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藤井系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藤井系统ふじいシステム),是日本将棋振飞车四间飞车的一种战法,由将棋棋士藤井猛发明。[1]其后,藤井猛也以此战法获得了1998年将棋大赏中的升田幸三赏

概要[编辑]

藤井猛发明的四间飞车战法,特别是作为居飞车穴熊对策十分受到注目,而藤井猛自身也作为此战法的第一人活跃于棋坛。

如后述所叙,藤井系统可分为左美浓对策的和穴熊对策的藤井系统。后者的特征即是当对手以围穴熊为目标时便在对手完成之前挑起战事,若是放弃穴熊选择急战仍可以围玉的坚硬程度位处优势。比起特定棋子的动法,自阵全体攻守的阵型组织更是其特征,因此不被称为“战法”而是“系统”。

一直以来当居飞车选择持久战时,都会选择像是5筋位取玉头位取,甚至从船围发展成矢仓等发展系的围玉,然而当双方互相攻击时,特别是在横向的防守显得较为脆弱。然而当左美浓、居飞车穴熊开始发达起来,居飞车得到了与振飞车同等甚至更坚固的围玉,振飞车的胜率开始极端的下降。特别是在顶尖棋士间此现象格外明显,像是羽生善治森内俊之佐藤康光渡辺明等下居飞车穴熊时,除了佐藤后手的情况是0.588,其他七种都具有七成以上的高胜率,尤其羽生先后手合计时胜率已超越九成。[2](一般先手的胜率只有比5成再高一点点而已)

因此,不仅要想出左美浓.居飞车穴熊的对策,其对策中也要包含对付居飞车一直以来右银急战的方法。以藤井系统来说:

  • 对左美浓时,不让对手组成理想形,以直接进入玉头战为目标。
  • 对居飞车穴熊时,从一开始就不让对手围玉,或者,以在对手完成围玉之前开战为目标。其中包含了不围玉(居玉)就攻击想围穴熊的对手、从振飞车转换回居飞车、甚至如同雀刺战法一般将势力集中于端等种种战斗方式。。

小林健二九段的Super四间飞车和杉本昌隆七段的研究都成了日后藤井系统的基础。[3]

变迁[编辑]

藤井系统广为人知之前,振飞车方普遍对急战没有自信,而左美浓、居飞车穴熊等居飞车围玉战法在对抗振飞车时十分有效,这些围玉不仅坚固程度不逊于振飞车的美浓,而且只要一进入持久战,振飞车方就只有挨打的份,振飞车方对此一直缺乏对策,振飞车党棋士也越来越少。青野照市引用森下卓的话如是说:“忙着研究矢仓都来不及了,对振飞车,穴熊和左美浓轮流用一用就好了。”[4]

身为振飞车党,喜爱四间飞车的藤井猛发现,对左美浓战中,振飞车方常出现银冠。1995年全日本职业棋士将棋锦标赛(之后的朝日杯将棋选手权战)藤井猛对行方尚史一战中,他便尝试在围玉途中(2七银.3九玉.4七金.4九金)把飞车移回右翼,杀向左美浓玉头,这局被收录在河口俊彦的《新对局日志》中。此后,类似的构想也被林叶直子使用过[5]。虽然是藤井系统登场前的纪录,攻击左美浓玉头的构想却是共通的。

对左美浓的藤井系统[编辑]

△持驹
▲持驹
藤井系统对左美浓

左美浓──特别是天守阁美浓──的特殊布局过去对振飞车党来说特别难以攻略,而藤井系统最初就是对抗左美浓时发明的。

飞车突破防线后,虽然是进入横向攻击,但相较于振飞车方在第一、二段的王将,居飞车方的王将在第三段,这使侧面攻击需要花费更多手数,成为振飞车方大多败北的原因。因此,藤井系统判定,不应该从侧面攻击天守阁美浓,反而应该纵向狙击其弱点:玉头。

把王将置于3九(7一),把步兵推到4五(6五),不让对手组出理想的高美浓,接着,依序推进2六步(8四步)、2五步(8五步)以攻击玉头。然而,过早推进这枚步兵的话,会被对手以5三角(5七角)狙击,因此在使用时必须十分周到。岛朗就曾在NHK杯对上后手藤井系统时,使用▲5七角狙击,然后开始硬组高美浓,在杀破藤井系统使用方桂头后获胜。常见的局面是突出5六步(5四步),转换成三间飞车,之后把角行拉下到6八(4二)直指玉头,并与桂马一同攻击。单单▲2五步△同歩▲同桂就已经是很凶狠的手段了,而当对手角行不在3一(7九)时,对手若不把银将拉下至2二(8八)(因为有▲2四步),便会留有直通的角道,因此居飞车方必须随时提心吊胆。

因为这是非常完备的战法,在职业棋士对局中左美浓已经不再出现了。

对穴熊的藤井系统[编辑]

△羽生善治 持驹
▲屋敷伸之 持驹
1997年度NHK杯战第31手

现今的藤井系统中,主流变化是为对付居飞车穴熊而做的新研究。在居飞车穴熊完成前,以角道纵向攻击为主轴,并兼备应付居飞车方急战的对策。藤井猛发现,虽然花两手突出1五步(9五步)在急战中常被认为浪费手数,但在终盘时,因为己方围玉比敌方宽广,端筋(最旁边的直行)空出了逃生通道,因此作战余地大幅增加。突出端筋步兵后,不围玉,直接开始攻击。当居飞车方走1二香(9八香)企图围玉时,己方便以2五桂(8五桂)6五步(4五步)开角道攻击。后手急攻的话,就走4八玉(6二玉)3九玉(7一玉)向美浓演化。

