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春卷柯南/双喜分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教育方面,自2000年中国和新加坡签署谅解备忘录,促进教育合作后,。。

文化方面,⋯⋯

自1990年以来,前往新加坡旅行的中国旅客人数持续增长,至2017年,中国已取代印度尼西亚,成为新加坡最大的旅客来源国[1]。据新加坡旅游局统计,在2019年,到新加坡旅行的中国大陆旅客达36万人,创历年来新高。他们在新加坡的花费达到41万新加坡元,高于其他主要旅客来源国的旅客,其中又以购物开支为主,占整体消费的49%,比住宿和餐饮开支(23%)高了一倍[2]农历新年假期和暑假是中国大陆旅客访新的高峰期[3]。另一方面,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在2018年,到中国大陆旅行的新加坡旅客共有约98万人,在东南亚仅次于马来西亚和菲律宾[4]。来华的新加坡访客以观光旅客为主力,因经商或参与会议而前往中国者的比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东南亚国家,在2013年,他们总共为中国大陆带来了9亿4300万新加坡元的外汇收入。较常接待新加坡人的中国省市包括北京市上海市、沿海的浙江省江苏省,内陆旅游省份云南省,以及部分新加坡人的祖籍地福建省[5]:84-85。截至2019年,新加坡与37个中国大陆城市通航[6]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爆发后,新加坡是首个与中国大陆建立“快捷通道”的东南亚国家[7],按照规定,有需要的公务/商务人员经审批后,可在通过冠病检测的前提下,前往另一国展开公务/商务行程[8]

影视娱乐方面,新加坡放映中国电影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915年[9]邵氏兄弟早年在新加坡亦以进口中国影片(包括旗下天一影片公司的出品)起家[10]。1949年后,第一部在新加坡上映的中国大陆电影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1953年),该片和《五朵金花》、《刘三姐》都在新加坡华人社群掀起热潮。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新加坡政府禁映样板电影,但准许香港台湾电影取而代之,直至1980年代才恢复输入中国大陆影片。新加坡在1984年首次引进中国大陆电视剧水浒》(1983年)[11],之后又引入《西游记》(1982年-1988年)、《红楼梦》(1987年)等中国大陆剧集。这些剧集以亲和的方式展示中国的,吸引不少当地观众追看,其中《红楼梦》制作过程严谨,受到新加坡华人社群的广泛好评。同时,1984年至1999年期间,中国大陆共引进约60部新加坡电视剧,早期引进的《雾锁南洋》(1984年)和《人在旅途》(1985年)都引起不俗的反响。⋯⋯。1990年代,(古装片合拍、中国演员来新)

