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1918年英国大选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18年英国大选

← 1910年12月 1918年12月14日 1922年 →

下议院全部707席席位英语Number of Westminster MPs
获得过半多数需354[a]个席位
投票率57.2% ( 24.4 pp)
  第一大党 第二大党 第三大党
 
领袖 安德鲁·博纳·劳 大卫·劳合·乔治 埃蒙·迪·华理拉
政党 保守党 自由党(联合政府派)英语Coalition Coupon 新芬党
上任时间 1911年11月13日 1916年12月7日 1917年10月25日
代表选区 中格拉斯哥 卡那封英语Caernarvon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东克莱尔英语East Clare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东梅奥英语East Mayo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b]
上届结果 271席,46.6% 未参加 未参加
赢得席位 379 127 73
席位差额 108 127 73
民选得票 4,003,848 1,396,590 476,458
得票率 38.4% 13.4% 4.6%
得票变动 8.2% 新政党 新政党

  第四大党 第五大党 第六大党
 
领袖 威廉·亚当森英语William Adamson H·H·阿斯奎思 乔治·尼科·伯恩斯英语George Nicoll Barnes
政党 工党 自由党(阿斯奎斯派) 国民民主工党英语Nation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
上任时间 1917年10月24日 1908年4月30日 1918年
代表选区 西法夫英语West Fife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东法夫英语East Fife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落选) 格拉斯哥戈布斯英语Glasgow Gorbals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上届结果 42席,6.4% 272席,44.2% 未参加
赢得席位 57 36 9
席位差额 15 236 9
民选得票 2,171,230 1,355,398 156,834
得票率 20.8% 13.0% 1.3%
得票变动 14.5% 31.2% 新政党


选前首相

大卫·劳合·乔治
自由党(联合政府派)英语Coalition Coupon

选后首相

大卫·劳合·乔治
自由党(联合政府派)英语Coalition Coupon

1918年英国大选(英语:1918 United Kingdom general election)于1918年12月14日举行,改选下议院全体707席席位。时任首相大卫·劳合·乔治在德法双方签订停战协定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旋即宣布举行大选。当时执政的联合政府向支持联合政府的候选人发出认可信函,这些信函被称为“联合政府认可信英语Coalition Coupon”,导致整场大选亦被称作“认可信选举”。选举结果为联合政府取得大胜,国会主要由保守党及劳合·乔治派自由党(或作联合政府派自由党)组成,而未获认可的自由党候选人则遭受巨大败绩,[2]当中包括自由党党魁H·H·阿斯奎思[3][4]

此次大选为英国首次于同日内进行绝大部分投票活动(大学选区投票期为5天,奥克尼和设得兰选区投票期则为2天)的大选,但点票日期推迟至12月28日,以便同时点算正处海外服役中士兵的选票。[5]

大卫·劳合·乔治的联合政府在大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他在1916年12月代替H·H·阿斯奎思出任首相。他们均为自由党党员,并在大选过后继续争夺党内控制权。自由党及后急速失去民众支持,迄今亦未曾重新掌权。[6]

此次大选亦为《1918年人民代表法令》于同年2月通过后的首次大选,因此亦为首次允许具备一定财产、30岁以上的女性和全体21岁以上的男性投票。在此之前,全体女性和许多贫困男性都被排除在投票之外。女性在大选中普遍支持联合政府候选人。[7][8]

同年4月的基斯利补选,尼娜·博伊尔英语Nina Boyle作为女性试图参加,却被选举官因技术原因拒绝。及后上院法官的报告指《1832年改革法令》规定国会候选人必须为男性,而1918年通过的《人民代表法令》并未改变这一限制,导致出现女性拥有选举权但却缺乏被选举权的情形。国会因而于解散前不久通过《1918年国会(女性资格)法令》首次允许女性作为候选人参选。该法令亦为英国迄今内容最短的成文法令。[9]

