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连弗邑
外观
波吒釐城(天城体梵语:पाटलिपुत्र,Pāṭaliputra),又译巴连弗邑[1]、华氏城,原称拘苏摩城(拘苏摩补罗),印度古城,位于恒河河岸,在今巴特那。前490年,阿阇世王在恒河边兴建小型城堡(梵文:Pāṭaligrāma),之后巴连弗邑逐步发展为大城。稍后,它成为十六大国中摩揭陀国的首都,取代了原有首都王舍城[2][3]。
名称由来
[编辑]此城“为波吒釐树之神子而筑”[4],因此又称“波吒釐子城”;波吒釐树即梵语对类龟羽叶楸的称呼。
历史
[编辑]华氏城位于北印度关键的中央位置,因此印度多个朝代的君主均建都于此城,包括难陀王朝、孔雀王朝、巽伽王朝、笈多王朝和波罗王朝。
佛教在印度创立后,华氏城成为了蓬勃的佛教中心,并建有大量的寺院。 前322-185年,华氏城成为孔雀王朝的首都,并于月护王和阿育王统治时期达到极盛。同时期塞琉古帝国的使节麦加斯梯尼于月护王时期到访华氏城,并记录了都城的繁盛情况。
此后,华氏城继续成为笈多王朝(约320-550年)和波罗王朝(750-1174年)的首都。7世纪,玄奘在印度求法时亦曾经过此城。
参考资料
[编辑]- ^ 巴连,patali;弗,putra
- ^ A relic of Mauryan era.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7) (英语).
- ^ Hansen, Valerie. Voyages in World History, Volume 1 to 1600 1 2e. Cengage Learning. 2012: pp. 69 (英语).
- ^ 引号中的句子源自《佛学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