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朝录尚书事、尚书令、尚书仆射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朝尚书台因袭东晋之制,以尚书令为台主,仆射、尚书分领诸曹,其中左仆射(或仆射)领殿中、主客二曹,右仆射(或祠部尚书)领祠部、仪曹二曹,五尚书分领其馀诸曹。诸公录尚书事,则位在尚书令之上[1]南朝梁时,改尚书台为尚书省[2]

南朝宋时,尚书令、仆射为第三品[3]南朝梁时,尚书令位列十六班,尚书左仆射、尚书仆射、尚书右仆射位列十五班。南朝陈时,尚书令为第一品,仆射为第二品,秩均为中二千石[2]

下表列出南朝历任录尚书事、尚书令、尚书仆射。

录尚书事[编辑]

序次 姓名 授职时间 离职时间 爵位 备注 授职君主
宋(420年-479年)
1 徐羡之 永初三年正月癸丑(422年)[4] 元嘉三年正月丙寅(426年)[5] 南昌县开国公 迁自尚书令;伏诛 宋武帝
2 王弘 元嘉三年正月丁卯(426年)[5] 元嘉九年五月壬申(432年)[5] 华容县开国公 迁自江州刺史;卒官 宋文帝
3 刘义康 元嘉六年正月癸丑(429年)[5] 元嘉十七年十月戊午(440年)[5] 彭城郡王 迁自荆州刺史;迁江州刺史
4 刘义恭 元嘉十七年十月戊午(440年)[5] 孝建元年六月戊子(454年)[6] 江夏郡王 迁自南兖州刺史;省录尚书事
5 刘义宣 元嘉三十年四月庚午(453年)[6] 孝建元年六月戊子(454年)[6] 南谯郡王→南郡王 迁自荆州刺史;省录尚书事 宋孝武帝
6 刘义恭 大明八年闰五月甲子(464年)[7] 永光元年八月癸酉(465年)[7] 江夏郡王 伏诛 宋前废帝
7 萧道成 昇明元年七月丙申(477年)[8] 昇明三年三月甲寅(479年)[9] 竟陵郡开国公 迁自尚书左仆射;迁相国 宋顺帝
齐(479年-502年)
1 褚渊 建元四年三月乙丑(482年)[10] 建元四年八月癸卯(482年)[10] 南康郡开国公 迁自尚书令;卒官 齐武帝
2 萧鸾 延兴元年七月丁酉(494年)[11] 延兴元年十月癸亥(494年)[12] 宣城郡开国公 迁自尚书令;即皇帝位 齐海陵王
3 萧衍 中兴元年十二月己巳(501年)[13] 中兴二年二月戊戌(502年)[14] 建安郡开国公 迁自尚书左仆射;迁相国 齐和帝
梁(502年-557年)
1 侯景 太清三年三月庚午(549年)[15] 大宝元年七月(550年)[16] 河南王 迁相国 梁武帝
2 王僧辩 承圣四年二月癸丑(555年)[17] 承圣四年九月甲辰(555年)[17] 永宁郡开国公 迁自尚书令;伏诛 晋安王承制
3 陈霸先 太平元年九月壬寅(556年)[17] 太平二年九月辛丑(557年)[18] 义兴郡开国公 迁自尚书令;迁相国 梁敬帝
陈(557年-589年)
1 陈顼 天康元年五月庚寅(566年)[19] 光大三年正月甲午(569年)[20] 安成郡王 迁自尚书令;即皇帝位 陈废帝

尚书令[编辑]

序次 姓名 授职时间 离职时间 爵位 备注 授职君主
宋(418年-479年)
1 孔季恭 义熙十四年六月(418年)[21] 义熙十四年(418年)[22] 迁自太尉军谘祭酒;固辞迁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 宋公
2 徐羡之 永初二年正月丙寅(421年)[4] 永初三年正月癸丑(422年)[4] 南昌县开国公 迁自尚书仆射;迁司空、录尚书事 宋武帝
3 傅亮 永初三年(422年)[23] 元嘉三年正月丙寅(426年)[5] 建城县开国公 迁自尚书仆射;伏诛 宋少帝
4 王敬弘 元嘉六年四月癸亥(429年)[5] 元嘉六年五月癸巳(429年)[5] 迁自尚书左仆射;迁特进、左光禄大夫 宋文帝
5 何尚之 元嘉二十八年五月戊申(451年)[5] 孝建元年正月甲辰(454年)[6] 都乡侯 迁自尚书左仆射;迁左光禄大夫、护军将军
6 刘宏 孝建二年十月壬午(455年)[6] 大明二年三月丁未(458年)[6] 建平郡王 迁自中书监、尚书左仆射;卒官 宋孝武帝
7 柳元景 大明三年正月己丑(459年)[6] 大明七年正月己丑(463年)[6] 巴东郡开国公 迁自领军将军;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8 刘义恭 大明七年十二月己未(463年)[6] 大明八年闰五月庚申(464年)[7] 江夏郡王 迁中书监
9 柳元景 大明八年闰五月庚申(464年)[7] 永光元年八月癸酉(465年)[7] 巴东郡开国公 伏诛 宋前废帝