大学选区席位于大选举行前获重新分配,当中的多席位选区则采用可转移单票制选出当选者。[10]

此次大选还因在爱尔兰的戏剧性结果英语1918 United Kingdom general election in Ireland而备受关注。主张地方自治爱尔兰议会党的原有席位几近被主张爱尔兰共和主义,新参选的新芬党完全取代。新芬党在参选政纲中誓言会建立一个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国。新芬党议员在当选后拒绝就职,转而自行成立一分裂政府宣布独立英语Irish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正式打响爱尔兰独立战争。战争引致的分治导致此次大选为最后一次揽括爱尔兰岛全境的英国大选。

背景

[编辑]

1915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时任首相,自由党H·H·阿斯奎思决定与博纳·劳保守党阿瑟·亨德森工党共同组成联合政府,但联合政府在1916年12月倒台,大卫·劳合·乔治取代阿斯奎斯出任首相,继续与保守党及工党共同执政(工党于1918年退出联合政府)。[11]阿斯奎斯则与其支持者改任反对党。自由党因而分裂成两派,一派支持劳合·乔治及联合政府,一派支持仍任自由党党魁的阿斯奎斯。[12]

1918年11月14日劳合·乔治宣布国会将于11月25日解散,并于12月14日举行选举。[13]当时距离上次大选相隔8年,期间一直透过战时法令延长国会会期。

劳合·乔治与博纳·劳在1918年夏天达成秘密协议,在今届大选中共同支持部分候选人。联合政府向这些候选人发出被称为“联合政府公认证英语Coalition Coupon”的认可信函,以证明该候选人获联合政府所支持。[14]一共有159名自由党、364名保守党、20名国民民主工党英语Nation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及2名支持联合政府的工党英语Coalition Labour候选人收到了认可信。[15][16][17][18][19]这些信函导致整场大选亦被称作“认可信选举”。[20]

80名保守党候选人并未收到认可信,当中35名隶属于爱尔兰统一党英语Irish Unionist Alliance。在其他未获认可信的保守党候选人中,只有23人与联合政府候选人竞选;其余22名候选人则是在没有认可信的选区竞选,或是拒绝接受认可信。[21]威廉·亚当森英语William Adamson领导的工党及其余未收到认可信的自由党员则独立参选。

此次大选的主要议题并非在与德国达成何种和平协议,而是选民对劳合·乔治政府迄今为止所取得之成就和他就未来所作承诺的评核。劳合·乔治的支持者强调,他带领英国赢得了大战,并会建立一个“适合英雄生活的国家”。[22]

联合政府大胜

[编辑]

联合政府在选举中大胜,当中保守党取得过半数的379席,足以独自组阁。尽管如此,保守党仍继续留在联合政府当中,并让劳合·乔治继续出任首相。保守党希望劳合·乔治能在大选结束几周后开始的巴黎和会中延续其外交政策。[23]

联合政府以外亦有47名保守党候选人在没有认可信的情况下取得席位,当中包括23名爱尔兰统一党英语Irish Unionist Alliance候选人。他们在国会内除了与爱尔兰独立问题相关法案以外,会支持联合政府。[24]

尽管劳合·乔治派的自由党候选人大多成功连任,但阿斯奎斯一派英语Independent Liberal Party (UK, 1918)的自由党(一般称作独立自由党以与亲联合政府的自由党区分)候选人则几近全军覆没,甚至阿斯奎斯及其他自由党领导层亦在大选中落选。[25]独立自由党派出277名候选人,只赢得36席(选后更有9名议员改投联合政府一方),[26][27]当选者中最资深的3人也仅出任过助理政务次官。[28][29]1919年2月3日,独立自由党当中23名议员在国会中组建了“自由自由党”党团——党团很快被大众借用对苏格兰自由教会的贬称而称为“极少自由者”(Wee Frees)。[30]在缺少阿斯奎斯的情况下,党团同意其任命唐纳德·麦克林英语Donald Maclean (British politician)为党团主席。自由自由党党团曾一度尝试与联合政府派的自由党议员共组联合委员会但无果,最终党团在4月4日宣布解除政府党鞭。麦克林出任反对党领袖,直至阿斯奎斯在1920年2月的补选英语1920 Paisley by-election中重返下议院。[28]

