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希木叶尔王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希木叶尔王国
مملكة حِمْيَر
公元前110年—公元525年
公元3世纪时的希木叶尔王国(红色)
公元3世纪时的希木叶尔王国(红色)
首都采法尔
萨那(自4世纪起)[1]
常用语言希木叶尔语
宗教
阿拉伯多神教
犹太教(公元390年后)
政府君主制
国王 
• 275-300 CE
Shammar Yahri'sh
• 390–420 CE
Abu Karab As'ad
• 510s-525 CE
祖·努瓦斯(Dhu Nuwas)
历史时期古代
• 建立
公元前110年
• 终结
公元525年
继承
阿克苏姆王国

希木叶尔王国(阿拉伯语:مملكة حِمْيَر‎, Mamlakat Ḥimyar南阿拉伯字母: 𐩢𐩣𐩺𐩧𐩣,希伯来语ממלכת חִמְיָר‎),希腊罗马人称为“荷梅里特”(Homerite),是古也门存在过的一个王国。于公元前110年建立,定都采法尔(阿拉伯语:ظفار‎,Ẓafār),后于4世纪迁都至今天的萨那[1]。公元前25年,希木叶尔王国第一次征服了临近的示巴王国,3世纪时征服哈德拉毛。其对示巴的政治控制不太稳定,直到280年左右完全征服示巴王国。[2]525年亡于阿克苏姆王国的入侵。其末代国王祖·努瓦斯英语Dhu Nuwas(Dhu Nuwas)记载于《古兰经》的“象军”故事中。

历史

[编辑]

希木叶尔原是一个部落联盟,该时期的一些铭文和遗迹至今仍存,表明当时的希木叶尔已是一个富有、复杂、相对有识字能力的社会,拥有丰富多样的本地神祇和宗教。到公元3世纪,贸易已经得到很好的建立,也就是也门向罗马帝国供应乳香和没药。此外,公元1世纪末的作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提到这个王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这是一个国际贸易的枢纽,连接地中海中东印度[3]

与地中海世界相连的东非贸易主要包括从非洲出口象牙到罗马帝国。希木叶尔的船只经常在东非海岸航行,该国家还对东非的贸易城市施加了大量的文化、宗教和政治影响,而东非城市保持独立。《爱利脱利亚海周航记》(Periplus of the Erythraean Sea)描述了希木叶尔的贸易帝国及其统治者“哈里伯艾勒”(Charibael)(可能是卡拉卜伊勒·瓦塔尔·约翰埃姆二世(Karab'il Watar Yuhan'em)),与罗马保持友好关系:

23. 而再航行九天,有首都采法尔,在那里住著哈里伯艾勒(Charibael),他是两个部落的合法国王,荷默人和住在他们旁边的人,被称为示巴人;通过持续不断的通使和礼物,他是皇帝的朋友。

——《爱利脱利亚海周航记》,第23段。[4]

早期

[编辑]
在1世纪的《爱利脱利亚海周航记》,希木叶尔王国位于阿拉伯半岛南端。

在该时期,希木叶尔王国征服了示巴盖特班英语Qataban王国,并以采法尔(赖伊丹)为首都,取代了马里卜;因此,他们被称为赖伊丹诸王(英语:Dhu Raydan;阿拉伯语:ذو ريدان‎)。公元2世纪初,示巴和盖特班从希木叶尔王国分裂出来;然而,在几十年内,盖特班被哈德拉毛征服(又在公元4世纪被希木叶尔王国征服),而示巴则最终在公元3世纪末被希木叶尔王国征服。[5]

采法尔遗迹位于也门伊卜省雅林英语Yarim西北偏北10公里的穆达瓦山(Mudawwar Mountain)上,占地超过120公顷。[6]早期、帝国和晚期/后期艺术时期已被识别出来。[7] 同一时期,在北方,一位名叫努赫·伊夫里基斯(Nuh Ifriqis)的希木叶尔将军领导了一次远征到Barbaria,并控制了现代吉布地的东部港口。[8]其他希木叶尔将领甚至深入侵略了现代莫桑比克的拉普塔(Rhapta)。[9]