10 刘子尚 景和元年八月甲戌(465年)[7] 景和元年十一月己未(465年)[24] 豫章郡王 伏诛
11 刘休仁 景和元年十二月癸亥(465年)[24] 泰始七年五月戊午(471年) 建安郡王 自杀 宋明帝
12 袁粲 泰始七年五月庚午(471年)[24] 元徽元年十一月丁丑(473年)[25] 兴平县开国子 迁自尚书右仆射;母丧去职
元徽元年十二月乙巳(473年)[25] 元徽二年九月丁酉(474年)[25] 迁中书监 宋后废帝
13 褚渊 元徽二年九月丁酉(474年)[25] 元徽三年六月癸未(475年)[25] 雩都县开国伯 固让
14 袁粲 元徽三年七月庚戌(475年)[25] 昇明元年七月丙申(477年)[26] 兴平县开国子 迁自中书监;迁中书监
15 刘秉 昇明元年七月丙申(477年)[8] 昇明元年十二月壬申(477年)[8] 当阳县开国侯 迁自中书令;伏诛 宋顺帝
16 王僧虔 昇明二年二月庚辰(478年)[8] 昇明三年四月壬辰(479年)[9] 迁自尚书左仆射
齐(479年-502年)
1 萧嶷 建元元年四月戊戌(479年)[27] 建元元年九月乙巳(479年)[27] 豫章郡王 迁自荆州刺史;迁荆湘二州刺史 齐高帝
2 褚渊 建元元年九月丙午(479年)[27] 建元四年三月乙丑(482年)[10] 南康郡开国公 迁录尚书事
3 王俭 建元四年三月乙丑(482年)[10] 永明七年五月乙巳(489年)[10] 南昌县开国公 迁自尚书左仆射;卒官 齐武帝
4 柳世隆 永明七年五月甲子(489年)[10] 贞阳县开国公 迁自尚书左仆射;以疾免[28]
5 萧子良 永明十年正月戊午(492年)[10] 永明十年(492年)[29] 竟陵郡王 迁中书监
6 萧鸾 永明十一年八月壬午(493年)[30] 延兴元年七月丁酉(494年)[11] 西昌县开国侯 迁自尚书左仆射;迁录尚书事 齐郁林王
7 王晏 延兴元年八月甲辰(494年)[11] 建武四年正月丙辰(497年)[12] 曲江县开国侯 迁自尚书左仆射;伏诛 齐海陵王
8 徐孝嗣 建武四年二月甲子(497年)[12] 永元元年十月乙未(499年)[31] 枝江县开国公 迁自尚书左仆射;伏诛 齐明帝
9 萧懿 永元二年四月乙亥(500年)[31] 永元二年十月己卯(500年)[31] 临湘县开国侯 迁自尚书右仆射;伏诛 齐东昏侯
10 萧颖胄 中兴元年三月乙巳(501年)[13] 中兴元年十一月壬寅(501年)[13] 迁自相国左长史;卒官 齐和帝
11守 王亮 中兴二年二月己酉(502年)[13] 中兴二年四月壬戌(502年)[14] 汝南县开国侯
梁(502年-557年)
1 王亮 天监元年四月丁卯(502年)[32] 天监二年正月丙辰(503年)[32] 豫宁县开国公 迁自中书监;免官 梁武帝
2 谢朏 天监二年六月丁亥(503年)[32] 天监四年十二月(505年)[32] 迁自左光禄大夫;母忧去职
3 沈约 天监六年闰月乙丑(507年)[32] 天监九年正月乙亥(510年)[32] 建昌县开国侯 迁自尚书左仆射;迁左光禄大夫
4 王莹 天监九年正月乙亥(510年)[32] 天监十五年六月庚子(516年)[32] 建城县开国公 迁自右光禄大夫;迁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5 袁昂 天监十八年正月甲申(519年)[32] 普通三年正月庚子(522年)[15] 迁自尚书左仆射;迁中书监
普通四年十月庚午(523年)[15] 中大通五年九月甲寅(533年)[15] 迁自中书监;迁特进、左光禄大夫
6 何敬容 大同五年正月乙卯(539年)[15] 大同十年五月丁酉(544年)[15] 迁自丹杨尹;免官
7 谢举 太清二年正月辛丑(548年)[15] 太清二年十二月戊申(548年)[15] 迁自尚书仆射;卒官
8兼 萧会理 太清三年七月庚午(549年)[33] 大宝元年十月壬寅(550年)[33] 南康嗣王 遇害 梁简文帝
9 萧恪 太清四年九月辛酉(550年)[34] 太清四年九月(550年)[34] 南平嗣王 迁荆州刺史 湘东王承制
10 王僧辩 太清五年五月癸未(551年)[34] 承圣四年二月癸丑(555年)[17] 长宁县开国公→永宁郡开国公 迁录尚书事
11 陈霸先 绍泰元年十月壬子(555年)[17] 太平元年九月壬寅(556年)[17] 长城县开国侯→公 迁录尚书事 梁敬帝
陈(557年-589年)
1 陈顼 天康元年三月己卯(566年)[35] 天康元年五月庚寅(566年)[19] 安成郡王 迁录尚书事 陈文帝
2 江总 至德四年十月癸亥(586年)[36] 祯明三年正月甲申(589年)[36] 迁自尚书仆射 陈后主

尚书仆射/尚书左仆射[编辑]

