side and oil derricks visible in the distance. The images are mounted side-by-side on a card.
3D眼镜呈现出来的景象

1859年,埃德温·德雷克英语Edwin Drake成功在克劳佛县钻了第一口油井,后来并在的半年之内造了500多口井。油井分别在阿利根尼县富兰克林县福雷斯县一带下钻。皮托尔溪没有受到投资者同样程度的关注,他们通常于大型河流附近的平地,而不是在崎岖的山谷上钻井。1864年1月,以赛亚·弗雷泽英语Isaiah Frazier从皮托尔溪的一个农民托马斯·霍尔姆登(Thomas Holmden)租了两块土地,总面积35英亩(14公顷),又成立了美国石油公司,并于1865年1月7日开始钻油。[21]

繁荣时期[编辑]

在开始钻油的两周后,南部也开始钻探石油。1865年5月,两名投资者用$25,000购买了包括租给石油公司的农场地,并加付奖金$ 75,000。树木繁茂的郊区地被铲平,皮托尔城建立。 该城分为500个地段,于5月24日出售。到7月,人口估计至少2,000。 [22] 皮托尔城的人口在9月增加到15,000人,同年圣诞节增加到20,000。[23]该城于1865年11月30日合并成为自治市镇。[24]

第一街望上霍尔姆登街街景

由于许多人在那只是临时居住,因此该区酒店林立,共有54家酒店,从简单的房屋到豪华酒店都有。皮特道(Pitway)酒店集团的第一家酒店阿斯特之家(Astor House)在一天内便建成。酒店的建设很简陋;缺乏隔热系统,密集的墙壁间隙使酒店的环境在冬天时很恶劣。[25] 皮托尔城有三座教会——天主教卫理公会长老会,各自都由他们的会众建造。皮托尔城的当地的报工厂“皮托尔日志”于1865年9月5日设立。该城的最大的建筑是一座在9月17日开幕,楼高三层,有1100个座位的莫非剧院。城内的卖淫问题严重,大多数妓院沿第一街建造。虽然自治市议会通过了禁止性交易的法令,并进行突击搜查,试图禁止,但未能解决问题。[26]

油井开发成功,石油产量增加,但石油运输依然依赖于运输团队,这些队伍因为虐待他们的马匹而臭名昭著,其中大部分由于油迹积累在头发导致脱落,且只有几个月的寿命。 高死亡率导致马匹不足应付需求。[27]

除了输油管道,皮托尔城另一个创新开发是铁路罐车,基本上是有两个木箱的火车,每卡容量为80桶 ,安装在平车上。[28]

没落[编辑]

卫理公会教堂遗址

1866年3月,宾夕法尼亚州第20国会分区的金融家兼美国众议院议员查尔斯·弗农·库尔弗(Charles Vernon Culver)拥有的银行结业。这引发了整个石油地区金融恐慌,爆发了石油经济泡沫。投资者不再在皮托尔城投资,人民的生活也开始变差。

在2月24日清晨,有个房子发生火灾,火焰被风吹散到其他建筑物。[29]两个小时内,霍尔姆登街,布朗和第二街沿路的建筑被烧成灰烬。多次火灾其中最严重的事件在8月2日发生,燃烧了几个城市街区并摧毁了27口油井。[30]

1867年在韦南戈县等其他地方发生许多石油风波,人们离开皮托尔城,他们放弃自己的财产,包括他们的房子和商业楼宇。[31] 到1866年12月,人口下降到2000人。莫非剧场于1868年8月出售,搬到欢乐谷。商人邓肯也带他的财富回到苏格兰

根据1870年美国人口普查,当年皮托尔城的人口只有237人。在1877年8月正式取消了该城的自治市地位。[24] 该城遗下的资产在1879年以4.37美元的价格卖给韦南戈县。1886年,天主教会座堂被拆除并搬迁到泰厄内斯塔镇;卫理公会在20世纪30年代被拆除之前,保持着“可用状态”,捐给了私人团体。[32] 1959年8月27日,卫理公会主教堂建立了一个石祭坛。[33]

游客中心[编辑]