到了4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化,曾经供应异教罗马宗教祭祀的希木叶尔香料丰富的出口开始减少,这导致了当地经济的崩溃。[3]

Dhamarʿalīy Yuhbabirr的青铜像

犹太教王国

[编辑]

埃塞俄比亚阿克苏姆王国皈依基督教(公元328年)数十年后。公元380年左右,希木叶尔诸王似乎放弃多神教,皈依了犹太教。在此转变中,人们的文字、历法和语言并未发生变化(与阿克苏姆在转变后的情况不同)。

这个日期标志著一个时代的结束,当时有许多铭文记录了国王的名字和事迹,并将建筑奉献给当地神祇(例如Wagal和Simyada)和主要神祇(例如月神艾勒麦盖英语Almaqah)。从公元380年开始,旧有的寺庙被遗弃,对旧神祇的奉献停止,取而代之的则是“天主”(Rahmanan)。[10] 这种转变的政治背景可能是阿拉伯地区希望维持与拜占庭帝国祆教萨珊帝国等竞争帝国的中立和良好贸易关系。[11][12]

首位犹太教国王,阿布·卡里布·阿斯阿德英语Abu Karib(Abu Karab As'ad,390–420年间在位),被认为是在远征北阿拉伯时皈依的,以试图消除拜占庭的影响。拜占庭皇帝长期以来一直窥伺著阿拉伯半岛,并试图控制有利可图的香料贸易和通往印度的路线。拜占庭人希望通过使居民皈依基督教来建立保护国。在北阿拉伯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希木叶尔地区却很少成功。[11]

阿布·卡里布的军队抵达雅士里布(今日的麦地那),在没有遭遇抵抗的情况下通过该城市,将其子留任当地总督。不久,阿布·卡里布得知雅士里布的居民杀死了他的儿子。为了报复该城市,他砍伐了居民主要收入来源的椰枣树,然后围困了雅士里布。雅士里布的犹太人与他们的异教邻居并肩作战反抗阿布·卡里布。

在围城期间,阿布·卡里布陷入重病。雅士里布的两位犹太学者亲自去了他的营地,利用他们的医学知识治疗国王。在照顾国王的同时,他们恳求国王解除围城,以和平解决。据说,这两位智者谏言说服了阿布·卡里布,令他取消了进攻,并且与他整个军队一起皈依了犹太教。在他的坚持下,这两位犹太学者陪同希木叶尔国王返回首都,他要求所有人都皈依犹太教。起初,有很大的抵抗。在经历一次事件后,确认了国王带来的犹太信仰的真理后,许多希木叶尔人改宗犹太教。[13]

阿布·卡里布·阿斯阿德继续进行军事行动,并在不明确的情况下去世。一些学者认为他的士兵杀害了他。他留下了三个儿子,哈桑(Ḥasan),阿穆鲁('Amru)和祖拉(Zorah),在当时都是未成年人。在阿布·卡里布去世后,一名异教徒祖·沙纳提尔英语Dhu Shanatir(Dhū-Shanatir)攫取了王位。[11] 在Subahbi'il Yakkaf的统治下,阿布·卡里布之子、来自奈季兰的基督教传教士阿兹奇尔(Azqir),因建立了一座带有十字架的小教堂而被处决。基督教史料将这一事件解释为犹太人对基督徒的首次残害:他被处决的地点,奈季兰,据说是在一位拉比的建议下选择的,[14] 但本土的资料并未提及出于信仰的迫害。他的死可能是为了阻止拜占庭影响的扩展。[15]

阿克苏姆人的第一次入侵大约发生在5世纪,而这是由于对基督徒的迫害而引起的。两部基督教史料,其一是三个多世纪后才编写的狄奥尼修斯一世(Dionysius I Telmaharoyo)的《祖克宁编年史英语Zuqnin Chronicle》,记载说希木叶尔国王以“这是因为在罗马人的国度,基督徒们恶意骚扰居住在他们国家的犹太人,并杀害他们。因此,我将这些人处死。”为由而进行屠杀。[16] 作为报复,阿克苏姆人入侵了该地,并在采法尔建立了主教区,兴建了基督教教堂。