  • 笔记
    • 1984-1999
      • 新加坡在1984年首次引进中国大陆电视剧水浒》(1983年)[12],之后又引入《西游记》(1982年-1988年)、《红楼梦》(1987年)等中国大陆剧集,吸引不少当地观众追看,其中《红楼梦》制作过程严谨,受到新加坡华人社群的广泛好评。同时,1984年至1999年期间,中国大陆共引进约60部新加坡电视剧,早期引进的《雾锁南洋》(1984年)和《人在旅途》(1985年)都引起不俗的反响。⋯⋯。1990年代,(古装片合拍、中国演员来新)
    • 1999后
      • 2000年以来,中国大陆电视剧的制作水平大幅提升,2000年代的《还珠格格》(?),2010年代的《后宫甄嬛传》、《延禧攻略》等多部古装剧都曾引入新加坡,甚或受到新加坡观众的追捧。除了情感认同,这些作品深入剖析人性、节奏感恰到好处等优点也成为他们喜爱中国大陆剧集的原因。另一方面,中国大陆减少引入新加坡剧,加上新加坡剧舍弃原来自行配音的特色,失去原有的竞争力,以致新加坡剧在中国大陆的影响力逐渐减退,但展示峇峇娘惹文化的电视剧(如2008年的《小娘惹》)仍然受到中国大陆观众的欢迎。
      • (中国引入新加坡剧集、电影的历史,参见Zheng & Lye p. 240-245)
  • Lye Liang Fook. Singapore–China Relations: Building Substantive Ties amidst Challenges.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Singapore: 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 2018-04-06: 321-340. ISSN 0377-5437. JSTOR 26492784. 
    • 326,331页
      • 旅游业方面,前往新加坡旅行的中国旅客人数逐年增长,先在1998年成为新加坡第七大旅客来源国,然后在2002年超越马来西亚、澳洲(等国),成为第三大旅客来源国,之后在2003年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旅客来源国,仅次于印尼。2016年新中关系陷入低潮时,中国旅客人数反而达到286万,比去年同比增长36%,收窄与印尼(来新旅客人数289万人)之间的差距。中国旅客在新加坡旅游期间的花费也比其他国家的旅客多。最后,中国在2017年超越印尼,成为最大的旅客来源国。
      • 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覆盖多个方面,中国舞蹈团和乐团经常在妆艺大游行和春到河畔活动演出,中国故宫博物馆则在2009年和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合办“康熙盛世——故宫珍宝展”,并于2017年6月和新加坡国家文物局签订为期五年的谅解备忘录,就策划展览、互借文物、策展/保育人员互访、文物保育知识交流和探讨零售机会等方面展开合作。
      • 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新加坡,为中国文化中心开幕。该中心由建筑师刘太格设计,旨在促进双边文艺交流。两国的民间交流不限于人员方面,中国在2012年向新加坡赠送一对大熊猫,新加坡动物园也尽力撮合这对熊猫,令它们尽早开枝散叶。
  • Zheng & Lye 2015
    • p. 240-245
      • 中国大众传媒倾向以浪漫的方式展现新加坡融合各国文化,和中国大有不同的一面,他们对新加坡的看法更加纷陈,描写的重点和形象也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改变。
      • 1980-1990年代初,新加坡电视剧、电影和流行歌曲传入中国,塑造了这么一个形象:新加坡是华语圈的一部分,保留了中国许多文化观念和社会观念,当年中国大众传媒对新加坡的主流观点也是如此。从1990年代末开始,中国人开始把新加坡视为多元文化国家,在根本上和中国不是一回事,它既有传统的一面,也有现代的一面。后来中新人员交流渐趋频密,互联网的面世也改变了两国人民的沟通模式,对新加坡的普遍形象构成重大影响。
      • 1980-1990年代初,中新两国主要以间接的形式进行文化交流,同时新加坡的华语流行文化产品流入中国,能够迎合中国人的文化口味,营造了新加坡在中国民间的形象。当中最主要的流行文化产品是电视剧,(统计数据,见早报专稿),部分剧集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9年之后,中国减少引入新加坡剧,新加坡剧对中国人的影响自此大不如前,不过《小娘惹》(2008年)、《从唐山到南洋》等回顾新加坡华人如何形成身份认同的剧集仍然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其中,《小娘惹》讲述马来西亚一个土生华人家族的故事,展示了海峡殖民地的土生华人文化,以及20世纪现代思潮流入马来亚、新加坡之后,新马华人身份认同的转变,结果在中国大收旺场。在这部剧集中,只有细节(如饮食、服装、音乐)能够影响中国人对南洋的想像。
      • 新加坡和香港、台湾一样,人口以华人为主,而且都是发达国家/地区。当年中国大陆刚刚改革开放,在经济上、文化上跟上述三地仍然有莫大的差距。新加坡剧和港剧、台剧一样,题材上以爱情剧、职场剧、家庭伦理剧为主,表面上呈现了一个变化万千的世界,可实际上却展示了华人社会在经济起飞后所经历的转变,对中国观众来说,这反映了华语圈的过去,预示了中国未来的面貌,能够令他们产生共鸣。不过,这只是中国人想像出来的幻象,中国大陆经济起飞,建立起自己的影视体系之后,这个幻象也随之破灭。
      • 《人在旅途》(1985年)在80年代末引入中国大陆,颇受中国大陆观众欢迎。这部剧集讲述两对年轻情侣在新加坡一家国际酒店工作的经历,他们的工作环境非常功利,员工之间的竞争也很是激烈,主角最后得放弃爱人,专注事业。虽然这个桥段并不新颖(按:更早的港剧也有这种桥段),但是当年中国不少青年人也打算在工作岗位上闯一片天,同时面临价值冲突的困扰,因此这部剧集对他们来说具有叫座力。
      • 《雾锁南洋》在中国也取得佳绩。这部剧集讲述第一代华人移民到新加坡(原文为海峡殖民地)橡胶园工作的经历,他们不仅要忍受恶劣的生活环境,而且还要应付用高压手段压制华工,只管掠夺天然资源的的英国殖民者。这切合了中国大陆的民族主义情绪。
      • 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新加坡剧开始在中国大陆衰落,被中国大陆电视剧取代。至此,新加坡对中国输出的主要流行文化产品已经变成流行歌曲,而这些歌曲不一定有南洋风味。……
      • 新加坡电影也展示了现代新加坡的社会面貌,但是和新加坡剧一样,没有深入探讨新加坡的社会文化背景。《小孩不笨》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新加坡电影,讲述新加坡实行精英教育,竞争非常剧烈,家长期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能够勾起中国观众的学习经历。
  • 新加坡剧影响中国一代人 电视剧的南洋 忘不了的娘惹(死连,但可以从archive.org存档看源代码)
    •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大陆的电视剧制作能力较差,需要引进香港、台湾、新加坡电视剧填补空档。这些剧集既能满足精神文化上的需求和娱乐需求,也成为当年大陆人认识世界的窗口。
    • 2000年后,新加坡剧开始在中国大陆退潮,原因包括:一、中国大陆观众生活水平和品味提升,但是新加坡电视剧找不到突破点,与港剧、台剧、日剧相形见拙。二、新加坡电视台把电视剧送到大陆重新配音,原有的配音特色不复存在,令新加坡剧失去一大卖点。三、中国大陆的电视剧制作能力大幅提高,政府也开始保护国产剧,把新加坡剧推到很早或很晚的时段播放。
  • 从《刘三姐》到《中国好声音》 中国软实力在本地的前世今生(死连,但可以从archive.org存档看源代码)
  • 星期二特写 | 新中两地影视人 携手再掀南洋风
  • https://www.scmp.com/magazines/style/celebrity/article/3044293/michelle-yeoh-lawrence-wong-10-malaysian-and-singaporean