序次 姓名 授职时间 离职时间 爵位 备注 授职君主
宋(418年-479年)
1 王弘 义熙十四年六月(418年)[21] 义熙十四年(418年)[37] 华容县五等侯 迁自太尉左长史;迁江州刺史 宋公
2 徐羡之 义熙十四年(418年)[23] 永初二年正月丙寅(421年)[4] 南昌县开国公 迁自吏部尚书;迁尚书令
3 傅亮 永初三年正月癸丑(422年)[4] 永初三年(422年)[23] 建城县开国公 迁自太子詹事;迁尚书令 宋武帝
4左 王敬弘 元嘉三年二月戊午(426年)[5] 元嘉六年四月癸亥(429年)[5] 迁自金紫光禄大夫;迁尚书令 宋文帝
5左 刘义庆 元嘉六年四月癸亥(429年)[5] 元嘉八年八月甲辰(431年)[5] 临川郡王 迁中书令
6 殷景仁 元嘉九年七月庚午(432年)[5] 元嘉十七年十一月癸丑(440年)[5] 迁自领军将军;卒官
7 王球 元嘉十七年十二月癸亥(440年)[5] 元嘉十八年十一月戊子(441年)[5] 迁自金紫光禄大夫;卒官
8 孟𫖮 元嘉十八年十一月己亥(441年)[5] 元嘉二十二年七月己未(445年)[5] 迁自丹杨尹
8左 元嘉二十二年七月己未(445年)[5] 元嘉二十三年正月十一月庚申(446年)[5]
9左 何尚之 元嘉二十五年九月辛未(448年)[5] 元嘉二十八年五月戊申(451年)[5] 都乡侯 迁自尚书右仆射;迁尚书令
10 徐湛之 元嘉二十八年五月戊申(451年)[5] 元嘉三十年二月甲子(453年)[5] 枝江县开国侯 迁自太子詹事;被杀
11左 萧思话 元嘉三十年四月庚午(453年)[6] 元嘉三十年五月戊戌(453年)[6] 封阳县开国侯 迁自兖冀二州刺史;固辞迁中书令、丹杨尹 宋孝武帝
12左 刘宏 元嘉三十年五月戊戌(453年)[6] 孝建二年十月壬午(455年)[6] 建平郡王 迁尚书令
13左 褚湛之 大明二年二月乙酉(458年)[6] 大明四年五月丙戌(460年)[6] 都乡侯 迁自丹杨尹、金紫光禄大夫;卒官
14左 刘延孙 大明五年十月甲寅(461年)[6] 大明六年六月辛酉(462年)[6] 东昌县开国侯 迁自南徐州刺史;卒官
15左 刘遵考 大明六年九月乙未(462年)[6] 大明八年九月癸卯(464年)[7] 营浦县开国侯 迁自尚书右仆射;迁特进、右光禄大夫
16左 王僧朗 大明八年(464年)[38] 大明八年(464年)[38] 迁自湘州刺史;迁侍中、特进
17 颜师伯 大明八年十二月乙酉(464年)[7] 永光元年八月庚午(465年)[7] 平都县开国子 迁自尚书右仆射 宋前废帝
17左 永光元年八月庚午(465年)[7] 永光元年八月癸酉(465年)[7] 伏诛
18 王景文 泰始元年十二月壬申(465年)[24] 泰始二年二月乙丑(466年)[24] 建陵县五等子 迁自尚书右仆射;固辞迁散骑常侍、中书令 宋明帝
19左 蔡兴宗 泰始二年二月乙丑(466年)[24] 泰始三年三月丙子(467年)[24] 乐安县开国伯 迁自吏部尚书;迁郢州刺史
20 袁粲 泰始三年五月壬戌(467年)[24] 泰始六年六月癸卯(470年)[24] 兴平县开国子 迁自太子詹事;迁尚书右仆射
21左 王景文 泰始六年六月癸卯(470年)[24] 泰豫元年三月己未(472年)[24] 江安县开国侯 迁自江州刺史;卒官
22左 刘秉 泰豫元年十一月己亥(472年)[25] 元徽四年(476年)[39] 当阳县开国侯 迁自郢州刺史;迁中书令 宋后废帝
23左 萧道成 元徽四年六月乙亥(476年)[25] 昇明元年七月丙申(477年)[8] 西阳县开国公 迁录尚书事
24 王僧虔 昇明元年七月辛丑(477年)[8] 昇明元年十二月乙亥(477年)[8] 迁自尚书右仆射 宋顺帝
24左 昇明元年十二月乙亥(477年)[8] 昇明二年二月庚辰(478年)[8] 迁尚书令
25左 王延之 昇明二年二月庚辰(478年)[8] 昇明三年正月甲辰(479年)[8] 迁自尚书右仆射;迁江州刺史
26 萧赜 昇明三年正月辛亥(479年)[8] 昇明三年四月壬辰(479年)[8] 闻喜县开国公→齐公世子→齐王太子
齐(479年-502年)
1左 王俭 建元二年(480年)[40] 建元四年三月乙丑(482年)[10] 南昌县开国公 迁自尚书右仆射;迁尚书令 齐高帝
2左 王延之 建元四年(482年)[41] 永明二年(484年)[41] 迁自中书令;迁特进、右光禄大夫 齐武帝
3左 李安民 永明二年(484年)[42] 永明二年(484年)[42] 康乐县开国侯 迁自丹杨尹;迁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