因为阵型非常有特色,模仿并不那么容易,即使是职业棋士也很难运用自如,因此有道是“不是藤井就下不好藤井系统”。

△井上庆太 持驹
▲藤井猛 持驹
1995年度B级2组顺位战第29手
△持驹
▲持驹
対穴熊的藤井系统

此系统在1995年12月22日藤井猛对井上庆太战问世,47手后,对手井上便投降了。但藤井系统并没有马上成名,1997年NHK杯战中,屋敷伸之对羽生善治下出类似棋形时,羽生感觉己方王将似乎遭到斜线攻击,因而陷入长考是否要组居飞车穴熊,当时解说的田中寅彦也不断发出惊叹,结果羽生在下一手走△3二玉移回王将。

1998年,藤井以这个战法从谷川浩司手中夺取龙王宝座,振飞车因而复活重新席卷将棋界,其后的头衔战中也开始出现其他的振飞车战法。

藤井系统与千禧围[编辑]

千禧围驹组一例

面对藤井系统时,居飞车方很难组穴熊,许多对策也因应而生。其中之一便是公元2000年出现的千禧围。虽然坚硬程度不及穴熊,但因为王将被围在2一的位置,可以避开对手角行直射。

一直以来振飞车方都是靠角道瓦解穴熊,包括近年开发的三间飞车中田功XP也是以角道威胁居飞车方王将,然而,千禧围打从一开始就避开角道,多少削弱了这些系统的威胁。

虽然千禧围让藤井系统面临意外的困境,但因为手数更多,又不比穴熊坚固,可能在围玉时反被振飞车方围出穴熊,最后仍未成为对抗藤井系统的良方。因此这个围玉在数年之间已完全绝迹。

新的对策与藤井系统的进化[编辑]

因为藤井系统攻守兼备,居飞车方的理想对策是:不先确定要穴熊还是急战,根据振飞车方藤井系统的动静,决定要选择哪种阵型。面对这个趋势,振飞车方也开始保留▲6七银和▲1五步(只下到▲7八银和▲1六步),把接下来2手用作▲4八玉▲3九玉围玉,因此身为藤井系统特征的“把第1行步突出到底”和“居玉”都消失了,也因此有“藤井系统已经消失”的说法。再加上对藤井系统的研究已经深入许多,结论是后手藤井系统不利,对先手藤井系统也大多可以势均力敌的战斗。[6]。从2004年起,职业棋士之间以居飞车对抗藤井系统的对局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相振飞车的流行。

藤井自身也仍然不断在摸索,2008年时尝试将矢仓投入相振飞车实战当中,当时的《周刊将棋》上以“转向矢仓党”介绍了这个现象。[7]。虽然藤井自身也表现出藤井系统“形式上的退场”,但实际上他并未舍弃藤井系统,而是以“搞不好什么时候又会把它放进一军喔”来看待。[8]。事实上,藤井在2012年时也各在先手与后手时下出藤井系统,在第53期王位战挑战者决定循环赛中,打败高桥道雄和牧野光则,挑战者决定战则打败渡边明,取得了挑战羽生王位的挑战权。2014年5月12日的王位战上,虽然终盘有些迟疑,藤井仍然击破了使用居飞车穴熊的木村。也显示了藤井虽然从A级陷落,仍然没有怠慢将棋研究。

注释[编辑]

  1. ^ 藤井在1998年度的NHK将棋讲座中解说本战法,随后便于龙王战直落四从谷川浩司手中夺取头衔。
  2. ^ 胜又清和‘最新戦法の话’(浅川书房、2007年、ISBN 978-4-86137-016-8)、p108。一直到2006年春的数据。
  3. ^ 例如‘将棋世界’2014年11月号中‘我是这样变强的’第2回—藤井猛九段之卷p75~76中藤井这样讲到:“第3图。当我还是三段的时候看到杉本先生的将棋时想像的局面,如果这时候跳起▲2五桂的话会如何呢?平成4年9月,银河战中我在对手的神崎健二五段身上是了一下。(中略)如同当时的手顺进行至第4图结果先手优势。当时看到▲2五桂这手,解说者的中村修九段也‘ㄟ—!’的叫了出来,对当时来说是崭新的下法。试着下了一下却了解到实际上非常难下,虽然之后都没有再下过这一手,然而却成为足以称为藤井系统原型的一局。”
  4. ^ 将棋世界’2007年9月号、“新手魂”p23。节自青野照市胜又清和上野裕和的对谈。
  5. ^ 河口俊彦‘新対局日志 第八集 七冠狂騒曲(下)’(河出书房、2002年、ISBN 4-309-61438-8)、p12 - 15。
  6. ^ 后手藤井系统一事见胜又‘最新戦法の话’p90 - 94,先手藤井系统一事则见同书p118。
  7. ^ 周刊将棋’2008年8月6日,p7。
  8. ^ 胜又‘最新戦法の话’p116。

参考资料[编辑]

  • 将棋世界’2006年3月号“胜又教授的这样就懂了! 最新战法讲义”藤井系统到底消失到哪里去了?之巻
  • 胜又清和‘最新戦法の话’(浅川书房、2007年、ISBN 978-4-86137-016-8
    连载于‘将棋世界’。关于藤井系统大约花了2章的分量解说(第3讲 后手藤井システムの话(p57 - 94)、第4讲 先手藤井システムの话(p95 - 118))。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