中国-文莱关系
双方在世界的位置

文莱

中国

中国-文莱关系指称的是中国历代文莱(包括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文莱达鲁萨兰国)之间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文莱达鲁萨兰国在1991年9月30日建交,并于其后互设大使馆,即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设立的中国大使馆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设立的文莱大使馆[13]。虽然截至2015年,文莱是较晚与北京当局建交的东南亚国家之一,然而中国与文莱之间却拥有一段可以上溯到东汉时期的历史关系[14]。另一方面,两国在南中国海南沙群岛的主权问题有所争议。

历史[编辑]

南京渤泥国王墓

中国とブルネイの関系は约2000年前、中国大陆に前汉王朝のころからあると历史家たちは考えている。また、13世纪ないし14世纪ごろに福建省アモイ中华民国金门県を中心とした出身の中国系入植者がボルネオ岛に到着し、现在のブルネイ周辺地域に定住したと考えられている[14]。文献としては、1225年ごろに赵汝适により书かれた‘诸蕃志’には、971年に渤泥国(现在のブルネイのあたりに存在したと考えられる都市国家)から王朝に朝贡した记录が残っている。1408年、ブルネイ第2代スルタン・国王アブドゥル・マジード・ハサンは、明王朝へ入贡していた际に病気を患い死亡し、南京にて埋葬され墓が建立された[14]。到了近代,文莱在1888年成为英国的保护国,而中华民国则于1912年在中国大陆成立。由于文莱在1920年代发现石油,很多华人移民都迁往文莱定居。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在中国大陆成立,当时文莱仍然是英国的保护国。中华民国政府播迁到台湾后,曾于1972年在文莱设立“远东贸易文化中心”[注 1]。文莱在1984年1月1日脱离英国独立后,直至1991年9月30日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互设大使馆并互派大使。

政治[编辑]

近年における二国间の政治指导者の会谈は南シナ海の问题と“南中国海各国行动宣言”の确认が主な事项となっている。近年の会谈を以下に述べる。2005年胡锦涛国家主席[15]2011年に温家宝総理がそれぞれブルネイを访问しボルキア国王と会谈した[16]。2013年4月,苏丹哈桑纳尔·博尔基亚访问中国,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会晤,并发表声明确认建立两国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17]。2013年10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文莱出席第16届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并进行正式访问,与苏丹哈桑纳尔·博尔基亚举行会谈[18]

経済[编辑]

