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石板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卑南文化遗址的石板棺

石板棺是在台湾考古发现的器物。在学界的报告中,从日治时期台北帝国大学曾针对垦丁遗址发发掘出石板棺以来,历来就是学者注目的焦点。

石板棺有时又称“石棺”、“组合型石棺”、“组合式箱型石板棺”。以卑南遗址石板棺为例,皆出现于当时的生活层面以下,显示出当时是采取地面下挖坑埋葬死者的方式。下挖的墓穴四周铺设板岩石板,上面铺上超过棺口大小的盖版,棺身大约可以容纳一个死者平躺其中,葬式则多采仰身直肢葬,不少系“量身订做”而成,特别是卑南遗址的墓葬中小于五十公分的棺木有七十七例,由人骨遗迹来鉴定,大约介于流产胎儿到初生婴儿之间。石板棺放置方向一致,脚朝向都兰山,考古学家推测当时部落可能是以都兰山为圣山。

台湾大学人类学系连照美教授认为,卑南文化史前社会存有视胎、婴、幼儿等已具有生命或“灵”的概念,才以石板棺下葬。另外,卑南遗址出土近一千五百个石板棺,其排列方式呈现出北北东—南南西轴线分布,约与住屋的排列方式一致,有学者推测可能是因为卑南文化人采取室内葬方式之故。卑南遗址另外可以见到型制较为特殊与讲究“石板棺墓”,其在石板棺的周围堆砌大砾石为“椁”。有椁的石板棺墓中有不少是“复体葬”,亦即石板棺被卑南文化人重复利用,陆续埋葬死者于其中,曾有埋葬十二与十四人以上而复体葬的纪录。卑南文化人虽然大量使用板岩作为石板棺的材料,但是卑南附近并未直接发现有板岩的产地。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石板棺虽有陪葬品,但陪葬品优劣多寡不一,故学者推测卑南文化人可能存在着阶级的差异。

参考资料

[编辑]
  • 连照美,《台湾新石器时代卑南研究论文集》,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