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太宰治殉情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太宰治情死考
假名だざいおさむじょうしこう
平文式罗马字dazaiosamuzyousikou
文学
文学
各国文学
记事总览
出版社文学期刊
文学奖
作家
诗人小说家
其他作家

太宰治殉情考》,是日本文学家坂口安吾1948年(昭和23年)于《オール読物》第三卷第八号发表的随笔

1948年6月,太宰殉情。同年8月,坂口发表《太宰治殉情考》探讨太宰之死。[1][2][3]

1980年,片山英一郎亦有同名著作讨论太宰治之死。[4]

概要[编辑]

坂口安吾于《太宰治殉情考》中,首先说明自身为何不喝劣酒的原因,接著以相扑力士的思考模式与特质,带出“艺道”概念。接著再将艺道代入太宰治山崎富荣殉情之事,为太宰治的殉情作出解释。

坂口认为,相扑力士或许目不识丁,却是高度的文化人,因为他们以自身的技术与时代相互连结。文人也是艺人职人、专家。坂口认为,人一旦投入艺道,灵魂则必须时时刻刻处于战斗状态,与战争共存。而他人或评论家的评价,对于艺道之人而言并非问题。坂口认为艺道是必须受到本身更为绝对性的声音检视、评断的。

太宰治殉情一事,坂口提出几项看法:

首先,坂口认为太宰治一点也不在乎山崎富荣,而因为不在乎,才能与之殉情;[3]

第二,坂口认为太宰治的不成体统,应是其狂乱的苦恼;

第三,坂口认为应将太宰治的自杀解释为艺道之人的垂死挣扎,而非殉情。

坂口认为虽然人会因为艺道而使生活方式与死去方式变得不像样,但上述一切不足以成为问题,因坂口认为唯一重要的只有艺道之人的作品而已。

外部链接[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坂口安吾「太宰治情死考」を読む|山口歌糸|note. note(ノート). [2021-11-06] (日语). 
  2. ^ 黄茵. 自殺的作家,被自殺的作家:《不連續殺人事件》|MPlus. MPlus|云阅读. 2019-06-06 [2021-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6) (中文(台湾)). 一般认为这起自杀事件是“殉情”,毋庸置疑──对此,同辈作家坂口安吾却表示怀疑。坂口安吾与太宰治年龄相近,一同被称作“无赖派”,在战后的文坛大放异彩。太宰逝世后,坂口也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太宰治殉情考〉,讨论了同行作家的死法。“太宰之死真的是殉情吗?”坂口写道,“太宰与小幸以绳索绑住两人腰部,小幸死后双手仍紧抱住太宰脖子,从这种情况看来,不论是半七或钱形平次肯定都会判定为殉情。但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不合常理的殉情。”......为什么不合常理呢?在坂口看来,太宰治与女伴的感情谈不上深刻,怎么样也不需要以死相许;要是两人真的彼此相爱,更应该长相厮守白头偕老,没有必要走上绝路。除了“殉情”一说之外,另一种常见的说法则是“写作的瓶颈”,太宰本人的遗书也是如此自白。然而,坂口认为缺乏灵感只是一时的,没有必要非死不可;况且那封遗书字迹潦草,想必是在烂醉之下写成的,并不应该轻易取信。到头来,坂口宁可认为,太宰的自尽是酒醉后干的蠢事── 
  3. ^ 3.0 3.1 邱振瑞. 殉情只是一場意外?太宰治的「情死」辯證. 鸣人堂. 联合新闻网. 2020-12-10 [2021-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0) (中文(台湾)). 
  4. ^ 片山, 英一郎. 太宰治情死考―富栄のためのれくいえむ. たいまつ社. 1980年. 

相关条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