阿克苏姆王国的征服

[编辑]

该王国保持对阿拉伯的名义控制,直到525年。6世纪的严重干旱削弱了希木叶尔王国,并促使其最终被阿克苏姆征服。[17]

希木叶尔王国的犹太君主制在公元523年的尤素夫(又称祖·努瓦斯)统治下结束,他在523年迫害了希木叶尔王国奈季兰的基督教人口。[18][19] 在公元500年左右,也就是在马塔迪拉安·雅努夫(Marthad'īlān Yanūf, 约500–515年)的摄政统治之前,希木叶尔王国在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实施了控制。[20] 在他的统治下,希木叶尔王国开始成为阿克苏姆的附庸国,这一过程在玛迪卡里布·亚夫尔(Ma'dīkarib Yafur, 519–522年)统治时期结束,他是阿克苏姆人任命的基督徒。

接著发生了一次政变,曾几年前试图推翻王朝的祖·努瓦斯在杀死采法尔的阿克苏姆驻军后,才取得了权力。他接著与埃塞俄比亚的卫兵及帖哈麦沿海低地的基督徒盟友发生冲突。他在夏赫恩(Mukhawān)占领了港口,并烧毁了当地的教堂,然后向南推进,一直到俯瞰曼德海峡的马达班堡,他期望卡莱布(Kaleb Ella Aṣbeḥa)能在那里登陆他的舰队。[10] 这次战役最终造成了约11,500至14,000人的死亡,并捕获了类似数量的俘虏。[20] 夏赫恩成为他的基地,而他派遣他的一名将军,犹太亲王夏拉赫·雅克布·杜·亚兹安(Sharaḥ'īl Yaqbul dhu Yaz'an),对抗奈季兰,这是一个以基督徒为主,有很多犹太人的绿洲,他们在他之前的叛乱中支援了部队,但在阿克苏姆驻军屠杀事件之后,拒绝承认他的权威。这位将军封锁了连接奈季兰和东阿拉伯的商队路线。[10]

约在公元525年,祖·努瓦斯被废黜和杀害,卡莱布任命一位基督教的希木叶尔人,艾西米菲奥斯("Sumuafa Ashawa"),作为他的执政官。 [21]

阿克苏姆与萨珊波斯的战争

[编辑]

在公元530年左右,阿克苏姆将军阿伯拉哈(Abraha)在在也门定居的埃塞俄比亚人的支持下罢免了基督教执政官。阿克苏姆派遣了两支远征军对抗阿伯拉哈,但都被他击败了。卡莱布并未进一步追究此事,承认阿伯拉哈为新的执政官。[21]

阿伯拉哈去世后,他的儿子马斯鲁克·阿伯拉哈(Masruq Abraha)继续在也门担任阿克苏姆的副统治者,恢复了对阿克苏姆的贡品支付。然而,他的同父异母兄弟马德·卡里布(Ma'd-Karib)起义。

在被查士丁尼拒绝后,马德·卡里布求助于波斯萨珊帝国皇帝霍斯劳一世,从而引发了阿克苏姆-波斯战争。霍斯劳一世派遣一支小舰队和军队,由指挥官Vahrez 率领,推翻了也门的国王。战争在萨那市的围攻中达到顶峰,萨那是阿克苏姆的也门首府。在萨珊军队攻占萨那后,Vahrez 将前希木叶尔国王赛夫·伊本·迪·雅赞(Sayf ibn Dhī Yazan)恢复王位,成为萨珊帝国的附庸。[22]

公元575年,战争再次爆发,赛夫被阿克苏姆人仆人杀害。波斯将军Vahrez 率领另一支8000人的军队,结束了阿克苏姆对也门的统治。

公元578年,波斯将也门并入波斯萨珊帝国作为一个省份。萨珊皇帝霍斯劳一世波斯将军Vahrez 直接担任总督。[22] 直到公元7世纪初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的崛起,大也门一直受到波斯严格的控制。