中国とASEAN各国间の贸易における90%以上の品目がゼロ関税であるように、ブルネイもまた中国に対する平均関税を12.8%から0.6%に引き下げ、中国のブルネイに対する関税も以前の平均9.8%から平均0.1%に引き下げ、自由贸易圏を构筑している[19]。中国は、ブルネイの基干产业であるエネルギーの分野において、石油化学・天然ガス事业の数多く参画している[20]。そのような経済状况の中、ブルネイには首都バンダルスリブガワンと国内西部クアラ・ブライトの二か所に60年以上の历史を持つ华侨商业会议所がある[21]

军事[编辑]

西太平洋海军フォーラムには中国とブルネイ両国ともに参加し军事协力を行っている[22]

文化[编辑]

截至2006年,在文莱居住的华裔人士约有43,000人,占该国人口逾10%[23]。此外,南京市也已经和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缔结姐妹城市关系[24]

脚注[编辑]

注釈[编辑]

  1. ^ 中华民国与文莱未曾建立外交关系。

出典[编辑]

  1.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lye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 ^ Tourism Sector Performance: Q4 2019 Report (PDF). Singapore Tourism Board. 2020 [2020-09-18]. 
  3. ^ Visitor Profile. Singapore Tourism Analytics Network. Government of Singapore; Singapore Tourism Board. 2020-08-27 [2020-09-18]. 
  4. ^ 年度数据. 国家数据. 北京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9 [2020-09-18]. 
  5.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Zheng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6. ^ Business and Operations Review (PDF). A Decade of Distinct10n: Annual Report 2018/19. Singapore: Changi Airport Group. 2019: 45 [2020-09-21]. 
  7. ^ 中国放宽边境管制 允许新加坡等八国包机申请赴华. 联合早报 (新加坡报业控股). 2020-05-28: 18 [2020-09-21]. 
  8. ^ 黄顺杰. 入境前后须接受检测 新中快捷通道让公商务人员免隔离. 联合早报 (新加坡报业控股). 2020-06-04: 1 [2020-09-21]. 
  9. ^ The Alhambra. Malaya Tribune (Singapore). 1915-08-25: 10 [2020-09-19]. 
  10. ^ Afidah Abd Rahman. Shaw Organisation. Infopedia. Singapore: National Library Board. 2016-04-14 [2020-09-19]. 
  11. ^ 黄卓伦. 广播局将播映中国电视连续剧. 联合早报 (新加坡新闻与出版有限公司). 1984-07-12 [2020-09-20]. 
  12. ^ 黄卓伦. 广播局将播映中国电视连续剧. 联合早报 (新加坡新闻与出版有限公司). 1984-07-12 [2020-09-20]. 
  13. ^ 建交国家一览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5-07-25 [2015-09-28]. 
  14. ^ 14.0 14.1 14.2 China, Brunei: ties that bind. Asia Times Online(英语). 2015-07-25 [2015-09-28]. 
  15. ^ 胡錦濤主席、ブルネイ国王と会談 南中国海協力など. 人民网. 2005-04-21 [2015-09-28]. 
  16. ^ 温家宝総理、ブルネイ国王主催の歓迎会に出席. 人民网. 2011-11-24 [2015-09-28]. 
  17. ^ 習近平主席,ブルネイ国王と会談 戦略的協力関係に引き上げ.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大使馆. 2013-04-07 [2015-09-28]. 
  18. ^ 聚焦:李克强总理出访东南亚及出席亚洲领导人系列会议. 人民网. 2013-10-16 [2015-12-12]. 
  19. ^ 「自由貿易圏設立は経済統合への新たなスタート」易小准次官.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大使馆. [2015-09-28]. 
  20. ^ ブルネイの石油・ガス産業 (PDF). JPEC レポート. 2013-11-14 [2015-09-28]. 
  21. ^ ブルネイの華僑. 拓殖大学海外事情研究所付属华侨研究センター. [2015-09-28]. 
  22. ^ 各国海軍代表団が青島に到着 西太平洋海軍フォーラム出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大使馆. 2014-04-22 [2015-09-28]. 
  23. ^ Brunei(英語).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06 [2015-09-28]. 
  24. ^ Daljit Singh; Pushpa Thambipillai.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2012.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0 May 2012: 98–. ISBN 978-981-4380-23-2. 