4左 柳世隆 永明二年(484年)[28] 永明四年四月丁亥(486年)[10] 贞阳县开国公 迁自尚书右仆射;迁湘州刺史
5 王奂 永明四年(486年)[43] 永明六年闰十月辛卯(488年)[10] 迁自尚书右仆射;迁领军将军
6左 柳世隆 永明六年(488年)[28] 永明七年五月甲子(489年)[10] 贞阳县开国公 迁自湘州刺史;未拜迁尚书令
7左 王奂 永明七年(489年)[43] 永明九年六月甲戌(491年)[10] 迁自领军将军;迁雍州刺史
8左 萧鸾 永明十年(492年)[12] 永明十一年八月壬午(493年)[30] 西昌县开国侯 迁自尚书右仆射;迁尚书令
9左 王晏 永明十一年八月壬午(493年)[44] 延兴元年七月丁酉(494年)[11] 迁自尚书右仆射;迁尚书令 齐郁林王
10左 徐孝嗣 延兴元年(494年)[45] 建武四年二月甲子(497年)[12] 枝江县开国侯→公 迁自丹杨尹;迁尚书令 齐海陵王
11左 沈文季 永泰元年七月(498年)[44] 永元元年十月乙未(499年)[31] 西丰县开国侯 迁自尚书右仆射;伏诛 齐东昏侯
12左 萧衍 中兴元年三月乙巳(501年)[14] 中兴元年十二月己巳(501年)[14] 迁录尚书事 齐和帝
梁(502年-557年)
1 沈约 天监元年四月丁卯(502年)[32] 天监二年正月乙卯(503年)[32] 建昌县开国侯 迁自梁国吏部尚书 梁武帝
1左 天监二年正月乙卯(503年)[32] 天监二年十一月乙亥(503年)[32] 母忧去职
2左 王莹 天监三年正月癸丑(504年)[32] 天监六年四月丁巳(507年)[32] 建城县开国公 迁自尚书右仆射;迁丹杨尹
3左 沈约 天监六年四月丁巳(507年)[32] 天监六年闰月乙丑(507年)[32] 建昌县开国侯 迁自右光禄大夫;迁尚书令
4左 夏侯详 天监六年闰月甲申(507年)[32] 天监六年十二月丙辰(507年)[32] 丰城县开国公 迁自右光禄大夫;未拜卒
5左 张稷 天监七年十月丙寅(508年)[32] 天监十年正月癸卯(511年)[32] 江安县开国侯 迁自吴兴太守;迁青冀二州刺史
6左 张充 天监十年五月己卯(511年)[32] 天监十年(511年)[46] 迁自左卫将军、国子祭酒;迁吴郡太守
7左 袁昂 天监十五年六月庚子(516年)[32] 天监十八年正月甲申(519年)[32] 迁自尚书右仆射;迁尚书令
8左 王暕 天监十八年正月甲申(519年)[32] 普通元年正月己卯(520年)[15] 迁自尚书右仆射;母忧去职
9左 王份 普通元年正月己卯(520年)[15] 普通三年正月庚子(522年)[15] 迁自金紫光禄大夫;迁右光禄大夫
10左 王暕 普通三年正月庚子(522年)[15] 普通四年十一月甲辰(523年)[15] 迁自吴郡太守;卒官
11 徐勉 普通八年正月乙丑(527年)[15] 中大通三年六月丁未(531年)[47] 迁自尚书右仆射;迁特进、右光禄大夫
12左 何敬容 中大通五年十月庚申(533年)[15] 大同三年二月己丑(537年)[15] 迁自尚书右仆射;迁丹杨尹
13左 萧渊藻 大同三年二月己丑(537年)[15] 大同五年正月乙卯(539年)[15] 西昌县开国侯 迁自护军将军;迁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
14 张缵 大同五年正月乙卯(539年)[15] 大同九年(543年)[48] 利亭侯 迁自吏部尚书;迁丹杨尹
15 谢举 大同九年三月(543年)[15] 太清二年正月辛丑(548年)[15] 迁自太子詹事;迁尚书令
16 王克 太清二年正月辛丑(548年)[15] 大宝元年二月乙巳(550年)[33] 迁自守吏部尚书
16左 大宝元年二月乙巳(550年)[33] 大宝二年(551年) 梁简文帝
17左 王褒 承圣二年十一月戊戌(553年)[34] 承圣三年十一月己酉(554年)[34] 南昌县开国侯 迁自尚书右仆射;迁护军将军 梁元帝
18左 王冲 556年[49] 东安亭侯 迁自尚书右仆射 梁敬帝
19左 王通 太平二年正月壬寅(557年)[17] 太平二年十月乙亥(557年) 平乐亭侯[18] 迁自尚书右仆射
陈(557年-589年)
1左 王通 永定元年十月乙亥(557年)[50] 天康元年(566年)[49] 平乐亭侯 迁右光禄大夫 陈武帝
2 到仲举 天康元年(566年)[51] 天康元年(566年)[51] 建昌县开国侯 迁自尚书右仆射;迁金紫光禄大夫 陈文帝
3左 袁枢 天康元年五月丁酉(566年)[19] 光大元年正月癸酉(567年)[19] 迁自吏部尚书;卒官 陈废帝
4 沈钦 光大元年三月甲午(567年)[19] 太建元年正月丁酉(569年)[20] 建城县开国侯 迁自尚书右仆射
