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协会
中国协会(英语:China Association),该组织是英国商人协会,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代表在与中国、香港和日本进行贸易的英国公司,捍卫其利益。该协会的成员包括代表大型陶瓷公司如太古集团的代表、怡和洋行、Paton & Baldwins、以及壳牌石油公司等;此外,还包括曾在远东工作的国会议员、退休的领事和军事官员[1]。
该协会的主要职责在于代表其会员,向英国政府和相关中国当局进行游说,以维护其成员的商业利益。经常会与伦敦商会、地方商会以及英国工业联合会等组织联合行动。
基金会
[编辑]1889年3月4日,在伦敦茅草屋俱乐部为“与远东有联系的绅士”举行的就职晚宴上,提出了成立“中国协会”的提议[2]。1889年4月11日,中国协会在一次会议上正式成立,首任主席为阿尔弗雷德·登特爵士。1890年3月,中国协会举办了第一届年会,首年吸引了111名会员加入。协会的官员选举每年举行一次。 该协会的资金来源包括入会费、会员会费和捐款,这些资金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管理。
发展
[编辑]1892年至1893年期间,向香港、中国和日本的英国居民发出了建立分支机构的邀请。上海委员会于1892年12月成立,横滨委员会于同年成立,而香港委员会则于 1893年6月成立。到了1895年,会员人数已超过400名,其总务委员会被视为代表英国在华商业利益的公认代表。
鼓励中文学习
[编辑]1898年,中华会馆成立法团实用国文学校。1917年,该学校并入东方学院,开始教授普通话。
部门
[编辑]到了1900年,中华会馆内部出现了分裂,这是因为该协会对英国政府的战略产生了分歧。当时,受到来自俄罗斯、法国和日本等国商业竞争日益加剧的影响,总务委员会和上海委员会的一些成员开始认为,中华会馆对外交部的影响力被夸大了,英国政府未能有效代表英国商业在中国的利益。因此,他们认为需要通过公众压力来促使政府采取行动。
在这种背景下,爱德华·艾克罗伊德爵士提出了改变策略,将协会重组为“联盟”。然而,这一提案遭到了否决。于是,持不同意见的人们成立了中国同盟,由R.A. 耶尔伯格(Yerburgh)担任主席,乔治·贾米森(George Jamieson)担任秘书[3]。
到了1903年4月,上海委员会呼吁中华会馆与中国同盟合并。虽然召开了一次特别股东大会,但该提案再次以微弱多数被否决。最终,中国同盟和中华会馆确实实现了合并。
二战结束后
[编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著共产党在中国的进展以及国民党对上海等重要城市的封锁,中国协会致力于提醒英国政府关注在日益困难的环境中运营的英国公司。在1950年至1952年期间,许多英国公司纷纷离开中国,协会积极采取行动,确保政府采取正式措施,以保护英国的资产和利益,同时满足可能出现的赔偿要求。
目前
[编辑]中国协会依然存在。每季度,它都会举办午餐会,邀请知名演讲嘉宾,分享他们对中国的看法、见解和智慧。安德鲁·伯恩斯爵士担任主席,詹姆斯·理查兹则担任副主席。该协会由英中贸易协会(CBBC)管理[4]。
档案
[编辑]该协会的档案被保存在伦敦的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
延伸阅读
[编辑]- N.A. Pelcovits, Old China Hands and the Foreign Office, (New York, 1948);
- R. Birdman, Britain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49- 1974, (London 1976).
参考资料
[编辑]- ^ Unless otherwise noted, information taken from SOAS library catalogue entry for China Association
- ^ Pelcovits, Nathan. Old China Hands and the Foreign Office. King's Crown Press. 1948: 159.[缺少ISBN]
- ^ See The Deseret News - Sep 5, 1900 for an article on George Jamieson and the China League.
- ^ CBBC website. www.cbbc.org
外部链接
[编辑]- 有关中国协会在德国经济学中央图书馆(ZBW)20世纪新闻档案中的Documents and clippings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