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妖怪花牌内的图案,后来被漫画家水木茂作为隐身婆的蓝本

隐神(日语:隠し神、カクシガミ)为日本的一种妖怪,民间普遍认为此鬼怪于傍晚时分现身,专门拐走在外游荡不返家、或者玩捉迷藏的孩子。全国各地口语相传到后来,出现各式不同的称呼[1],详见后文叙述。

概要[编辑]

龙斋闲人正澄所绘之《狂歌百物语》里以〈神隐〉为题的隐神(右)

取油鬼(油取り、あぶらとり)[编辑]

取油鬼乃明治时代流传于东北地方的妖怪,据说会诱拐小孩,并将之捆绑榨出油来[2]明治维新之际,有关取油鬼的传闻在岩手县远野地区引起了大恐慌,几乎每天都会传出孩童被诱拐掳走的消息。为此,各村庄发出了日落后禁止小女孩外出走动的外出禁止令。另外有人发现河床上出现以木材搭建的小屋,附近出现一些被丢弃的烤鱼用鱼串((日语)ハサミ),于是讹传取油鬼以此鱼串刺入小孩身体榨油。

明治初叶山形县西置赐郡小国町也流行过这个妖怪传闻,村人们会特别注意一般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并且劝导小孩入夜后不要在外晃荡。特别是小女孩油脂丰厚,容易榨出很多油[3]。民俗学者柳田国男在其著作《远野物语拾遗》中则指出,取油鬼的样貌是有绑腿的脚与带手的身体相对。

隐身坊(隠しん坊、かくしんぼ)[编辑]

流传于栃木县鹿沼市的传说,黄昏时分会出现,掳走在外流连不返家的孩子的怪物。

隐身婆(隠れ婆、かくればば)[编辑]

依据流传在兵库县神户市平野町的传说,隐身婆躲在胡同角落或死巷里,专门等待傍晚玩捉迷藏的孩子,伺机下手掳走[4]。所以此地的父母常告诫小孩日落前赶快回家,且千万不要玩捉迷藏。

子取婆(ことりばばあ)[编辑]

和歌山县流传的妖怪,掳走黄昏时分还在外不返家的孩子,取肝作为药材。

叺亲父(かますおやじ)[编辑]

“叺”读成注音:ㄔˇ、拼音:chǐ、昌石切,在日语中意指一种袋子。青森县西部的津轻地区流传有一种背负着袋子的大个子鬼怪,专门将哭闹不休的小孩捉入袋中[5]秋田县的鹿角地区也出现这种妖怪,但是称作“叺背负((日语)かますしょい)”。长野县埴科地区则有一种叫做“袋担ぎ((日语)ふくろかつぎ)”的鬼怪,专门捕捉夜晚时分仍在外晃荡的孩童[6]

捉子鬼(子取りぞ、ことりぞ)[编辑]

岛根县出云地区流传的妖怪,和东北地方的吸油鬼一样,会将拐骗来的孩子绞榨出油脂,以便烧制南京皿[7]

化物婆(ばけものばば)[编辑]

阿伊努人流传的妖怪,据说会夺走幼孩的灵魂[8]

内部链接[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 《日本の妖怪図解雑学》,小松和彦著,ナツメ社,2009年7月17日,ISBN 978-4816347474
  • 《図说日本妖怪大全(讲谈社プラスアルファ文库)》,讲谈社,1994年6月14日,ISBN 978-4062560498
  1. ^ 参看《妖怪事典》,村上健司编著,毎日新闻社,2000年,ISBN 978-4-620-31428-0,页98-99。
  2. ^ 请看《远野物语》,〈远野物语拾遗〉,柳田国男著,文艺春秋新社,1948年,页247-248。
  3. ^ 参看《妖怪事典》,村上健司编著,毎日新闻社,2000年,ISBN 978-4-620-31428-0,页19。
  4. ^ 详情见《妖怪お化け雑学事典》,千叶干夫著,讲谈社,1991年,ISBN 978-4-06-205172-9,页40-41。
  5. ^ 参看《幻想世界の住人たちIV日本编》,多田克己著,新纪元社,1990年,ISBN 978-4-915146-44-2,页190-191。
  6. ^ 参考《妖怪事典》,村上健司编著,毎日新闻社,2000年,ISBN 978-4-620-31428-0,页294。
  7. ^ 请看《综合日本民俗语汇》,民俗学研究所编著、柳田国男监修,平凡社,1955年,页578。
  8. ^ 请见《妖怪お化け雑学事典》,千叶干夫著,讲谈社,1991年,ISBN 978-4-06-205172-9,页40-41。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