伊斯兰兴起之后

[编辑]

在伊斯兰教传播到也门后,希木叶尔的贵族家族重新在该地区建立控制。

许多希木叶尔人在公元630年代参与了对叙利亚的穆斯林征服,在637年占领后,与其他南阿拉伯部落一起定居在城市霍姆斯[23] 该城市成为伊斯兰叙利亚的部落中心,并在倭马亚王朝统治时期(661–750)成为哈里发的中心。[24] 在霍姆斯建立的两个主要希木叶尔家族是Dhu Asbah和Dhu'l-Kala。[25] 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前,Dhu'l-Kala家族曾是南阿拉伯最有影响力的家族。[26]

在穆斯林征服部队的领导者中,希木叶尔王子Samayfa ibn Nakur是Dhu'l-Kala的成员。[26] Asbah首领Kurayb ibn Abraha Abu Rishdin领导著霍姆斯的希木叶尔人,但后来他与大多数的Dhu Asbah一起移居埃及。该家族的成员Abraha ibn Sabbah及其儿子Abu Shamir曾参与公元640–641年的埃及穆斯林征服。[25] Samayfa是城市的另一位主要人物,早期的穆斯林文献中将他称为"希木叶尔的国王"。[26]穆阿维叶一世(640–661年)统治叙利亚期间,希木叶尔人支持他对哈里发阿里r. 656–661年)的抵抗,在第一次穆斯林内战中支持了他。[23] 在与阿里的隋芬之战(657年)中,Samayfa在穆阿维叶军队中带领著霍姆斯的队伍,被杀害。他的儿子Shurahbil接替他成为霍姆斯部落的权力维持者。[27]

根据历史学家Werner Caskel,希木叶尔和霍姆斯的其他南阿拉伯部落,包括Hamdan,组成了一个以他们据称的祖先Qahtanite为名的联盟,反对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前长时间居住在叙利亚的Quda'a联盟。对于霍姆斯的南阿拉伯人和北叙利亚的Qays部落来说,Quda'a部落,由Banu Kalb部落领导,一直在第一代倭马亚哈里发穆阿维叶一世r. 661–680年)和耶齐德一世r. 680–683年)的法院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8] 在霍姆斯的希木叶尔精英和南阿拉伯部落的强烈存在下,他们的学者在那里发展并传播了一种以Qahtanite优越性为主要内容的意识形态,旨在与伊斯兰的精英团体竞争,包括Quraysh,他们的成员担任哈里发一职。为此,他们创作并传播了前伊斯兰南阿拉伯王国的叙述,包括这些国王远征征服和英雄壮举的战争故事,以及他们的财富传说。[29]

在耶齐德一世和他的儿子兼继任者穆阿维亚二世在683年和684年去世后,Qahtan和the Qays支持了基督教教派领袖祖拜尔的对立哈里发,他的根据地在麦加,而Quda'a则支持了倭马亚王朝的马尔万一世[30] Kurayb ibn Abraha也在埃及支持Ibn al-Zubayr。[25] Qahtan在684年的Marj Rahit之战中支持了Ibn al-Zubayr在叙利亚的代表Dahhak ibn Qays al-Fihri,对抗了马尔万一世和Quda'a。后者在这场战斗中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Marj Rahit之后,Dahhak在霍姆斯的指挥官Nu'man ibn Bashir al-Ansari被Dhu'l-Kala追踪并杀死。该家族的一名成员Khalid ibn Ma'dan ibn Abi Karib曾担任过耶齐德一世的菁英部队(shurta)头领,斩首了Nu'man并将他的头送给马尔万一世。[23] 在Marj Rahit之后不久,Qahtan和Quda'a在不清楚的情况下和解,并结成了对抗the Qays的叶门大型部落联盟。[31]在形成这个盟约时,Karib和Quda'a将他们的家族血统由北阿拉伯的Ma'add部落改为希木叶尔。[31]}} 由此产生的the Qays-叶门对立政治权力和特权竞争持续到倭马亚统治的其馀时期。

