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洲大马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青洲大馬路
(青洲新路)
 
       
AVENIDA DO CONSELHEIRO BORJA
2008年的青洲大马路
道路长度806米(2,644英尺)
道路宽度[convert: 无效数字]
车速限制60公里每小时
地点澳门 澳门花地玛堂区
起点巴波沙大马路、拱形马路罅些喇提督大马路
主要路口
  • 青洲新巷
  • 花地玛教会街
  • 苏沙医生街
  • 白朗古将军大马路
  • 莲花街
  • 和乐大马路
  • 莲花巷
  • 收容所街
  • 何贤绅士大马路
  • 沙梨头北街
终点青洲河边马路

青洲大马路(又称青洲新路,葡萄牙语:Avenida do Conselheiro Borja)是位于澳门半岛西北面的一条道路,属花地玛堂区。青洲大马路约长806米[1],东起拱形马路,西至青洲河边马路。是澳门市区通往青洲的交通要道。

沿革[编辑]

昔日的青洲原是澳门半岛的外岛,没有道路相连。自明朝起葡萄牙人获准定居澳门,租界并没有包括授权管理青洲岛,但已开始在岛上进行活动及兴建教堂。1887年起,葡萄牙人图占青洲海域。[2]1889年,澳门政府将青洲海域填海成堤,将澳门半岛与青洲连接[3],并即在堤道修建道路,将此岛纳入葡属澳门[4]

1893年,马路的葡文名称以当时在位的澳门总督布渣(葡萄牙语:Custódio Miguel de Borja)命名;中文名称则因其连接青洲岛而起名“青洲大马路”。因青洲本不属葡萄牙人租界,乃1828年由圣保禄学院院长所买,故修筑马路时曾引来极大争议。[1]据《澳门掌故》所载,昔日在岛上租地设英泥厂的英国人知道澳门政府建堤后,便在正堤要冲建一铁闸使堤道与岛“离一二丈远”,两地未能真正将相连。[3]1919年,澳门政府在青洲岛堤岸附近挑浚海道,筑成一长五十丈、宽十丈的路面。[2]广东军政府曾为此向澳门总督提出抗议及派员到青洲视察。葡萄牙人要求立即划界,但因正值中国南北未统一而无果。[2]1923年,澳门政府进行填海工程,将青洲堤道两旁填为陆地,青洲堤道土地扩阔增多。英泥厂在1925年迁离后,铁闸遂被拆除,青洲与堤道连贯工作即告完成。[3]在昔日堤道旁的新填地上,建有青洲坊。时至今日,连贯青洲与澳门半岛的海堤早已无迹可寻,成为澳门半岛之西北地区。

附近街道[编辑]

重要地点[编辑]

相关条目[编辑]

参考资料及注释[编辑]

  1. ^ 1.0 1.1 青洲大马路,澳门街道的故事,ISBN 99937-710-6-6
  2. ^ 2.0 2.1 2.2 近史所出版《澳门专档》史料介绍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8-02-14.,庄树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
  3. ^ 3.0 3.1 3.2 名胜古迹掇拾-青洲,《澳门掌故》,澳门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ISBN 972-97840-1-9
  4. ^ 附件一:澳门大事记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6-18.,澳门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