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齿鳄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叶齿鳄属
化石时期:侏罗纪早期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纲 Reptilia
演化支 真爬行动物 Eureptilia
演化支 卢默龙类 Romeriida
亚纲: 双孔亚纲 Diapsida
演化支 新双弓类 Neodiapsida
演化支 蜥类 Sauria
演化支 主龟龙类 Archelosauria
下纲: 主龙形下纲 Archosauromorpha
演化支 鳄脚类 Crocopoda
演化支 主龙型类 Archosauriformes
演化支 真鳄脚类 Eucrocopoda
演化支 镶嵌踝类 Crurotarsi
演化支 主龙类 Archosauria
演化支 伪鳄类 Pseudosuchia
演化支 鳄类 Suchia
演化支 副鳄形类 Paracrocodylomorpha
演化支 铠鳄类 Loricata
总目: 鳄形超目 Crocodylomorpha
亚目: 喙头鳄亚目 Sphenosuchia
属: 叶齿鳄属 Phyllodontosuchus
Harris et al., 2000
  • 禄丰叶齿鳄 P. lufengensis Harris et al., 2000 (模式种)

叶齿鳄(学名:Phyllodontosuchus)是种原始鳄形类动物,属于喙头鳄亚目。目前已发现一个颅骨、下颌化石,发现于中国云南省,年代为侏罗纪早期。叶齿鳄的牙齿形状为叶状,类似植食性恐龙的牙齿,显示它们是植食性动物,与其他鳄形类动物不同。

发现历史与概述[编辑]

叶齿鳄的正模标本(编号BVP568-L12)是个被压碎的颅骨与下颌,发现于中国云南省的下禄丰组,年代属于侏罗纪晚期的锡内穆阶。同一地点还发现一个摩尔根兽的颅骨。叶齿鳄的颅骨长7.14公分,保存状态不佳。这个标本最出被认为是个早期鸟臀目恐龙的化石。颅骨的骨头间没有缝合处,显示这个小型动物已经是个成年的个体。叶齿鳄是在2000年由Jerald Harris等人所叙述、命名,模式种禄丰叶齿鳄P. lufengensis)。属名意为“叶状牙齿的鳄鱼”;种名则是以发现化石的禄丰组为名。[1]

叶齿鳄的上颌两侧各有17或18颗牙齿。最前5、6颗牙齿呈圆锥状,微弯,而后方12颗牙齿呈叶状、铲状。牙齿的形状并不一致,显示它们是异齿型动物。叶齿鳄的牙齿型态类似某些原蜥脚类、或早期鸟臀目恐龙。但是,叶齿鳄的牙齿缺乏棱脊,与早期鸟臀目恐龙(例如赖索托龙)不同;叶齿鳄的牙齿也缺乏锯齿状边缘,与上述植食性恐龙不同。叶齿鳄也缺乏鸟臀目恐龙的前齿骨。科学家根据上述特征,认为叶齿鳄最类似喙头鳄类。[1]

目前已发现数种异齿型的喙头鳄类,例如:裂头鳄黄昏鳄Pedeticosaurus喙头鳄。这些喙头鳄类的颌部牙齿有类似的型态,前方皆为尖状、微弯的牙齿,中间的牙齿略尖,而后段是接近叶状的牙齿。另外,有数种后期的小型鳄形类也具有类似异齿型牙齿,例如:贫齿鳄喀迈拉鳄马拉威鳄。科学家认为上述的鳄形类动物可能是植食性动物,而非一般鳄形类的肉食性食鱼性食性。如果叶齿鳄是植食性动物,它们可能咬碎植物直接吞下,而不经由研磨的阶段。[1]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Harris, Jerald D.; Lucas, Spencer G.; Estep, J. W.; and Jianjun Li. A new and unusual sphenosuchian (Archosauria: Crocodylomorpha)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Lufeng Formatio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eues Jahrbuch für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Abhandlungen. 2000, 215 (1): 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