在686年,霍姆斯的希木叶尔领袖Shurahbil ibn Dhi'l-Kala在卡齐尔之战指挥他的军队并被杀。[32] 此后,根据历史学家马德隆的说法,霍姆斯的希木叶尔人“在军事上变得无足轻重”。[33] Khalid ibn Ma'dan在倭马亚王朝和叙利亚穆斯林社会中保持了杰出地位,并转变成了一名著名的穆斯林学者。[23] Kurayb的表兄弟Ayyub ibn Shurahbil ibn Sabbah在哈里发乌马尔二世r. 717–720年)统治下担任埃及的总督,而Dhu'l-Kala的成员Imran ibn al-Nu'man则担任伊斯兰信德的哈里发总督。[34]

第三次穆斯林内战期间,留在南阿拉伯的Dhu Asbah部落成员被记录为支持哈里吉派领袖Abu Hamza。[35] 在叙利亚的可能家族成员Nadr ibn Yarim,在阿拔斯王朝哈里发阿布·阿拔斯r. 750–754年)统治时,率领了一次对拜占庭的夏季军事远征。[34]

宗教

[编辑]

在这一时期,王室碑文和公共建筑上对异教神祇的言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一位唯一神祇的言及。在希伯来语中的碑文,有时也有希伯来语,称这位神祇为仁慈者(Rahman),是“天堂和地球的主”,是“以色列的上帝”和“犹太人的主”。祈求拉赫曼祝福“以色列人民”的祈祷经常以希伯来语“沙洛姆”(shalom )和“阿门”结束。[36]

实际上的犹太教形式似乎与拉比犹太教略有不同;例如,找到的碑文中没有提到来世,这表明希木叶尔犹太人不相信来世。希木叶尔犹太教可能源自非拉比犹太教的教派,如撒都该派[37]

有证据显示,太阳女神夏姆斯(Shams)在希木叶尔特别受宠,被视为国家女神,可能也是一位祖灵神祇。[38][39][40][41]

参考资料

[编辑]