工党的得票率在大选中大幅增加,得票数超过自由党两个派系的得票总和。[31]尽管如此,其席位在大选中仅略有增加,从42席增至57席,部分早期领袖如拉姆齐·麦克唐纳亚瑟·亨德森等人亦在大选中失去其席位。[32][33]此大选为工党首次在威尔士当地赢得最多选票——此纪录一直保持至今。[34]

当选的保守党议员当中包括了破纪录的公司董事、银行家和商人;而当选的工党议员则大多来自工人阶级。博纳·劳本人,作为信奉长老会并于加拿大出生的苏格兰商人,亦象征了保守党支持阶层的转变——由十九世纪的贵族阶级演变成二十世纪的中产阶级。[35][36]

结果

[编辑]

在爱尔兰,支持在联合王国框架内实施地方自治爱尔兰议会党在大选中大败,几乎失去所有席位,大部分由埃蒙·德·瓦莱拉领导的武力共和派政党新芬党赢得。[37]1916年复活节起义后政府对起义领袖的处决、1917年间政府对绝食囚犯施行强制喂食,以及1918年的征兵危机英语Conscription Crisis of 1918都使爱尔兰天主教徒从支持自治运动转而支持立场更为激进的新芬党。[38][39][40] 在竞选活动中新芬党候选人承诺将以“任何必要的手段”组建爱尔兰共和国,暗指会采取军事行动。[41]1918年5月17日,包含德·瓦莱拉和亚瑟·格里菲斯在内,几乎全体新芬党领导层均被逮捕。[42][43]当选的69名新芬党议员(当中4名同时代表2个选区)中有34名议员是在狱中当选。[44]全体新芬党议员均拒绝前往威斯敏斯特宫就职,而是自行成立一院制的革命议会——爱尔兰议会[45]爱尔兰议会于1919年1月21日首次召开,同日爱尔兰义勇军蒂珀雷里郡索洛海德贝格英语Soloheadbeg偷袭英语Soloheadbeg ambush两名皇家爱尔兰警队成员,标志着爱尔兰独立战争的开始。[46][47]

康斯坦斯·马凯维奇为首位赢得下议院及爱尔兰议会席位的女性。她为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并拒绝前往威斯敏斯特宫就职。

在及后演变成北爱尔兰的阿尔斯特六郡,联合主义者(爱尔兰统一党英语Irish Unionist Alliance阿尔斯特统一工党英语Ulster Unionist Labour Association)合计赢得了30个席位中的23席。在提名期结束后,爱尔兰天主教枢机迈克尔·罗格英语Michael Logue在八个选区(其中一个为不在六郡之中的东多尼戈尔英语東多尼戈爾 (英國國會選區))达成配票协议,指示天主教徒只投向单一共和派政党(新芬党或爱尔兰议会党)以集中选票。[48]结果配票只在东唐英语East Down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失败,爱尔兰议会党夺得4席,新芬党则夺得3席。[49]

康斯坦斯·马凯维奇都柏林圣帕特里克英语Dublin St Patrick's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代表新芬党成功当选,为首位赢得下议院席位的女性。[50]一如其他新芬党议员,她也拒绝前往威斯敏斯特宫就职,并为爱尔兰议会的首位女议员。[51]