4左 太建元年正月丁酉(569年)[20] 太建元年(569年)[52] 迁义兴太守 陈宣帝
5 徐陵 太建三年正月癸丑(571年)[20] 太建四年正月丙午(572年)[20] 建昌县开国侯 迁自尚书右仆射
5左 太建四年正月丙午(572年)[20] 太建七年(575年)[53] 免官
6 王玚 太建七年六月壬辰(575年)[20] 太建七年十二月壬戌(575年)[20] 迁自尚书右仆射
6左 太建七年十二月壬戌(575年)[20] 太建八年五月庚寅(576年)[20] 卒官
7左 陆缮 太建八年六月甲寅(576年)[20] 太建十年十月戊子(578年)[20] 迁自尚书右仆射
7 太建十年十月戊子(578年)[20] 太建十一年十月甲戌(579年)[20]
7左 太建十一年十月甲戌(579年)[20] 太建十二年四月癸亥(580年)[20] 卒官
8 陈伯恭 太建十二年五月癸巳(580年)[20] 太建十三年正月壬午(581年)[20] 晋安郡王 迁自尚书右仆射
8左 太建十三年正月壬午(581年)[20] 太建十四年三月己巳(582年)[36] 迁湘州刺史
9 陈伯智 太建十四年三月己巳(582年)[36] 至德二年五月戊子(584年)[36] 永阳郡王 迁东扬州刺史 陈后主
10 江总 至德二年五月戊子(584年)[36] 至德四年十月癸亥(586年)[36] 迁自吏部尚书;迁尚书令
11 谢伷 至德四年十月癸亥(586年)[36] 祯明二年六月辛丑(588年)[36] 迁自吏部尚书;迁特进
12 袁宪 祯明二年六月辛丑(588年)[36] 祯明三年正月甲申(589年)[36] 建安县开国伯 迁自太子詹事

尚书右仆射[编辑]

序次 姓名 授职时间 离职时间 爵位 备注 授职君主
宋(420年-479年)
1 郑鲜之 元嘉三年二月戊午(426年)[5] 元嘉四年三月戊子(427年)[5] 龙阳县五等子 迁自豫章太守;卒官 宋文帝
2 江夷 元嘉六年四月癸亥(429年)[5] 元嘉八年二月戊午(431年)[5] 州陵县五等侯 迁自吏部尚书;迁湘州刺史
3 何尚之 元嘉二十二年七月己未(445年)[5] 元嘉二十五年九月辛未(448年)[5] 都乡侯 迁自中护军;迁尚书左仆射
4 王僧达 元嘉三十年四月壬申(453年)[6] 元嘉三十年六月庚戌(453年)[6] 迁自义兴太守;迁南蛮校尉 宋孝武帝
5 褚湛之 元嘉三十年六月庚戌(453年)[6] 孝建元年(454年)[54] 迁自丹杨尹;迁中书令、丹阳尹
6 刘延孙 孝建元年五月癸亥(454年)[6] 孝建二年二月辛巳(455年)[6] 东昌县开国侯 迁自吴兴太守;迁南兖州刺史
7 刘遵考 孝建二年五月戊戌(455年)[6] 孝建三年闰月戊午(456年)[6] 营浦县开国侯 迁自湘州刺史;迁丹杨尹
孝建三年九月壬戌(456年)[6] 大明三年正月己丑(459年)[6] 迁自丹杨尹;迁领军将军
8 刘秀之 大明三年七月丙子(459年)[6] 大明五年十月甲寅(461年)[6] 康乐县开国侯 迁自丹杨尹;迁雍州刺史
9 刘遵考 大明五年十二月壬申(461年)[6] 大明六年九月乙未(462年)[6] 营浦县开国侯 迁自领军将军;迁尚书左仆射
10 王僧朗 大明六年九月乙未(462年)[6] 大明七年正月丁亥(463年)[6] 迁自丹杨尹;迁太常
11 颜师伯 大明七年正月丁亥(463年)[6] 大明八年十二月乙酉(464年)[7] 平都县开国子 迁自右卫将军;迁尚书仆射
12 王景文 永光元年八月庚午(465年)[7] 泰始元年十二月(465年)[38] 建陵县五等子 迁自吏部尚书;父忧去职 宋前废帝
13 袁粲 泰始六年六月癸卯(470年)[24] 泰始七年五月庚午(471年)[24] 兴平县开国子 迁自尚书仆射;迁尚书令 宋明帝
14 褚渊 泰始七年五月庚午(471年)[24] 泰豫元年四月己亥(472年)[24] 雩都县开国伯 迁自吏部尚书;迁中书令、护军将军
15守 刘勔 泰豫元年四月己亥(472年)[24] 元徽二年五月壬辰(474年)[25] 鄱阳县开国侯 死事
16 王僧虔 元徽四年十月辛酉(476年)[25] 昇明元年七月辛丑(477年)[8] 迁自吏部尚书;迁尚书仆射 宋后废帝
17 王延之 昇明元年十二月乙亥(477年)[8] 昇明二年二月庚辰(478年)[8] 迁自中书令;迁尚书左仆射 宋顺帝
18 柳世隆 昇明二年正月丙子(478年)[8] 贞阳县开国侯 迁自侍中;迁吴郡太守
齐(479年-502年)
1 王俭 昇明三年(479年)[40] 建元二年(480年)[40] 豫宁县开国侯→南昌县开国公 迁自太尉左长史;迁尚书左仆射 齐公
2 柳世隆 建元二年(480年)[28] 建元三年正月丙子(481年)[27] 贞阳县开国公 迁自南豫州刺史;未拜迁南兖州刺史 齐高帝
