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吴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吴梅
性别
出生1884年9月11日(大清光绪十年七月二十二日)
大清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
逝世1939年3月17日
中华民国云南省大姚县
职业戏曲理论家、教育家

吴梅(1884年9月11日—1939年3月17日),字瞿安,号霜厓,别署癯安逋飞厓叟中国近代教育家作家,更以其戏曲理论而出名。他是最早把昆曲带入中国大学成为正式科目者。[1][2][3]

生平

[编辑]
棫朴乐英才,试语同侪,追想逊清时创立此堂斋,景山丽日开,旧家主第门桯改,春明起讲台,春风尽异才,沧海动风雷,弦诵无妨碍,到如今费多少桃李栽培,喜此时幸遇先生蔡,从头细揣算,匆匆岁月,已是廿年来
《北大二十周年纪念歌》[4]
景山门启鳣帏成,均又新,弦诵一堂春。破朝昏,鸡鸣风雨相亲。数分科,有东西秘文。论同堂,尽南北儒珍。珍重读书身,莫白了青青双鬓。男儿自有真,谁不是良时豪俊。待培养出,文章气节少年人
《正宫锦缠道·示北雍诸生》

吴梅在光绪十年七月二十二日(1884年9月11日)出生于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的一个破落仕宦之家。[3] 曾祖父吴锺骏,字崧甫,道光十二年状元及第,入翰林院,官至礼部左侍郎。祖父吴清彦,字小舫,官至刑部员外郎。父亲吴国榛,字声孙,精通诗词、文献、戏曲,1887年去世之时年仅二十二岁,吴梅当时年仅三岁。八岁时,过继给远房叔祖吴长祥(字吉云)为嗣孙。十岁时,母亲去世,开始跟随吴长祥生活。[5]

十二岁时从潘霞客(字少霞)开始读书考取功名,十八岁即以第一名补长洲县学生员,然此后两度乡试落第,自此摒弃科举之念。百日维新失败后,曾写《血飞花》悼念戊戌六君子[6]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前往上海的东文学社学习日语。光绪三十一年秋受聘于东吴大学,两年后应柳亚子之约,加入文学团体神交社,宣统二年(1910年)开始先后在苏州存古学堂、南京第四师范等中学担任教师。1912年曾加入南社[1]

1917年蔡元培看到了吴梅所写的在《顾曲麈谈》等文章后,聘请他到北京大学担任教授、昆曲组导师,梅兰芳韩世昌等曾是他的学生,一度被当做北大校歌的《北大二十周年纪念歌》和《正宫锦缠道·示北雍诸生》也是由吴梅来谱曲作词的。[4] 1922年秋应国立东南大学(后更名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国文系主任陈中凡之邀,举家搬到南京大石桥,担任东大教授。在此期间与学生们成立研究戏曲的“潜社”。[6] 此外他也曾在广州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上海光华大学任教,并曾兼课金陵大学[1]

七七事变发生之后,他在当年9月12日携家人离苏州,后辗转于武汉[7]湘潭桂林昆明等地,1939年1月11日与家人从昆明乘汽车兼步行前往云南大姚李旗屯,同年3月17日在大姚因喉病复发而病逝。[6][1]

吴梅去世后,国民政府颁布褒扬令,表彰他的贡献。褒扬令全文为:[8]

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吴梅,持志耿介,志高行洁。早岁即精研音律,得其深奥。时以革命思想,寓于文字,播为声乐。嗣膺各大学教席,著述不辍,于倡声之学,多所阐发。匪独有功艺苑,抑且超轶前贤。兹闻溘逝,惮惜殊深。应予明令褒扬,并特给恤金三千元,以彰宿学,而励来兹。此令。

成就

[编辑]

吴梅以其在戏曲创作、研究与教学出名,被誉为“近代著、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学大师”。其所作的传奇有《风动山》、《绿窗怨记》、《东海记》、《血飞花》(未刊行)、《义士记》(未刊行)五部,杂剧有《轩亭秋》、《暖香楼》、《湘真阁》、《落茵记》、《双泪碑》、《无价宝》、《惆怅爨》七部。此外还有《中国戏曲概论》等大量戏曲论著存世。[2]

吴梅在当时的文学界享有盛名,是朱自清田汉郑振铎齐燕铭梅兰芳俞振飞等人的老师。1993年,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在其故乡苏州召举办了“吴梅诞生100周年学术讨论会”。[2]

著作

[编辑]
  • 《词馀讲义》
  • 《南北词简谱》
  • 《元剧研究ABC》
  • 《曲学通论》
  • 《中国戏曲概论》
  • 《元剧研究》
  • 《南北词谱》
  • 《奢摩他室曲丛》
  • 《霜厓诗录》
  • 《霜厓词录》
  • 《辽金元文学史》
  • 《文录》(未刊行)
  • 《霜厓曲录》
  • 《霜厓读画录》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吳梅. 国学网. [2015-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6). 
  2. ^ 2.0 2.1 2.2 吴梅. 国学网. [2015-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3. ^ 3.0 3.1 吴梅故居:藏书楼的曲韵年华. 中国江苏网. 2013-11-15 [2015-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2). 
  4. ^ 4.0 4.1 吴梅崑曲写北大. 大公网. 2012-09-02 [2015-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2). 
  5. ^ 王衛民《吳梅評傳》.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5: 1, 2, 3. 
  6. ^ 6.0 6.1 6.2 曲学大师吴梅. 南京新风. 2014-05-12 [2015-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7. ^ 孙康宜. 張充和與吳梅先生的曲緣. 明镜月刊. 2009-12 [2015-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1). 
  8. ^ 王衛民《吳梅評傳》.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5: 31. 

扩展阅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