注脚

[编辑]
  1. ^ 1.0 1.1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Himyar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Bafaqīh, M. ‛A., L'unification du Yémen antique. La lutte entre Saba’, Himyar et le Hadramawt de Ier au IIIème siècle de l'ère chrétienne. Paris, 1990 (Bibliothèque de Raydan, 1).
  3. ^ 3.0 3.1 MacGregor, Neil.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Penguin UK. 2011-10-06: 287–291 [29 January 2023]. ISBN 978-0-14-1966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November 2022) (英语). 
  4. ^ Source. [30 June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August 2014). 
  5. ^ Korotayev A. Pre-Islamic Yemen. Wiesbaden: Harrassowitz Verlag, 1996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16 July 2017..
  6. ^ Paul Alan Yule, Late Antique Arabia Ẓafār, Capital of Ḥimyar, Rehabilitation of a ‘Decadent’ Society, Excavations of the 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 1998–2010 in the Highlands of the Yemen, Abhandlungen Deutsche Orient-Gesellschaft, vol. 29, Wiesbaden 2013, ISSN 0417-2442, ISBN 978-3-447-06935-9
  7. ^ Paul Yule, Himyar–Die Spätantike im Jemen/Late Antique Yemen, Aichwald 2007, pages 123–160ISBN 978-3-929290-35-6; R. Stupperich and Paul Alan Yule, Ḥimyarite Period Bronze Sculptural Groups from the Yemenite Highlands, in: A. Sedov (ed.), Arabian and Islamic Studies A Collection of Papers in Honour of Mikhail Borishovic Piotrovskij on the Occasion of his 70th Birthday, Moscow, 2014, 338–67. ISBN 978-5-903417-63-6
  8. ^ Al Waqidi. : 843. 
  9. ^ The Periplus of the Erythraean Sea: travel and trade in the Indian Ocean". New York : Longmans, Green. 1912. pp. 33–35.. 
  10. ^ 10.0 10.1 10.2 Norbert Nebes, 'The Martyrs of Najrān and End of the Ḥimyar: On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South Arabia in the Early Sixth Century,' the Angelika Neuwirth, Nicolai Sinai, Michael Marx (eds.), The Qur'ān in Context: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Qur'ānic Milieu,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9 March 2023. BRILL 2010 pp.27–60, p.43.
  11. ^ 11.0 11.1 11.2 "The Jewish Kingdom of Himyar (Yemen): Its Rise and Fall," by Jacob Adler, Midstream, May/June 2000, Volume XXXXVI No. 4
  12. ^ Katz, Steve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Antisemit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2-06-02. ISBN 978-1-108-49440-3 (英语). 
  13. ^ P. Yule, Himyar Spätantike im Jemen, Late Antique Yemen, Aichwald, 2007, p. 98-99
  14. ^ Shlomo Sand, The Invention of the Jewish People, Verso 2009 p.194.
  15. ^ Robert Hoyland,Arabia and the Arabs: From the Bronze Age to the Coming of Islam, Routledge, 2001, p.51.
  16. ^ Christopher Haas, 'Geopolitics and Georgian Identity in Late Antiquity: The Dangerous World of Vakhtang Gorgasali,' in Tamar Nutsubidze, Cornelia B. Horn, Basil Lourié(eds.),Georgian Christian Thought and Its Cultural Context, BRILL pp.29–44, p.39.
  17. ^ New Research Links Sixth-century Droughts to the Rise of Islam. [8 Jul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8 July 2022). 
  18. ^ G.W. Bowersock, The Rise and Fall of a Jewish Kingdom in Arabia,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Princeton, 2011, [2]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8 January 2012.; The Adulis Thro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 press.
  19. ^ Bantu, Vince L. A Multitude of All Peoples: Engaging Ancient Christianity's Global Identity. InterVarsity Press. 2020-03-10: 141 [21 March 2020]. ISBN 978-0-8308-28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9 March 2023) (英语). 
  20. ^ 20.0 20.1 Christian Julien Robin,'Arabia and Ethiopia,'in Scott Johnson (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Late Antiqu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pp.247–333.p.282
  21. ^ 21.0 21.1 Bury, J. B. History of the Later Roman Empire II. Macmillan & Co. 1923: 325–326. 
  22. ^ 22.0 22.1 Welcome to Encyclopaedia Iranica. [2023-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7). 
  23. ^ 23.0 23.1 23.2 23.3 Al-Qadi 2009,第13页.
  24. ^ Crone 1994,第45页.
  25. ^ 25.0 25.1 25.2 Crone 2003,第94页.
  26. ^ 26.0 26.1 26.2 Madelung 1986,第141页.
  27. ^ Madelung 1986,第142页.
  28. ^ Crone 1994,第44–45页.
  29. ^ Madelung 1986,第142–143页.
  30. ^ Crone 1994,第45–46页.
  31. ^ 31.0 31.1 Crone 1994,第46页.
  32. ^ Madelung 1986,第146页.
  33. ^ Madelung 1986,第184页.
  34. ^ 34.0 34.1 Crone 2003,第95页.
  35. ^ Crone 2003,第94–95页.
  36. ^ David, Ariel. Before Islam: When Saudi Arabia Was a Jewish Kingdom. Haaretz. 15 March 2016 [16 March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March 2016). 
  37. ^ Christian Julien Robin, The Judaism of the Ancient Kingdom of Ḥimyar in Arabia: A Discreet Convers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Diversity and Rabbinization
  38. ^ J. F. Breton (Trans. Albert LaFarge), Arabia Felix From The Time Of The Queen Of Sheba, Eighth Century B.C. To First Century A.D., 1998,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Notre Dame (IN), pp. 119–120.
  39. ^ Julian Baldick (1998). Black God.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p. 20. ISBN 978-0-8156-0522-5.
  40. ^ Merriam-Webster, Merriam-Webster's Encyclopedia of World Religions, 1999 – 1181 páginas
  41. ^ J. Ryckmans, "South Arabia, Religion Of", in D. N. Freedman (Editor-in-Chief), The Anchor Bible Dictionary, 1992, Volume 6, op. cit., p. 172

书目

[编辑]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