3 王奂 建元四年(482年)[43] 建元四年九月辛未(482年)[43] 迁自南郡内史;迁湘州刺史 齐武帝
4 柳世隆 永明二年正月(484年)[10] 永明二年(484年)[28] 贞阳县开国公 迁自护军将军;未拜迁尚书左仆射
5 王奂 永明四年(486年)[43] 永明四年(486年)[43] 迁自江州刺史;迁尚书仆射
6 萧鸾 永明七年(489年)[12] 永明十年(492年)[12] 西昌县开国侯 迁自豫州刺史;迁尚书左仆射
7 王晏 永明十一年(493年)[44] 永明十一年八月壬午(493年)[44] 迁自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迁尚书左仆射
8 徐孝嗣 永明十一年八月壬午(493年)[45] 隆昌元年正月(494年)[45] 迁自吏部尚书;迁散骑常侍、丹杨尹 齐郁林王
9 萧锵 隆昌元年正月(494年)[55] 隆昌元年四月丁酉(494年)[30] 鄱阳郡王 迁自领军将军;迁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10 沈文季 延兴元年(494年)[45] 永泰元年七月(498年)[44] 西丰县开国侯 迁自领军将军;迁尚书左仆射 齐海陵王
11 江祏 永泰元年七月(498年)[44] 永元元年八月(499年)[44] 安陆县开国公 迁自侍中、中书令;伏诛 齐东昏侯
12 萧坦之 永元元年八月(499年)[44] 永元元年(499年)[44] 临汝县开国公 迁自领军将军;伏诛
13 萧惠休 永元元年(499年)[56] 永元二年(500年)[56] 建安县开国子 迁自吴兴太守;卒官
14 萧懿 永元二年四月(500年)[31] 永元二年四月乙亥(500年)[31] 临湘县开国侯 迁自豫州刺史;未拜迁尚书令
15 王亮 永元三年(501年)[57] 迁自太子右卫率
16 夏侯详 中兴元年(501年)[58] 中兴二年(502年)[58] 迁自南郡尹 齐和帝
梁(502年-557年)
1兼 沈约 中兴二年(502年)[59] 天监元年四月丁卯(502年)[32] 迁自南清河太守;迁尚书仆射 梁公
2 范云 天监二年正月乙卯(503年)[32] 天监二年五月丁巳(503年)[32] 霄城县开国侯 迁自吏部尚书;卒官 梁武帝
3 王莹 天监二年六月甲午(503年)[32] 天监三年正月癸丑(504年)[32] 迁自中书监;迁尚书左仆射
4 柳惔 天监三年正月癸丑(504年)[32] 天监六年(507年)[60] 曲江县开国侯 迁自太子詹事;迁金紫光禄大夫
5 王茂 天监六年四月己酉(507年)[32] 天监六年七月丁亥(507年)[32] 望蔡县开国公 迁自江州刺史;固辞迁侍中、中卫将军
6兼 袁昂 天监六年闰月乙丑(507年)[32] 天监八年(509年)[61] 迁自吏部尚书;迁吴郡太守
天监十一年十一月乙未(512年)[32] 天监十二年二月辛酉(513年)[32] 迁自吴郡太守;未拜转真
6 天监十二年二月辛酉(513年)[32] 天监十五年六月庚子(516年)[32] 迁自五兵尚书;迁尚书左仆射
7 王暕 天监十五年六月庚子(516年)[32] 天监十八年正月甲申(519年)[32] 迁自吏部尚书;迁尚书左仆射
8 徐勉 天监十八年正月甲申(519年)[32] 普通八年正月乙丑(527年)[15] 迁尚书仆射
9 何敬容 中大通三年七月壬辰(531年)[15] 中大通五年十月庚申(533年)[15] 迁自吏部尚书;迁尚书左仆射
10 谢举 中大通五年十月庚申(533年)[15] 大同三年二月己丑(537年)[15] 迁自吏部尚书;迁右光禄大夫
11 王褒 承圣二年正月戊寅(553年)[34] 承圣二年十一月戊戌(553年)[34] 南昌县开国侯 迁自吏部尚书;迁尚书左仆射 梁元帝
12 张绾 承圣二年十一月戊戌(553年)[34] 承圣三年十一月(554年)[34] 迁自湘东太守
13 王冲 绍泰中(555年-556年)[49] 556年 东安亭侯 迁尚书左仆射 梁敬帝
14 王通 太平元年九月壬寅(556年)[34] 太平二年正月壬寅(557年)[34] 平乐亭侯 迁自吏部尚书;迁尚书左仆射
陈(557年-589年)
1 到仲举 天嘉三年九月戊辰(562年)[35] 天康元年(566年)[51] 建昌县开国侯 迁自侍中、都官尚书;迁侍中、尚书仆射 陈文帝
2 沈钦 天康元年五月丁酉(566年)[19] 光大元年三月甲午(567年)[19] 建城县开国侯 迁自吴兴太守;迁侍中、尚书仆射 陈废帝
3 王劢 太建元年正月丁酉(569年)[20] 太建元年(569年)[20] 迁自度支尚书;迁晋陵太守 陈宣帝