大选结果

[编辑]
1918年英国大选
候选人 选票
政党 领袖 参选 胜出 进账 落败 增减 全部百分比 百分比 总数 百分比增减
联合政府[c]
  保守党 博纳·劳 445 379 +108 53.6 38.4 4,003,848 −8.2
  自由党(联合政府派)英语Coalition Coupon 大卫·劳合·乔治 145 127 +127 18.0 12.6 1,318,844 N/A
  国民民主工党(联合政府派)英语Nation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 18 9 +9 1.3 1.5 156,834 N/A
  工党(联合政府派)英语Coalition Labour 5 4 +4 0.5 0.4 40,641 N/A
  独立候选人(联合政府派)英语Douglas King (politician) 1 1 +1 0.1 0.1 9,274 N/A
联合政府总计英语Lloyd George ministry 大卫·劳合·乔治 614 520 +249 73.6 53.0 5,529,441 +6.4
非联合政府政党
  工党 威廉·亚当森英语William Adamson 361 57 +15 8.1 20.8 2,171,230 +14.5
  自由党 H·H·阿斯奎思 277 36 −236 5.1 13.0 1,355,398 −31.2
  新芬党 埃蒙·德·瓦莱拉 102 73 +73 10.3 4.6 476,458 N/A
  爱尔兰议会党英语Irish Parliamentary Party 约翰·狄龙 57 7 −67 1.0 2.2 226,498 −0.3
  独立候选人(工党) 29 2 2 +2 0.3 1.1 116,322 +1.0
  无党籍 42 2 2 +2 0.1 1.0 105,261 +1.0
  国民党英语National Party (UK, 1917) 亨利·佩奇·克罗夫特英语Henry Page Croft 26 2 2 +2 0.3 0.9 94,389 N/A
  独立候选人(全国退役复员军人联合会)英语National Federation of Discharged and Demobilized Sailors and Soldiers 詹姆斯·贺治英语James Hogge 30 0 0 0.0 0.6 58,164 N/A
  合作党 威廉·亨利·沃特金斯英语William Henry Watkins 10 1 1 +1 0.1 0.6 57,785 N/A
  独立候选人(保守党) 17 1英语Dublin University (constituency) 0 0.1 0.4 44,637 +0.3
  阿尔斯特统一工党英语Ulster Unionist Labour Association 爱德华·卡森英语Edward Carson 3 3 3 +3 0.4 0.3 30,304 N/A
  独立候选人(自由党) 8 1 1 +1 0.1 0.2 24,985 +0.2
  全国农民联盟英语National Farmers Union of England and Wales 爱德华·米亚斯·农尼利 7 0 0 0.0 0.2 19,412 N/A
  国民民主工党英语Nation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 8 0 0 0.0 0.2 17,991 N/A
  独立候选人(全国退役复员军人联合会)英语National Federation of Discharged and Demobilized Sailors and Soldiers 詹姆斯·贺治英语James Hogge 5 0 0 0.0 0.1 12,329 N/A
  贝尔法斯特工党英语Belfast Labour Party 4 0 0 0.0 0.1 12,164 N/A
  国家社会党英语National Socialist Party (UK) 亨利·迈尔斯·海德门 3 1英语Silvertown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1英语Silvertown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1 0.1 0.1 11,013 N/A
  高地土地联盟英语Highland Land League (1909) 4 0 0 0.0 0.1 8,710 N/A
  妇女党英语Women's Party (UK) 克里斯塔贝尔·潘克斯特 1英语Smethwick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0 0 0.0 0.1 8,614 N/A
  不列颠社会党 阿尔伯特·英克平英语Albert Inkpin 3 0 0 0.0 0.1 8,394 N/A
  独立候选人(民主主义者) 4 0 0 0.0 0.1 8,351 N/A
  全国退役军人联合会英语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scharged Sailors and Soldiers 詹姆斯·豪尔 1 1英语Sowerby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1英语Sowerby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1 0.1 0.1 8,287 N/A
  独立候选人(共和派) 6 0 0 0.0 0.1 8,183 +0.1
  社会主义工党英语Socialist Labour Party (UK, 1903) 汤姆·贝尔英语Tom Bell (politician) 3 0 0 0.0 0.1 7,567 N/A
  苏格兰禁酒党英语Scottish Prohibition Party 埃德温·史克瑞吉英语Edwin Scrymgeour 1英语Dundee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0 0 0.0 0.0 5,212 N/A
  独立候选人(进步主义者) 3 0 0 0.0 0.0 5,077 N/A
  独立候选人(工人及农业主义者) 1英语Grantham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0 0 0.0 0.0 1,927 N/A
  基督教社会主义者 1英语Pembrokeshire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0 0 0.0 0.0 597 N/A
得票率
保守党
38.34%
工党
20.79%
自由党
12.98%
联合政府派自由党
12.63%
新芬党
4.56%
爱尔兰议会党
2.17%
其他
8.53%
得票率(全体联合政府政党合计)
联合政府
52.95%
工党
20.79%
自由党
12.98%
新芬党
4.56%
爱尔兰议会党
2.17%
其他
6.55%
席位率
保守党
53.61%
联合政府派自由党
17.96%
新芬党
10.33%
工党
8.06%
自由党
5.09%
爱尔兰议会党
0.99%
其他
3.96%
席位率(全体联合政府政党合计)
联合政府
73.55%
新芬党
10.33%
工党
8.06%
自由党
5.09%
爱尔兰议会党
0.99%
其他
1.98%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因新芬党议员拒绝就职英语abstentionism,加上下议院议长及副议长并不投票,因此实际过半席位将随新芬党的赢得席位多寡而有所变动。[1]新芬党赢得73席,故实际上过半多数为318席。
  2. ^ 迪·华理拉同时于此两个选区当选。
  3. ^ 保守党的席位总计包括47名没有认可信英语Coalition Coupon的当选人,当中包括23名爱尔兰统一党当选人。
  4. ^ 包括所有政党。