外部链接[编辑]

笔记[编辑]

由于很多文莱华人在19世纪中叶之后成为沙巴(由英国北婆罗洲公司管辖)或砂拉越王国的居民,因此到了1911年,在文莱居住的华人只剩下736人,当中又以小商户居多[1]。直至In the modern times, relations are not so near as Brunei became a British protectorate on the 18th century。不过,由于自清末以来移居文莱的人数不多,而当地侨民也没有要求中国政府在文莱设领,保护华侨,因此清朝和中华民国都没有在文莱设领。中华民国政府播迁台湾后,才在1977年从驻吉隆坡的代表机构派员常驻文莱,并于1978年正式在文莱设立代表机构[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与文莱政府的接触相当有限[3]。而在1963年3月(文莱暴乱英语Brunei Revolt发生后一个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更表态支持文莱的“民族解放战争”,然而由于地理因素,北京不能够为发动暴乱的文莱人民党英语Brunei People's Party提供任何援助[4]。不过,当文莱达鲁萨兰国在1984年1月1日脱离英国独立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和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各自致电文莱苏丹哈芝·哈桑纳尔·博尔基亚,祝贺文莱独立,并宣布北京当局承认文莱政府,希望中国和文莱的关系可以增进[5]。然而,自1984年起可以自行处理外交事务的文莱政府并没有立即和北京建交:文莱政府在独立之初定下了三件首要的外交任务,即是加入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特别是东盟)、增进与传统贸易伙伴(美国日本西德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回教国家建立关系。文莱政府把派驻优质外交官视为与某国交往的最高规格,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东盟成员国,不是文莱的传统贸易伙伴,也不是回教国家,因此文莱不甚重视与北京建交的事宜。而且,文莱的政治精英(特别是文莱苏丹)认为共产主义令人厌恶,而这种意识形态因素也令文莱延迟与北京当局建交的日期。此外,文莱的华人社群规模较大(1984年华人占文莱人口20%),文莱当局也担心北京当局在文莱设置使领馆会为当地带来安全威胁(印尼曾发生类似事件),故此当地政府便对北京的东南亚策略也有所怀疑[3]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在当年的联合国大会上会见文莱外交及贸易大臣英语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 (Brunei)穆罕默德·博尔基亚英语Pengiran Muda Mohamed Bolkiah亲王之后,文莱和北京当局的官方交往得以开展。此后两国外长和高官会在联合国大会和其它国际场合举行会谈,讨论两国建交的问题;中国和文莱政府也开始互致国庆贺电。冷战结束后,北京结束对东南亚各国共产主义组织的支援,中国亦于1990年与印尼恢复邦交,促使中国和文莱建交。1991年9月30日,文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建交,成为最后一个与北京建立外交关系的东盟成员国。自此以来,中国大陆与文莱之间的政治关系一直友好,没有冲突。两国建交后多次派高层代表团互访(虽然这些访问通常和在其中一方举行的地区峰会同期)。两国发表的联合公报都强调要尊重双方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承诺促进两国关系和中国-东盟关系的增进等共同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一直赞赏文莱遵守一个中国政策。

博尔基亚在1993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位访华的文莱苏丹,同时中国和文莱签订协议,设立两国外交部之间的定期协商机制。1999年,苏丹再次访华,期间两国发表联合公报,倡议两国深化彼此间的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自此两国关系变得更为热络。2000年江泽民出席在文莱举行的Apec峰会,成为首位访问文莱的中国国家元首。

  1. ^ 刘国坚. 沙捞越的华人. 星洲日报 (吉隆坡). 1986-07-19. 
  2. ^ 陈鸿瑜. 11. 中華民國與東南亞各國外交關係史. 台北: 国立编译馆. 2004-10: 527–528. ISBN 9574544052. 
  3. ^ 3.0 3.1 Storey, Ian. 13. Southeast Asia and the Rise of China: The search for security. Oxon: Routledge. 2011: 268–269. ISBN 978-0-415-32621-6. 
  4. ^ Harun Abdul Majid. Rebellion in Brunei: The 1962 Revolt, Imperialism, Confrontation and Oil. International Library of Twentieth Century History 14. London: I.B. Tauris & Co. 2007: 129. ISBN 978-1-84511-423-7. 
  5. ^ 季士家. 中国文莱交往史考略. 史学月刊 (开封: 河南大学、河南省历史学会). 1987, (2): 89–91. ISSN 058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