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何连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何连基
性别
出生1926年
日治台湾新竹州苗栗郡苗栗街
逝世2016年(89—90岁)
台湾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26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2016年)
配偶李清娥

何连基(1926年—2016年1月10日),台湾苗栗县苗栗市客家人,资源回收业者,晚年赠土地建立晨曦会苗栗戒毒辅导一村。

生平[编辑]

何连基家族世居苗栗市文山里[1],为客家裔[2]。他家境困苦,仅读完小学就每天出外收鸡毛、鸭毛转卖赚钱,十三岁时丧父,依母亲靠务农养活四兄弟[1]。三十岁,他开始信仰基督教,并到苗栗长老教会聚会服事[2]。即使收入不高,他也每周奉献给教会,也会捐钱给孤儿院[3]

何连基与小一岁的妻子李清娥,每天的工作是捡拾别人丢弃的垃圾,搬运到坟墓山后的空地,清理、分类,挑出可卖钱的回收物,因回收场脏乱,被常被邻居检举,因此想要一块偏远的农地作回收[3]。1983年,他以自己土地换取位在苗栗市新英里、面积三七分的地[1]

1984年,林治平邀请香港晨曦会牧师刘民和到台湾从事福音戒毒[4]。该年,刘民和、江得力等晨曦会牧师,在台北县永和市保福路二段23巷37号设立戒毒所[5]。首位学员是王铭石,后戒毒成功[6]。由于晨曦会这栋建筑是公寓,空间有限,仅能以团体集中管理方式带领戒毒者,且对于长达一年半的戒毒期而言,公环境并不是很理想,因此亟需筹建农场式、隔离尘嚣的戒毒村[5]。在台北马偕医院作院牧的女儿何碧春提起这件事后,何连基到永和市的晨曦会现场实地了解,亲眼见到该会位处巷内,空间十分狭隘,便决心捐出地[5]

1988年6月3日,晨曦会董事林治平宣告一位老先生愿意捐出苗栗近郊三甲地作为戒毒村[7]。兴建处是位于苗栗市通往西湖乡三湖道旁的谷地,地形封闭,一边崖壁高达卅公尺,附近少有住家,在苗栗市长郭丰煊任内,曾选为建筑废土弃置场,但何连基坚持作为戒毒村[5]。苗栗长老教会曾政忠牧师回忆,何连基非常节省,宁可节省家里的开销去奉献帮助需要者[2]。当时正在服兵役的小儿子何碧安在军中接到教会通知,要他回家签署捐地文件,不觉得吃惊,因他认为父亲就是那种只要今日能吃饱,剩下的东西都可以助人,而不会想到明天要怎么过的人[3]

因政府规定要十公顷农地才能变更地目,且农地又要变更为丙种建地,才可扩建硬体措施,只好以兴建农舍的名义进行工程[5]。第一次兴建申请遭退件后,1990年8月9日,孙越、何连基、严道及刘民和,联袂拜访苗栗县长张秋华,望能鼎力相助[8]。1993年2月13日,苗栗戒毒辅导一村第一期工程落成,刘民和、陈保罗王建煊、孙越、陈淑丽等约五百人参加典礼[9]。建筑物包括礼堂、宿舍、餐厅、厨房、运动场、农场等,是台湾第一所大型的戒毒村[8]

联合晚报》记者李玉梅曾采访何连基的家,发现从大门到屋内,两旁均堆满垃圾,有厚纸板、各式各样破铜烂铁、旧衣物等,仅留一人容身的通道,屋内仍旧是以废弃物为主,后院还有一只大猪公发出难闻臭味[3]。他所捐土地,在1993年初估地价超过新台币千万元[5]。约一年后,同样是苗栗市的谢戊妹也捐出大片土地作公益[10]

捐出后,何连基又重临以前问题,只好向银行贷款三百万元,买了一甲在坟墓后方的茶地,平均每个月需三万元贷款,只得延长捡拾垃圾的工时[3]。之后,他为了救一名积欠地下钱庄大笔债务的修车厂老板,将造桥乡居住的房子与苗栗市文山里父亲留下的土地向农会抵押贷款一千多万元供对方还债,但车厂老板缴不出利息,导致自己遭殃[11]

2007年后,何连基房子、土地被查封后,由加恩教会牧师同工接助,在加恩教会刘凤媛牧师劝说下离开家乡,由小儿子何碧安牧师接至竹东镇的竹东教会[2]

2016年1月10日上午,何连基去世,享耆寿九十岁,葬于竹东雅各山基督教墓园[2]

参考[编辑]

  1. ^ 1.0 1.1 1.2 范荣达. 拾荒老人 捐地興建戒毒村 「施比受更有福」何連基生活雖刻苦 一擲千萬為善長樂 強調每分錢都是清清白白賺來的. 联合报. 1993-01-30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2.4 李容珍. 何連基告別傳奇一生 留下客家基督徒榜樣. 基督教论坛报. 2016-01-23 [202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3.3 3.4 李玉梅. 天地人物 何連基傳奇區區拾荒者 堂堂行善人 樂捐三甲地 成全戒毒村. 联合晚报. 1990-02-18 (中文(台湾)). 
  4. ^ 梁敬彦. 【追思林治平教授】劉民和:沒有林治平推動 就沒有台灣晨曦會. 基督教论坛报. 2024-05-01 [2024-05-03] (中文(台湾)). 
  5. ^ 5.0 5.1 5.2 5.3 5.4 5.5 范荣达. 《匯流社會大愛 走出陰暗毀減》 晨曦會 戒毒保衛站. 联合报. 1993-02-23 (中文(台湾)). 
  6. ^ 牛庆福. 吸毒的人越來越多 有些只有十幾歲 誰來拉他們一把……跳出毒藪 回頭是岸!福音戒毒中心展開活動 闢營地盼獲支持. 联合报. 1989-05-22 (中文(台湾)). 
  7. ^ 送炭到晨曦善士捐地 首座戒毒村設在苗栗. 联合报. 1988-06-04 (中文(台湾)). 
  8. ^ 8.0 8.1 何来美、黄敏中. 孫越等人熱心奔走 短期內即可在苗栗動工興建 建戒毒村 何連基捐三甲七分地. 联合报. 1990-08-10 (中文(台湾)). 
  9. ^ 范荣达. 苗栗戒毒村落成啟用 王建煊:毒品氾濫問題 將在立院反映. 联合报. 1993-02-14 (中文(台湾)). 
  10. ^ 范荣达. 苗栗老婦大手筆 捐地千坪建養老院 八三高齡謝戊妹 一生刻苦省吃儉用 連家具都是撿的 行善一擲七千萬 願留「學問」給兒孫. 联合报. 1995-10-11 (中文(台湾)). 
  11. ^ 傅潮标. 捐地蓋戒毒村 拾荒老人不求名. 自由时报. 2008-04-12 [202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9)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