参考资料

[编辑]
  1. ^ Government majority. Institute for Government. 20 December 2019. 
  2. ^ J. M. McEwen, "The coupon election of 1918 and Unionist Members of Parliament."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34.3 (1962): 294–306.
  3. ^ Stuart R. Ball, "Asquith's Decline and the General Election of 1918." Scottish Historical Review 61.171 (1982): 44–61.
  4. ^ Bonham Carter,第99页.
  5. ^ Barry McGill, "Lloyd George's Timing of the 1918 Election." Journal of British Studies 14.1 (1974): 109–124.
  6. ^ Paul Adelman, The decline of the Liberal Party 1910–1931 (2014).
  7. ^ Hilson, Mary. Women voters and the rhetoric of patriotism in the British general election of 1918. Women's History Review. 2001, 10 (2): 325–347. doi:10.1080/09612020100200284可免费查阅. 
  8. ^ David Thackeray, "Home and politics: women and Conservative activism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Britain." Journal of British Studies 49.4 (2010): 826-848, esp. p. 836.
  9. ^ Hallam, David J. A, Taking on the Men, the first women parliamentary candidates 1918, Studley, 2018, p 11-12
  10. ^ Ratcliffe, Mike. The history of university representation. Wonkhe. 2015-01-28 [2024-06-24] (英语). 
  11. ^ Grigg 1985,第481页.
  12. ^ Koss,第225–228页.
  13. ^ Mowat 1955,第3页.
  14. ^ Jenkins,第475页.
  15. ^ Wilson, op cit p. 393
  16. ^ Powell, David. British Politics, 1910–1935. Routledge. 2004: 80. 
  17. ^ Pugh, p. 116.
  18. ^ Barberis, McHugh and Tyldesley, p. 274.
  19. ^ Marlowe, pg. 373
  20. ^ Trevor Wilson, "The Coupon and the British General Election of 1918."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36.1 (1964): 28–42.
  21. ^ McEwen 1962,第295页.
  22. ^ Taylor 1976,第127–128页.
  23. ^ Inbal Rose, Conservatism and foreign policy during the Lloyd George coalition 1918–1922 (2014).
  24. ^ The Resurrection of Ireland: The Sinn Féin Party, 1916–1923, Michael Laffan p. 164
  25. ^ The Times, House of Commons 1919, Politico's Publishing, 2004, p. 10
  26. ^ Archived copy (PDF). [23 May 20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8 July 2014). 
  27. ^ Wilson, Trevor. The Downfall of the Liberal Party需要免费注册.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6: 393. 
  28. ^ 28.0 28.1 Koss,第241–242页.
  29. ^ Edward David, "The Liberal Party Divided 1916–1918." Historical Journal 13.3 (1970): 509–532.
  30. ^ Beaverbrook, Lord.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Lloyd George first. New York: Duell, Sloan and Pearce. 1963: 14 [30 December 2017]. 
  31. ^ Archived copy (PDF). [23 May 20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8 July 2014). 
  32. ^ Marquand 1977,第236页.
  33. ^ Katz, Liane (4 April 2005) "Women and the Welsh Wizard". Politics.guardian.co.uk. Retrieved on 12 September 2015.
