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分倍河原之战 (室町时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分倍河原之战
日期享德4年1月21—22日(1455年2月7日—8日)
地点
结果 上杉氏镰仓公方击败
参战方
上杉氏 镰仓公方
指挥官与领导者
上杉显房
长尾景仲
足利成氏
结城成朝
兵力
不详 不详
伤亡与损失
不详 不详

分倍河原之战(日语:分倍河原の戦いぶばいがわらのたたかい Bubaigawaranotatakai)是在室町时代后期的享德4年(1455年)1月21日至22日于武藏国多摩川河畔分倍河原(现今东京都府中市)由足利成氏率领的镰仓公方势力和上杉显房率领的(总大将是在京都上杉房显关东管领势力之间进行的合战。

这次战役成为与应仁之乱并称为室町时代最大战乱的享德之乱的序幕。

背景[编辑]

永享之乱中灭亡的镰仓公方在经过10年后,为了再兴镰仓府日语鎌倉府而展开行动。在京都室町幕府管领细川胜元因为过去幕府和镰仓公方之间的对立,对于这些行动有所怀疑,因此表示反对,而前管领畠山持国越后国守护上杉房定则表示赞成。最后,幕府同意再兴。

被选为新镰仓公方的是被幕府消灭的前公方足利持氏的遗儿永寿王丸,而被选为辅佐永寿王丸的新关东管领则是前关东管领上杉宪实的儿子宪忠山内上杉家)。已经出家的宪实考虑到此前的永享之乱中,是因自己与持氏的意见对立而起,因此永寿王丸会怨恨自己和自己的儿子,于是强迫宪忠辞退。不过在山内上杉家的家宰长尾景仲扇谷上杉家的家宰太田资清强烈劝导之下,宪忠最终答应。

文安4年(1447年),永寿王丸和宪忠进入镰仓,宪忠被任命为关东管领。宝德元年(1449年),永寿王丸元服,被任命为从五位下左马头,并拜领将军足利义成(后来的义政)的偏讳,改名为足利成氏,正式就任第5代镰仓公方。此后,成氏登用在永享之乱和结城合战中为镰仓公方家殉死的武将遗儿结城成朝簗田持助里见义实等人为侧近,引起上杉氏和上杉家臣团的强烈反对。

宝德2年(1450年),持助奉成氏之命,押领日语押領相模国镰仓郡日语鎌倉郡长尾乡(现今横滨市荣区长尾台)(长尾乡是上杉氏的第一重臣长尾氏的发祥地,此地的御灵宫是长尾氏一门日语一門祭祀祖先的中心)。此事激起长尾景仲等长尾氏一族的愤慨,于是与同情长尾氏的太田资清(景仲的女婿)一同强烈抗议,但是成氏侧并不打算归还领地。

4月20日,景仲和资清率领5百骑进入镰仓并发动政变。不过成氏在事前就得到情报,于夜里在小山持政等人保护下逃离镰仓,并在江之岛坚守。21日,突入镰仓的景仲等人为了追击成氏而追往江之岛,而小田持家宇都宫等纲千叶胤将为了救援成氏,率军赶到江之岛,两军在由比滨交战。长尾太田军惨败,加上主君宪忠在不明情况下,为了救援成氏而命令小幡氏日语小幡氏等出阵,于是景仲和资清就逃进资清的主君上杉持朝(前扇谷上杉家当主)的糟谷馆(现今神奈川县伊势原市)。虽然宪忠完全没有参与此事,不过袭撃者是长尾和太田的士兵,因此受到处罚(江之岛合战)。

得知这次事态的幕府让当时复归管领职的畠山持国作出仲裁,持国下达对成氏有利的裁定。8月4日,成氏返回镰仓。10月,宪忠恢复职务。在宪忠的求情下,景仲等人亦被赦免。此后,成氏侧和宪忠侧的武士经常因为押领对方的所领而对立。

对此,取替持国而再次就任管领的细川胜元提出削减镰仓公方的权力。另一方面,宪忠的义父上杉持朝考虑到继续对此放任不理的话,会对女婿宪忠的性命有危险,于是秘密与长尾景仲一同进入上杉氏的本国上野国,并准备讨伐成氏。而掌握以上行动的成氏和周边势力,亦开始秘密准备对抗的策略。

经过[编辑]

享德3年12月27日(1455年1月15日)晚上,身在镰仓管领屋敷的宪忠收到成氏发出的紧急出仕命令(此时,景仲因为年终将近,于是拜托同样是家宰的义兄长尾实景留守,自身则前往长尾乡御灵宫准备参诣),于是宪忠前往成氏的御所。

宪忠进入御所后,被结城成朝里见义实武田信长等军势包围,宪忠在完全无法抵抗的情况下,被结城家臣多贺谷高经(后来的朝经)、氏家兄弟杀死。同时,岩松持国率领的别动队袭撃管领屋敷,杀死实景等上杉氏家臣。

