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巴连弗邑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孔雀王朝时期一座大殿的柱石
在巴连弗邑宫殿遗址发掘的柱头显示出古希腊和波斯的艺术影响。公元前3世纪。

波吒釐城天城体梵语पाटलिपुत्रPāṭaliputra),又译巴连弗邑[1]华氏城,原称拘苏摩城(拘苏摩补罗),印度古城,位于恒河河岸,在今巴特那。前490年,阿阇世王恒河边兴建小型城堡(梵文:Pāṭaligrāma),之后巴连弗邑逐步发展为大城。稍后,它成为十六大国摩揭陀国的首都,取代了原有首都王舍城[2][3]

名称由来

[编辑]

此城“为波吒釐树孟加拉语পারুল之神子而筑”[4],因此又称“波吒釐子城”;波吒釐树即梵语对类龟羽叶楸英语Stereospermum chelonoides的称呼。

历史

[编辑]

华氏城位于北印度关键的中央位置,因此印度多个朝代的君主均建都于此城,包括难陀王朝孔雀王朝巽伽王朝笈多王朝波罗王朝

佛教在印度创立后,华氏城成为了蓬勃的佛教中心,并建有大量的寺院。 前322-185年,华氏城成为孔雀王朝的首都,并于月护王阿育王统治时期达到极盛。同时期塞琉古帝国的使节麦加斯梯尼于月护王时期到访华氏城,并记录了都城的繁盛情况。

此后,华氏城继续成为笈多王朝(约320-550年)和波罗王朝(750-1174年)的首都。7世纪,玄奘在印度求法时亦曾经过此城。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巴连,patali;弗,putra
  2. ^ A relic of Mauryan era.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7) (英语). 
  3. ^ Hansen, Valerie. Voyages in World History, Volume 1 to 1600 1 2e. Cengage Learning. 2012: pp. 69 (英语). 
  4. ^ 引号中的句子源自《佛学大辞典》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