4 徐陵 太建元年五月丁巳(569年)[20] 太建三年正月癸丑(571年)[20] 建昌县开国侯 迁自吏部尚书;迁尚书仆射
5 王劢 太建四年正月丙午(572年)[20] 太建四年五月癸卯(572年)[20] 迁自中书监;卒官
6 沈君理 太建五年正月癸酉(573年)[20] 太建五年九月癸未(573年)[20] 望蔡县侯 迁自吏部尚书;卒官
7 周弘正 太建五年十月己亥(573年)[20] 太建六年六月壬辰(574年)[20] 迁自特进;卒官
8 王玚 太建六年十二月戊戌(574年)[20] 太建七年六月壬辰(575年)[20] 迁自吏部尚书;迁尚书仆射
9 陆缮 太建七年十二月壬戌(575年)[20] 太建八年六月甲寅(576年)[20] 迁自太子詹事;迁尚书左仆射
10 王克 太建八年六月甲寅(576年)[20] 迁自晋陵太守
11 陈伯恭 太建十一年(579年)[62] 太建十二年五月癸巳(580年)[20] 晋安郡王 迁自祠部尚书;迁尚书仆射
12 袁宪 太建十三年正月壬午(581年)[20] 太建十四年(582年)[63] 迁自吏部尚书;迁侍中、太子詹事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宋书·卷三十九·志第二十九》
  2. ^ 2.0 2.1 《隋书·卷二十六·志第二十一》
  3. ^ 《宋书·卷四十·志第三十》
  4. ^ 4.0 4.1 4.2 4.3 4.4 《宋书·卷三·本纪第三》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宋书·卷五·本纪第五》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宋书·卷六·本纪第六》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宋书·卷七·本纪第七》
  8.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宋书·卷十·本纪第十》
  9. ^ 9.0 9.1 《南齐书·卷一·本纪第一》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南齐书·卷三·本纪第三》
  11. ^ 11.0 11.1 11.2 11.3 《南齐书·卷五·本纪第五》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南齐书·卷六·本纪第六》
  13. ^ 13.0 13.1 13.2 13.3 《南齐书·卷八·本纪第八》
  14. ^ 14.0 14.1 14.2 14.3 《梁书·卷一·本纪第一》
  15. ^ 15.00 15.01 15.02 15.03 15.04 15.05 15.06 15.07 15.08 15.09 15.10 15.11 15.12 15.13 15.14 15.15 15.16 15.17 15.18 15.19 15.20 15.21 15.22 15.23 15.24 15.25 15.26 《梁书·卷三·本纪第三》
  16. ^ 《梁书·卷五十六·列传第五十》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梁书·卷六·本纪第六》
  18. ^ 18.0 18.1 《陈书·卷一·本纪第一》
  19. ^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陈书·卷四·本纪第四》
  20. ^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20.34 20.35 《陈书·卷五·本纪第五》
  21. ^ 21.0 21.1 《宋书·卷二·本纪第二》
  22. ^ 《宋书·卷五十四·列传第十四》
  23. ^ 23.0 23.1 23.2 《宋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三》
  24. ^ 24.00 24.01 24.02 24.03 24.04 24.05 24.06 24.07 24.08 24.09 24.10 24.11 24.12 24.13 24.14 24.15 《宋书·卷八·本纪第八》
  25. ^ 25.00 25.01 25.02 25.03 25.04 25.05 25.06 25.07 25.08 25.09 《宋书·卷九·本纪第九》
  26. ^ 《宋书·卷八十九·列传第四十九》
