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号弦乐六重奏 (勃拉姆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2号弦乐六重奏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作品
调性G大调
作品号36
创作1864-65年
乐章4
配器小提琴(2)

中提琴(2)

大提琴(2)
首演
日期1866年10月11日
位置波士顿

G大调第2号弦乐六重奏,作品36,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作于1864年至1865年间的室内乐作品。1866年10月11日在美国波士顿首演,次月转往苏黎世演出。[1]1867年2月3日,在维也纳首次演出。

大部分的写作工作,都在巴登-巴登附近的里希田塔尔德语Lichtental (Baden-Baden)完成。至1864年夏天为止,勃拉姆斯已完成了此曲的前三个乐章,第四乐章则在一年之后才终于完笔。[2]勃拉姆斯本欲将作品交由里特-比德曼(Rieter-Biedermann)出版,不过对方并无回复。之后,勃拉姆斯转往布赖特科普夫与黑特尔音乐出版社,后者则出于商业上的考虑,最终婉拒了提案,曲谱遂改由西姆罗克出版。[注 1][2]西姆罗克亦是第1号弦乐六重奏的出版商。

据传记作者卡尔·盖林格德语Karl Geiringer所述,勃拉姆斯在第一乐章使用了一个姓名动机,藉以表达他对西博尔德的阿加特(Agathe von Siebold)的仰慕之情。上述说法也由作家马克斯·卡尔贝克德语Max Kalbeck所赞同。[注 2][2][3]总归来说,这首六重奏似乎是在相当低调的状况下完成的,作曲家的知己好友约瑟夫·约阿希姆并不知情,克拉拉·舒曼则幸运占得先机。在1865年1月1日的信上,她说:“多么美妙的作品啊,竟然没有人知道!”[2]

分析[编辑]

由二把小提琴、二把中提琴及二把大提琴演出,共四个乐章:

  1. 不甚快的快板(Allegro non troppo)
  2. 诙谐曲–不甚快的快板–戏谐的急板(Scherzo–Allegro non troppo–Presto giocoso)
  3. 慢板(Adagio)
  4. 甚快板(Poco allegro)

其中,第一乐章的开始具有丰富的声响,和声工于设计,演奏上也颇具挑战。

衍生作品[编辑]

  • 勃拉姆斯自己另作了钢琴四手联弹的改编。
  • 特奥多尔·基希纳德语Theodor Kirchner将此曲改编为钢琴三重奏版本,由西姆罗克出版。[4]
  • 瑞典大提琴家、作曲家库特·阿特伯格将此曲改编为弦乐团版本(1939年)。[5]此一改编由BIS唱片录制出版(CD-1504,2007年)。

其他[编辑]

注释[编辑]

  1. ^ 勃拉姆斯对于双方的协商过程非常不满意,在信中抱怨:“他们大可以直说,你的六重奏不够有名,我们决定不投资你,(其他的应付说法都只是)虚伪的骑士精神!懦夫!”此事之后,勃拉姆斯不再提供自己的作品供对方出版,不过他仍在该社的肖邦、舒曼和舒伯特作品集工作中出力。
  2. ^ 位于第一乐章第162至第168小节。

参考资料[编辑]

参照
  1. ^ Keller, James M. Chamber Music: A Listener's Guid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 2011: 102 [2011-07-29]. ISBN 978-0-19-538253-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9). 
  2. ^ 2.0 2.1 2.2 2.3 Altmann, Wilhelm. Preface. Edition Eulenburg No. 236. E. Eulenburg Ltd. 
  3. ^ Geiringer, Karl. Brahms: His Life and Work New York: Da Capo Press, ISBN 0-306-80223-6, pp 60, 91, 230–231.
  4. ^ String Sextet No.2, Op.36 (Brahms, Johann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mslp.org, accessed 2019-11-25.
  5. ^ Atterberg: Cello Concerto; Brahms/Atterberg: Sextet / Mork, Järvi Review by David Hurwitz. Accessed 2019-12-07.
  6. ^ Brahms String Sextet G major No.2 - 布拉姆斯 G大調弦樂六重奏 第二號. 2008-06-28 [2022-06-19]. 

参见[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