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屈鸣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屈鸣介

大清浙江昌化县知县
籍贯 四川邻水县
逝世 嘉庆十五年八月二十五日
亲属 曾祖、祖、父,母
出身
著作
  • 修七孔溪桥碑记[1]

屈鸣介(1751年—1810年9月23日),字美才,号健菴四川邻水县丰乐里人,清代政治人物。曾任浙江昌化县知县。

生平[编辑]

  • 乾隆五十五年庚戌,覃恩明经恩贡)署越嶲厅教授,曾代办通判。
  • 乾隆五十八年遵例捐教谕,加捐分发试用
  • 乾隆五十九年五月选[2],十二月初七日到任长寿县敎谕,嘉庆二年教匪陷城,帮办县事[3][4],嘉庆五年修补长寿县新城[5]
  • 嘉庆六年,年五十一岁,陆年俸满,保举知县[6]
  • 嘉庆九年十二月,签分浙江昌化县知县[7],曾任新城县知县,在任六年因染患痢疾医药无效于嘉庆十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在任病故于官署[8],状元石韫玉赠以联曰“曾听弦歌传蜀道,长留俎豆在桐乡”,额曰“古之循吏”[9][10]

参考文献[编辑]

  1. ^ “修七孔溪桥碑记,贡生屈鸣介。尝闻,地之创兴也,必待乎时。时未至,虽经营惨淡,徒劳罔功;时既至,人自随之,天自应之,即极之势处艰危,而亦不能中阻。予于斯桥决之。溪介治西百馀里,东北两川要津也。溯流而上不百步,旧有亭桥,创自雍正八年,历今五十载,两岸鹊木摧折殆甚,虽尔时犹便行人,而势则几危矣。先年,予父志切创修,已经募化,因有所阻而即诎然中止。非怠于图终,盖以时之有利、有不利也。甲午春正,予父已作古矣,而斯桥之创修,遂无有计及者,予亦累于家窘,而惟徐以俟之。丁酉冬,予赴秋闱返,巴邑老僧字若凡,与先父同庚友,谓予曰:“汝父欲建此桥不果,汝当倡修,以慰亲志。予年迈,不能董厥事,愿捐百馀金以助之。”越翼日,予表兄艾君敬文亦复云然,不惟乐捐若干金,且直任倡化,以成厥果。商诸远迩亲友,亦皆鼓舞乐从,不禁欣然曰:“时至矣,可无疑矣。观人事,可以决天心矣。”于是约集罗君廷献、欧阳君彩璠、萧君学恒、谭君万清等,修引募化。匝月详核簿数,已得千馀金,旋即命匠鸠工。斯桥聿兴,非时既至、而人自随天自应乎?虽当戊戌旱魃为虐,己亥斗米二两馀金,而预备有资,亦不为患。非时既至、即极之势处艰危,而亦不能阻乎?况久沐圣朝深仁厚泽,民间充裕盖藏,乐捐金赀者,并不形其悭吝也。先儒云,“识时务者,谓之俊杰”,予岂敢谓有达观之识,特于斯桥会逢其适也。今而知世事之时未至,不可强为求,时既至,不可怠以弃也如是夫。时哉,时哉。”,道光15《邻水县志》
  2. ^ “复设教谕:屈鸣介,邻水人,恩贡。五十九年五月选。”,(嘉庆六年夏)《缙绅全书》
  3. ^ “屈鸣介,五十九年任,邻水贡生,嘉庆二年教匪陷城,县令逃去,典史张遇害,大宪令公暂权两印,人赖以安”,《长寿县志》卷六教谕
  4. ^ “章潮,乾隆五十八年任,天津人。嘉庆二年,教匪王三槐攻城,把总夏继光战没,城已习犹率家人拒之狱门前,力屈被执,贼剖腹死。恩予优恤。按旧志并无典史章潮名,仅于敎谕屈鸣介下注曰:典史张遇害。章误作张,盖传闻异辞也。今据《府志》补入。”,(民国)《长寿县志》卷五