闻知宪忠被暗杀的景仲返回镰仓,直接前往管领屋敷放火,并把宪忠的正室(上杉持朝的女儿)等生还者送往持朝的糟谷馆避难。到达糟谷馆的景仲与持朝和持朝的嫡男显房(扇谷上杉家当主)、犬悬上杉家宪秋小山田上杉家藤朝等上杉一族要人协议,决定要迎身在京都上杉房显(宪忠的弟弟)为次任关东管领和讨伐成氏。之后,景仲直接进入领国上野聚集士兵,并派遣使者向越后国守护上杉房定请求援军,还直接派遣嫡男景信前往京都,把这次事件报告幕府,以及要迎接房显一事。

翌年(1456年)1月5日,成氏为了攻略上杉氏的本国上野,从镰仓出发,并进入武藏国府中的高安寺日语高安寺。另一方面,得知此事的持朝为了夺取镰仓而出阵。翌日,持朝在相模国岛河原(现今神奈川县平冢市)被留守在镰仓的武田信长迎撃而败退。得知此事的长尾景仲则直接率领上野和武藏的士兵向府中出撃,上杉一族亦为了与其合流而出阵。

1月21日,结集在府中近郊的上杉军2千骑攻向高安寺,不过成氏军率领5百骑向分倍河原出击,在成氏军的突撃下,上杉军陷入混乱,先锋上杉宪秋在立河原(现今东京都立川市)被敌人直接攻击,受到致命伤的宪秋在千钧一发间被家臣救走,在高幡不动日语高幡不動(一说指是荏原郡池上)自杀。得知宪秋自杀的上杉显房等人被激怒,翌日,显房率领新力军5百骑向分倍河原进军。

在战斗开始时,上杉军的先锋大石房重等人战死,不过因为成氏军亦受到很大伤害,双方不分胜负,结城成朝等军势袭击上杉军,因此上杉军开始后退,更因为前往相模的退路被切断,上杉军开始往东面溃走。成朝率领成氏军继续追击,显房和藤朝在武藏夜濑(三鹰市)被包围。24日,显房和藤朝自杀。成功逃走的长尾景仲则率领残军,逃到常陆国小栗城(现今茨城县筑西市)。

战后[编辑]

此后,足利成氏乘势攻略上杉侧在武藏国的据点,得知景仲在小栗城后,在3月3日进入下总国古河城,得到那须资持筑波润朝小田朝久等人支援后,开始攻撃小栗城。途中,朝久突然死去。闰4月,成氏军攻陷小栗城,令景仲败走。另一方面,显房的儿子政真被立为在扇谷上杉家当主,而太田资清则负起显房战死的责任而出家,资清的儿子资长(后来的太田道灌)就任家宰

而在京都方面,室町幕府在年初就收到此战的消息,因为亦有意见同情成氏,于是议论变得相当复杂。3月,因为管领细川胜元的意见,幕府向以上杉氏一族为首和周边的守护今川范忠骏河国)、小笠原光康信浓国)、宇都宫等纲下野国)、千叶胤直下总国前守护)等人在下达成氏讨伐令。宇都宫氏日语宇都宮氏千叶氏江之岛合战中属于成氏侧,宇都宫氏的父亲持纲(前代当主)被成氏的父亲持氏所杀,因此一直等待复仇的机会,而千叶氏则因为江之岛合战时期的当主兼守护胤将突然死去,与持氏对立的前代当主胤直复归,于是两家与今川氏小笠原氏日语小笠原氏一同加入成氏讨伐军。

身在京都的今川范忠受后花园天皇赐予锦御旗日语錦御旗后,直接返回本国并带兵出阵。6月16日,击破武田信长等人,并占领镰仓。而越后国守护上杉房定亦秘密从京都进入越后,并拥立新的关东管领上杉房显,于上野国三宫原(现今群马县吉冈町)与岩松持国等在上野的成氏派交战。另一方面,宇都宫等纲受成氏直接攻撃,因为宇都宫城被攻陷而被重臣们追放;千叶胤直亦被拥立反对讨伐军的亲成氏派的马加康胤的重臣原胤房攻灭。

成氏见到这个状况后,判断自己难以返回镰仓,于是进入古河城日语古河城,并宣布古河城成为新的御所,于是被称为古河公方。此后,成氏军和上杉军在关东地方各地继续交战,双方以利根川(当时的利根川与现在的不同,是流向南方的江户湾)为界,东侧被成氏军占领,而西侧则被上杉侧占领。7月,朝廷以关东的战乱为理由,把元号改为康正,于是利根川西侧使用“康正”的元号,但是东侧的成氏阵营不跟随追讨自己不当的朝廷和幕府的改元,依然继续使用“享德”的元号(之后朝廷5次改元,但是成氏阵营在之后23年间仍然使用“享德”的元号,期间,京都爆发应仁之乱时,依然保持敌对的中立)。

此后,关东地方在之后的28年都陷入被称为“享德之乱”的状态。

外部链接[编辑]

相关条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