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二十七公墓

坐标24°49′48″N 121°04′24″E / 24.829879°N 121.073243°E / 24.829879; 121.07324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向义二十七公暨本境万善诸君墓
基本信息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新竹县新埔镇新民里民生街26号
主神向义二十七公
例祭农历七月十二
地图
地图

二十七公墓,全称向义二十七公暨本境万善诸君墓,是位于台湾新竹县新埔镇新民里的坟墓,在新星国小旁,埋葬乙未战争时在当地被劫杀的二十七员粤勇。

由来[编辑]

乙未战争,台湾民主国溃亡,唐景崧属下的广东籍士兵逃来中坜石头庄(今中坜火车站附近)时被劫杀。此屠杀事件立刻造成轰动,在桃竹苗杨梅新埔竹东峨眉亦陆续发生劫杀事件,今所忠义祠、三角林烈士祠,新埔二十七公庙等遗留墓冢祠宇均是。[1]

新埔人张绍武年轻时常去新埔文昌祠读书,他对文史工作者吕诚敏说曾在祠内听见一名陈姓与他人为前人之事争吵,因而得知当时劫杀的故事。据指出,当时争吵者一方,曾经赌咒杀人者后代不会有好下场。唐景崧部下何义等二十多人,从库银分得各一、二百银元,辗转从台北城来到新埔,经地方人士陈坤伦安排,暂住新埔文昌祠,时为1895年农历四月上旬。当时,有杨梅前来新埔的刘姓人士闻知,即与陈坤伦前往拜访何义等人,详问他们前往新埔的缘由。四月下旬某日,距离何义等人到新埔才数日,有新埔当地的流氓围堵文昌祠,将何义等人被押至新埔广和宫,钱财被全部强缴,并被捆住。当时,这些流氓正商议如何处理,一名杭州籍的旁观者,希望要求放何义等人一条生路,但带头的流氓当场以匕首将其刺死。他们怕何义等人报复,下手把何义等廿六人全部杀死。[2]

墓碑刻写于己亥年立。

文史工作者陈盛增曾访问新埔居民,从中得到当时共死了二十九名粤勇,二名另葬它处[1]。文史工作者黄有福调查,其中一人逃到新埔文昌祠时被截,在新埔广和宫前处死,据说还被煮来吃[3]。新埔国小退休、担任新埔镇老人会会长的周祖昭,将廿七公的死难资料予以搜集考证,整理后记录成篇,依他记录这些强盗那时叫作“桩柄贼”[4]

此外,褒忠亭义民庙庙祝林木潭说有人被缢死于义民庙庙前的老榕树上,他称逃难者为“河南军”[5]

乡民立了一座名为“向义二十七公暨本境万善诸君墓”的墓碑[6],又称“新埔二十七公庙”[1]。在1949年后,由范邱鉴将廿七公墓迁至新星国小崁下的旱坑万善祠旁,相互依附[7]。后来,新星国小前配合镇立公园即将开放,准备拓宽马路时,文史工作者希望保住该处万善祠和廿七王公,因此与镇公所在1996年12月14日开协调会[8]

祭祀[编辑]

新埔耆老张书麟说,当年那些杀死清朝官兵的草寇,不是病死就是绝子绝孙。地方人士为求安心,于是在他们遇劫的忌日,农历七月十二日,拈香拜祭,成为新埔的传统。[9]

当地客家人在扫新星国小旁的墓时会举行分醮墓的习俗,旁人能从中得到粄仔与零钱[10]

1950年代时,当地流行特种行业的茶室,从事茶室的人士往往来祭拜此墓[3]。他们来祭拜的原因是葬者皆为单身汉,传说能保佑特种行业,让生意更好[9]

二十七公墓与新埔万善祠
墓身近照
万善祠门牌有写新民里民生街26号。

参考[编辑]

  1. ^ 1.0 1.1 1.2 陈盛增. 「中壢神社」狛犬移鎮「忠義祠」. 《台湾文献别册》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6-06, (第17册) (中文(台湾)). 
  2. ^ 罗际鸿. 「二七王公」軼事為台灣近代史補註 田野訪查疑與唐景崧丘逢甲在前清時期被推舉為總統副總統有關. 《中国时报》. 1996-11-03 (中文(台湾)). 
  3. ^ 3.0 3.1 侯力元. 新竹27公墓 成了酒店財神爺. TVBS新闻. 2005-08-16 [2017-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中文(台湾)). 
  4. ^ 范扬恭. 探源 河南仔 魂斷新埔. 《联合报》. 1993-03-02 (中文(台湾)). 
  5. ^ 罗际鸿. 義民廟前榕樹典故穿鑿附會 傳聞兩百年前種植曾為吊人刑場 但真實性待考證. 《中国时报》. 1995-03-05 (中文(台湾)). 
  6. ^ 柯焜耀. 【鬼月廟會遊推薦行程】客家義民節 從新埔玩起. 《中国时报》. 1998-08-18 (中文(台湾)). 
  7. ^ 陈育贤. 「義民廟」所祀奉的是戰死的無名英雄. 《中国时报》. 1999-12-22 (中文(台湾)). 
  8. ^ 罗际鸿. 新埔拓寬馬路民眾盼保留古蹟. 《中国时报》. 1996-12-14 (中文(台湾)). 
  9. ^ 9.0 9.1 张念慈. 二十七公墓 抗日清兵長眠地 河南兵來台 被誤認是親日軍 遭草寇打死 每年農曆7月12 上香求平安 變成新埔傳統. 《联合报》. 2005-08-17 (中文(台湾)). 
  10. ^ 陈权欣. 分醮墓 春秋戰國已有. 《中国时报》. 2005-04-15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