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三拗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拗汤中医方剂名,为辛温解表剂,此剂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所编写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 [注 1]。此外,在《麻疹阐注》[2]、《扶寿精方》、《一盘珠》等中医典籍中也有收录此方。

功用[编辑]

宣肺平喘,其组方药物在近10年来出现在发作期哮喘症治中,占哮喘发作期方剂的组成部分。[3]

方剂组成[编辑]

有不同的组成,出处及组成如下: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续添诸局经验秘方):甘草(不炙)、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各等分,研为粗末,加生姜5片,水煎。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4]
  • 《麻疹阐注》卷一方:麻黄石膏杏仁,水煎服。
  • 《扶寿精方》:麻黄5钱,石膏1两,细茶5钱,甘草5钱(火炮,去皮)。
  • 《一盘珠》麻黄茸8分,杏仁8分,桔梗8分,荆芥8分。

方义[编辑]

  • 麻黄主发汗,在《伤寒论[5]当中,一般皆有“去节”的要求,但本方却保留之,在《医方集解》中解释其带节的原因,乃在于去节之麻黄,发汗力较强;本方只取微汗,发汗不宜太过,故不去节。
  • 杏仁主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药品化义》[6]中指出,杏仁若连皮尖则药力锐,去皮尖则药缓。
  • 甘草若炙过,有缓和药性的作用,但若生用,则药效速率较快,在《医方集解》中有提及:“甘草生用,补中有发也。”

参考书籍[编辑]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
  • 清.张霞溪,《麻疹阐注》
  • 明.吴旻选辑,《扶寿精方》
  • 清.洪金鼎,《一盘珠》
  • 清.汪昂,《医方集解》[8]
  • 明.贾所学,《药品辨义》
  •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

注释[编辑]

  1.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收录的方剂均系宋代民间常用的有效中药方剂,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书中许多方剂至今仍广泛使用于临床治疗。

参考资料[编辑]

  1. ^ 陈师文. 链接至维基文库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维基文库 (中文). 
  2. ^ 张霞溪. 链接至维基文库 《麻疹闡註》. 维基文库 (中文). 
  3. ^ 范欣生. 三拗湯方證與應用探討.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12月, 25 (6). 
  4. ^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
  5. ^ 《伤寒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6. ^ 《药品化义》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7.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8. ^ 《医方集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相关条目[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