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仁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仁爱
性别
出生(1920-09-01)1920年9月1日
 英格兰伦敦郊区
逝世1993年11月14日(1993岁—11—14)(73岁)
 英格兰伦敦
国籍 英国
配偶兰大弼(1947年6月14日-1993年11月14日)
儿女约翰、大卫、雪云(皆养子女)
父母Donald Murray Connan(父)、Dorothy MacKintosh(母)
亲属杜雪云姑娘(Miss Sabine Elizabeth MacKintosh, 1887-1944,阿姨)
高若西 (Miss Jessie Connan,姑妈)[1]

高仁爱医师(英语:Dr. Jean (Connan) Murray Landsborough,1920年9月1日—1993年11月14日),是一位生于英国伦敦郊区、长年奉献于台湾医师

生涯[编辑]

早年生涯[编辑]

高仁爱的父亲是位公共卫生医师,他曾于战时任职地方卫生行政主管,并投注心力于北伦敦地区的医疗及保健工作。其阿姨杜雪云姑娘曾于台南长荣女中担任教职。

高仁爱自幼机灵敏捷,偏好文学、艺术、历史,对圣诗与圣经故事有深入研究。

1943年,她自伦敦大学女子医学院毕业,当了两年住院医师并曾开业。此后,她决定成为一位宣教医师,并曾写信给当时初任宣教医师的兰大弼医师,并在兰氏回信后前去雷德希尔拜访兰氏及其父母。

之后,高仁爱向英国长老教会海外宣道会提出申请,并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圣经及热带医学训练。1947年6月14日,高仁爱与兰大弼在伦敦结婚;同年9月底,夫妻俩连袂前往位于中国福建的泉州,并在当地任职于惠世医院。

泉州时期[编辑]

在泉州,夫妻俩一直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而且,不论是气候或语言都与家乡相差甚远,更不用说当地的生活水平。此外,当地更盛行许多热带疾病及其他传染疾病,如伤寒、结核、肠疾等。有时,在医院里还会遇见被老虎咬伤的患者;而且,医院的建筑与设备都十分简陋。尽管如此,高仁爱常说泉州惠世医院的经验是“神给他们的特别礼物”。在那里,高仁爱也学习了解当地的文化社会、风土民情、生活习惯。不久,她即学会当地方言,并能与居民无碍沟通。

1949年8月底,解放军进入泉州市;1951年,夫妻俩被迫离开泉州返回英国。

返回英国[编辑]

回国后,夫妻俩领养了一对双胞胎男孩;数年后,他们又于英国一所孤儿院领养了一名女孩。

任职彰基[编辑]

1952年,夫妻俩带着小孩一同前往台湾,并在彰化基督教医院(简称“彰基”)开始他们医疗传道生涯的全新阶段。初期,高仁爱因要照顾家庭,每日仅能拨出半日至医院上班;后来,由于人手需求增加,她全心投入医院事务,并为其创立妇产科。除妇产科医务工作外,她更带着医护人员到位于山区的原住民社区或贫瘠的沿海地区等地,进行公共卫生知识宣导及义诊工作,尤其是关于妇女节育教导的家庭计划或癌症预防的检查工作。[2]

此外,她亦投注心力于主日学教学,其野外礼拜并于日后发展为兰大卫纪念教会。[3]

1980年7月1日,高仁爱退休返回英国。[4]

参考[编辑]

  1. ^ 高仁愛醫師述傳. [2016-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 
  2. ^ 南門媽祖宮,西門蘭醫生~認識切膚之愛基金會---醫門四傑. [2016-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4). 
  3. ^ 彰化基督教醫院院史文物館. www2.cch.org.tw. [2016-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0). 
  4. ^ 潘稀祺. 臺灣公共衛生的推手--高仁愛醫生(全). 路加杂志. 2012-03 [2016-12-04]. [永久失效链接]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