  5. ^ “《长寿县新城记》:嘉庆元年,楚北奸民倡为邪教,群作不靖,蔓延秦蜀,所至焚掠。川东重庆属邑曰长寿,旧无城郭。三年冬,贼氛入境,公私廨舍,一时俱烬。积粟毁于高廪,罪人逸于圜扉,邑人流亡,妇子无归。四年三月,余自翰林出守重庆。窃维设险守国,古皇所训。重门待暴,非城何恃?爰于下车之始,遄臻兹境,周览原隰,相度厥基,旧治濒江,不可营建。其迤北五六里,地名铜鼓坎,有故明废城,其阯尚在。前临斗崕,后拥重冈,表里巩固,实为形胜。廼绘图贴说,请命大府。会戎务方,度支不给,事不果行。四年十二月,武进余君钰来宰是邦,谒府之日,余首以此事相属。君至县,期会邑人,爰究爰度,富者输财,贫者力役,众情翕然,踊跃子来。廼鸠工庀材,是版是筑,周垣既缭,岑楼斯峙,四门洞开,百堵皆兴。始事于嘉庆五年七月,至七年三月讫工。城周一千六十丈,所用工料银二万九千九百两有奇。工既竣,都人士请为文以纪其事。余维百姓可与图成,难与虑始。今兹邑人鼛鼓无烦,金汤斯建,风俗知方,于斯可征。是役也,余虽倡其说,而余君实成其事。教谕屈鸣介、典史吕显崧共襄斯役,夙夜尽瘁,功皆足多,均当署名,以示方来。绅衿耆老与有劳者,另石题名,共垂不朽。”,《独学庐稿》二稿卷中
  6. ^ “题报教谕俸满称职照例保题。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四川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管巡抚事二品顶戴臣勒保谨题为慎重教职以勷文治事。该臣看得教官陆年俸满。如果能劝诲士子完粮息讼。才具可观。堪应民社者。例得保送引见。兹据布政使杨揆详长寿县教谕屈鸣介,年伍拾壹岁,系顺庆府邻水县人,由恩贡生于乾隆伍拾捌年遵例捐教谕,加捐分发试用。选授今职。于乾隆伍拾玖年拾贰月初柒日到任,今自到任之日起扣至嘉庆伍年拾贰月初柒日初次陆年俸满。该员才具稳练。办事出力。约束士子。并无抗粮兴讼等事。任内亦无参罚案件。详请保题前来。臣复查屈鸣介年富才优。留心吏治。与保题之例相符,臣谨会同学政臣陈希曾合词具题请旨”。嘉庆6年5月12日。内阁大库档案062172-001
  7. ^ “屈鸣介,邻水人,贡生,十年任”,(道光)《昌化县志》卷九
  8. ^ “贴黄: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臣蒋攸铦谨题为报明病故事,该臣看得昌化县知县屈鸣介系四川潾水县人,由恩贡遵川运例加捐教职,选授重庆府长寿县教谕,俸满保荐赴部候选签掣今职,嘉庆拾年肆月拾伍日到任,兹因染患痢疾医药无效,于嘉庆拾伍年捌月贰拾伍日在任病故,据布政使穆克登布查明详报前来,相应题报,所遗昌化县知县员缺系简缺,浙江省见有应补人员容臣遴员另行请补,合并陈明,谨具题闻。事由:题报昌化县知县屈鸣介因染患痢疾医药无效于嘉庆十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在任病故”,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登录号:005192-001
  9. ^ “屈鸣介,字美才,号健菴,邑西丰乐里人,性嗜学,为人品行端方,言动不苟,乡闱屡荐不售,遂绝意进取。家贫教读三十馀年,邻巴长各邑出其门者甚众,好倡义举,曾督修七孔溪桥,约费千金。后以乾隆庚戌覃恩明经署越嶲厅教授,上委代办厅篆数月,士民爱戴,临行跪道饯送。乙卯选授长寿县教谕,时教匪滋扰,士民筑寨惧违功令,公以利御寇不利为寇,言于邑令,劝士民筑寨堵御,及匪贼破城,武弁典史阵亡,邑令逃去,公一人率领士民退处江之南岸,抚绥难民,权办知县事半月,邑中得保生全,上嘉其才,即札委帮办县事两载馀。题陞浙江昌化县令,在任六年,缓刑薄赋,散赈恤,灾民颂仁廉,以病卒于官署,哀动一邑,宦橐萧然,士民助其丧资,号泣扶榇送出邑境,江右修纂琢堂石公(石韫玉)赠以联曰“曾听弦歌传蜀道,长留俎豆在桐乡”额曰“古之循吏”” 道光元年《邻水县志》卷三 人物 第8页
  10. ^ “屈鸣介,字美才,号健菴。乾隆庚戌贡生,长寿县敎谕。嘉庆二年,教匪王三楌攻城,鸣介率众杀退贼党,以军功题升浙江昌化县知县。通达治懿,甚得民心。解组归,俭素自持,乡闾重之。”,(嘉庆)《四川通志》卷百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