  27. ^ 27.0 27.1 27.2 27.3 《南齐书·卷二·本纪第二》
  28. ^ 28.0 28.1 28.2 28.3 28.4 《南齐书·卷二十四·列传第五》
  29. ^ 《南齐书·卷四十·本列传第二十一》
  30. ^ 30.0 30.1 30.2 《南齐书·卷四·本纪第四》
  31. ^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南齐书·卷七·本纪第七》
  32. ^ 32.00 32.01 32.02 32.03 32.04 32.05 32.06 32.07 32.08 32.09 32.10 32.11 32.12 32.13 32.14 32.15 32.16 32.17 32.18 32.19 32.20 32.21 32.22 32.23 32.24 32.25 32.26 32.27 32.28 32.29 32.30 32.31 32.32 32.33 32.34 32.35 32.36 32.37 32.38 32.39 32.40 《梁书·卷二·本纪第二》
  33. ^ 33.0 33.1 33.2 33.3 《梁书·卷四·本纪第四》
  34. ^ 34.00 34.01 34.02 34.03 34.04 34.05 34.06 34.07 34.08 34.09 34.10 《梁书·卷五·本纪第五》
  35. ^ 35.0 35.1 《陈书·卷三·本纪第三》
  36. ^ 36.00 36.01 36.02 36.03 36.04 36.05 36.06 36.07 36.08 36.09 36.10 《陈书·卷六·本纪第六》
  37. ^ 《宋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二》
  38. ^ 38.0 38.1 38.2 《宋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四十五》
  39. ^ 《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十一》
  40. ^ 40.0 40.1 40.2 《南齐书·卷二十三·列传第四》
  41. ^ 41.0 41.1 《南齐书·卷三十二·列传第十三》
  42. ^ 42.0 42.1 《南齐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八》
  43. ^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南齐书·卷四十九·列传第三十》
  44. ^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南齐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二十三》
  45. ^ 45.0 45.1 45.2 45.3 《南齐书·卷四十四·列传第二十五》
  46. ^ 《梁书·卷二十一·列传第十五》
  47. ^ 《梁书·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九》
  48. ^ 《梁书·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八》
  49. ^ 49.0 49.1 49.2 《陈书·卷十七·列传第十一》
  50. ^ 《陈书·卷二·本纪第二》
  51. ^ 51.0 51.1 51.2 《陈书·卷二十·列传第十四》
  52. ^ 《陈书·卷七·列传第一》
  53. ^ 《陈书·卷二十六·列传第二十》
  54. ^ 《宋书·卷五十二·列传第十二》
  55. ^ 《南齐书·卷三十五·列传第十六》
  56. ^ 56.0 56.1 《南齐书·卷四十六·列传第二十七》
  57. ^ 《梁书·卷十六·列传第十》
  58. ^ 58.0 58.1 《梁书·卷十·列传第四》
  59. ^ 《梁书·卷十三·列传第七》
  60. ^ 《梁书·卷十二·列传第六》
  61. ^ 《梁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五》
  62. ^ 《陈书·卷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二》
  63. ^ 《陈书·卷二十四·列传第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