游客中心外观
游客中心里的小镇模型

这个地方在1957年由泰特斯维尔先锋报(Titusville Herald)的出版商詹姆士·史蒂文森购买,后来他在1962年到1971年期间担任宾夕法尼亚历史和博物馆委员会的主席。[7]史蒂文森把该地的灌木丛清除,并在1961年将其捐赠给了宾夕法尼亚历史和博物馆委员会英语Pennsylvania Historical and Museum Commission。现时,皮托尔城只有几个路标标记皮托尔城的建筑物和前街道的位置。 皮托尔城的遗址于1973年3月20日被列入国家历史遗迹名录。这镇84.3英亩(34.1公顷)的街道可在42分钟内完成游览。 1972年游客中心建成以接待游客,中心里有一个模型展示此城的格局。[34][5]

宾夕法尼亚历史和博物馆委员会将访客中心规划为附近德雷克井纪念馆的一部分,毗邻国家公园,且在泰特斯维尔之外。[35]游客中心有几个展览,[5]包括城市的比例模型,一个被困在泥里的运油车,和一个小的信息剧院。游客中心每年从5月亡兵纪念日至9月的劳动节开放。[7]

参见[编辑]

脚注[编辑]

  1. ^ Pithole City. Geographic Names Information System.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11-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9). 
  2. ^ NPS Focus.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0-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5). 
  3. ^ Oil Creek State Park. Pennsylvania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s. [2010-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4). 
  4. ^ Pithole's Rise and Fall (PDF). The New York Times. 1879-12-26: 2 [2010-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4). 
  5. ^ 5.0 5.1 5.2 Love, Gilbert. Once-booming Pithole revisited in 'world's 1st oil town' museum. The Pittsburgh Press. 1975-06-22: C1 [2010-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6). 
  6. ^ Darrah 1972,第1页.
  7. ^ 7.0 7.1 7.2 Hirschl, Beatrice Paul. A peak 原文如此 at Pithole's past. Pittsburgh Post-Gazette. 1996-08-12: D1. 
  8. ^ Darrah 1972,第2页.
  9. ^ 9.0 9.1 Caplinger 1997,第4, 6页.
  10. ^ 10.0 10.1 Pees 1998,第15页.
  11. ^ Darrah 1972,第11–12页.
  12. ^ Oil City, Pennsylvania (地图). 1 : 100,000. 30 × 60 Minute Series (Topographic).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1983. 
  13. ^ Warren, Pennsylvania – New York (地图). 1 : 100,000. 30 × 60 Minute Series (Topographic).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1983. 
  14. ^ General Highway Map Venango County, Pennsylvania (PDF) (地图). 1 : 65,000. Type 10. Pennsylvania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2011 [2011-04-01]. [永久失效链接]
  15. ^ Darrah 1972,第29页.
  16. ^ Map showing the subdivisions of the Holmden, Hyner, Morey, McKinney, Dawson, Rooker, Blackmer, Ball, Walter, Holmden, Reynolds, Luther Wood & Copeland Farms on Pithole Creek (地图). 1 = 5 Chain. Murdock and Hanning. 1865-10. 
  17. ^ Monthly Averages for Historic Pithole City. The Weather Channel. [2010-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6). 
  18. ^ Darrah 1972,第63页.
  19. ^ Darrah 1972,第27, 63页.
  20. ^ Hottenstein & Welch 1965,第125页.
  21. ^ Darrah 1972,第10页.
  22. ^ Darrah 1972,第32页.
  23. ^ Tappan's Mushroom City (PDF). The New York Times. 1884-09-08: 8 [2010-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0). 
  24. ^ 24.0 24.1 Bell 1890,第121页.
  25. ^ Tassin 2007,第5页.
  26. ^ Darrah 1972,第148–149页.
  27. ^ Darrah 1972,第100页.
  28. ^ Darrah 1972,第114页.
  29. ^ Darrah 1972,第223页.
  30. ^ Darrah 1972,第171页.
  31. ^ Darrah 1972,第167, 222页.
  32. ^ Darrah 1972,第233页.
  33. ^ Darrah 1972,第240–239页.
  34. ^ Pennsylvania Register of Historic Sites and Landmarks 1972,§ 10.
  35. ^ Hahn, Tim. Budget constraints, construction cut Pithole visitor opportunities. Erie Times-News. 2010-06-06 [2010-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6). 

参考资料[编辑]

延伸阅读[编辑]

  • Leonard, Charles C. History of Pithole. Pithole City: Morton, Longwell & Co. 1867 [2017-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9). (英文)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