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外观
人的成长与发展 |
---|
阶段 |
生命历程 |
发展心理学 |
系列条目 |
精神分析学 |
---|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是根据爱利克·埃里克森描述,将正常人的一生,从婴儿期到成人晚期,分为8个发展阶段 。在每个阶段,个人都面临、并克服新的挑战。每个阶段都建筑在成功完成较早的阶段任务的基础之上。如果未能成功完成本阶段的挑战,则会在将来再次造成问题。
1950年代,爱利克·埃里克森创立这个理论,作为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阶段的改进。埃里克森接受弗洛伊德理论的观念(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以及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中的幼儿性欲),但是反对弗洛伊德试图单纯以性欲为基础来描述人格。此外,埃里克森批评弗洛伊德originology的观念。[1]。就是说所有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经验。根据埃里克森,童年早期的经验很重要,但是个体仍能在社会环境内得到发展。[2]埃里克森相信童年对于人格发展非常重要,与弗洛伊德不同,认为人格在5岁以后继续发展。在他最有影响的著作《儿童与社会》(1950年)中,他将人的一生分为8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阶段
[编辑]大约年龄 | 德性 | 社会心理危机[3] | 显著关系[4] | 存在问题[5] | 例子[5] |
---|---|---|---|---|---|
0-2岁 | 希望 | 信任对不信任 | 母亲 | 我能不能信任这个世界? | 喂食、遗弃 |
2-4岁 | 意志 | 自主独立对羞怯怀疑 | 双亲 | 我可不可以成为我自己? | 如厕训练、自行著装 |
4-5岁 | 目的 | 主动对内疚 | 家庭 | 为我自己而做、移动和行动是可以的吗? | 探索、使用工具或创作艺术 |
6-12岁 | 能力 | 勤奋对自卑 | 邻居、学校 | 我能不能为全世界的人与事物做什么事? | 学校活动、运动 |
13-19岁 | 忠诚 | 身份认同对角色混乱 | 同侪、模范 | 我是谁?我能成为什么? | 人际关系 |
20-39岁 | 爱 | 亲密对孤独 | 朋友、伴侣 | 我能不能去爱? | 亲密关系 |
40-64岁 | 关怀 | 爱心关怀对颓废迟滞 | 家庭成员、工作伙伴 | 如何完成我所认为的人生? | 工作、伙伴 |
65岁-死亡 | 智慧 | 完美无缺对悲观沮丧 | 人类、我的同类 | 对于成为我自己的过程是否满意? | 回顾人生 |
婴儿期(0-2岁)
[编辑]- 社会心理危机:信任对不信任
- 主要问题: 我的环境可信吗?
- 中心任务: 接受照料
- 正面结果: 信任、乐观
- 发展障碍: 焦虑、不安
- 自我品质: 希望
- 重要关系: 父母
幼年(2-3岁)
[编辑]- 社会心理危机:自主对羞怯、怀疑
- 主要问题: 我是否需要得到其他人的帮助?
- 中心任务:模仿
- 正面后果:自我控制
- 发展障碍: 怀疑、缺乏信心
- 自我品质: 意志
- 重要关系:父母
学龄前期(3-6岁)
[编辑]学龄期(6-12岁)
[编辑]- 社会心理危机:勤勉对自卑
- 中心任务: 教育
- 正面成果: 获得学习能力,成就感
- 发展障碍: 失败感
- 自我品质: 能力
- 重要关系: 学校
成人早期(20-39岁)
[编辑]- 社会心理危机: 亲密对孤独
- 中心任务: 关心
- 正面后果: 组成密切关系,和他人分享
- 发展障碍: 疏离社会、寂寞孤独
- 自我品质: 相互关怀,同甘共苦
- 重要关系: 配偶、朋友
成人中期(40-64岁)
[编辑]- 社会心理危机: 创造对停滞
- 中心任务: 获得创造力,养育与辅导
- 正面后果: 成功的个人事业和悉心关怀与培养下一代
- 发展障碍: 自我关注、不关心后代福祉
- 自我品质: 关怀
- 重要关系: 工作场所 - 社区与家庭...
老年期(65岁-死亡)
[编辑]- 社会心理危机:自我完善对失望
- 中心任务: 反省并接受人生
- 正面后果: 对一生感到满意
- 发展障碍: 悔恨、绝望
- 自我品质: 智慧
- 重要关系: 人类
参考文献
[编辑]- ^ Hoare, C.H. (2005). Erikson’s general and adult developmental revisions of Freudian thought: “Outward, forward, upward”. Journal of Adult Development, 12, 19-31.
- ^ Erikson, E.H. (1982). The Life Cycle Completed: A Review.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 ^ 存档副本. [2014-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30).
- ^ PSY 345 Lecture Notes - Ego Psychologists, Erik Erikson (PDF). [2009-08-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10-16).
- ^ 5.0 5.1 Macnow, Alexander Stone (编). MCAT Behavioral Science Review. New York City: Kaplan Publishing. 2014: 220. ISBN 978-1-61865-485-4.
参考书目
[编辑]- Coady, N & Lehmann, P, (Eds.), 2016,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for direct social work practice: A generalist-eclectic approach, 3 edn,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 Erikson, Erik H. Childhood and Society. New York: Norton, 1950.
- Erikson, Erik H. Identity and the Life Cycle. 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1959.
- Sheehy, Gail. Passages: Predictable Crises of Adult Life. New York: E. P. Dutton, 1976.
- Stevens, Richard. Erik Erikson: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St. Martin's,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