  34. ^ Chris Wrigley, Lloyd George and the challenge of Labour: The post-war coalition, 1918–1922 (Harvester Wheatsheaf, 1990).
  35. ^ Blake, Robert The Unknown Prime Minister: The Life and Times of Andrew Bonar Law, 1858–1923, London: Faber and Faber, 2011 p.86.
  36. ^ Mowat 1955,第9页.
  37. ^ Knirck, Jason K. Imagining Ireland's Independence: The Debates Over the Anglo-Irish Treaty of 1921. Rowman & Littlefield. 2006: 45. 
  38. ^ Cottrell, Peter The Anglo-Irish War: The Troubles of 1913–1922, London: Osprey, 2006 page 39.
  39. ^ 'A Declaration of War on the Irish People' The Conscription Crisis of 1918. The Irish Story. [202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6 May 2020) (英国英语). 
  40. ^ Election 1918 –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how Ireland voted. rte.ie. 2018-12-11 [202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July 2020) (英语). ; O'Toole, Fintan. Fintan O'Toole: The 1918 election was an amazing moment for Ireland. The Irish Times. [202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September 2020) (英语). 
  41. ^ Cottrell, Peter The Anglo-Irish War: The Troubles of 1913–1922, London: Osprey, 2006 page 29.
  42. ^ Gunther, John. Inside Europe. Harper & Brothers. 1940: 371. 
  43. ^ McMahon, Paul. British spies and Irish rebels: British intelligence and Ireland, 1916-1945. Boydell Press. 2008: 24 [30 April 2011]. ISBN 978-1-84383-376-5. 
  44. ^ Lyons, Francis. "The war of independence", in A New History of Ireland: Ireland Under the Un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pp.240–241
  45. ^ The End of the British Empire in Ireland. Public Record Office, The National Archives. [202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July 2020) (en-UK). 
  46. ^ Irish Freedom by Richard English (ISBN 978-0-330-42759-3), p. 287.; The Irish War of Independence by Michael Hopkinson (ISBN 978-0773528406), p. 115.; A Military History of Ireland by Thomas Bartlett and Keith Jeffery (ISBN 978-0521629898), p. 407.; Michael Collins: A Life by James Mackay (ISBN 1-85158-857-4), p. 106.
  47. ^ Lyons, p.244
  48. ^ Bardon, Jonathan. A History of Ulster. The Blackstaff Press. 1992. 
  49. ^ Whyte, Nicholas. The Irish Election of 1918. ARK. 25 March 2006 [30 Dec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August 2006). 
  50. ^ Countess Markievicz—'The Rebel Countess' (PDF). Irish Labour History Society. [17 Dec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18 April 2020). 
  51. ^ McGuffin, John. Internment – Women Internees 1916–1973. 1973 [22 March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September 2019). 
  52. ^ Archived copy (PDF). [23 May 20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8 July 2014).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各党大选政纲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